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齐国、宋国、汉国、燕国、周国、吴国、赵国、楚国、唐国,现有哪个国?【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作者&投稿:甘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国、宋国、汉国、唐国、吴国、周国、楚国、齐国、赵国、燕国的历史~

  魏国 一春秋时诸侯国之一;二东周战国时期七雄之一;三三国时期由曹丕建立的曹魏政权;四南北朝中的北魏;五南北朝中的东魏;六南 北朝中的西魏;七隋朝末年群雄割据时期的瓦岗大魏。
  宋国
  次序谥号中文名在位时间年数备注
  1(微子启)微启周平定三监之乱后,封于宋
  2(宋微仲)微衍
  3(宋公稽)宋稽
  4宋丁公宋申
  5宋湣公宋共
  6宋炀公宋熙
  7宋厉公宋鲋祀?—前859年
  8宋釐公宋举前858年—前831年28
  9宋惠公宋覵前830年—前800年31
  10宋哀公
  前800年1
  11宋戴公宋撝前799年—前766年34
  12宋武公宋司空前765年—前748年18
  13宋宣公宋力前747年—前729年19
  14宋穆公宋和前728年—前720年9
  15宋殇公宋与夷前719年—前711年9
  16宋庄公宋冯前710年—前692年19
  17宋后湣公宋捷前691年—前682年10
  18(宋公游)宋游前682年1
  19宋桓公宋御说前681年—前651年31
  20宋襄公宋玆甫前650年—前637年14春秋五霸之一
  21宋成公宋王臣前636年—前620年17
  22(宋公御)宋御前620年1
  23宋昭公宋杵臼前619年—前611年9
  24宋文公宋鲍前610年—前589年22
  25宋共公宋瑕前588年—前576年13
  26宋平公宋成前575年—前532年44
  27宋元公宋佐前531年—前517年15
  28宋景公宋栾前516年—前469年48《史记》误作其名为“头曼”
  29(宋公启)宋启前469年1《左传》有载,《史记》无载
  30宋后昭公宋得前468年—前404年65一名特
  31宋悼公宋购由前403年—前385年19
  32宋休公宋田前385年—前363年23悼公被韩俘后,当年改元
  33宋桓侯宋辟兵前362年—前356年7一作宋桓公
  34(宋剔成君)戴剔成前355年—前329年27又名剔成肝,宋戴公之后,戴氏代宋
  35宋康王戴偃前328年—前286年43前318年,称王;前286年,齐灭宋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太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吴国  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除徽州地区以外的苏皖两省全境。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儿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楚国   熊绎及其后代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他们的创业历史是艰苦卓绝的。《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两言“筚路蓝缕”,皆指楚国熊绎至熊仪(若敖)、熊胸(蚧冒)等十余代君王。可见楚国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国君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甘苦与共。面对周边各国存在的威胁,尤其是面对北方周朝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军经武,保持警惕,枕戈待旦。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注重以先王艰苦创业的事迹对臣民进行传统教育,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寻求内部稳定和对外发展。蚧冒之弟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时在公元前740年东周平王三十一年。这在楚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楚武王之子文王建都于郢,国势更加强大,江汉一带的小国都畏惧楚国。到文王之子楚成王即位,已经“楚地千里”。楚国“结旧好于诸侯”,迫使周天子“赐胙”,要求楚国“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周天子的话流露出对楚国的畏怯之情,同时,不得不承认了楚国镇抚南方夷越的“首领”地位。

