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文言文的翻译?

作者&投稿:颛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帮忙翻译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老百姓把内心考虑的事说出来,这是内心想法的自然流露, 怎么能加以堵塞呢?
该句出自先秦的《召公谏厉王弭谤》。
所在段落原文: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百姓发表言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都能表露出来。人们认为好的就尽力实行,认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才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老百姓把内心考虑的事说出来,这是内心想法的自然流露,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

文学鉴赏:
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修辞设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说明人民的意见不可阻塞,无法壅蔽。如果暴虐无道,一意孤行,甚至以杀人相威逼,尽管暂时使人“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但终将“川壅而溃”。
“前喻防民之口有大害”,“后宣民言有大利”,全文妙在善于运用比喻,贴切巧妙,论证生动,笔意纵横,浑然一体,极尽行文变化之妙。
这篇文章“谏词只天子听政一段”,这是“在道理上讲”的,而其余“俱是在利害上讲”,笔法十分新警。前后叙述描写,紧紧扣住国王与民众,如以“王虐”、“王怒”、“王不听”为一条叙事线索,和民众的“谤王”、“莫敢言”、“流王于彘”一条线索,交织对立,叙事有序,起伏照应,极为精细。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辨;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叁年,乃流王於彘。
(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能彼此互递眼色而已。
周厉王很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够消除人民对我的咒骂了,他们居然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塞了他们的嘴!封住人民的嘴,比堵截江河的水还危险的多;江河的水被堵塞,就要决口奔流,被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禁止人们讲话也象这样。因此,善于治水的人要排除水道的壅塞,使它畅通;善于治理人民的人,要引导他们敢于讲话。所以天子处理政事,让公卿大夫直到列士都献诗,盲艺人献乐曲,史官献古文献,少师进箴言,瞍者朗诵,朦者吟咏,各色工匠分别谏诤,百姓的议论碾转上达,左右近臣尽心规劝,宗室姻亲补过纠偏,乐官史官施行教诲,元老重臣对天子经常劝诫,然后天子亲自斟酌裁决,因此政事施行起来才不违背情理。”
“人民的嘴,就象土地上有山有水一样,财富、器物才从这里产生出来;又象那大地上有高原、洼地、平川和沃野一样,衣服食物才从这里产生。由于人民用嘴发表意见,国家政事的成功或失败才能从这里反映出来;做人民所赞成的事,防止人民所憎恶的事,这正是增加财富、器物、衣服、食品的好办法啊。人民心理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能堵他们的嘴呢?如果堵他们的嘴,那么,跟随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劝告。从此,都城里的人没有一个敢讲话。过了三年,人们便把他赶到彘地去了。

文言文翻译:

老百姓在内心考虑好了之后而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这都是想成了以后自然而然说出来的,怎么可以塞其口不让说呢?假若堵住百姓的嘴,能有多少人拥护你呢?

语出《国语·周语上》中的邵公谏厉王弭谤。说明为政应广开言路。

宣:谈、说出来。壅:阻塞。与:亲附,跟从。几何:多少。

扩展资料: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辨;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叁年,乃流王於彘。



大致就是:百姓心中忧虑难解,然后说出来,再然后付诸行动,怎么能阻止这些事呢?如果堵他们的口,能堵多少?

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能收获什么帮助呢?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文言文翻译:老百姓在内心考虑好了之后而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这都是想成了以后自然而然说出来的,怎么可以塞其口不让说呢?假若堵住百姓的嘴,能有多少人拥护你呢?语出《国语·周语上》中的邵公谏厉王弭谤。说明为政应广开言路。宣:谈、说出来。壅:阻塞。与:亲附,跟从。几何:多少。

帮忙翻译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译文: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百姓发表言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都能表露出来。人们认为好的就尽力实行,认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才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老百姓把内心考虑的事说出来,这是内心想法...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原文的意思及出处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高中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翻译
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节选如下: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译文: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译文:老百姓内心考虑的事能说出来,就应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中的夫 是 什么意思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中的夫 是 什么意思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侵犯著作权如何界定?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09-05 展开全部 翻译: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堵呢?夫(fú)【助】1、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夫...

而心不能自喻,口不能自宣.的意思
出自于《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意思是说“人民心理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能堵他们的嘴呢?如果堵他们的嘴,那么,跟随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宣之于口也就是“说出来”、“表达...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的成是什么意思??_百度...
老百姓内心考虑的事能说出来,就应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来自 天一 专升本 大学语文 翻译)

《召公谏厉王弭谤》全文的翻译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翻译:老百姓有嘴巴,就像土地上有山川...

蓬江区18941958233: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
单于刘前列:[答案] 老百姓内心考虑的事能说出来,就应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来自 天一 专升本 大学语文 翻译)

蓬江区18941958233: 问一下:"夫虑于心而宣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出自哪里?急急急! -
单于刘前列: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

蓬江区18941958233: 邵公谏厉王弭谤 -
单于刘前列: 首先,以治水为喻,说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提出“为民者宣之使言”的主张. 其次,紧扣“宣”字,用排比句式,一口气说出12种向天子进言的措施和方式(上至公卿下至庶人,近臣亲戚、盲人老人、直接间接、讲唱说写),目的是广开言路,并指出:“王斟酌”就会“事行而不悖”. 再次,用“土之有山川”和“原隰之有衍沃”作比喻,进一步说“宣之使言”的重要意义,说明“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的道理,并明确指出其意义是“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最后,改变正面论述的语气,连用两个强有力的反诘句,从反面加强自己的议论.一方面对“壅”,即指周王的“障”和“弭谤”加以驳斥,一方面对周王沾沾自喜的表现加以反击和否定,从而照应了前文.

蓬江区18941958233: 有没有周厉王止谤的原文及翻译 -
单于刘前列: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

蓬江区18941958233: 召公谏厉王弭谤 召王用比喻的方法让历王明白什么道理 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
单于刘前列: 召公以治水设喻的方式,连用两个比喻来阐述这一道理.首先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作喻,用“防川”来喻“防民之口”,说明民言不可堵.接着又用“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作喻,说明用高压手段堵塞民言将会产生的危害有多大.召公将...

蓬江区18941958233: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要简单) -
单于刘前列: 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蓬江区18941958233: 求一句古语的出处和全句 -
单于刘前列: ﹝周﹞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蓬江区18941958233: 宣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单于刘前列: 宣在古文中的常见词义和用法: 1、动词,宣布、宣扬.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2、动词,传达帝王的命令或指示.如《三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动词,显示、发扬.如《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 4、动词,放开、宣泄.《邵公谏厉王弭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5、动词,抒写、表白.如《国语》:“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蓬江区18941958233: 哪里能查《国语》中的故事?
单于刘前列: 你可以到 去看看: 《?Z》 ?Z解?? 韦昭 昔孔子发??于旧?狗ㄓ谒赝酰笄... 用、衣食者也.夫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

蓬江区18941958233: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怎么翻译 -
单于刘前列: 要结合全句理解. 这句话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