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责任在赵括?白起是如何评价他的

作者&投稿:酆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首先,本文不存在什么洗白,只是对其他说法和一些记载进行阐述,毕竟,了解历史就需要知道不同的说法,因为我们都不是亲历者。
赵括,这位被世人认为纸上谈兵,差点葬送赵国的人物。不仅使自己命丧疆场,还使得四十多万赵军成了白起刀下之魂。然而,有人却说赵括是个用兵的天才,长平之战的失败,是不能归罪于赵括的。那么,赵括到底是天才还是蠢材呢?
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国的虎狼之师作战勇猛,几次打败赵军,廉颇只好令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一时间,双方打起了僵持战。
后来赵王听说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颇得其父真传,自由熟读兵法,在理论上就连他爹都不及他,对于领兵打仗、攻城略地十分在行,于是就萌生了用赵括换取了廉颇的想法(最多的说法还是秦国反间计,但历史就是这样,史书上的不同让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史书去做不同的猜测,千年前的历史谁又能知道真相呢?)。不过,赵括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水平,所以得知赵王要委任赵括为主将时,就上书给赵王,说赵括好高骛远、把战争当做儿戏,不具备当一军之帅的能力。可是赵王心意已决,还是让赵括做了主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根本毫无实战经验的他,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使秦将白起有了可乘之机(还有可能是因为赵国的国力已经极限了,就算一直守也会因为粮草问题失败,所以赵王才想要变动),白起便调遣奇兵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史书称赵军“军中无粮、将士自慌”,四十多天后,赵括亲摔精兵与秦军搏斗,被秦军射死。赵军四十余万人全部投降,后来被白起全部杀掉。赵括也从此被看成是葬送了赵国的罪人,而“纸上谈兵”的诟病也一直伴随着赵括到了今天。
可是,有人对以上观点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长平之战的失败,错并不在于赵括。
一些学者认为,在秦赵爆发战争一开始,赵军就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那就是和秦军打防守战。三家分晋之后,赵国距离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民族部落很近,在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军擅长的是野战或者说擅长进攻,拥有强大的战场突击力量,比如弓箭兵、轻步兵、骑兵等,因此才能在对匈奴和胡人的战争中屡建奇功。而秦军恰恰相反,他们最擅长的其实是步兵军团作战和防守。廉颇和秦军打起了持久的防守战,这就为失败埋下了祸根。
同时,战争一旦到了相持阶段,物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秦国有汉中之地,同时又占据号称“天府之国”(当时可能还没有这个称呼)的川渝等地,有的地方可以种植一年两熟的作物,因此物产丰富、军需物资供应充足(秦国到长平后期也不行了,按照被认同的说法,秦国也是粮草快不行了,才实行反间计的)。而赵国处于北方苦寒之地,土地贫瘠、物产单一,地域范围比秦国小多了,同时又有北方少数民族部落的侵扰(当时是李牧镇守,所以赵国才没后顾之忧),军需物资的供应就很难和秦国相比了。这也就注定了长平之战最后的失败结果。对于中途才指挥战争的赵括来说,可以说,他生不逢时,注定要失败、要被人诟病。后来白起断了赵军的粮道,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赵括“以身殉国,抵死反抗”,完成了一个军人的光辉使命。
换一种角度看,也许正是由于赵括的拼死反击,才给秦军造成了空前绝后的伤亡,导致最后赵军被骗投降后,白起才用残暴的集体屠杀来泄愤(安慰将士)。后来,白起见秦昭王时,当谈论赵括这个人时。白起说:我以五十万之众围赵括二十万之军,我军伤亡过半,才全歼此军,这是我用兵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赵括的军队腹中无食,竟然以人充饥而斗志不懈,这是赵括的本领。
其实人们往往关注最后的结果,却忽视过程。实际上,在长平之战后,秦军精锐损失过半,优秀将领死伤无数,换句话就是秦军未胜,赵军未败。而唯一的不同是,赵括死了,白起还活着。
长平大战后,秦国还数次被其余五国打到函谷关下,甚至一度被攻入咸阳郊区的蓝田一带,后来用了二十多年才恢复了元气。这也可以看到赵括并非“纸上谈兵”之辈,能让“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号称“人屠”的白起认为和他打了个平手的人物,能是蠢材庸才吗?
还有人认为,赵括的母亲之所以多次阻拦赵括出任长平之战的主将,并非是怀疑赵括的军事能力问题,而是只要指挥了长平之战无论胜负都不会有好结果。
赵括的母亲认为,赵括指挥的部队不下百万,这不能不让赵王担心。如果有人向赵王献谗,那将有大祸。另外,秦赵决战,秦国必然是武安君白起与赵括决战,白起久负盛名,二人之间的较量,胜负当在伯仲之间。一旦失败,嗜血成性的白起定会对赵军大肆屠戮。若是胜了,功高盖主,必为赵王所忌惮。这样看来,赵括在出征的那一刻就注定他的失败。
赵括到底是军事天才还是蠢材呢?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在于廉颇还是在于赵括呢?由于历史的浸没、时间的远去,以及不同人出于不同的观察问题、解读历史的角度和方法,总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但是无论如何,不管事实怎样,赵括成为了纸上谈兵中的主角,他会继续随着历史被后世记住,不管真相怎样,他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空谈理论是不行的。