  楚国货币蚁鼻钱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兵伐楚,历数楚国两大罪状,其一即为前文已述及的“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另一条罪状是:“尔贡包茅不人,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说明楚国不向周王朝按时纳贡,已有很长的时间。楚国在齐国重兵压境的时候,毫不畏惧,严阵以待。但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作了适当妥协,答应纳贡,于是与齐结盟,各自罢兵。齐桓公死后,继起图霸的宋襄公不自量力,欲召见楚成王,一度被楚所拘。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军战于泓水(在今河南柘城西北),宋军大败,宋襄公受箭伤,次年身亡,宋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楚两国爆发城濮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晋国先退避三舍诱敌,趁楚军方阵大乱时一举击败强大的楚军,挫败了楚国北进的势头.为周王室一吐几百年郁积的怨气.晋文公重耳也因此一举而跻身“春秋五霸”之列。楚国虽遭此败但是元气未伤,仍然不断攻城略地。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北伐陆浑戎至于洛阳,在东周的王都郊外举行阅兵仪式。周定王派王孙满劳师,楚庄王公然探问周朝传国之鼎的轻重大小,并且扬言说,楚军只要折断戈矛的尖端,就足够铸成九鼎了。此后,楚军锋芒益锐,所向披靡。在春秋战国之交,相继灭陈,灭蔡,后来又灭越,成为席卷南土、问鼎中原的极强盛的国家。楚国兼并的小国,有案可稽的,也在四五十个以上,多在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战国策·楚策一》“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楚国之疆域,虽然时有得失损益,“但在其鼎盛时期,据考察其地跨今十一省,兼县三百余,为战国时代最大之国”。””楚国的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从西周初年算起,持续了大约700年之久,直到战国后期楚怀王时代,由于重大决策失误,才出现转折。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战乱频仍的时期,也是社会政治发生剧烈变革的重要时期。周王朝从衰微走向瓦解,诸侯各国通过兼并战争夺取政权。其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从局促于丹阳一隅的“蛮夷”之邦,通过南征北战,变成“地方五千里”的战国时代最大之国,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不断开拓疆土所形成的大范围内的民族融合,无疑是使楚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爱国主义精神密切相关的,是宽容宽厚的态度和广阔博大的胸怀。楚国吞并了如此众多的国家。纵横跨越今天的11个省,面临的具体情况肯定是极其复杂的。黄瑞云先生在《楚国论》一文中说:“华夏蛮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楚国都能加以安抚。楚国在战争中从未有过像秦军那样,动辄斩首几万,也没有见过大量俘馘的记录。”张正明先生也在其所著的《楚文化史》中说:“对于被灭之国,楚人的惯例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即使对于蛮夷,也是相当宽厚的”。正因为如此,楚国才能够得到各民族的拥护,显示出强大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在横跨大江南北的广大领域,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积极进取的多民族国家,并且不断强化其臣民的国家认同的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民族意识。应该说,这是楚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吕氏,侯爵。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妫姓出自姬姓,虞舜之裔),陈氏。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吕尚(齐太公)的封国。初封于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后迁至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齐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有了征伐权,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 齐国是最先迈入霸主地位的,它首先灭掉了位于今天山东寿光西南的纪国,然后在今山东汶上北,灭掉了位于那里的 成阝国。
  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齐国故城——临淄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齐康公,本名姜贷。在位时淫于酒色,敬仲的后代田和为相。周安王十一年(前386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前379年齐康公死。
  田氏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吕氏齐国之旧。田氏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 、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愍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愍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赵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另外我国著名青年书画家赵国,师从王志坚,又名清风道人。
  历史上有很多燕国,但多指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也是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消灭,又称北燕国;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儵的,商朝时被封于燕,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西汉、魏、晋时期,燕国曾作为一级地方政区郡、国并行;后又有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大燕、五代燕及明封国。

秦国

是关于中国古代的诸候国或国家分裂时期的国吗?中国,自夏、商、周以后,古代曾建立过九个统一的政权(王朝)。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过许多诸候国。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诸候国一统于周王室,不是独立的国家。中国分裂时期,有过各个分裂的小国,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期都不长。不明白“现有哪个国?”是什么意思?(大概是措辞上的原因,这句话有误)现在,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西周分封制,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史料记载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是诸侯国林立之时,《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对提问所列的十个国作下简答

魏国
1.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 魏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魏国故地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
2.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 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国君姬姓魏氏。
3.三国时期的魏国 又称曹魏(220年-266年)是中国汉朝末期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政权。
4.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魏国 又称冉魏(350-352)是十六国时期汉人冉闵所建立的政权。350年,冉闵在后赵政局混乱的情况下杀死当时的后赵君主石鉴,夺取后赵政权并称帝,定都邺(今河北临漳),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被前燕君主慕容儁擒获并处斩,冉魏灭亡。
5.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386~557年) (初称代国)386年,由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魏,建都平城。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后魏,跋魏,元魏。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西魏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6.中国南北朝时期东魏(534-550) 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都邺(今安阳地区),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
7.中国南北朝时期西魏(535~557) 管辖今湖北襄樊以北﹑河南 洛阳以西,原北魏统治的西部地区。都长安。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北魏将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文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
8.隋朝末年军阀割据时期瓦岗政权隋朝末年军阀割据时期瓦岗政权(613年―618年) 瓦岗军首领翟让带领子弟兵攻陷瓦岗寨,以瓦岗为基,瓦岗军发展越盛,严重威胁了隋朝统治。613年,贵族李密逃窜到瓦岗,被翟让救。翟让与他以兄弟相称。后来,李密在众将官的支持下接受首领之位。同年,李密称魏公,建立瓦岗大魏政权。614年,李密称魏王,改元为建封元年。619年,李密在瓦岗百姓的呼叫声中登基称帝,建立大魏国,称瓦岗西魏,改元为建世元年。同年,各路藩王起兵攻打瓦岗,李密被迫降唐。魏亡。

