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有关句子有哪些?

作者&投稿:韦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有关句子~

duó
①强取。《陈涉世家》:“广起,~而杀尉。”
②剥夺;削去权力。《左传?桓公五年》:“王~郑伯政,郑伯不朝。”
③失去;丧失。《齐桓晋文之事》:“百亩之田,无~其时。”
④乱。《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伦。”


凡是,表示概括。
1.凡所应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口技》
2.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总共。
1.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平常;普通。
尽众人凡士。——《三国志·诸葛亮传》
平庸。
巨是凡人。——《资治通鉴》
参考翻译
凡所应有。(凡是应该有得)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凡是来自四方的士人,没有不来祭拜并且哭泣的)
轩凡四遭火。(项脊轩总共遭了四次火)
凡六百一十六言。(总共六百一十六个字)
尽众人凡士。(都是普通的人)
巨是凡人。(都是平庸的人)

1、作动词:强取。

例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白话译文:都尉拔出剑,吴广奋起,夺剑杀了都尉。

出处: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2、作动词:剥夺;削去权力。

例句: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白话译文:周王夺郑伯的权力,郑伯不朝拜周王。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五年》

3、作动词:失去;丧失。

例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白话译文: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

出处:战国·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夺拼音:duó

释义:

1、抢,强取: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qiāng )词夺理。

2、争先取到: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guàn )。

3、冲开:夺门而出。

4、丧失,削除: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5、晃动:光彩夺目。

6、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夺。

7、漏掉(文字):第八行夺一字。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窃夺[qiè duó] 

用非法手段夺取;窃取。

2、劫夺[jié duó] 

用武力夺取(财物或人)。

3、定夺[dìng duó]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4、改夺[gǎi duó] 

变更,改动。

5、暴夺[bào duó] 

掠夺。



“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1.同本意“夺”“抢”;2.强取;3.竞先取得;4.剥夺,削除。

1.同本意“夺”“抢”。

有关句子有:

  •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2.强取 。

有关句子有:

  • 夺,取也。——《玉篇》

  • 人夺女妻而不怒。——《左传·文公十八年》

  • 夺其印符。——《史记·淮阴侯列传》

  • 夺攘矫虔。——《书·吕刑》

  • 秦王度之,终不可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3.竞先取得。

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高启《谢赐衣》

4.剥夺;削除。

胁服夺(罢免)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取的文言文解释
B.文章第2段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 C.任光禄虽然身处江南,但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而是在荆溪之上治园,“遍治以竹”。D.文章由任光禄对竹的态度,揭示出他不谄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这也属直接写竹。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帮忙啊。。。这些字在初中文言文中的意思。。很急的
乘:车马的单位。从:跟从,追随。道:路。得:得到。定:平定,确定。伐:讨伐。犯:侵犯边境。负:辜负。赋:作诗,吟诗。更:更新。会:见面。及:到。计:谋略。济:帮助,救济。聚:团聚,聚会。遽:突然。临:到。论:讨论。命:命令,命运。难:灾难,困难。窃:偷。入:进。师:老师(...

偷走的文言文
3. 求“偷”在文言文中名词形式的多种意义,谢谢 详细注解 --- 偷 婾 tōu 形 ⑴ (形声。从人,从俞,俞亦声。“俞”意为“捷径”、“直接”。“人”和“俞”联合起来表示“走捷径的人”。本义:不劳而获的人(不靠自己正当劳动,而是靠直接拿别人财物生活的人)。) ⑵ 同本义 [drift along] 偷,...

得表示适合文言文
3. 文言文中“得”的意思、例句与出处 “得”在文言文中,一般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 作名词: 心得;收获。如《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作动词: 1、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如《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垓下之战》:“...

帮我查下列文言文实词的意思,在《古汉语词典》里查
帮我查下列文言文实词的意思,在《古汉语词典》里查 是绿色的那本《古汉语词典》在左边写意思,右边写例句如:1.见:⑴看见例: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⑵见解,见识例:敢陈愚见⑶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例:盆成括见杀⑷放在动词前,表示... 是绿色的那本《古汉语词典》在左边写意思,右边写例句如:1.见:⑴看见 例...

文言文意义
5. 几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寓意啊 1,《牧童捉小狼》原文: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 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

文言文后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

文言文之的意思和用法
9衬音助词,调整音节,无实意。如《曹刿论战》“公将鼓之”。 6. 文言文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 并且列一个例句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庸在文言文的意思
【词意探源】: (1)指小;少。 《左传·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 《孔丛子·论势》:“以区区之众,居二敌之间。” (2)指自称的谦词。 (3)指爱;诚挚。 《古诗十九首》:“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4)指喜悦自得。 《吕氏春秋·务大》:“区区焉相乐也。” 3. 下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本...

文言文的将是什么意思
是寡人之过中是指示代词应该翻译成这而不是这是把是翻译成这是是一个典型的根据翻译而得的一个错误,有些时候翻译句子而得的并不能从中直接提取单字,但绝大部分时候是可以的 6. 文言文的会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会 动词义: 1、会意字。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会,合也。——《说文》 会,...

谢通门县19382522135: 夺人所爱的夺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
左朗麦味: 1、作动词:强取.例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白话译文:都尉拔出剑,吴广奋起,夺剑内杀了都尉.出处:容汉·司马迁《陈涉世家》2、作动词:剥夺;削去权力.例句: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白话译文:周王夺郑伯的权力,郑伯不...

谢通门县19382522135: 画蛇添足的文言文中夺是什么意思
左朗麦味: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谢通门县19382522135: "夺情"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
左朗麦味: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简介 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

谢通门县19382522135: 光彩夺目中夺的意思是什么 -
左朗麦味: 是“吸引”的意思.

谢通门县19382522135: 在飞夺泸定桥中的飞和夺是什么意思 -
左朗麦味: “飞”有两层意思:1、速度快. 2、应为敌人把木板拆了,所以用飞. 应为情况危急,所以用“夺”好.

谢通门县19382522135: 李渔写的水仙文言文中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的翻译 -
左朗麦味: 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谢通门县19382522135: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是什么? -
左朗麦味: 我们所说的实词 就是指在句子中有实际含义的词 名词和动词就是典型的实词 实词很容易弄懂 而虚词就就很复杂 所有在句中表语气、停顿、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助词、连词、关联词、发语词等都是虚词 可以看出:一个句子,如果少了它们,它的成分也是完整的.文言文的虚词多 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使句子结构完整或听上去更流畅 虚词的用法种类高中教材有总结 但例子需要自己积累 积累多了文言文就基本上能看懂了

谢通门县19382522135: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这句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
左朗麦味: 代词,指钟发出的声音.

谢通门县19382522135: 与在古文中的意思 -
左朗麦味: 与在文言文中作动词:赐与 例: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与在文言文中作名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