赵括为什么会被人说成纸上谈兵?
战死沙场的赵括正好成为老百姓发泄的对象,更何况有人还为了推卸责任推波助澜。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赵括就这样成了“纸上谈兵”的代表。 赵括 三,赵括指挥的“长平之战”的结果。 从那段历史里,我们可以透过《史记》的零零散散的记录,推测出一些东西。还原当年的一些真实的情况。这样才能挖掘出到底是谁,一定要把...

赵括简介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生平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

长平之战时,除了廉颇和赵括,赵国真的没有名将可用了吗?
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被后人列为山东六国的八大名将之一。因此,如果赵奢没有去世的话,那么他应该会被赵孝成王派往长平之战的战场。对于长平之战时赵国,除了廉颇、赵括之外,还拥有田单、乐毅、李牧等名将。不过,对于这三人来说,因为种种原因,都...

赵国在长平之战为什么非派赵括出战,而不是乐毅、田单?
这所有的伤亡,不会是坚守战时廉颇所造成,而是在赵括主持占据之后的决死冲锋中造成!那么赵括用多少士兵的伤亡换来这样的战果?(我不是废物)当是以赵军战死15万人为代价,换来了秦国接近20万人的伤亡!《通典》:“其时马服子与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之。军大败,卒20余万人降,皆坑之”...

赵括接任后为何导致秦军伤亡过半?
长平之战,历史的迷思中蕴含着深刻的管理教训。赵王临阵易将,从廉颇到蔺相如的反对,揭示了决策层对于稳定与变革的微妙平衡。白起,这位秦国大将,虽有卓越功绩,却对灭赵重任有所推诿,这反映了领导者在荣誉与责任之间的取舍。战国时期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国力的强大,而赵国则依靠"胡服骑射"提升...

你怎么评价长平之战的赵括?
一旦失败,嗜血成性的白起定会对赵军大肆屠戮。若是胜了,功高盖主,必为赵王所忌惮。这样看来,赵括在出征的那一刻就注定他的失败。有学者认为,在秦赵战争爆发之初,赵军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即与秦军打起了防御战。三个家族分为晋朝以后,赵国与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关系十分密切。赵武陵王&ldquo...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中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实战水平的人物是谁?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白起对赵括的评价
众所周知“长平之战”的结局是白起带领的秦国大败赵括带领的赵国,并且坑杀了四十多万的降卒。在当时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是历史上鲜有的规模最大的、战争惨烈的战役。这次战役成就了白起,也另赵括的第一次战役就失败了,正所谓“纸上谈兵”,虽然赵括精通战略战术,但是赵括作战经验太少,加上初次带兵就...

白起生平简介白起人物资料
为了救赵,辛不得不求助于侯营,偷乘过山车,杀死,领兵救赵,并在邯郸大败,以免赵过早死亡。相位不协调平之战后,白起本欲乘胜消灭赵。秦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国再次平定上党,后方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弼率领,攻打皮郎;路由司马庚攻占太原。田雷将会包围邯郸。韩、赵大惊,派用重金贿赂秦对应侯,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

赵括并非无能长平之战秦军死伤过半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长平之战后,秦军损失过半兵力,国家空虚;在战略地理上,秦军越过山川攻打别人的设防首都,军事张力和爆发力随着作战半径的扩大而被稀释和削弱;就战术布局而言,赵的内部支持和诸侯的外部攻击必将击败秦军。正如所说,在邯郸城逃跑。图片来自网络。说到这里,我想对赵括说一句话。

陆川县18667141825: 历史上真实的赵括是英雄吗 -
军海馨迪: 历史上真实的赵括是英雄吗?如何评价赵括的长平之战?提到赵括,大概都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华而不实的人吧,没有战争经验,却带领赵国几十万大军败给了秦军.要说赵括是不是英雄呢,这不好说,但是能够上战场不怯场,这就已经很了...

