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历史的道教兴盛

作者&投稿:黄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家思想兴盛于哪个历史时期?~

  1.道家兴盛于战国时期。
  2.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3.老子以后,战国时期,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庄学派外,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其中以黄老派最盛。其时,黄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道教是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大阶段:(一)原始道教阶段: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代表。东汉末年,即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在蜀中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张陵(又称张道陵)倡导五斗米道,因信徒必须交五斗米,故名之。张陵的孙子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并亲自作《老子想尔注》解释《老子五千文》。因老子宣扬“道”。所以“五斗米道”即为早期的到道教。后来,倡导道教的张陵,被称为张天师,并被尊为道教的创始者。稍后的张角创“太平道”,也属于早期的道教。(二)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以东晋道士葛洪、北朝嵩山道士寇谦之、南朝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南朝齐梁间茅山道士陶弘景为代表。(三)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于正一道两大教派。 全真道为金初创立的道教宗派。主要创始人为王重阳。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修行方法上,重内丹修练,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全真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严格的清规戒律。 正一道是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即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等。奉持《正一经》。道士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不如全真道的严格。 最后,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得到你。(*^__^*) 嘻嘻……

隋唐五代北宋是道教的兴盛时期。 隋文帝实行佛道并重的政策,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重用道士,兴建宫观。隋文帝相信符箓科谶,道士张宾、焦子顺等人向其密告符命,为杨坚称帝争取舆论。隋炀帝杨广沿袭了这一政策,敬重王远知、孔道茂等道士,还幻想长生不老,迷恋金丹仙药。
随着国家统一,上清茅山宗北传,与楼观道相互结合;隋朝道教在神仙信仰上,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在道教法术上,以符箓为主,也炼制金丹,苏元朗撰写《旨道篇》,从《参同契》中发掘阐释内丹学说。
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隋朝统治者利用道教为其服务,为唐朝统治者崇道树立了榜样;苏玄朗首倡内丹术,是唐朝内丹学迅速发展的发端;隋朝道教以茅山宗为主并融会南北道派,为唐朝道教以茅山宗为主流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隋末许多道士投靠李渊父子麾下,编造李氏为王的谶语神话,如楼观派道士岐晖和茅山宗领袖王远知。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制定了尊奉道教为皇家宗教的崇道政策:他尊老子为其祖先,宣称自己是“神仙之苗裔”,表明“道大佛小”,颁布《先老后释诏》规定“老先、次孔、末后释宗”。
唐太宗李世民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再次下诏规定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李世民采用道家清静无为、垂拱而治的治国政策,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晚年李世民也热衷于长生方术,大量服食丹药。
唐高宗李治继续奉行崇道政策: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首开给老子册封尊号之先河;尊《老子》为上经,令王公官僚学习,规定为科举考试内容;提高道士地位,在各地兴建道观。武则天依靠佛教徒为“武周革命”大造舆论,故而削弱道教。唐中宗、唐睿宗恢复崇道政策。
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道教也在其推动下达到全盛,社会上的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唐玄宗的崇道政策有:神话祖先“玄元皇帝”,掀起崇拜热潮;提高道士的地位,使之享受皇家特权;规定道举制度,以“四子真经”开科取士;规定《道德经》为诸经之首,并亲自作注颁布天下;积极搜集整理道经,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大力倡导斋醮,制作道教音乐,制定道教节日。
盛唐高道辈出,他们从哲学、丹道、斋醮各方面大大推进了道教建设。
以“重玄”思想注解《道德经》的重玄学在唐朝得到大发展,代表人物是成玄英、李荣和王玄览。成玄英的“重玄之道”包罗了宇宙论、政治论、人生论诸多内容,融合道家老庄哲学和佛教中观哲学、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李荣的重玄学充满了中道精神,认为“道”是体用一源、体用兼备的。王玄览在“道体论”的指导下,阐述了“道物”、“有无”、“心性”等问题,提出了“修变求不变”的修仙理论。
司马承祯著有《坐忘论》、《天隐子》,提出了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个修道层次和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五个修仙渐门,他的“安心坐忘”、“主静去欲”的修炼方法成为宋元内丹学的先驱。此外,孟安排、张万福、李筌、吴筠等人也对道教教义、修炼、斋醮各方面做出了贡献。