齐国
1.周朝诸侯国周朝诸侯国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有姜齐和田齐之分。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吕尚于齐,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又称吕氏齐国,史称姜姓齐国,简称姜齐。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国君妫姓田氏,是为田氏齐国,史称田齐。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直至前221年被秦国所并。自此秦国统一天下,并建立秦朝。后于前298年复国,后与前202年为西汉所灭。
2.西汉封国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派张良去齐地立韩信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都城临淄。西汉齐国(前201年—前125年)。
3.唐末农民政权 黄巢(820~884年)领导唐末农民起义。建立国号大齐政权,历时3年,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

宋国
西周及春秋战国诸侯国西周及春秋战国诸侯国 公爵,国君子姓,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为周朝三恪(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之一、春秋战国十二诸侯之一。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周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即宋国,以奉商朝的宗祀,为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到宋襄公之时,宋国国势渐盛达鼎盛时期,宋襄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宋国疆域最大时包括今商丘市全部、河南省东北部、江苏省西北部、山东省西南部。宋国主要历史文化名人有孔子、墨子、庄子、惠子等。

汉国
1.十六国初期政权十六国初期政权 丘沉,西晋境内的变民领袖之一,本为山都(在今中国河南一带)县吏,303年因西晋新野王司马歆,为政严苛急切,大失所辖原住民之人心,适巧正逢朝廷欲徵民兵讨益州(今四川省一带)李流之变,民兵不愿前往,遂聚而为盗,义阳蛮首领张昌抓住这个机会募为所用,并起兵反抗晋政府,丘沉遂在此时被张昌找出,改名刘尼,被假托为汉朝皇室后裔并拥立为帝,建立汉国,建年号为神凤。304年汉国亡。
2.明朝中期出现的农民政权 明成化元年(1465年),集聚在荆襄一带的鄂、豫饥民在刘通(河南西华县人)、石龙的领导下于房县的大石厂起义。刘通自称汉王,号德胜元年。荆襄流民起义后,明廷震惊......1472年汉国亡。
[汉王 汉高祖刘邦在称帝之前的封号。汉王封号“汉”后成为了汉朝的国号,并逐渐形成了“汉”文化,“汉”更成为汉族、汉人、汉字、汉语等的名称。继汉朝后,后世多有分封汉王或自立、自称、割据的汉王。中国古代一共有25位汉王。]
[蜀汉(221年~263年) 又称季汉,三国之一。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以“延续汉朝大统”。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后期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后被曹魏所灭。]

燕国
1.春秋战国北燕国春秋战国北燕国 公元前11世纪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燕召公奭。在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于公元前7世纪灭掉蓟国,建都蓟(今北京市房山区)。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山戎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公元前222年,燕王喜出逃,秦灭燕。
2.春秋战国南燕国 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儵的,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此燕国为姞姓,一直延续到春秋,《左传》记载隐公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桓公十二年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十三年公会纪侯、郑伯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十八年王子克奔燕,庄公十九年卫师、燕师伐周,二十年郑伯执燕伯仲文,以其伐周之故,宣公三年郑文公有贱妾名燕姞,所说的都是南燕。后来南燕灭国,伯儵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3.汉封国 西汉时期,一级地方政区郡、国并行。今北京地区曾五度建为燕国。汉高帝五年(前202),封卢绾逃降匈奴。汉高帝十二年(前195),立子刘建为燕王,都蓟城,高后七年(前181)刘建死,无后国除,改为燕郡。高后八年(前180)封吕通为燕王,同年高后死,吕通被杀。文帝元年(前180)徒琅琊王刘泽为燕王,都蓟城,元朔二年(前127),燕王刘定国(刘泽曾孙)因罪自杀,国除改为燕郡。元狩六年(前117),武帝立子刘旦为燕王,都蓟城。元凤元年(前80),刘旦因谋反自绞死,国除。改为广阳郡。
4.魏封国 (以下略。详见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5990.htm)
5.晋封国
6.前燕
7.后燕
8.西燕
9.北燕
10.南燕
11.大燕
12.五代燕
13.明封国