陆川县18667141825: 求赵括生平事迹古文及其出处及秦赵两国对长平之战的评价(都要古文及其出处) -
军海馨迪: 白起:传闻赵括通晓兵法有乃父之风,殊不知乃纸上谈兵也.真乃天祝我也 具体的是赵括每每和其父谈论兵法,其父都处与下风,自己感觉很自得.但是其父从象赵王进谏,千万用不得赵括,赵王没听进去赵奢之话导致如此大败.

陆川县18667141825: 赵括是长平之战的关键吗 -
军海馨迪: 两国的国力是最关键的 赵国的粮食储备供应不了长期战争,所以赵王才撤换了打持久战的廉颇. 当然,赵括很关键,根据赵国国力,赵国很难不输,但不一定会输那么惨,长平之战赵国输那么惨,赵括要负很大责任.

陆川县18667141825: 赵军到底有多强赵括临死一击吓得白起不敢再打赵国 -
军海馨迪: 白起布衣出生,兵士开始,一直到统帅三军,“怕”是不存在的.不过战略上的藐视,不等于战术上的莽夫,白起最担心的是赵军的“王牌”——骑兵的优势,所以奏请秦王拉出所有家底来支援,把赵军围的死死的,并且在赵军骑兵的冲击方向上布满战车方阵. 这时赵括才想起用骑兵突围. 在一场血腥的厮杀之后,秦军终于射死赵括,顶住了赵军骑兵冲击,战争随之向着有利于秦国方面发展. 秦国赢得了历史上关键的决战——长平之战,以后秦军一路向前,势不可挡!

陆川县18667141825: 宁当白起 不为赵括 是什么意思 -
军海馨迪: 这个问题楼主首先应该对白起和赵括有所了解 按照我自己的了解说一下 白起是个为后世所诟病的人.他被大家称为屠夫,杀人如麻,最有名的就是长平之战,打破"战不杀降"的规则而坑杀了赵军68万 虽然赵国战败,但是白起知道如果放40w...

陆川县18667141825: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真的被冤枉两千年吗 -
军海馨迪: 不能说完全冤枉. 一个没有上过一线打过仗的参谋做四十万大军,还是古代指挥体系没现在这么快的四十多万大军的主帅,赵括肯定有一部分的责任.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当时的赵王赵丹身上. 从之前韩国的祸水东移,到秦赵两国国战当时对主帅的干预不信任,前前后后怎么看主要背锅也要算在赵王身上,其次才能算在赵括身上.赵括理论丰富实践没有,一上手就是四十多万,自己性格不谦虚(谦虚内敛的话他爹也不会叨叨他).处于守势弱势还打的这么冒进,这么爱现,国战打的就是犯错小,所以也不算冤枉. 只能说冤枉的过多,但考虑到四十万人的生命以及后面的家属,也不算太冤枉.

陆川县18667141825: 长平之战赵国高层做错了什么?
军海馨迪: 对于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赵国临阵换将,用所谓“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赵国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实际上是多方面综合原因导致的,撇开秦国因素不谈,仅从赵国本身分析,至少...

陆川县18667141825: 量力而行的名人事例 -
军海馨迪: 赵括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却不知自己实际上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长平之战时,秦军将领白起针对赵括没有实战经验,不顾实际环境,只会照搬照抄兵法的弱点,采取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的方法将赵军引入绝境.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陆川县18667141825: 关于赵括... -
军海馨迪: 1、赵括面对的是当时的战神白起,就算同时代的廉颇和乐毅都不一定是其对手. 2、赵括战前曾多次亲自勘查地形. 3、赵括在作战时下命令之果断,赵将中无人能及. 4、长平之战中,赵括也给秦军带来了近20万人的损失. 5、战争后期,赵...

陆川县18667141825: 长平之战为什么赵括成了赵军的统帅齐国必败无疑
军海馨迪: 因为秦国白起带了60万军队(这已经是当时秦国能动用的全部的军队,秦庄襄王还亲自到了前线给白起压阵)围追堵截,赵括被围的地方又地势狭窄,不适合大部队全面突围,白起还指挥军队挖战壕使得赵国的骑兵发挥不了作用,这只能说明赵括是个军事白痴,专门到白起给他选定的埋伏地点去中伏,中伏后开始的时候有粮时就该不惜一切出击,至少不会全军覆没,后来没粮了又往外冲,这是自寻死路,害的赵国一半多的军队全军覆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