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用在文言文

作者&投稿:韩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起的用法

(1) (形声。

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2) 同本义 [stand up] 起,能立也。

——《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

——《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

——《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妇亦起大呼。 (4)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

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5) 起床 [get up;get out of bed] 起视四境。——宋· 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

——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起去(指起床);起炕(起床) (7) 产生;发生 [produce;happen;take place]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陈寿《隆中对》 夫齁声起。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 又 火起。 起于远近之比例。

——蔡元培《图画》 十日而变已起。——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9) 又如:起骒(驴、马 *** );起病(生病);起楞(一楞楞高起);起念(产生某种想法) (10) 开始;开端 [start;begin] 项庄拔剑起舞。

——《史记·项羽本纪》 (11) 又 项伯亦拔剑起舞。 语从何起。

——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起末(始末);起票(起码);起为头(开头);起工(动工;开工) (13) 源起;起因于 [cause;origin] 辛苦遭逢起一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14) 又如:起首(发端;原由);起倒(说头;缘由);起本(起因;由来) (15) 治愈;病愈。

亦谓复苏 [cure]。如:起病(庆贺病愈);起死(使病笃者复活);起禾(使禾苗直立复苏) 例:明代医家张景岳,善用熟地,屡起沉疴,人称“张熟地”。

这里的“起”,可不能理解为“长”,它和“起冻疮”里面的“起”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16) 起身,动起来,采取行动 [start] 广起。

——《史记·陈涉世家》 惊起一滩鸥鹭。——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君起以伸其愤。

——张溥《五人墓碑记》 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7) 又如:起车(把货物装车,起程出发);起押(押解上路);起马(骑马动身启程);起征(出征) (18) 起义,起事,闹事 [insurgence;rise in rebellion] 并举而争起。

——汉· 贾谊《论积贮疏》 并起而亡秦族。—— 汉· 贾谊《过秦论上》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王起师于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注:“发也。” 英、霍山师大起。

——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9) 又 起兵不克。 (20) 又如:起点(点兵[出发]);起碇(借指军队开拔);起首(起事) (21) 隆起,凸起,耸立 [protruding] 执图诣寺,有古陵蔚起。

——《聊斋志异·促织》 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峰片片夹起。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2) 又 石块丛起。 (23) 草拟 [draw up] 这讣帖底稿,是那个起的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4) 使疏松 [loosen] 春锄,起地;夏为锄草。

——《种谷》。石声汉校释:“起,使土疏松。”

(25) 扶持 [help sustain] 世相起也。——《国语》。

韦昭注:“起,扶持也。” (26) 取[证件、书信等] [get] 先在府县起了文书。

——《镜花缘》 (27) 兴建;建造 [build;construct]。如:起屋(建造房屋);起造(建造);起冢(营造坟墓);起楼(造楼) (28) 征收;征召 [levy;collect;call up]。

如:起差(征派);起集(征集);起动(征用) (29) 使死者复活 [bring back to life]。如:起尸(使死人复活);起生(死而复生) (30) 举用 [employ]。

如:起废(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 (31) 启发 [arouse]。如:起予(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指启发他人) (32) 离开;除去 [remove;leave the original position]。

如:起油(除油);起钉子(拔除钉子) (33) 开启,张开 [open]。如:起齿(张唇露齿;开口);起张(张开;掀开) (34) 搬运 [carry]。

如:起驳(起拨。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 (35) 出身 [be born of;e from] 应元起掾吏。

——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1](36) 起冻疮,表示“长了。” 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used as a plement after a verb indicating the upward direction] 卷起千堆雪。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跃起持之哭。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而在文言文中得用法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3. 起之为将文言文 对译 带解释

《起之为将》

起①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②,行不骑乘,亲裹③赢粮④,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⑤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⑥,遂死于敌。吴公今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①起:吴起,军事家。②设席:铺设柔软的垫褥。③裹:背。④赢粮:多余的粮食。⑤病疽:害着恶性的毒疮。⑥不旋踵:脚跟不向后转,即奋勇冲杀。

[译文]

