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在史记中对孔子评价

作者&投稿:毛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是什么?~

《史记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的最后有司马迁的评论: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里有这样的话:“仰望着那高耸的山峰啊,真让人向往!放眼那通天的大道啊,不禁也要迈步前行!(注)”即使自己到达不了那么高那么远的地方,然而心里却是向往着它!我读了孔子的书,想象他的为人也是这样的呀!我去过孔子的家乡鲁地,看到祀奉孔子的祠堂里摆着各种车服和礼器,儒生们定时地在那儿学习礼仪,不禁怀着敬意徘徊着舍不得离开。天底下的帝王以至于贤能的人很多,都是生前显赫一时,死后就渐渐被世人遗忘。唯独孔子,虽是一介布衣,却能传承十余代,学者依然崇拜他。从天子到王侯将相,中原地区研究六经的,都以孔子的学说为准则,真算得上是圣人中最伟大的人物了!
可见,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注)一说“景行”的意思是指“高尚的品德”,此处我采用的是作为“大路”的解释。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
孔子这个人,有特别多的优点。

孔子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他是一个认真而且有悟性的人。
有一次,孔子跟老师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只学一首曲子。老师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很熟了,可以练习一下新的曲子。
孔子说,我虽然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我弹得还不够熟练,我再练练吧。
又过了一些天,老师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已经很熟练了。可以换一首曲子。
孔子说,我虽然弹得很熟练,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内涵,没有感受到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得再练练。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对老师说,我感受到了。这个曲子的作者,应该是一个身材高大、目光明亮的人,他一定是一位王者。他应该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吧?
老师非常惊讶,很佩服地说,这就是周文王的曲子。
孔子是一个非常讲规矩的人。
孔子对应该尊敬的人,特别讲礼貌。比如见国王,必定弯腰低头,恭敬有礼。上前跟国王说话,小步快跑,不让国王等;跟国王告辞,倒着走,不把背影留给国王。
一块肉,如果切得不端正、不规矩,孔子是不吃的。一块席子,如果摆得不端正,孔子是不坐的。
一天之内,只要哭过,孔子绝对不会再笑,孔子认为那样不庄重。遇到办丧事的人,或者残疾的人,孔子一定面容严肃地表示同情。
孔子从不谈论怪异的事情、暴力的事情和鬼神的事情。这些事情,孔子也认为不庄重。
孔子说,他一辈子最担心的事,是遇到好的东西没去学,有了毛病没有改掉。这人很上进吧?
一个国家的国王,如果品行不好,请孔子去,孔子是不去的。孔子说,鸟可以选择树,不能让树选择鸟。树不可以对鸟说,来,停我这。

孔子是一个非常讲规矩的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又是一个聪明有方法的人。
孔子研究出一套治理国家的学问。这一套学问,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导人守规矩、讲礼节。孔子认为,人人都守规矩、讲礼节,国家就有前途。
规矩和礼节在古代很重要。
齐国和鲁国曾经打过仗,后来决定和解。两国的国王选了一个地方,建了一个高台,要在高台上办一个和解的仪式。
仪式举行的那天,两国国王相互行礼,赠送礼品。齐国的官员喊,奏乐。齐国的乐队走上来,齐国用的是一个少数民族的乐队,乱糟糟的。有的人穿着皮衣,有的人戴着插羽毛的帽子,还有的人手里拿的根本不是乐器,而是长矛、大刀和剑。
这时候,孔子是鲁国的大臣,他从台下跑上来,大喊,不行不行。两国的国王要订和约,怎么乐队的人上来却拿着武器,这不合礼仪。我们两国订约,怎么可以用少数民族的乐队,这也不合礼仪。
齐国国王觉得孔子说的对,感到很不好意思。
齐国的官员换了一个乐队。这次上来的是一帮耍杂技的,还有小丑。孔子又跑上来说,国王订约的场合,怎么可以用这么低级的乐队,轰下去轰下去。
齐国国王这才发现,原来自己齐国的大臣们,竟然连基本的礼节都不懂,比鲁国差得太远。为了表示对鲁国的歉意和尊敬,齐国国王把打仗时占领鲁国的土地,全都还给了鲁国。
鲁国发现孔子既懂礼节,又非常聪明,就让孔子当宰相,用他的这套方法治理鲁国。才几个月的时间,孔子的方法就把鲁国人变得越来越懂规矩,越来越老实,坏人坏事越来越少。
可惜,孔子只在鲁国当了几个月的宰相,没有实现他的雄心大志。
孔子对自己的方法很有信心。他曾经说,如果哪个国王愿意用我的方法来治理国家,一年就会有成绩,三年就会有大变化。
但是,愿意用孔子的国家很少。为什么呢?
因为孔子的方法,对人要求太高。
孔子当鲁国的大臣之前,曾经见过齐国的国王。齐国国王听孔子说过一些治国的方法。
齐国国王很认可,觉得孔子说得对。
孔子也觉得齐国国王这里,可能有机会。他特意搬到齐国住,找机会接近齐王。
齐王后来又问过孔子一些治国的方法,孔子都答得很好。
比如,管理国家,一定要讲究规矩。国王要有国王的样子;大臣要有大臣的样子;当老爸的,要有老爸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要让每个人都知道守规矩。
还有,管理国家一定要节约,不能浪费。
齐王觉得孔子说的有道理,打算重用孔子。
但是,孔子对别人要求高,是出了名的。很多大臣对齐王说,孔子的要求很高的。你要是用了他,他会给你定很多很多的规矩。衣服怎么穿、走路怎么走;国王大臣之间怎么说话,怎么做事,要麻烦死。用这些来管老百姓,肯定没人听。
齐国国王听了这话,最后决定不用孔子。

