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善恶的意义在哪里?

作者&投稿:狄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如何看待善恶 ?~

  在佛教里,应该如何认知善与恶? 其实,如果按佛教的逻辑去分析,里面的善与恶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因为佛教所做的是,管好自已,不去管其它人。管也是很有限的管。这才是它最最常见的做法。因为佛教就是叫那些佛教的人不要去管人世间的锁事的。
  从前有一个禅师四处云游参禅。有一天,忽然下了雨,他就近躲到一个肉铺里避雨。一会儿,来了一个买肉的人,对老板说:“给我割一斤好肉,我全要瘦肉,不要肥的。”老板说:“好呵!我这一刀切给你的都是瘦肉。”买主称心如意地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说:“老板,我买一斤肥肉,炼油用,不要瘦肉。”老板说:“好!给你一刀肥肉。”这人也称心而去了。又来了一个人说:“老板,我要一斤又肥又瘦的五花肉。”老板说:“好,我给你切一刀肥瘦相半的好肉。”买主也称心而去。老板说:“看呵!我这里块块都是好肉。”啊!这个禅师听了,当下大悟。
  的确,这个猪肉哪里为好、哪里是坏呢?完全是买肉人的心在分别。而这分别心又是多年养成的习气所产生的知见。你养成喜欢吃瘦肉的习惯,就讨厌肥肉,于是说瘦肉好,肥肉不好;他的习惯是喜欢吃肥肉,就认为瘦肉不好,肥肉好。就象人们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其实,瘦肉和肥肉,萝卜和青菜,事物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有好有坏,完全是由于人的生活习惯、人的喜恶而形成的妄想知见所致。倘若习气消除了,妄想没有了,哪里还有好有坏呢?

  有人会说:“东西没有好坏,人总不能说没有好坏吧?有的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有的人老老实实,与人为善。”是的,人的行为的确有好坏之分。
  在这方面,佛法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的身体、命运、环境等各自不相同的原因和由来,指明了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回的生命之流中生灭流转。之所以万有不齐,苦乐贫富悬殊,因其间都遵循着一条因果规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现在的环境和遭遇,所受的果,是以前所造的因。“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你未来所受的果报。其中的因因果果虽然极其错综复杂,但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规律一样,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恰如其分,丝毫不差。
  所以佛教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人即是自利,害人实是自害,我们应该“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因此,见了坏人,我们也不要厌恨他、蔑视他,而是要劝告他、教育他,使他改恶向善、改过自新。若心里总是存着“这个人很坏”的见解,把这个人完全剔除在外,又怎能改造他呢?
  佛教是积极向上的,其基点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可以成就为佛,是平等的。但是成就的迟、早、快、慢,要看时节因缘而定了。所以,学佛的人要心量大,要能容忍各种各样的众生,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不!是有果报的

所谓菩萨精神就是绝对的牺牲无我的奉献

你说的为了救100个人,去杀1个人,这个事在佛经中确实有讲到过

过去时,菩萨也确实有这样做过,但是菩萨的心里,不是说我今天为了救更多的人,杀1个人,这不算什么

而菩萨当时的想法,根据经典是这样的:宁可我自己杀他造恶业,我也要救众生,我杀他的果报我愿意一个人来承担,以此来救更多的人

所以,因果不虚,从凡夫到圣人都要对因果负责,救人的果报不少一分,杀人的果报同样也是不少一分,菩萨就是怀着牺牲自己的精神,而不是舍小取大的侥幸心理去行菩萨道的

所以,果报是有的,但菩萨为了圆满能救更多的人,宁可自己来承担
这便绝对的牺牲无我的奉献,更是慈悲最好的表怔

善恶来源是人的 分别心,,若体认空性 便见实相。
但善恶是空性的妙用 也就是相 的部份, 在相上 众生在受苦 而不自知 你现在陷入的是顽空 。
若是关照一切本空 便渐入如来真心,这是离相的,,但若是因此坏事相,就堕地狱 拨无因果。

