《马说》的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作者&投稿:戚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石潭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  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9.清:  古义:凄清;冷清清。  今义:清晰,清净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水尤清冽;  (2)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出现。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以其境过清;  (2)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把。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形容词,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形容词,像蛇(爬行)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通假字
日光下澈,(“澈”通“彻”,意为:穿过,透过)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同“祇(只)”,只、仅仅。
二、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三、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四、古今异义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2、(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4、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
今义:或者。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sì):通“饲”喂养。
食(shí):吃。
7、(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马鞭,鞭策。
今义:策划,策略。
五、重点句式
1、反问句:其真无马邪?
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3、介词结构后置: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文体介绍: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辱没。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鞭策,驱使。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特殊句式
  1. 其真无马邪? 反问句
  2.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倒装句)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省略句
  4.策之不以其道 省略句

马说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不译
   5,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饲 喂养,动词
   6,虽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7,其 其真无马邪: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 鸣知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这里指千里马的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受屈辱。 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吃尽。
2、名词用作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作动词,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3、数量词用作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日行千里。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使……尽,竭尽。


《马说》的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1)食马者:“食”通“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今义:安全;安...

马说作者及相关常识
《马说》是一篇议论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之情.《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一篇赠序,作者用巧妙含蓄的写法,写了反对董邵南去河北的心情,含蓄婉转、耐人寻味.1、《马说》的段落层意: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关于《马说》的一些相关知识点?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

文言文马说的文言现象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的发泄。 2. 《马说》的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马说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马说》
8.《马说》中作者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如果伯乐发现了千里马,那么它一定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马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50个字。[答]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即使伯乐发现了千里马,如果千里马自已不发愤图强的话,它也成不了千里马。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

中考马说文言文和类比阅读
1. 文言文马说都有哪些中考考点 韩愈 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阅读理解: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

文言文《马说》作品赏析
《马说》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逻辑。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的。所以有人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这句话是错误的。韩愈把它作为...

怎么解析文言文《马说》,《陋室铭》,《核
1·《马说》译文: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

初中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说作者
《马说》赏析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此文通篇托物寓意,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运用比喻,宛转地说明道理,构思...

马之千里者是什么句式 属于哪种特殊句式
《马说》文言知识 特殊句式 1、反问句:其真无马邪?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3、介词结构后置: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

汉中市13049114366: 《马说》的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急用! -
訾广潘诺:[答案] 通假字(1)食马者:“食”通“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古今异义是 古义:这样的.例:...

汉中市13049114366: 求《马说》里的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重点句式. -
訾广潘诺:[答案] 通假字有四个: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古今异义 (1)是 : 古义...

汉中市13049114366: 语文,《马说》一文的通假字汇总,并做注释,以及将通假字所在的句子翻译. -
訾广潘诺: 《马说》一文的通假字有:(1)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食”通“饲”,喂.译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2)才美不外见(xiàn):“见”通“现”,表现.译为:(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3)食之不能尽其材(cái):“材”通“才”,才能.译为: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译为: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汉中市13049114366: 八年级下册所有文言文词类活用 -
訾广潘诺:[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通假字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2、古今异义词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 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

汉中市13049114366: 马说中的通假字及本文解释 -
訾广潘诺: 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 只是 (2)才美不外见: “ 见”通“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材”通“才”,才能.“食”通“饲”,喂(4)其...

汉中市13049114366: 八年级下册23课《马说》一文的所有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有多少?知道就全发给我!
訾广潘诺:《马说》韩愈 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表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材”通“才”)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相当于“吗”) 一词多义: 1.“策之不以其道”(策:鞭策,驱使,动词.) “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名词.) 2.“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顿,量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 3.“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助动词.) “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本领,名词.)

汉中市13049114366: 马说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
訾广潘诺: 一词多义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宾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

汉中市13049114366: 马说~ 其中的多义字
訾广潘诺: 一.通假字 (1)食马者:“食”同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汉中市13049114366: 马说中的通假字 -
訾广潘诺: 才通材 见通现 食不饱,力不足 食(shí):吃 注释:吃不饱,力气不足. 食马者不知其千里而食也 食(sì):通“饲”,饲养 注释: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才能来喂养它. 马说中的食并不都是通假字,要结合古文的意思来读.

汉中市13049114366: 对文言文 马说 进行翻译 -
訾广潘诺: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