吴起作为一个将领,他的饮食与衣着,全都跟士卒中最下级的相同。晚上睡觉的地方,不加铺盖,行军的时候,不骑马乘车,亲自背粮食,一切都跟士卒同甘共苦。士卒中有长皮肤肿烂病的,吴起亲自为他吸出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了这个消息,不禁失声痛哭起来。旁人不解的问:“你的儿子,只是一个兵卒,而贵为上将的吴起亲自为他吸出溃疮的脓汁,你为何反而哭起来了呢?”那名士兵的母亲解释说:“这个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往年吴公也曾为我的孩子的父亲吸过脓疮,孩子父亲为报答他恩德,在战场上,格外卖力杀敌,结果就战死在沙场上了。而今,吴公又为他的儿子吸吮脓疮,我不知道这孩子又会为他卖命战死在哪里了。想到这点,所以我禁不住要哭出来了。”

4. 起之为将 文言文 原文+翻译

原文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於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翻译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5.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以”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穿础扁飞壮读憋嫂铂讥"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以”字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以”字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 “以”字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以”字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以”字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以”字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以”字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6. 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编辑本段]翻译 孙子叫做武的,是齐国人。

他以所著兵法求见于吴王阖庐。阖庐说:“您的十三篇我已全部拜读,可以试着为 *** 演一番吗?”孙子说“可以。”

阖庐问:“可用妇女来操演吗?”孙子说:“可以。”于是答应孙子,选出宫中美女,共计一百八十人。

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派王的宠姬二人担任两队的队长,让她们全部持戟。命令她们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口、左手、右手和背的方向吗?”妇女们说:“知道。”

孙子说:“前方是按心口所向,左方是按左手所向,右方是按右手所向,后方是按背所向。”妇女们说:“是。”

规定宣布清楚,便陈设斧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右,妇女们大笑。

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这是将领的过错。”又重复了多遍,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左,妇女们又大笑。

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是将领的过错;已经讲清而仍不按规定来动作,就是队长的过错了。”说着就要将左右两队的队长斩首。

吴王从台上观看,见爱姬将要被斩,大惊失色。急忙派使者下令说:“寡人已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

但寡人如若没有这两个爱姬,吃饭也不香甜,请不要斩首。”孙子说:“臣下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国君的命令可以不必完全照办。”

于是将队长二人斩首示众。用地位在她们之下的人担任队长,再次用鼓声指挥她们操练。

妇女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全都合乎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出声。然后孙子派使者回报吴王说:“士兵已经阵容整齐,大王可下台观看,任凭大王想让她们干什么,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可以。”

吴王说:“将军请回客舍休息,寡人不愿下台观看。”孙子说:“大王只不过喜欢我书上的话,并不能采用其内容。”

从此阖庐才知道孙子善于用兵,终于任他为将。吴国西面击破强楚,攻入郢,北威齐、晋,扬名于诸侯,孙子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孙武死后,过了一百多年又有孙膑。孙膑出生在阿、鄄之间,也是孙武的后世子孙。

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为魏国做事因而当上魏惠王的将军,但自认才能不如孙膑,便暗地派人召见孙膑。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唯恐孙膑超过自己,嫉妒他,而以刑罚砍去他的双脚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

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田忌经常跟齐国贵族子弟赛马,下很大的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下大赌注,我能让你取胜。”田忌信以为然,与齐王和贵族子弟们比赛下了千金的赌注。

到临场比赛,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让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次比赛完了,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

于是田忌就把孙子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做老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

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带蓬帐的车里,暗中谋划。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

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

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在桂陵地方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

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

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

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

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

7. 奋斗,用文言文

孟子及其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描写奋斗的文言文。

原文如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1、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

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5、举:被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

《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

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0、士:狱官。11、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

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12、海:海滨。13、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

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

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

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

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

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14、市:市井。15、故:所以。

16、任:责任,担子。17、是:代词,这,这些。

18、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19、必:一定。

20、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21、心志:意志。

22、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23、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24、体肤:肌肤。25、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26、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

乱,错乱。27、所为:所行。

28、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29、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30、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31、曾益:增加。

曾,通“增”。32、能:才干。

33、恒:常常,总是。34、过:过错,过失。

35、困于心:心中有困苦。36、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37、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38、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

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9、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

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

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




用古文怎么说
“用”字在古文中也是“用”。用 yòng 释义:1、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2、可供使用的:~品。~具。3、进饭食的婉辞:~饭。4、花费的钱财:费~。~项。~资。5、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6、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7、因此:~此。古文中的“...

