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佛教所说的“平常心”和“随缘”的道理之后,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和理想应该是什么呢?

作者&投稿:巨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常听到信佛的人说:“随缘”,如果真的随缘的话,那就应该以平常心面对生活呀?那出家不就是一种逃避了吗~

【随缘】
外界之事物来,与自体以感触,谓之缘。应其缘而自体动作,谓之随缘。如水应风之缘而起波。真如之于诸法,佛陀之于教化,皆然。又随其机缘,不加勉强也。
人各有志,有人无意凡情俗世红尘名利,有学佛向道之心、有广度众生之心、有菩提心,这就是出家之缘,正好出家修道,随其机缘,不可勉强他不出家。这才是随缘!我们在家人也应以平常心看待出家人的选择,也是一种随缘!

呵呵。。。。看到这个话题让我想到我的一个朋友 我很喜欢他 就是一个擅长和信佛的人
但是他对成功有强烈的欲望哦 他说:人生在世焉能久居人下
但是又把所有的东西看的很淡 一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影响他的心情 好像什么都看透了 比谁都成熟 有的时候又比谁都小孩子气 让人觉得很可爱
自然不娇柔做作 是吸引人很大的一种天性 就是你所说的随缘吧 顺其自然 没有什么 就像你说的爱情 爱你是别人的权利 你不可以拒绝 但是你也有不爱的权利啊 也许在这之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影响别人的决定 也不被别人影响就是随缘啦 聚是缘 散也是缘 只是浅了

至于平常心 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没有波动吧 可以接受一切 凡是发生必有利于我
万物的存在就是佛 万物存在就是有意义的
从自己喜欢的人身上知道 其实周围的一切都是一种必然而不是偶然 所以追求和想把我成功就是一种自然 人类存在的本性使然 只是态度没有那么激进 但是心里是积极向上的啊 只是我们受到打击的时候没有表现的和一般人一样那么夸张 甚至内心不平静 只是淡然而已 话说回来就是表现的呼天抢地的 又能改变什么呢

所以平常就是心 随心就是缘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在这繁忙的名利场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闲,放松身心,静心体悟,日久功深,你便会识得自己放下诸缘后的本来面目:活泼泼的,清静无染的菩提觉性。人们获得缘不是靠奋斗和创造,而是用本能的智慧去领悟去判断。
佛家多讲随缘,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莫攀缘”等说法。“随缘”不是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从善如流;“不变”不是墨守成规、冥顽不化,而是要择善固守。随缘不变,则是不模糊立场,不丧失原则。就在世间上做人,要通情达理、圆融做事,这样才能够达到事理相融。
随缘不变,则是不违背真理。庄子妻死,他知道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运行,既不能改变,也不可抗拒,所以他能“顺天安命,鼓盆而歌”;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明白宇宙人生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成,缘灭则散,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生活中,如果能在原则下恪守不变,在小细节处随缘行道,自然能随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我们可曾反省日常的生活,是怎样过的?生活要有计画,诸如经济、作息,甚至是在家中的一举一动……等,都要有计画。凡事一有了计画,都会事半功倍。
  生活中充满苦乐、有无、顺逆、穷通、得失,起伏无常,在起伏不定的生活里,我们怎样来适应呢?

  一、要随遇而安:在随遇而安的生活里,有也好,无也好,多也好,少也好,甚至光荣也好,侮辱也好,都不要太计较穷通得失、顺利有无,遇到什么都能接受,都能安住,就是随遇而安!

  二、要随缘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或早或晚,或和好人相处,或与坏人为伍,或占便宜,或吃闷亏。在这善与不善的因缘里,我们要随缘生活。

  三、要随心自在:我们的心在生活里要感到自在,不起差别爱憎的念头,就像观音菩萨叫观自在。观人自在,是说我的心看人很自在;观事自在,我看一切事很自在;观境自在,我对一切境界都很自在。所以,我们的心能够安住在自在中。

  四、要随喜而作:不要苦苦恼恼,心不甘情不愿地工作,应抱着充满欢喜、乐趣的心情去工作,生活自然就会美好。

  我们应该怎么样生活呢?有下列四点:

  一、要随遇而安。

  二、要随缘生活。

  三、要随心自在。

  四、要随喜而作。

阿弥陀佛!
佛法中平常心就是道,将心住于道中,方式、态度、理想的问题就有答案了。
而随缘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理想在佛教中称这为“愿”,同样是为自己设定的目标。
结合其它网友的回答,佛弟子(僧、俗二众)的生活方式,以平常心为态度,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学佛的同时发度众生之大愿,因为利他就是利己。
佛弟子的生活就是修行,懂得佛法,遇事磨心,目的就是远离妄想、分别、执著,还原清净本性,而这种生活的重点就在于道,于理、事不起妄想、分别、执著,将心安住于平常之中,随缘渡化众生。

僧人和居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理想就是最适合的。

我觉得最适合的生活方式是自在。

是以平常心随缘行一切善法。理想是证成菩提。


佛祖常说人人平等,那为什么佛中还要分等级呢?
佛祖常说众生平等,那为什么他们还要分等级,比如说分佛。菩萨。罗汉。金刚等,那岂不是自打嘴巴吗?那还谈什么人人平等... 佛祖常说众生平等,那为什么他们还要分等级,比如说分佛。菩萨。罗汉。金刚等,那岂不是自打嘴巴吗?那还谈什么人人平等 展开  我来答 ...

古代的儒教,道教,佛教等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力
唐代的禅宗诸大师,创用白话的语录体,说明佛法的要义,因此而有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出现,完全是学的禅宗的笔法。明清的小说是由平话及拟平话而来,小说中“有诗为证”的风格,散文之后以韵文作结的形式,以及弹词里的说白与唱文夹杂并用,明明白白是受佛经中“长行”与“偈颂”并用的暗示。由于佛典的翻译,也为中国...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做智什么意思?用通俗大众话的语言解...
却没有走一步;你经历了许多的红尘历练,心灵却仍然没离开那种朗然空寂的光明。明白了这一点,你便自然明白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你就这样进入空寂和妙察,警觉,专注,体会,放松,让自己行、住、坐、卧都融入这觉性光明,让自己的一生都融入这觉性光明,你就离苦得乐了。

佛教里面说众生平等 那为什么残疾人不能当和尚?
毕竟这是形象问题、威仪问题,避免让无数之人起讥嫌、诽谤、造口业、退道心、善根不起,劣比胜多,众生反感造口业者比好感赞叹者远胜数倍,得不偿失。乃佛陀大慈悲心方便之教也,身心残障,在家修有何不可,何况人人皆有佛性,有佛性依佛所教而修,成佛人人平等哩!(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个...

想知道佛教知识!
佛教所说的“道”就是涅盘之道。所谓“涅盘”译义为灭、灭度、寂灭、圆寂、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等,实际就是死的化名(这种化名多至六七十个)。佛教修行,以涅盘为极目的,其实就是引导人们去求死。四谛之中,苦、灭二谛尤为重要。人生最苦,涅盘最乐,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是最脆弱、最怯懦的思想。对现实...

佛教所说的是真是假?也就是说佛教所说的一切,因果报应等等一切,是真...
真的。而且你自己可以亲身看见,证实,而不只是道听途说,只是信或不信而已。证明的方法是根据佛法,在已经开悟和解脱的明师指导下打坐修行,你就能一步步了解自性,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和机理。

佛教的基本思想
佛教的基本思想:一、人间性: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陀的一切都具有人间的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表现他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性的佛陀。二、生活性:佛陀所发展的佛教,非常重视生活,对我们生活...

佛教在印度是怎么衰落下去的呢?谁能具体说下
上座部认为佛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应是阿罗汉果,阿罗汉果与佛果位相同,他们把一切现实存在分为色法(物质存在形式)和心法等,色法有“四大种”(地、水、风、火四元素)及所造色(长、短、大、小、方、圆等形象和青、黄、赤、白等显色以及其他感官对象),心法有八十九种,并作了详细的分析。上座部后来又分为根本...

