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佛教讲究先利人后利己,那如此下来老惯着别人,把别人都养成越来越自私之辈,那社会不就更乱了?佛

作者&投稿:那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自私心理
自私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的心理现象。"自"是指自我;"私"是指利己;"自私"指的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常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说法。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轻微一点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不讲公德;严重的则表现为为达到个人目的,侵吞公款、诬陷他人、杀人越货、铤而走险。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人人自私因而导致人人不能独私,合作共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特点
编辑
1、深层次性。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自私心理
人有许多需求,如生理的需求、物质的需求、精神的需求、社会的需求等。需求是人的行为的原始推动力,人的许多行为就是为了满足需求。但是,需求要受到社会规范、道德伦理、法律法令的制约,不顾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一味想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自私之心隐藏在个人的需求结构之中,是深层次的心理活动。
2、下意识性。正因为自私心理潜藏较深,它的存在与表现便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到。有自私行为的人并非已经意识到他在干一种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自私称为病态社会心理。
3、隐秘性。也有一种人,因自私行为而引起公愤,但已养成习惯,
自私心理
为了逃避舆论谴责和社会惩罚,便常常口唱高调,故作姿态,或者偷偷摸摸地占别人的便宜,在谎言和假象之中,隐藏其内心自私的本性。例如明明是多吃多占,却说是工作需要;明明是损人利己,却说是替他人着想。自私是一种羞于见人的病态行为,自私之人常常会以各种手段掩饰自己,因而自私具有隐秘性。
成因分析
编辑
自私行为的病因可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客观方面看,中国是个人口众多、自然与社会资源十分有限的国家(自然资源包括耕地、山林、淡水、物产、消费物资等;社会资源包括财富、权力、信息与社会关系等)。社会中任何个体或群体、集团都需要一定的资源,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目前我国各项资源的数量、种类、方式在占有和配置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合理之处,对资源的权力、行业、部门垄断还比较严重。于是,缺乏资源的一方不得不用非正当的方式去交换。由此,一方面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以钱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相互交换。另外,病态文化的积沉和社会控制不严,也是客观原因。从主观方面看,个人的需求若是脱离社会规范的不合理的需求,人就可能倾向于自私。另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个人的自我敏感性、价值取向与社会行为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谓社会行为,是指包括助人行为在内的一切有益于社会的个体行为;自我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关心他自己的问题,感到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及的确得到别人的帮助后的心理感受;价值取向,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态度。高度的自我敏感性可以外化为对他人的敏感性,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但也可能成为一种只顾自己的倾向。自私自利之人往往是自我敏感性极高,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极度依赖与索取,而不具备社会价值取向对他人与社会缺乏责任感的人。