用的文言文意思
用”的基本含义为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如使用;引申含义为可供使用的,如用品。1、使用。例句——《寡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2、用:任用。例句——《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用:效力。例句——《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4、用:...

文言文中“用”字的用法+举例(七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的)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4.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5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6.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

文言文中的用是什么意思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

文言文中虚词“以”翻译成“用”和“用来”有什么区别?词性是动词还 ...
一、词性不同 1、“用”:这里“以”作动词。2、“用来”:这里“以”作连词。二、用途不同 1、“用”:这里“以”表动作。2、“用来”:这里“以”表目的。以拼音:yǐ 释义: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2、依然,顺,按照:...

文言文中 表示“用” 的词有哪些?
以,就想起来这一个

请问文言文中 以 翻译成‘用’跟‘把’有什么区别?
尽管"把,用″都是介词,但用法不同。"把″表示对象,“用″表示方式。用现代汉语来分析就不会产生疑惑了。比如“我用钢笔写字″和“我把钢笔丢了″,"用″和"把″是不能互换的,文言文也是如此。如《送东阳马生序》中“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前句的以表示"借″的对象,译为"把″...

文言文词类活用有哪些?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的活用。(龙氏归纳词类活动用铁三角作图给学生)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

文言文所以解释为用来
、“用……的方法”;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的人”、“……的根据”,等等。在文言文中应视具体语言环境灵活译出。 此外,“所以”用作连词,跟“是以”、“以是”、“以此”相同,可作“因此”解,这和现代汉语中连词“所以”的用法相同。 中学教材所选文言文中,“所以...

文言文中“也”用在句尾是表示陈述语气还是表示判断?
1、“也”字表示判断语气的用法:一般译为“是”“就是”。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也”字作句末语气词的用法: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②雷霆...

融水苗族自治县19329111842: 文言文中“起”的意思 -
尾裴鼻炎:[答案] qǐ ①起立;站起.《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②起身;起床.《报刘一丈书》:“闻鸡鸣,则起盥栉.” ③... 《祭妹文》:“不记语从何起.” ⑧起用;任用.《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⑨出身.《汉书·萧何曹参传》:...

融水苗族自治县19329111842: 文言文中的用是什么意思 -
尾裴鼻炎: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

融水苗族自治县19329111842: 有没有文言文词语 起字开头的词语? 谢谢 -
尾裴鼻炎: 起而拯之 《冯婉珍》“起死回生,救人无数”《太平广记》起身拜谢……

融水苗族自治县19329111842: 文言文中表示升职的“起”意思是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请问重新启用是什么意思? -
尾裴鼻炎: 意思是被贬官,降低了官职,甚至降为庶民之后,重新升职任用

融水苗族自治县19329111842: “起复”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
尾裴鼻炎: 起复 qǐ fù 1. 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 例:《北齐书•清河王岳传》:「元象二年,遭母忧去职,寻起复本任.」 2. 明清后又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行出来做官. 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起复后,便...

融水苗族自治县19329111842: 站起来用文言文怎么说 -
尾裴鼻炎: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站”文言词语可以用“立”,因为文言文中有“程门立雪”之说.“起来”文言词语可以用“起”.“站起来”用文言文可以这么说:立起.

融水苗族自治县19329111842: 起床用文言文怎么说. 急 -
尾裴鼻炎: 我查了古语书,我觉得应该起,如“鸡鸣而起”

融水苗族自治县19329111842: 文言文中的发翻译成:“起,被任用 ”时,有什么例句,带翻译 -
尾裴鼻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舜发于畎亩之中”的“发”翻译成“起”,这里指“被任用”,翻译:舜在田地间被任用.

融水苗族自治县19329111842: 在古文中,起床是用什么字表示
尾裴鼻炎: 起:不敢同卧起.—— 清 · 方苞 《狱中杂记》 兴:夙兴夜寐

融水苗族自治县19329111842: 我起了兴致用古文怎么说? -
尾裴鼻炎: 现代文:我起了兴致.古文:吾当即兴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