关于佛教与众生平等有关的思考
当然,你无心压死了虫子,虽不犯杀戒,但由于因果规律在起作用,你还是有其果报的,这里的果报是否就是您所讲的“罪”呢?如果是,那么无心压死虫子当然要比有心杀死虫子其罪相对较轻,容易忏悔清净。至于“三净肉”,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方便手段,是对于不能素食的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要求,目的也是...

佛家静心禅语
一切皆为虚幻。不可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一花一世界,一叶菩提。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

包河区15391599733: "随缘"的真正含义 -
芝王丹芎: 随缘,其实应有两重含义,不挣扎停留于过去,把握目前与当下,是为第一重含义;随着因缘的流变而适时调整自己,不断向前,是为第二重含义.由此,过去人们常常说“随缘”便是代表消极,其实只不过是没有正确理解佛法所说的“随缘”...

包河区15391599733: 随缘的意思? -
芝王丹芎: 佛家提出“随缘”,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把握机缘,以不怨恨、不急躁、不强求,以平常心面对机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要面对世间万物万事,随时都会相见与遇上,若能遇上那就是“缘分”.纵使是在浩翰无边的网海中,若有缘分...

包河区15391599733: 佛说:一切随缘.但这一切随缘是什么意思? -
芝王丹芎: 意思就是: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生和死.一件事已经做完了,另一件你还急什么呢?是人,都有七情六欲.是心,都有喜怒哀乐,这些再正常不过了.别总抱怨自己活的累,过的辛苦. 永远记住:舒坦是留...

包河区15391599733: 用佛语解释什么叫“持平常心”? -
芝王丹芎: 平常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心态.平常心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而已.做为一种处世态度,淡薄之心,忍辱之心或仁爱之心等等.任何一个人都可具备平常心.平常心应该是一...

包河区15391599733: 佛教常说“随缘” -
芝王丹芎: 随缘1.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2.顺应机缘;任其自然.3.谓随顺因缘、顺应机根之缘而定行止.华严经卢舍那品(大九·四一六中):'闻三世诸佛,具足尊名号,随缘起佛刹,音声不可尽.'此外,亦指真如之理体虽寂然不动,然具有依外缘而变化显现万象之作用.〔华严五教章卷四〕

包河区15391599733: 什么是平常心态 -
芝王丹芎: 平常心,就是保持一种常态心理,平和淡定,顺其自然,不急躁,不浮夸,把要检查要考试的事情平常办,把平常的事情当要检查要考试对待.有的人,遇事急躁,到考试紧张得不行,可平时呢,懒懒散散,不当回事.有了平常心,平时做事一...

包河区15391599733: 何为佛心? -
芝王丹芎: 1.佛心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放纵,也不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宽容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君子之风,是睿智人...

包河区15391599733: 大家对一切随缘是怎么理解的? -
芝王丹芎: 一切随缘,是说生活中发生什么,都去接受它,与世无争,不执着 为什么而随缘?随缘是用来修无我的,放下就自在解脱 佛说:一切随缘.随的是今生的缘还是前世的缘?今生的缘 如果有前世今生,那前前世的缘如何而来? 佛说的随缘不是指轮回因果的缘,而是指当下发生的事 佛常说: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那人在最初出现在这地球上最初的因是什么而来? 因果轮回是密宗的理论,一切随缘是禅宗的理论,它们所信仰的修行方法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宗派的方法难免是有冲突的地方的,不要用一个宗派的东西来解释另一个宗派的东西,就不会有疑惑了.

包河区15391599733: 谁能用佛语帮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持平常心 -
芝王丹芎: 平常,是平稳常住的意味,远离生住异灭等诸相的心境.《说佛境界经》曰︰'文殊言︰“菩提无形相无为.云何无形相?不可以六识知故︰云何无为?无生住灭故也.”' 禅的真理,一切都是自己所有,故此外更没有什么可求,求则益远;...

包河区15391599733: 什么是平常心??
芝王丹芎:常谓“平常心是道,”真要懂得这“平常心”,却非常之难.佛典上说得很明白,参禅悟道 ,无门可入,一旦真入,只得平常.想来想去,岁月流逝,平常心不可得,反添若干烦恼. 星期日去看望父母,母亲一边织毛衣,一边谈家常,母亲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