孔子有自己一套治理国家的学问(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还是一个不肯受委屈的人。
孔子在鲁国当宰相,宰相当得好。结果,鲁国的邻国齐国很害怕,担心鲁国这样子强大起来,会成为霸王,侵略自己。于是,齐国使坏,送给鲁国国王很多骏马,还有美女组成的歌舞乐队,想让鲁国国王喜欢吃喝玩乐、顾不上管理国家。
鲁国的国王果然上当,迷上了吃喝玩乐,在管理国家的事情上变得懒了起来。接着,又做了一件不合孔子道德的错事。孔子觉得失望、很委屈。他不肯原谅鲁国国王的过错,一气之下,离开了鲁国。
卫国的国王曾经打算用孔子。可是卫国国王跟孔子说话的时候,一边说话,一边看着天上的大雁,漫不经心。孔子认为这样的国王不礼貌,没有诚意,对道德的追求不够强烈,于是离开了卫国。
孔子又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
为了找到明智的国王,用自己的方法来管理国家。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周游了很多地方,齐国、鲁国、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
可是,愿意用他的人非常少。
四处周游,孔子和他的学生在路上吃了很多苦,被人追打、被人围攻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
而且还四处碰壁,被一个又一个国王拒绝。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被人嘲笑、被人撵走。有时候甚至混到没有饭吃。
有人劝孔子,天下这么乱,想改变天下是多难的事情呀。还不如找个好地方,种种粮食,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呢。
孔子说,就是因为天下不太平,我才想改变它。只有天下太平了,我才会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老师,你的学说太厉害、要求高。所以,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容得下你。你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一点自己的要求呢?
孔子说,好的农夫会种庄稼,但是如果天气不好、土地不好,他也不会有大的收获;好的工匠,也不一定能做出人人满意的东西。我们研究学问,应该不管收获,只记得努力把它做到最好。如果因为没有人接受,就去改变自己的学问,顺应别人,那就太没有理想啦。
孔子的另外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你认为一个有才华的人,就应该不断研究自己的学问,把它做到最好。如果中途停下来,那是自己的错;如果研究出好的学问,别人不愿意用,那是别人的错,对吗?
孔子说,太对啦太对啦。
孔子后来没能找到用他的国家,直到73岁去世。不过,孔子还是一个大教育家,他带出了很多学生,讲过很多教育人的道理。

孔子教育人的道理总结出来编成了《论语》(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些道理,被孔子的学生们总结出来,编成一本书,叫《论语》。《论语》里的道理,在中国流传了2千多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曾受到它的影响。

『19.25』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14.1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le4)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7.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1.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弟子在史记中对孔子评价
『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1.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

庄子对孔子的评价
庄子一书中,对当时的诸子学说加以不少之批判,尤其对孔子及其学说批判特别多,特别辛辣;有抑扬、有褒贬、无孔不入。到底庄子是反孔?抑或尊孔?殊难判断。然而后世学者对于儒道两家的思想,常以为相互对立。 (注一)的确,相互对立的说法是有其根源的,史记老子列传云:「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

史记 对孔子评价并不好
司马迁先评价孔子先是引用了《诗经》里面的一句诗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赞颂孔子的品行以及才学就像那高山一样,让人只能仰视,而不禁之间就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衡量自身的行为准则。太史公司马迁接着说,“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可见他也是以孔子为榜样,来追求达到孔子那...