所以虽然佛讲般若空性 讲不生不灭 这些是体, 也讲五戒十善 八关斋戒等等修行善法 这些是用, 即要悟体 还要依体起用,还是要修善戒恶, 但是心境已经完全不同了 因为知道这些都是空花,实无所得。

这样修行 就是金刚经所说的 菩萨无住相布施 获福无量,因为自性具足无漏功德。

又,楞严经 讲依性起修 虽然这些所修所证 本自具足,有解无行 还是没用,如 牙疼 你说牙疼本空 本虚妄,没错啊 可是难道懂这个道理 就不疼了吗?同样 善恶因果也是如幻本空 但是难道会因为明白这个道理 而没有因果吗? 再如 杯子 衣服等物 它们本性空无一物 难道因为它们本性空 我们就不穿衣服??? 再如 众生本性是佛 那麼我们还成什麽佛? 六祖坛经里 一个小孩子 见到六祖 就开始 天也空 地也空 人也空 我也空,六祖就敲他一下 问他疼不疼? 如果他说疼 那麼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 都空了 怎麼会疼, 说不疼 就是妄语 破戒,所以他便说不出话。。 虽然这些本性是空 但能起妙用 我们能感能知 还是要修。

不能学佛 堕入顽空,要知道体 要知道用,不然只会在相上打转 把性宗来攻击相宗 不懂性相圆融 就会这样矛盾不堪。

好吧让你死了这条心,实无所得 是站在毕竟空 无一物的角度,但是你能说 牙疼没有疼吗?体现是空 空不是没有,它会作用。 再如心经 以无所得故 心无挂碍, 这里说的很明白 无所得的缘故 所以 得心无挂碍故, 因为无得所以得, 金刚经讲 释尊于燃灯佛所 于法实无所得 所以他得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实际上是有得 只是就本身来说 已经远离 能所了。。

地藏经讲 南阎浮提众生 所言所行所想无一不是罪 无一不是业, 那麼你活在这个地球上 你能言能行能想 就是在做业, 有善业 恶业 无计业, 恶业多 就堕恶道,善业多 就生善道, 无计业多 就造愚痴。 你说不做恶 不行善 就是无计业 只会增长愚痴。那麼你做不做 是自己的事,

两个和尚的故事 是马祖道一讲的,站在毕竟空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无一物可得 那麼哪里有死人 哪里有我看到死人这回事? 所以这个和尚不去埋死人。 第二个和尚 去埋死人 是因为他证入空性 虽然无物可得,但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见众生与自己实一体 故起慈悲心 去埋死人,,,所以说 一个解脱 一个慈悲

是这样的:善恶有报。善报时虽然很受用,但会有受善的习性生成。恶报时虽然苦,但也会生成慈悲心!所以说善恶报也不是都有好处,也不是都有坏处!意义就在受报者受报时心性是否能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这也就定下了受报后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性。若是修行者,应在善报到来时认知这善报应舍,恶报到来时应悔悟当初恶报的因。这样就永不会受恶报了!这样修行下去就很少受阻了,也就是修行障碍会与未来越少了!反之就会很容易退转了!看不出这些就会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善恶报都是由自心自性引起的。自性不易改!

是虚妄,但诸法不空,善恶之别关键在于结果不给对方(别人)造成烦恼痛苦(或带来安定快乐)的行为名为善,反之,结果会使别人生起烦恼痛苦的行为名为恶。(己不欲得勿施于人,害人终究害己)
这两位菩萨的表演非凡人之心所能揣摩,他们已无分别之心亦无住相之意,即可用分别之意来论述与评价(本不可说)这两位菩萨都是外不住相,内不住法,随缘而行,心不留迹。更无善恶对错之意,若说“行不行善其实没差别”即住善恶之法中焉能没有差别,要想无善恶之差别就不能用善恶之意来分别评价(以不辨为解脱)所以对高人的理解必须具备高深的觉悟与境界。

你说的可以说没有什么错误。

但是,我们在这个世间生存。我们已经来到了这个世间。这个世间的原理,就好像是物理里面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只有行善,才可以得到善。

