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籍是怎么分的

作者&投稿:濯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户籍等级制度?比如贱籍,良籍,贵籍等等……都是怎么分类的?~

按身份分类。
第一等是贵籍,一般以世家大族为籍,第二等是良籍,便是普通的老百姓,第三种是商籍顾名思义便是行商之人,第四等是奴籍,就是奴隶身份,一旦卖身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奴籍,除非主家开恩,舍得给官府一大笔钱,第五等便是贱籍,这贱户籍是那些妓子,戏子,等人。
贱籍又称贱民是指不属于士、农、工、商四民之列的中国古代的法定社会等级。贱民是等级社会中社会地位世代低于普通人的特殊的阶层,一般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在很多社会里贱民和奴隶制度有关。贱籍制度自古已有,沿袭千年,清朝雍正年间废除。
贱籍世代相传,不得改变,贱籍社会地位最低,不得参加科举,不能做官,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备受社会歧视。主要有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北京山西等省乐户、广东疍(dàn)户、浙江九姓渔船、安徽的伴当、世仆、江苏丐户等。
扩展资料:
贱籍分布全国各地,地位较奴籍还低,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北京乐户、广东疍户、绍兴的“惰民”等。贱籍的产生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历史遗留、二是生活环境。前者大多本是达官贵人,因政治问题遭到迫害,祸及子孙后代。
绍兴的“惰民”,相传是宋、元罪人后代。陕西乐籍、北京乐户是坚决拥护建文帝的官员的后代,朱棣登基后将他们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陪酒卖淫,受尽凌辱。陆地居住的广东人,将居船的疍户视为贱民。还有安徽的伴当、世仆,其地位比乐户、疍户更为悲惨。
贱籍制度自古便有,至清朝雍正年间才废除。雍正认为,这是相沿之恶习,应开豁为良。下圣旨令各地督抚查明具奏,废除贱籍。上百万地位极度低下的贱民,重归良民。建国后周恩来总理再次过问此事,这事才算真正完结。在这方面雍正不得不说是位好皇帝。

如果没有豁贱为良,这种歧视关系十有八九会延续到现代。贱籍一出生就定死一个人的未来,未免太不公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贱籍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现在的还是古代的?

古代以科举后期为例,官是考试取得的,吏是聘用的。古时官吏有别,吏在怎么努力,也不能成为官。官分品级,分正从两种,从9到1。1者为最大,如宰相协助皇帝分管国家各项事务,就像现在的总理。
现在官不像古代那么严谨,不过也是有级别的,如公务员,分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只有任命实质的,才是具有权利的官员,没有实质的只能是干部而非官。
公务员级别分很多种,跟古代一样,由低到高不同,享受的待遇也不同。
通俗的说,中央7常委,是正国级干部,下边副手是副国级,(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是,如上海市委书记)再往下就是国家各部委、省是正部级、再往下各省下厅、市是正厅级,再往下是市下设局、县为正处级,在往下县下设局、乡镇街道是正科级、乡镇一级政府就是最低的了,是正科级单位。
很多副省级城市、自治州等按照副部级待遇走。下设行政单位都是相对高半隔。

mark


中国官籍是怎么分的
古代以科举后期为例,官是考试取得的,吏是聘用的。古时官吏有别,吏在怎么努力,也不能成为官。官分品级,分正从两种,从9到1。1者为最大,如宰相协助皇帝分管国家各项事务,就像现在的总理。现在官不像古代那么严谨,不过也是有级别的,如公务员,分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只有任命实质的,才是具有...

古代科举制官籍指什么?
在古代,会根据人的职业分为几种户籍,比如军籍就是在军队的人,匠籍就是工匠,普通老百姓就是民籍,官籍是指祖父辈有官员的考生。

中国古代户籍等级制度?比如贱籍,良籍,贵籍等等……都是怎么分类的?
按身份分类。第一等是贵籍,一般以世家大族为籍,第二等是良籍,便是普通的老百姓,第三种是商籍顾名思义便是行商之人,第四等是奴籍,就是奴隶身份,一旦卖身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奴籍,除非主家开恩,舍得给官府一大笔钱,第五等便是贱籍,这贱户籍是那些妓子,戏子,等人。贱籍又称贱民是指不...