子路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他对孔子的评价是复杂且多面的,既有初期的不解和抱怨,也有后来的尊重、敬仰和忠诚。子路性格直率,好勇力,他可能因为孔子的温和及注重礼仪的风格而感到不耐烦或不屑。他曾经抱怨孔子过于迂腐(“子之迂也”),这可能是指孔子重视礼仪、正名和周全的传统儒家观念,这些观念在子路看来可能过于繁琐或不切...

"如何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 ...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是怎样评价的?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这样评价:“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菜,设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崇之。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如何评价孔子 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门“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72位高徒对于射、御也是精通的;又记“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性之乎?学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可见孔子不仅自己精通军旅之学,也向弟子传授武艺等军旅之学。《史记·孙子...

如何评价孔子?
评价孔子 孔子道德修养极高,无愧于万世师表,亦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然其未能得道且通晓阴阳,故愚以为,孔子实为贤人。古往今来,圣贤可谓凤毛麟角;而正是这些为数寥寥之人,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体系的框架。其中,声望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孔子。西周时期,...

司马迁对孔子评价极高,以下哪一句是他对于孔子的评价?
1、故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这句话表明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高评价,他认为孔子的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成为了后世中国文化的基准。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他认为孔子的品德和思想高度是自己无法...

如何评价孔子?
评价孔子 孔子道德修养极高,无愧于万世师表,亦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然其未能得道且通晓阴阳,故愚以为,孔子实为贤人。古往今来,圣贤可谓凤毛麟角;而正是这些为数寥寥之人,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体系的框架。其中,声望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孔子。西周时期,...

湘潭县15730307845: 弟子在史记中对孔子评价 -
艾巧邦特: 『19.25』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

湘潭县15730307845: 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艾巧邦特: 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作传,引用《论语》达九十多处,还大量地间接转述孔子的言行,引述之多居《史记》全书所有人物传记之首,足见他对孔子...

湘潭县15730307845: 人们怎样评价孔子? -
艾巧邦特: 孔子被尊为“文圣”,其军事才能被其辉煌的文名所掩盖,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以至“孔丘知礼而无勇”(《左传·定公十年》)的偏见至今未泯.其实,孔子本是文武全才,他不仅膂力过人、武艺超群,而且对于军旅之学也颇为精通. 论孔...

湘潭县15730307845: 我对孔子的认识和看法
艾巧邦特: 对孔子的认识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生于鲁国...

湘潭县15730307845: 孔子的事迹和取得的成就简写50 -
艾巧邦特: 孔子说:'至于申明大义名分这一点被我私自借用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说:'不成啊,不成啊!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没有留下好的名声.我的主张不能实行啊!我用什么贡献给社会留下好名声呢?'于是就根据鲁国的史...

湘潭县15730307845: 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是什么? -
艾巧邦特: 《史记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的最后有司马迁的评论: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

湘潭县15730307845: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0~30字 -
艾巧邦特: 孔子,字仲尼.他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三千弟子.

湘潭县15730307845: 为什么说孔子是丧家狗 -
艾巧邦特: ”甚至骂他“真是吃着狼奶长大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殷谦:《孔子为何被教授称为“丧家狗”?》)其实大可不必,看来似乎都没有理解李零以及“丧家狗”的本意,“丧家狗”用来形容别人或许有侮辱的意思,但对是对孔子...

湘潭县15730307845: 孔子是个性情中人吗?
艾巧邦特: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似乎早有定论.在至圣先师这顶钦此御定的大帽子下,我们眼中的孔子已经成了礼教和道统的僵硬偶像,不仅完美高大,而且严厉古板,不近人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