这里说的善,与得,也都是一种方便的说法。因为,所谓的得,其实也是在舍。我们工作了,才能有收入所得。工作就是舍出了劳动力。

善,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你好的,你就会认为是善。对你不好的,我们很难说是善。善也是每个人自身心里的感受而已。没有绝对的定义。因此,善与恶解释为空相。也不是没有。是每个人的解释的,感受的不一样,因此,用一个无法定义的-空相,来命名它而已。

说到这里,你应该会明白,空,不是没有的意思。数字里面的“0”,不要以为它就是没有。“1”的后面放一个“0”,那就是10. 。放两个,那就是100。所以,不要把空认为是没有。而是在不同情况下,他的意义就不一样。单独使用,就是没有。但是,在“1”的后面就不是没有了。反而是不可计算的倍数。

这一点也是“空”一个字,很难理解的缘故。再说的细一点。“0”本身却是就是没有。但是,使用的人不同的时候,“0”也许就会是“100······00”。

有善就会有恶!他们是相互对立,又密不可分的。没有恶,善得不到体现;没有善,恶也就没法去权衡。


为什么善恶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在中国哲学中,许多哲学家早知道的困难和简单了点,总的行头。长时间的讨论,无论是理论知识,道德理论,强调要就行了。古人说的线被称为前提的做法,相当于我们所谈论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古人说,知行统一,不能这样做不正确的知识,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唯一的道德理论和规范不...

正义和邪恶的定义是如何的分析
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符合正义的客观标准。何为正义?柏拉图认为:“各尽其职就是正义”,乌尔比安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稳定的永恒的意义”,凯尔森认为:“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在这个概念上,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

从佛学的角度如何理解坏人嚣张,好人沉默
由这许多道理看来,才会懂得老子所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意义。它没有道理,没有主宰,没有标准,可是又有一个大原则,一个标准;这个道理,在任何宗教哲学上都是最深刻的一个道理。简单一句话说明,就是因果律,自己造的因,自己自然得这个果,谁都逃脱不了。——《老子他说》很多人说自己...

世界上真的有报应吗
存在。以科学的方法,根据词语本身的含义来看,是存在的。根据词语解释,“报应”这个词语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佛教中的:指有施必有报,有感必有应,故现在之所得,无论祸福,皆为报应。其二是回报,公正的惩罚行为或效果。“报应”有如下引证解释:其一为古人信奉天人感应之说,把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

你从某个宗教里面知道的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
我从所有宗教里都得到了同样的,最简单的道理:行善,坚忍,谦逊。大道至简,简单而为。

性恶的佛教主张
因此,断与不断,妙在其中。佛达性恶,广用诸恶化度众生,乃是妙用无染,表现为性恶法门。性恶法门无染碍之相,而有性具之用。这种性具的妙用,如君子不器,善恶俱能,体用不二。别教行人不达性中具恶,如淳善人被无明所牵,就会造恶。他曾论及性善恶和修善恶的划分界限。善恶相对,可以从十法界次第迭论:六法界为...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区别和意义
意义:孟子的“性善论”是从正面激励人奋发向上,自觉向善的。孟子从人与动物不同的类本性人手阐述了人的本质,把人的食色之性排斥在人的本性之外,而把道德观念、道德理性看作人的本性,从而深化了对人的本性的认识,突出了人的善良本性。苟子的“性恶论”是从反面激励人进取、去恶成善的。苟子...

天主教如何看待人生问题
死往何处去?人生有何价值?有何意义?这些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天主教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使我们获得人生的真理,不再感到人生的空虚、彷徨,而体验到生命的充实、丰富。2、天主教带给我们天主的福,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平安与喜乐,我们通过读圣经、领圣事、聚会、祈祷,就能得到一个新生命,成为天主的子女,生活在天...

朱自清对诗经六义的解释是什么
也许原是地名或族名。雅又分大雅、小雅,大约也是乐调不同的缘故。颂就是容字,容就是样子。这种乐连歌带舞,舞就有种种样子了。2、赋、比、兴的意义,说数最多。大约这三个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教化的意味。赋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也许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的意思。

人在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后便能分辨善恶,不是很好吗?为什麼反而是罪...
这一故事所有的哲学意义,虽是片面的,但确乎是难得的!人因吃了分别善恶的果子,而开始苦难的生活,走上残废的命运(“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二·17);这是什么意义呢?这是说:人类知识的开展,不离苦痛,反而失去了真理的永恒(其实不是失去,而是从来都没有得到)。在中国的老庄哲学里,有着非常近似的思想。庄子说到一...