自私膨胀后的表现与危害
编辑
自私作为一种病态社会心理,有很强的渗透性。我们认为所有社会公民在不同程度上都存有私心杂念,品德高尚的仁人志士亦不是生来就大公无私的。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不讲公德。公德是指广大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可是有些人却漠然视之:如随地吐痰、乱扔瓜皮纸屑、乱穿马路;你这里刚坐下学习,他那里把音响开得震天响;有的居民楼,每家每户收拾得干干净净,但走廊过道上垃圾成堆等。将自个儿的东西看得紧,公家的财产随意浪费,这也是不讲公德。
2、嫉妒他人。自私的人嫉妒心强,心目中只有自己,根本不能容纳别人。如果谁的本事比他强,取得了好成绩,甚至在容貌、身材、年龄方面超过他,都会感到难受,于是想方设法诋毁、诬陷、为难比他强的人。嫉妒心有时会使人引入疯狂的状态,甚至会导致伤害别人、毁容等违法行为。
自私心理
3、感情自私。在恋爱婚姻家庭中常有感情自私的现象。有些人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在恋爱婚姻中玩爱情游戏,玩弄异性,用甜言蜜语欺骗青年男女;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所好,插足他人家庭,不惜充当第三者;有些人因职务升迁或成为款爷后,就抛下结发妻儿,另觅新欢;有些人在配偶身染重疾、处境艰难时,竟提出离婚要求;还有些人隐瞒个人隐私或自身缺陷用欺骗手段获取爱情,结果导致婚姻的悲局等等。
4、技术垄断与剽窃。过去社会上有些手艺人,大师傅学有专长,身怀绝活,但从不肯轻易将技术授予他人,怕"授予徒弟,饿死师傅";有的人"传儿不传女"、"传女不出嫁";有的人则终身不授后人,将技术带入坟墓,结果使中国许多优秀民间传统手艺销声匿迹。现在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有些技术人员将本企业的某些专利技术剽窃给其它企业,以换取个人的好处;有的假冒著名商标;有的盗用版权,以谋私利等。
5、以钱谋私。社会上有些人为了拉关系,走后门,不惜用金钱、礼品去贿赂有权之人,用孔方兄打开谋私的门户。过去曾流行这样一句话:"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现在仍有一些人用金钱去买名买利,甚至用金钱操纵地方人大换届选举,这对社会风气危害极大。
6、以权谋私。这主要表现在某些掌握管理权、经营权、行政权的人身上。他们以权谋私,以至党风、政风、行业之风不正。少数人在权力金字招牌之下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用权力下赌注,作交易,贩卖肮脏和腐臭的东西。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师兄的正心正念!
师兄若是想皈依,许多寺院都可以为师兄授皈依,受皈依并不分男众女众,只要依一颗诚挚恭敬心,愿意皈依佛、法、僧三宝,即可!皈依并非出家,所以男众女众皆可一起皈依!师兄可以先了解一下,附近哪里有正法寺院,找一位戒行清净的师父,为授皈依。许多寺院,皈依仪式有各自特定的日子,可以提前去了解一下,再做决定!
师兄说得有道理,我们皈依之前,是需要对佛法有一些了解的!对佛法深入了解之后,再行皈依,心也更诚敬,更坚定明确!
师兄,学习佛法,首先要知道佛所讲的基本和核心是什么。不论修行任何法门,这些都是基础!其中包括: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是非常实用的修行方法,果能依次第如理观照,深悟其理,则看破一切虚妄颠倒,必定解脱六道!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佛留与我们末世众生验证佛法与否的标准和依据。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是佛为我们总结的修行顺序和次第。此八正道依次生起。我们要学习佛法,必须先有正见,有了正见,才可能有正的思维。有了正的思维才能产生正语、正业及正命。有了正命才是真正的正精进,否则,没有正的方向,就算是再精进,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必不能导至正念,不能得以正定!
四依止:依智不依识,识义不依言,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此四依止,如果我们能深刻体悟,如实依止,能保证我们不入邪途,不堕险坑!
可以百度视频搜索:普愿讲堂
里面有《佛陀的三法印》、《心经讲解》、《如何逐渐步入佛法解脱》等系列可供师兄观看。深入浅出,比较容易懂!

阿弥陀佛!师兄,佛法所说的自利利他,与我们所说的自利利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师兄可能误解了。
世间人所说的自利,是指一切所为皆要为自己带来欲望上的满足,比如说名利、地位、爱欲等等。一切是站在这样物质及精神各方面欲望上来说的。而不知道这一切的欲望纠缠,正是我们痛苦烦恼的根源。而佛法当中的自利,则是以真正的解脱智慧,令自己脱离五欲之火的煎熬,摆脱生灭轮转的泥潭。佛法当中的利他,亦是指帮助他人究竟解脱烦恼痛苦的五欲之坑,到达清净自在远离生死的彼岸。
这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先满足众生某些欲求,比如说饮食,比如说衣具等等,然后再晓以正理,逐渐引导,令出泥潭。就好象,一个人饿得快要昏了,你跟他说道理,他哪里听得进去。若是先令他肚子不饿,身上不冷,再择机晓以正理,则容易被接受。这是所谓的顺度。也有的人,不适合顺度,大菩萨也会化现种种的境界,也会善巧方便地使用各种法,令其回头,舍离痛苦泥潭。就如同,一个人陷在一个大坑中,很久了,也不想再爬出来了。不论怎么做工作,人家就是不想出来。这时候,若是有人要打他,他就会使尽全力,爬出这个坑。这是所谓的逆度。不论是顺还是逆,都是令众生真正的解脱烦恼痛苦生死纠缠。
这样的自利利他,是慈悲,是智慧,岂能令人越来越自私,社会越来越乱?