道教学者为科学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宾的开皇历、傅仁均的戊寅元历和李淳风的麒麟历,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对医药学和养生学有着巨大的贡献;张果老提出的九转丹成法促进了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
此时的道教派别以茅山宗和楼观派最兴盛,备受李唐皇室推崇,天师道也开始活动于社会,各道派在理论教义和斋醮仪式上呈现出相互交叉融合的特点。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极盛走向衰落,也使道教遭受破坏,但中晚唐的统治者继续沿用“尊祖”、“崇本”的崇道政策。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信奉祈禳之术,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僖宗信仰神仙方药。其中,唐武宗是中晚唐的皇帝中崇道最突出的:他采取措施,崇奉圣祖老子;亲受符箓,宠信道士;筑造宫观,炼丹服药;此外他还在会昌(841—846)年间下诏废除佛教,解决寺院经济膨胀对财政的威胁。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兵祸连连,道教更是遭受劫难,但不少帝王仍因袭唐朝崇道之风,如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晋高祖石敬瑭、后周世宗柴荣、闽王王璘、前蜀王建父子等。其中后周世宗柴荣崇道最为突出,他对自己取得帝位进行神化,对高道陈抟加以礼待;同时,由于佛教的种种弊端尤其是财政问题,他采取措施大规模毁坏佛寺佛像,限制佛教发展。
中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一些著名道教学者致力于道教神话、理论、道术、斋醮的研究和建设,为维护道教信仰做了不懈的努力。
杜光庭对道教建设作出很大贡献:将以往各种老子的神话传说系统化,使老子形象道、神、人三位一体;对历代研究《道德经》的情况作了总结;从神仙实有、仙道多途和历代崇道方面宣传道教;编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阐述道教仙界;对斋醮科仪进行修订,使道教斋醮科仪变得成熟。
中晚唐时期外丹术、黄白术达到巅峰,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炼丹术经过阿拉伯西传到欧洲,成为现代化学的先驱。
唐朝的内丹术逐渐兴起并呈现繁荣景象,促成外丹术向内丹术过渡的代表人物是崔希范、彭晓、钟离权和吕洞宾。崔希范的《入药镜》提出只有修炼精气神才能忘形养神而归长生久视之道;彭晓提出“金液还丹是白日冲天之道”,将《参同契》上的概念重新用内丹学来定义;钟离权和吕洞宾的内丹思想体现在《钟吕传道集》中,全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系统完整地论述了内丹学说。
著名的道士还有谭峭、罗隐和闾丘方远。 北宋统治者继承了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是这一政策的奠基者。在夺取后周政权时,赵匡胤利用华山高道陈抟等人为他争取群众,称帝之后他还登门向道士刘若拙、苏澄隐请教“治世养生之术”。赵光义崇尚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对黄白术、养生术十分感兴趣,不断修建宫观并给予经济优待。
宋真宗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澶渊之盟刺激他重视本土宗教,宋真宗用了大量精力来扶植道教:宣扬天神降临、天书下降,尊神明赵玄朗为“圣祖”,并封禅泰山;大量兴建宫观,设置宫观提举;制订节日、敬神乐章,编纂《天宫宝藏》、《云笈七笺》;迷恋神仙方药、外丹黄白、养生之术。此后,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继承了宋真宗的崇道政策。
宋徽宗赵佶掀起了北宋第二个崇道高潮,实施了一系列崇道措施:宣扬“天神下降”的神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道观,在各地兴建神霄宫;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如封玉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封关公为“义勇武安王”,封妈祖为“南海女神”;模仿朝廷管理品秩,设立道阶、道职,并大兴符箓道法,与张继先、林灵素、王文卿等道士交好;提倡学习道经,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列《内经》、《老子》、《庄子》等为修习经典;重编道教历史,编修《政和万寿道藏》。此外,徽宗也实行尊道贬佛的政策。
北宋时期,道教符箓道法特别兴盛,最有影响力的是茅山、龙虎山、阁皂山“三山符箓”,其中茅山宗实力最强,组织严密,高道众多,与统治者关系密切;龙虎宗张天师与统治者的联系逐渐加强,为正一道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新的道派也相继出现,一是以林灵素为代表的神霄派,二是以饶洞天为代表的天心派,南昌的许真君信仰也在兴起。
在唐朝发展到极盛的外丹术逐渐衰落,内丹学经过陈抟、张伯端的发扬而流行,并成为道教修炼术的主流和道教理论阐发的核心。
陈抟的思想主要有易学、老学、内丹三部分,将黄老道家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家禅理融为一体,他的易学著作有《河图》、《洛书》、《无极图》、,内丹著作有《指玄篇》、《入室还丹诗》。陈抟的丹法要点是,通过修炼精气神,进而实现小周天和大周天,依次进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而“复归无极”,炼成金丹大道。他的易学思想被周敦颐、邵雍、张载等吸收,促进了宋明理学的兴起。
张伯端的《悟真篇》取义于《道德经》、《参同契》,以诗词形式总结了北宋以前的炼丹术,继承钟离权、吕洞宾的“道佛双融”、“性命双修”之说,而又以“先命后性”为其特点,并对陈抟《无极图》的思想进一步发挥,阐明了火候进退、性命之学、炼气化神等内丹秘诀,促进了内丹学的蓬勃发展,是道教修炼术上一部承先启后的重要经典。
此外,张无梦、陈景元、贾善翔对道论、科仪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宗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基础上,采用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道教大致产生于东汉中期,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两大派。太平道是由张角创立的宗教组织