周国
1.周国(西周初—春秋) 周公旦(周文公)的封国是周,周在“在岐山之阳,本太王所居”。 周,地名,在岐山之阳,本周太王所居之地,后以为周公之菜邑,故曰周公。即今之扶风雍东北故周城是也。谥曰周文公,见国语。是今天的陕西宝鸡周原遗志。周王朝的发源地。
2.西周国(前440年—前256年) 东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至周赧王时(前315年),东、西周分治,赧王徙都西周。前256年,秦攻西周国,西周君降,国灭。
3.东周国(前367年—前249年) 东周国为西周国的兄弟国,是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小国。椐《史记·周本纪》、《韩非子·内储说下篇》等文献,东周国实乃周威公死后,因兄弟不和,小儿子根在赵、韩二国的唆使下独立出来,于巩伯国旧地建国。东周国故都约在今河南巩义市孝义镇西的康北村一带。《史记·秦本纪》载,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东周国灭亡。
4.明朝藩国 国(1378年—1683年)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为吴王,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十四年就藩开封府。周国共历经13位藩王。

吴国
1.春秋时吴国,又称勾吴 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赣东北部分地区,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2.三国时的孙吴政权(229—280) 亦称孙吴或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孙权建立的政权。东吴势力发迹于孙坚时代,3世纪由孙权建立的政权,开始建于吴郡(今苏州市),后孙权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南京)。222年,曹魏封孙权为吴王,作为曹魏的藩国吴国始立。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在三国之中,水军最强,占领扬州 (古代)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280年,亡于西晋。
3.五代十国时的南吴国五代十国时的南吴国(907年-937年) 五代时十国之一。为唐朝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由于其去世时唐朝仍然存在,形式上仍奉唐正朔,实际上也未建立独立王国,就理论而言,杨行密只能算是唐朝的封国国君。

赵国
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国君为嬴姓,赵氏。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立国。赵国先后都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和邯郸。公元前222年,灭于秦国。

楚国
又称作荆、荆楚,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丹淅之地(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部,淅川丹江口水库现存大量楚贵族墓)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全部、湖南、重庆、河南、广东、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西楚霸王项羽(公元前232-前202),晚期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汉族。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巨鹿之战后,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海内。是时,仗分天下,册封十八路诸侯。 司马迁评价道:“大政皆由羽出,号称西楚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唐国
周成王在位时把唐国所在地(今天的河南省方城县)封给他的弟弟叔虞,公元前505年唐国被楚国灭掉..,...
古代还有一个姬姓的唐国,在今天的湖北随县西北的唐北镇,秋时被楚国所吞并。
[唐国公李渊(566年—635年)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汉族,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李�\第四子,母亲为独孤氏(隋文帝独孤皇后姐),七岁袭封唐国公。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唐朝开国皇帝,史称唐高祖,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后唐 五代之一,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所建,都洛阳,历三姓四帝,共十四年。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占有四川十年,是五代十国时疆域最大的国家。891年,唐朝封李克用为晋王;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底灭后梁。后唐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统一,对中原王朝最终统一全国具有历史推动意义。
南唐(937年-975年) 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

再补充二个周朝的封国

鲁国
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三十六位国君,历史八百余年。国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鲁亡于楚。

卫国
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封,康氏、卫氏、子南氏、冷氏始祖康叔为卫国第一代国君。卫国地域大致在黄河北岸,太行山脉东麓的今河南省鹤壁南、新乡北附近(今卫辉市附近)。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赐同母弟封康邑,史称康叔封 。周公旦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封,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为康氏最早的发源地。

最早的是周国。因为这些国家都是武王伐纣胜利后建立的国家(如齐楚燕秦),或是由武王时代的诸候国分化而来的(如韩赵魏)。但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在他们地位之上的宗主国,那就是由武王亲自建立的的国家-周国,所以是这些国家中最早的。纯手工打写,望楼主采纳。

百度里找吗

“现有哪个国?”是何意?是现在吗,这些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过去吗,这些国存在的时期都不同?不知道你想问什么?


春秋战国的五国是哪五国
春秋时期出名的五国是:齐国、宋国、晋国、秦国和楚国。1、宋国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氏。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故地,建立宋国。宋国地位特殊,与周为客,被周天...

魏国、宋国、汉国、唐国、吴国、周国、楚国、齐国、赵国、燕国的...
三国的魏国,开国时曹丕,不过追封曹操为魏武帝,末代是曹奂。春秋的宋国,第一代君主微子启,末代宋康王,戴偃,被齐国所灭。汉有好多,西汉开国者刘邦,末代孺子婴,被王莽篡权,东汉开国者刘秀,末代刘协,蜀汉刘备,末代刘禅,还有一个匈奴人刘渊建的汉,后来改称赵。唐也有好多,春秋的唐国,始祖和...