按照楼主的说法,人都应该自私自利吧。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需要这种先利他人的精神。

何谓利益他人,佛教中利益他人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依据业果的道理行善断恶,使他人得到暂时安乐,一是依据依据戒定慧三学断惑证真,使他人得到究竟解脱。
在佛教中无论哪种利益他人的方式,都不能随顺、纵容烦恼与恶习。四无量心中的头两句不是“愿众生离苦,愿众生得乐”,而是“愿众生远离苦与苦因,愿众生具足乐与乐因”。苦乐的因缘无非烦恼与业力,佛教暂时与究竟的利益他人,也无非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助人为乐固然很好,但是与佛教的自利利他还有相当差距。如果我们没有般若的出世正见,也没有业果的世间正见,仅仅把做个老好人大善人当做慈悲心肠,这不是真正的慈悲,既利益不了自己,更利益不了他人,当然容易把别人惯成白眼狼。

佛法是大智慧 应该善用世间一切法
找合适的机缘用合适的法 但是 基础是慈悲心

佛教慈悲,并非简单地施舍物品,更是要理性地施舍智慧,让芸芸众生破迷开悟,走上觉悟之路。
在大彻大悟者的行列里,可能会有贪得无厌的狼吗?


我看佛教讲究先利人后利己,那如此下来老惯着别人,把别人都养成越来越自...
佛法当中的利他,亦是指帮助他人究竟解脱烦恼痛苦的五欲之坑,到达清净自在远离生死的彼岸。这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先满足众生某些欲求,比如说饮食,比如说衣具等等,然后再晓以正理,逐渐引导,令出泥潭。就好象,一个人饿得快要昏了,你跟他说道理,他哪里听得进去。若是先令他肚子不饿,身...

如何看待利己和利人
利己不利人,这在一般人可说是最普遍的,一个人生存在世间上,处处都以「我」为前提,为自己的利益著想。先利人,再利己,佛陀的本生——一切施王,可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大乘佛教中,菩萨发心先为众生,后为自己,所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与宋朝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

佛教如何看待人生?
佛法说世间一切是缘起性空的,所以利人就是利己,害人就是害己。利己要在利人中求,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佛法说人生是五蕴和合无我的,所以我们应该捐除我见,打破我执,积极为人群、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谋幸福。 佛法是指导人生的,改进人生的,净化人生的,因此,尽管人生是苦难重重的,但是我们能够跟着佛法的指导去...

关于利人的诗句
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4、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 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高尔基 5、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6、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

先利己,再利人。
到有一次钟晓阳怂恿她拒绝别人的要求,晓琴大胆的做了一次,这才发现先利己后利人是多么的让人畅快淋漓。帮助别人是好事,能够怀着一颗帮助别人的心去善待这个世界,是一件非常有福报的事情。但很多人往往自己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好,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去帮助别人,反而要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这就得不偿失...

佛教引人向善,可是善恶本是一体,那为什么还要向善?
善恶本一体,皆出自尔心;人心有二心,即真心与妄心;真心本善,妄心生恶,此妄心能时刻对外物生出贪嗔痴三妄念。修行者就是借善法调伏妄心,显露真心。1.救人是发善心,发慈悲心而为之;自是功德无量,因为这是在为自己种善因,日后会有善果。2.即便被救的人日后成为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对于那些...

佛教宗旨是什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意思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佛教致力于讲授什么是苦?世间苦,为什么苦?你现在觉得很乐,那是满足你的欲望,你以为你是乐,不知道欲望是苦,欲望将来招来苦果,报应,你行善将来生天堂,你造恶将来堕三途,...

想讨论「何解佛教看人生是苦的呢?这看法带给人消极」
还说佛教不是苦路,这证明你们还未认识佛!走苦路的人是蒙佛呼召的人,不是人人能走得起的,他们受苦是为人人,在得到苦的实相后就拿住禁止通向苦的钥匙,谁有智慧的必明白。 更新12: 耶稣并不轮回,他是独特的,他是神的儿子,这是神的奥秘,暂不与你谈,却要你信。 「佛教说人生是苦,苦有原因,可以灭苦,有...

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人如果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具备怎样的思想...
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看众生都苦,于是发愿要普度众生。佛教最高境界通常涅盘经由禅定的体悟而抵达,其过程为先倒退至胎儿期记忆,胎儿期记忆倒退完毕则人的一切记忆全部清除,此时闭目所见的虚空(我们命名为“虚空记忆”)就是涅盘。涅盘的合理内核,在于用和胎儿期记忆相关联的虚空记忆彻底洗刷恐惧的心理底...