道教历史道教兴盛
隋朝的兴盛为唐朝树立了崇道榜样,内丹术由苏玄朗首倡,推动了唐朝内丹学的兴起。唐朝尊奉道教,唐高祖李渊以道教为皇家宗教,规定道教地位高于佛教。唐太宗李世民崇尚道家理念,推行无为而治,晚年热衷于长生术。唐高宗李治进一步尊奉道教,推崇老子,规定《老子》为科举内容,提升道士社会地位。盛唐时期,道教...

道教历史的道教兴盛
随着国家统一,上清茅山宗北传,与楼观道相互结合;隋朝道教在神仙信仰上,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在道教法术上,以符箓为主,也炼制金丹,苏元朗撰写《旨道篇》,从《参同契》中发掘阐释内丹学说。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隋朝统治者利用道教为其服务,为唐朝统治者崇道树立了榜样;苏玄朗首倡内丹术,是唐朝内丹学迅速发展...

道教盛行于什么时期
道教,作为中国主要的宗教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那时道教开始定型并逐渐盛行起来,至今已有超过1800年的历史。道家思想的起源虽然无法确切考证,但在春秋时期,老子对其进行了系统化,并首次提出了“道”的概念。随后,经过庄子的阐发和扬弃,到了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体系得以完全确立,理论也趋于成熟。

道教的起源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史和兴盛时期?
道教是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大阶段:(一)原始道教阶段: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代表。东汉末年,即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在蜀中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张陵(又称张道陵)倡导五斗米道,因信徒必须交五斗米,故名之。张陵的孙子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教主,以...

元代道教元代道教的兴盛
元代道教在宋末元初的北方,随着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的兴起,道教发展进入新阶段。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因其讲道劝说成吉思汗减少杀戮,受到蒙古统治者的信任,被授予管理道教的重任,使得道教南北分化为全真派和正一道两大派别。南宋末年,正一道与元朝建立了密切联系。元世祖忽必烈效仿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礼遇,...

道教:道教的真实历史,,
自此,道教的重心逐渐移向我国东南地区。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经过近四百年的改造发展,其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等渐趋完备,新兴道派孳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从早期民间宗教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成为足以与儒释并论的宗教。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三)道教的兴盛 随...

道教最鼎盛的时期是何时 道教最鼎盛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1、唐宋时期便成了道家、特别是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2、唐代,由于统治阶层的 尊崇,这个时期道教极为兴盛。闽北道教与全国一样得到迅速发展。 唐开国不久,长安三位姓孔、叶、李三女子仰慕名山,来到武夷山桃源洞。 她们信奉太上老君,诵经参道,遁迹山林,武夷道教从此开始传播。 唐贞观十五年,有钱郁...

隋唐时期的道教:道教兴盛的时期
隋唐之际,道教进入了一个兴盛的时期,究其原因:1.强盛的时代气息。初唐、盛唐是中国古代从未有过的风流、浪漫与自信的时代,人们一扫魏晋南北朝以来混乱、压抑的政治气氛,油然而生欢乐、热情的气息。在这种时代氛围下,道教主动迎合人们眷恋尘世生活、留恋世俗欢乐的心理,道教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不...