魏国、宋国、汉国、唐国、吴国、周国、楚国、齐国、赵国、燕国的...
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齐国故城——临淄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

魏国、齐国、宋国、汉国、燕国、周国、吴国、赵国、楚国、唐国,现有哪 ...
2.西汉封国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派张良去齐地立韩信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都城临淄。西汉齐国(前201年—前125年)。3.唐末农民政权 黄巢(820~884年)领导唐末农民起义。建立国号大齐政权,历时3年,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 宋国西周及春秋战国诸侯国西周及春秋战国诸侯国 公爵,国君子姓,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

宋、齐、楚、魏、燕、赵、周、吴、唐、汉是现在的那个地方或者那个省...
宋国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疆域最大时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齐国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

古代七国分别对应现在的什么省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

春秋战国七雄所在位置与新中国的行政区划对照
7、宋国: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公元前286年为齐国、楚国、魏国等国联军所灭,其领土亦被这几个国家所瓜分。8、越国:浙江、苏南及皖南部分地区,楚威王时灭越。9、卫国:本是春秋时一大国,但自春秋中期以后,国势日衰,到战国时其辖境在现在河濮阳县境内。秦统一全国,其所辖地区设立...

古代的战国七雄,具体有哪几个国家?
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

中国古代七国指哪七国,最强大的是哪国
秦始皇十三岁继位秦王,由于年少,秦国国政基本掌握在吕不韦和嫪毐的手中,这时的秦国内部是有矛盾的。此时六国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削弱秦国的实力,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可谓错失良机。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中,六国很不团结,其中的齐国更是隔岸观火,如果这时六国团结起来拼死抗秦,也许还...

春秋十二国灭亡顺序
春秋十二国灭亡顺序曹国、陈国、吴国、晋国、郑国、宋国、鲁国、楚国、燕国、越国、齐国、卫国。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春秋时期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自...

利通区18623322162: 魏国、宋国、汉国、唐国、吴国、周国、楚国、齐国、赵国、燕国的历史 -
佘沿抗力:[答案] 魏国 一春秋时诸侯国之一;二东周战国时期七雄之

利通区18623322162: 七国联盟是指哪七国
佘沿抗力: 七国联盟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

利通区18623322162: 春秋战国所有诸侯国的名称,并且要所有的君主的名字、年代 -
佘沿抗力:[答案] 春秋时,有国数百. 战国时,除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之外,卫国其实也一直存在,直到秦二世时才被取消 春秋... 赵国 齐国 秦国 韩国 燕国 魏国 越国 宋国 鲁国 郑国 卫国 莒国 邹国 杞国 蔡国 郯国 任国 滕国 薛国 费国 倪国 曾国 缯国 邳国 ...

利通区18623322162: 有谁能列举出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家?有谁能列举出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
佘沿抗力: 夏,商,西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如下 春秋时期诸侯国 周朝 国名 姓氏 ... 晋国 孤竹国 子 辽零省朝阳市西南 -前660年 燕国、齐国 ---------- 战国时期诸侯国 周 ...

利通区18623322162: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佘沿抗力: 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利通区18623322162: 西周分封诸侯有72国,谁告诉我这72个诸侯国的国号
佘沿抗力: 秦国、齐国、晋国、魏国、燕国、楚国、鲁国、吴国、越国、宋国、郑国、鄫国、邾国(邹)、莒国、吕国、许国、虢国、虞国、州国、淳于国、杞国、莱国、萧国、徐国...

利通区18623322162: 战国七雄是哪七雄?
佘沿抗力: 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战国七雄,...

利通区18623322162: “战国七雄”有哪七国? -
佘沿抗力: 战国时期,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了,有七个诸侯国历史上称它们叫“战国七雄”.你们知道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国家吗.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个. 西边是秦国,齐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 最后是秦统一了中国

利通区18623322162: 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国家,周天子是什么国 -
佘沿抗力: 战国时期国家有,秦国、魏国、赵国、韩国、齐国、楚国、燕国,合称战国七雄. 周天子属于周国,是周国的天子,秦国、魏国、赵国、韩国、齐国、楚国、燕国七个诸侯国是他名义上的附属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国,如:鲁国(姬姓)...

利通区18623322162: 春秋时期有多少诸侯国?
佘沿抗力: 诸侯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