关于利人利己的诗句
1.关于先利人后利己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家 陶行知 没有奉献精神,创业很难实现。—— 中国著名企业家 柳传志 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 南宋诗人 杨万里 《又和风雨二首》宋·杨万里《又和风雨二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拼上消失这晚春残花的点点红...

昂仁县17898218430: 如何看待利己和利人 -
拔婉羚翘: 一般社会上的情形,对利己与利人,可分为四种,即:1、利人不利己,2、利己不利人, 3、人己都不利,4、利己又利人.平常,利人不利己的事情,除非菩萨发大心,不然可说少之又少.在佛陀的本生事迹中,有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故事...

昂仁县17898218430: 小乘佛教“渡己不渡人”是否落了下乘? -
拔婉羚翘: 大乘就是佛菩萨所修之法,所证之果;小乘就是声闻缘觉所修之法,所证之果;30所以又名为二乘.这二乘皆是小乘.小乘的主义,是一种自觉主义,勘破了三界火宅的烦恼惑业,只求自己觉悟,脱离生死;灰身泯智,永不再来;并无济度众生...

昂仁县17898218430: 利己则为恶,佛家这么说真的就是对的吗? -
拔婉羚翘: 如果在利己的时候没有损害别人就不算恶.佛不让我们利己.是怕我们在享受的时候迷惑.迷惑了就会造恶,你看经书上写的天人,他们享受的福我们不容易体会.因为他们太享福了,所以不愿意修行,所以等到寿命到了、福也享尽了、以前的...

昂仁县17898218430: 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 -
拔婉羚翘: 从'缘起性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出发,佛教特别重视人的价值.首先,释迦牟尼佛就是在人间成佛的,虽然他教化的对象很广,但是以人为本位,只有人最适宜于探求真理,彻证真理.因为佛教认为宇宙间有较好享受的高级生命,他们不存在...

昂仁县17898218430: 佛教带给我们什么,为什么我们这么崇拜佛教? -
拔婉羚翘: 人间佛教之目的,不止要开拓人生的智慧,使人远离意识的错觉,获得正知正见,了解真理,认识自己;同时要开拓二乘圣人的智慧,使之离情去执,回小向大,自利利他,共成佛道. 因为一般人的智慧,仅凭个人的主观与偏见去推理,毫无...

昂仁县17898218430: 佛教中放生的目的? -
拔婉羚翘: 南无阿弥陀佛,您耐心读完.放生的基本含义,就是互生,把那些失去自由,或将宰杀的生灵,放归自由,不让他们被人为所束缚残杀,这是放生最基本的行为含义.这样的行为,有何好处呢?可以让人们生起一种慈悲心,怜悯心,平等心....

昂仁县17898218430: 为什么佛教所有的道理和为人处事的规则都有利益的因素呢?我好郁闷,宗教是让人向善的,为什么 -
拔婉羚翘: 看来你对“佛”的误会还挺深的. “佛”是什么?是一个觉悟了的人,用浅白的话说,佛是一个明白人.我们学佛干什么?就是向世尊学习智慧,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呀!明白真相干什么?就是远离灾祸呀,就是趋吉避凶呀!如果学佛不是为了...

昂仁县17898218430: 佛家为什么要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呢 -
拔婉羚翘: 师兄,我的愚见,要理解这个普度众生的根源,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入手—— 1、必须要明白佛教因果轮回的道理.用个很通俗的比方,我的族姓绝对不是纯粹的一族,因为在我的上辈一定有外姓加入,也肯定有某一代绝后,所以通过女婿入赘的...

昂仁县17898218430: 学佛人士,投机取巧算善么? -
拔婉羚翘: 须学佛布施,不生贪求,绝不可因重财物,而失义理,须知天下财物,各有其主,不可昧了天理良心,而乱取不义之财物,致作出损人利己之事,故欲学圣贤者,要见利思义,常抱住一个义字,对于...

昂仁县17898218430: 你们有谁知道她是不是骗子? -
拔婉羚翘: 骗子因为100元400000英雄联盟没有赚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