苏联解体后,士兵国籍是怎么分的?
一:官兵自愿效忠原则 只要士兵愿意在军队驻地,也愿意在这个国家,再加上该国家愿意接收,就可以达成一致,当然如果不愿意的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家。二:部队官兵籍贯原则 也就是说这个士兵原本是哪个国籍,解体后就是哪个国籍,但是也不强求,比如原本是乌克兰国籍,解体后士兵不想在乌克兰,或者他们在在当地...

中国官职级别如何划分?
中国行政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 国家级正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军委主席。自1993年以来,除短暂时间外,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

西周用分封制划分籍贯(如鲁国人,燕国人等),秦朝用什么划分籍贯,郡县...
九原郡人,陇西郡人,六国遗民怀念故国,通常以国名来划分,秦朝废除分封制,用郡县制!所以籍贯用的是郡县制 ,是按地域来划分的。

国学的分类有些什么?
国学的分类方法基本上还是以“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如:《史记》《资治通鉴》《通志》《三国志》《汉书》等。“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

中国官阶的大小排列
按照国家行政职务:单位排序:党委、人大常委、政府、政协、其它 官员排序:国务院总理 副总理 国务委员 部级正职,省级正职 部级副职,省级副职 司级正职,厅级正职 司级副职,厅级副职 处级正职,县级正职 处级副职,县级副职 科级正职,乡级正职 科级副职,乡级副职 股长正职,股长副职 科员 办事员 ...

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文武官是怎么分配的,是文左武右还是文右武左,为什...
在古代中国,官员上朝时的站位习惯经历了演变。最初,以右为尊,因此文官站在右边,武官站在左边。这一站位模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的大臣官帽两边有两块垂下的玉片,即“充耳”,用以提醒官员集中注意力。至汉朝,上朝的官员按照官职高低排列,右方为上,左方为下。汉代朝仪十分讲究,"门籍"制度...

被编入官籍是什么
被编入官籍:被编排进官府的簿籍中去。被编入官籍的是国家官吏,世代相传的工匠,官府的奴隶,罪犯等。

东营市13654251451: 《生活与哲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别是什么?лл -
莘娄右倍:[答案] 从伦理学角度看,个人被看作是道德活动的主体,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区分各种不同的道德体系的重要标准.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由无数个人组成,而人的生存和发展又离不开社会.个人与社...

东营市13654251451: 想问一下官吏的分别?
莘娄右倍: 秦汉之世,官与吏未曾区别,隋唐以后,官与吏别为二途.由儒而进者为官,由吏出... 中国的行政系统实际上分为两个阶级——“官”和“吏”,它又被伦理化的分为君子...

东营市13654251451: 数学方程中相等关系是什么?数学方程中相等关系是什么?提问:1.桃树x棵梨树3x棵 请问相等关系是什么?2.桃树x棵梨树有x棵还多36棵问相等关系是什么... -
莘娄右倍:[答案] 梨树的棵数=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棵数=梨树的棵数的3分之1) 梨树的棵数=桃树棵数的3倍+36棵(桃树棵数=梨树的棵数的3分之1-36棵)

东营市13654251451: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及推理过程 -
莘娄右倍:[答案]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I4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U=U1+U2+U3+U4 电阻的表达式R=U/I 得到R=R1+R2+R3+R4 也就是说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东营市13654251451: 中国的官怎么分什么科长处长
莘娄右倍: 处长和科长是职务不是职称.县团级正职为正处级、副职为副处级,正处级分5、6、7三档,副处级分8、9、10三档;想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为高等学校教师系列职称.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职务属于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属于管理岗位.你登陆省人力资源社会劳动保障厅网站即可了解到这方面情况.

东营市13654251451: 古代官职由小到大排名?? -
莘娄右倍: 清朝入关后,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由小到大排名为: 1、从九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

东营市13654251451: 古代的司籍司、司薄司是做什么的. -
莘娄右倍: 司薄司 司簿二人,正五品,掌宫人名籍登录及赐廪之事; 典簿二人,正六品,司薄的副手; 掌薄二人,正七品,司薄的副手; 女史六人,掌执本司文书.中国古代女官制度最早的记载始于《周礼.天官》:“周制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

东营市13654251451: 历史上中国古代户籍演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
莘娄右倍: 中国古代户籍演变制度的特点:从松散到制度完备,逐渐精密.但动乱时期,户籍制度就会受到破坏. 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战国时,强国“少料其民”,并实行上计制度,地...

东营市13654251451: 中国古代典籍如何分类?文学占何位置 -
莘娄右倍: 不同时代有不同分类啊,这是古代目录学范畴,比较著名的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