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

作者&投稿:戊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是什么意思~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意思是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南宋·岳飞《论马》
【译文】
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我曾有这样的两匹马,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类达几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宁肯饿死也不食饮。给它披挂奔驰,开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余里,就开始竖起马鬣长鸣,快速奔驰,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从中午到傍晚,还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适逢收复襄阳,平定杨么,不幸相继而死。现在所乘坐的马不是这样。每天的饮食不超过几升,而且吃不选择饲料,喝不选择泉水,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跑了一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样。这样的马,需求不多,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又容易耗尽气力,是低下的劣马啊。
【原文】: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1。臣有二马2,故常奇之。日噉刍豆至数斗3,饮泉一斛4,然非精洁5,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6,其初若不甚疾7,比行百馀里8,始振鬣长鸣9,奋迅示骏10,自午至酉11,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12,若无事然13。此其为马14,受大而不苟取15,力裕而不求逞16,致远之材也17。值复襄阳18,平杨么19,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20,饮不择泉。揽辔未安21,踊跃疾驱22,甫百里23,力竭汗喘24,殆欲毙然25。此其为马,寡取易盈26,好逞易穷27,驽钝之材也28。
【注释】:
1、“骥不称其力”二句: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这两句话见《论语·宪问》。骥:良马名。称(chēng):称道,赞许。
2、臣:我,岳飞自称。
3、噉(dàn):同“啖”,吃。至:达。刍(chú):牲口吃的草。
4、斛(hú):量器名,也是一种容量单位,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时改五斗为一斛。
5、然:但。精洁:指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不受:不食饮。
6、介胄(zhòu):指给马披上铠甲、头盔。介:甲,用作动词,披甲。胄:头盔,用作动词,披胄。
7、若:好像,似乎。疾:快。
8、比:等到。
9、振鬣(liè):竖起马鬣。鬣:马脖子上的长毛。
10、奋迅:振奋起来,加快速度。示骏:显示出骏马的品质。
11、自午至酉:从中午到傍晚。午:午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酉: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
12、褫(chǐ):夺取衣服或带,这里是脱去,解下的意思。不息不汗:不喘气,不流汗。
13、若无事然:像没事一样。
14、此其为马:这样的马。
15、受大:指对饲料和饮水的要求多而且精。苟取:随便取用。苟:苟且,随便。
16、力裕而不求逞:力量充沛而不逞能。裕:充沛。
17、致远之材:能行长途的良马。
18、值复襄阳:值:正当,适逢。复:收复。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率军收复襄阳等六郡。
19、平杨么(yāo):杨么,名太,龙阳(今湖南汉寿)人。1133年(绍兴三年)夏,被推为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军总首领,称大圣天王,有众二十余万。1135年(绍兴五年),被岳飞所破。
20、秣(mò):喂马的饲料。这里作动词用,吃。
21、揽辔(pèi)未安:拉住缰绳还未坐稳。辔:马缰绳。
22、踊跃疾驱:跳跃起来奔驰。
23、甫:刚刚。
24、汗喘:淌汗、喘息,均作动词。
25、殆(dài)欲毙然:像死了一样。殆:近于,几乎。
26、寡取易盈:需求不多,容易满足。盈:满足。
27、穷:这里指力气耗尽。
28、驽钝之材:低下的劣马。驽(nú):劣马。钝:刀不锋利,比喻劣才。
【拓展资料】:
百度百科-良马对
《论马》节选自《良马对》,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用问对形式谈良马和劣马,形式生动活泼,亲切自然。内容嘲讽与斥骂兼具。“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良马,用以喻栋梁之才,但却不容于社会,相继以死。而“寡取易盈,好逞易穷”的劣马却活得长久,却能苟合于世。这篇散文以良马、驽马为喻,来论说人材,确实是有真知灼见。文章短小精悍,意蕴深远,值得细细品读。
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为秦桧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
创作背景:宋高宗赵构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从容与谈用兵之要”,接着问岳飞:“卿在军中得良马否?”于是,岳飞借论良马以喻论人之道,回答了高宗的询问。后除岳飞为太尉,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三百户,继又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三月扈从高宗至建康,论恢复大计。此时为岳最得志的时期,《良马对》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译文如下:

孔子说:“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

出处:《论语·宪问》

选段: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瞰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译文:

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过去经常认为它们是奇特的。(每天窥视它)吃几斗豆,喝一斛泉水,然而不是精良的饲料、干净的泉水宁愿饿死也不接受,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显出俊逸,从午时到酉时,还能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

扩展资料:

孔子重视个人修养,认为道德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在这里,孔子以马为喻,指出千里马虽然善跑,但是被人们称道的不是善跑的特性,而是有马德。而一个人能被当作人才为人称道,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其品德是否高尚,而不是看其是不是有能力。

一个人可以没有才能,但是不能没有德行。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德,就如同个人素质的基石,只有先把品德修养好了,这才算是打好了基础,之后才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道德基础没打好,就去培养各种各样的才艺,那就如同地基没打好就建起了高楼一样,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孔子在《论语宪问篇》中讲“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骥是指千里马。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对于千里马不是称赞它的力气,而是要称赞它的品德。”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篇第三十三则:

【原文】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翻译】孔子说:“骥这种良马,称赞的不是它的力气,称赞的是它的德性啊。” 