道教有多少年的历史?
北宋时期,道教是皇帝统治天下的工具之一,道教十分兴盛。明清开始,道教逐渐衰微。这是历史资料的记载。而根据道经的记载,道教起源于天地混沌的时候,当时天地未开,世界是一片混沌,日月都没有光亮。太上老君在这出生,取名叫盘古,经过五太(太一、太初、太素、太始、太极),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

道教有多少年历史了?它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到了汉末、两晋时期,道教艰难发展,几次分裂,在唐朝达到高峰,因楼观道人预言李渊能夺得天下,后来李唐对道教十分推崇,道教得到快速发展。北宋时期,道教是皇帝统治天下的工具之一,道教十分兴盛。明清开始,道教逐渐衰微。这是历史资料的记载。而根据道经的记载,道教起源于天地混沌的时候,当时天地未开,...

百色市18546369024: 道教盛行于什么时候? -
松岚去甲: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家的思想,产生于何时已不可考,直到春秋时,老子将其系统化,并明确提出道的概念,经过庄子的发扬,到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体系完全确立,理论基本成熟. 到东汉随着佛教的社会影响逐渐扩大,本土的道家思想者被触动创立了道教. 道教一经创立,就产生巨大影响,在东汉末期、魏晋时期兴盛到极点,之后,到唐代,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声势已经不如从前,之后,随着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道教就越发式微了.

百色市18546369024: 道教在中国是否有过鼎盛时期? -
松岚去甲: 唐代,由于统治阶层的尊崇,这个时期道教极为兴盛.闽北道教与全国一样得到迅速发展.唐开国不久,长安三位姓孔、叶、李三女子仰慕名山,来到武夷山桃源洞.她们信奉太上老君,诵经参道,遁迹山林,武夷道教从此开始传播.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有钱郁霄、刘永志、李氏三女子到建阳西北的白塔山修炼,后人号其为三皇元君,并建龙济道院祀之,建阳还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在考亭建造万寿宫,在水吉建东山观,在水南建宝山庵,在徐市建黄阳庵等10余座.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灭佛兴道,在此时期道教大盛,邵武道教宫观已增至近百座,较有名的有紫霄观、玉隆宫、丹台道院等.延平、顺昌、光泽等地的宫观建造年代也均始于唐.

百色市18546369024: 中国道家的盛兴时间? -
松岚去甲: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易经》,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一部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

百色市18546369024: 道教最繁荣的朝代是明朝吗 -
松岚去甲: 唐初统治者尊老子为始祖,道教一度兴盛.宋朝徽宗自号'道君皇帝',道教也很兴盛.明朝也很兴盛.

百色市18546369024: 全真派兴盛于哪个朝代 -
松岚去甲: 全真教,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支派,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于陕西终南山所创.王重阳仙游后,由他的七位弟子轮流接任.全真教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符录、丹药等及思想以外的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更因随同元太祖西征,而使全真派在元朝得以壮大.

百色市18546369024: 道教产生时期 -
松岚去甲: 道家的思想,产生于何时已不可考,直到春秋时,老子将其系统化,并明确提出道的概念,经过庄子的发扬,到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体系完全确立,理论基本成熟. 到东汉随着佛教的社会影响逐渐扩大,本土的道家思想者被触动创立了道教. 道教一经创立,就产生巨大影响,在东汉末期、魏晋时期兴盛到极点,之后,到唐代,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声势已经不如从前,之后,随着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道教就越发式微了.

百色市18546369024: 中国道教起源是什么时候 -
松岚去甲: 起源于战国时期. 战国中期的齐国兴盛起了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汉武帝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由政治信仰转变为宗教团体.孔孟的...

百色市18546369024: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你怎么看?
松岚去甲: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在长达2000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是官方提倡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正统思想,道教在带有鲜明的民间宗教的色彩.但与世界其他宗教不同的...

百色市18546369024: 促使道教形成的时代因素有哪些 -
松岚去甲: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最早可追溯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为“显学”且当时的阴阳家、神仙家兴起,在历史有所的影响. 至汉代社会因为战乱与汉朝崩溃导致对宗教产生急迫的需求,于是原本儒学逐渐宗教化,此时也于传入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终于与汉代所崇尚黄老的思潮逐渐融合;道教教派也于此时形成. 道教的历史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百色市18546369024: 道教兴起与什么时期?该宗教有那些主张 -
松岚去甲: 形成的话,应该是春秋-先秦这段时期,兴盛是在唐宋 主张无为而治,矛盾论,辩证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