盐津县13421198338: 如何理解善恶?
坚倩缩宫: 在佛教里,应该如何认知善与恶? 其实,如果按佛教的逻辑去分析,里面的善与恶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因为佛教所做的是,管好自已,不去管其它人.管也是很有限的管.这才是它最最常见的做法.因为佛教就是叫那些佛教的人不要去管人世...

盐津县13421198338: 佛教善恶怎么理解?? -
坚倩缩宫: 佛陀回答说:「村长!我要问你,你若有适当的想法,你就回 答.假如有人一直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坏心眼、邪恶见,在他死后,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杞、析祷、礼赞、合掌...

盐津县13421198338: 佛说善恶有报是什么意思? -
坚倩缩宫: 佛说善恶有报是说的是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佛教讲因果,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人即是自利,害人实是自害,我们应该“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因此,见了坏人,我们也不要厌恨他、蔑视他,而是要劝告他、教育他,使他改恶向善、改过自新.佛教是积极向上的,其基点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可以成就为佛,是平等的.但是成就的迟、早、快、慢,要看时节因缘而定了.所以,学佛的人要心量大,要能容忍各种各样的众生,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盐津县13421198338: 佛教理论的善与恶 -
坚倩缩宫: 别人对你善,你会生欢喜心、感激心.别人对你恶,你会生厌恶心、瞋恨心.常生欢喜心、感激心向上提升,常生厌恶心、瞋恨心往下堕落.瞋恨是地狱之因,常常对人厌恶瞋恨就会堕地狱! 将心比心,就是佛心!自己喜欢的别人一定喜欢,自己厌恶的别人一定厌恶.是故待人接物,应以善心不用恶心!

盐津县13421198338: 济群法师:佛教是如何定义善恶行为 -
坚倩缩宫: 问:佛法是如何定义善恶行为的呢? 答:首先,善的行为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安乐.比如布施这种善行,既能帮助我们克服自身的贪心和吝啬,使人格得到净化,还能招感未来福报.其次,善的行为不仅对自身有利,更能对其他众生有所利益.仍以布施为例,我们在自己受益的同时,也给被帮助的人带去利益.衡量一种行为是否属于善行,可以用这两个标准检验. 有些行为虽能带来眼前的快乐和满足,却不能使人格得到提升,不能给未来生命带去利益,甚至会造成过患,则不能称为善行.所以,佛教评判善恶行为的标准,不仅看现前产生的苦乐,更要看它对未来生命的延续是否有益.

盐津县13421198338: 佛教里的因果报应
坚倩缩宫: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佛说里有因果律一说.因果律是世间世外的基本规律,简... 首先,善恶本无定论,所谓善,在佛说里主要是指心念在于济世利他.佛说无我,是...

盐津县13421198338: 佛家对人性的判断是什么,是善,是恶,还是空? -
坚倩缩宫: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人性的思考.孟子性善论.人性中具有仁义礼智四种道德.人性既善,为什么世界上还有如此之多的坏人?不能够守住本心,人遂与动物没有区别.所以孟子提出求放心作为修养之道.孟子也认为人具有自然情欲,耳之于...

盐津县13421198338: 关于佛教的善恶的问题 -
坚倩缩宫: 个人意见供参考:没错,植物也有生命,何止是植物,万物都有生命,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不吃东西是不可能的,不吃东西这个世界如何存在?有的东西就是给人吃的,人是万物主宰,没有人,这些东西的存在便没意义.佛家不杀生,是尽量...

盐津县13421198338: 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
坚倩缩宫: 善有三个层次的标准,善的反面即为恶,心行达不到善的要求即是恶.1、下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不贪婪、不嗔恨、不愚痴、不恶口伤人、不挑拨离间、不说漂亮话恭维人,不说假话、大话和空话,不偷盗、不邪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