【释词】

骥:良马名,能日行千里。《正义》:“骥,千里善马也。谓骥一日行千里,此其力也。”    

德:德性调良。《正义》:“德者,调良之谓,谓有五御之威仪。”

下面详细分享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骥是千里马,一日能行千里。孔子认为,骥所以由人称之为骥,不是称赞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而是称赞其具有优越的品德。

孔子重视个人修养,认为道德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在这里,孔子以马为喻,指出千里马虽然善跑,但是被人们称道的不是善跑的特性,而是有马德。而一个人能被当作人才为人称道,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其品德是否高尚,而不是看其是不是有能力。

孔子教育,不仅注重才能,更注重品德,如无品德,则才能愈高,愈有力量危害人群,所以藉骥况人,必须重德。

一个人可以没有才能,但是不能没有德行。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德,就如同个人素质的基石,只有先把品德修养好了,这才算是打好了基础,之后才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道德基础没打好,就去培养各种各样的才艺,那就如同地基没打好就建起了高楼一样,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原文】14·33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骥:千里马。古代称善跑的马为骥。

【译文】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大,而是称赞它的品德非常好

【原文】14·33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骥:千里马。古代称善跑的马为骥。
【译文】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日和曰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释义不同:日:1、太阳。2、指日本。曰:1、说。2、叫做。区别二、字源不同:日:曰:

曰是什么意思?
曰的意思是说。叫做。曰,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yuē,指事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说;引申为叫做;虚化为语气助词。简介 《唐韵》《集韵》《韵会》𠀤王伐切。音越。《说文》:词也。从口乙声。亦象口气出也。注:徐锴曰:今试言曰,则口开而气出也。《玉篇》:语端也...

曰字能组什么词语?
5、至则楼门锁闭,楼上似有二人语,其一曰:“君何以空返?”6、吾通三书,一曰《政要》,乃安邦定国,平治天下,权谋之道。7、凡治乱之道:一曰仁,一曰信,三曰直,四曰一,五曰义,六曰变,七曰尊。立法:一曰受,二曰法,三曰立,四曰疾,五曰御其服,六曰等其色,七曰百官宜,无淫...

九成宫碑中日与曰怎么区别?
实例比较一下:曰(yue):日(ri):它们的宽度差不多。所以不能从字形胖瘦来分辨。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日ri”字的左上角是封口的,而“曰(yue)”字左上角不封口,横竖之间有空隙。这就是分辨古人楷书这两个字的方法。为什么呢?楷书是从古文字演化而成的,古汉字这两个字完全不同。日(...

其人曰:的解释其人曰:的解释是什么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

问之,曰:欲作针。问之,曰:欲作针?
“之”是指示代词,意思是指代老妇人。“问之,曰:欲作针”意思是:问老妇人,老婆婆回答说: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这句话出自明代戏曲作家郑之珍写的作品《铁杵磨针》。一、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

曰组词和部首
曰组词和部首如下:部首为日,主词为或曰、一曰、曰若、读曰、子曰行、泥曰、曰若稽古、火曰炎上等。语文简介: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日”和“曰”的读音分别是什么?
日的读音为rì。曰的读音为yuē 一、日的释义 1.太阳:~出。~落。2.指日本:~圆。~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班。~场。~~夜夜。夜以继~。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明~。改~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多~不见。6.每天;一...

曰组词和拼音
曰的拼音是yuē,组词如下:1、或曰huò yuē:有人说,有的人说,某些人说。这是设问。或,不定代词,不是连词里的或。2、一曰yī yuē:标举项目用语。3、曰若yuē ruò:是一个汉语词语,是助词。4、读曰dú yuē: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5、子曰行zǐ yuē xíng...

曰的笔顺是什么
竖、横折、横、横。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日(拼音:r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远古时期没有“...

株洲市17549364845: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译文 -
蠹牲秋水:[答案] 【原文】14·33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骥:千里马.古代称善跑的马为骥. 【译文】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株洲市17549364845: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
蠹牲秋水:[答案] 孔子说:“称千里马叫做骥,并不是赞美它的气力,而是赞美他的质量.”

株洲市17549364845: 论马原文及翻译(论马)
蠹牲秋水: 1、原文: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2、臣有二马,故常奇之.3、日瞰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4、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

株洲市17549364845: 臣有二马的翻译及原文 -
蠹牲秋水:[答案] 原文: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瞰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

株洲市17549364845: 有关论语14.33的例子 -
蠹牲秋水: 《论语》14.33段即《宪问》篇的第33段,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字面上的意思是千里马值得或者应当称道的是其品德,而不仅是其气力.这段话表面是在说马,其实是在说人,也就是所谓“贤人”应当着重的是品德,而不仅仅是能力.

株洲市17549364845: 【求】论马译文原文: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瞰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 -
蠹牲秋水:[答案] 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每天窥视它食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

株洲市17549364845: 论语宪问称其德也上一句 -
蠹牲秋水: 《论语.宪问》第三十三段记载,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称其德”的前一句是,“骥不称其力”.

株洲市17549364845: 论语宪问的原文 -
蠹牲秋水: 宪问篇第十四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2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

株洲市17549364845: 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什么意思挖? -
蠹牲秋水: “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句.历来都断为“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译为“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这似乎已成定论.其实颇有可议. 传统的解释与上下文不能连贯.以笔者愚见,《论语》一书,并非杂乱无章.《述而》一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