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七国指哪七国,最强大的是哪国

作者&投稿:枝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其中哪个国家最强大,地~

战国七雄:
秦、齐、楚、燕、赵、魏、韩,共七个国家;
在不同的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不同,但总的来说,中后期无疑是秦国最强大。
综合整个战国来看,秦国综合最强,楚国面积最大,齐国地势最好;

东周末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七个国家。
齐:本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楚:姓:芈 ; 氏:熊。先秦芈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
燕:姬姓。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韩:姓:姬 ;氏:韩。韩国先祖为晋公族。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立韩氏。后晋国称霸,韩氏中衰。至韩厥,为晋悼公正卿,晋悼公复霸,韩厥之力颇多。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
赵:姓:嬴;氏:赵。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以下七代而至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赵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
魏:姓:姬 || 氏:魏(毕)。魏国先祖为毕公高,后毕国亡,公族称毕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为车右,因军功封于魏城,立魏氏。晋悼公时提拔魏绛为卿士,魏氏大宗始入晋国六卿行列。魏氏发家较晚,较之其余五卿稍弱。前453年,魏桓子魏驹伙同赵、韩灭智伯,剖分晋国。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
秦: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我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关键因素有六:

第一,秦始皇之前,包括秦始皇六代帝王都是明主,在历史上只有秦国有这样的“运气”,从秦穆公开始的六代帝王都有雄霸天下的想法,无一人昏庸。同时,最难能可贵的在于他们非常重视人才,从商鞅,张仪,李斯等文臣,王翦,司马错,蒙恬等武将都有用武之地。

第二,人才尽心尽力,商鞅死于自己变法,张仪死于自己之口,全部为了秦国君主,死而后已,鞠躬尽瘁。

第三,秦国地势之利,秦占地面积最大,疆域辽阔,且易守难攻,五国并攻几次而无功而返。

第四,六国其他五国只贪图小利,心中无大势,从最开始有希望统一的魏国,到强大的燕国,齐国,以及一直有实力的楚国,都没有鸿鹄之志的霸业王者。

第五,运气,本来五国联军有希望一击即溃秦国,但因为彼此猜忌,离间计让他们只顾自身利益,忘记了秦国之心。

第六,秦国君臣,军民同一阵线,统一决心,誓要将秦国发扬光大,导致秦国越来越强大。

综上所述,秦国统一是必然,但也是偶然,是历史大趋势,每个人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六国作死。秦始皇十三岁继位秦王,由于年少,秦国国政基本掌握在吕不韦和嫪毐的手中,这时的秦国内部是有矛盾的。此时六国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削弱秦国的实力,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可谓错失良机。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中,六国很不团结,其中的齐国更是隔岸观火,如果这时六国团结起来拼死抗秦,也许还与机会。另外,又如赵国国君作死,听信谗言杀害李牧,等等。

二、自身能力。秦始皇继位后,尤其是他亲政后,迅速搞定了吕不韦和嫪毐两大集团,完全获得了秦国的执政权。同时,秦始皇善于用人,在他的任用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才干都得到了充分发挥。还有,秦始皇还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比如用李信灭楚失败后,立马请回了称病在家的王翦,并充分信任王翦,几乎把秦国全部的军队交给他领导,王翦也不负众望,成功灭掉楚国。对于灭楚失败的李信,秦始皇也没有处罚他,而是让他去灭燕国。



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战国时期,魏用吴起为将,屡败秦军,攻入关中腹地。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拓展资料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

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战国七雄



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1、秦

战国时期,魏用吴起为将,屡败秦军,攻入关中腹地。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46年秦王嬴政 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2、魏

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军事上,以吴起、乐羊为将,灭中山(魏文侯死后复国),联韩赵,败嬴秦,弱芈楚,攻姜齐,中原地区魏氏独大。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立,继续着魏国的强盛。时魏东伐西讨,南征北战。但魏、赵关系逐步紧张,三晋后院失火。魏武侯、及其子魏惠王皆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却一味穷兵黩武。

初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至魏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决河沟灌大梁城,虏魏王假,灭魏。

3、赵

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

以下七代而至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赵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

三晋分家之初,三家秉承晋阳之战之团结。韩赵魏三晋经常结成三晋同盟,一起行动,共同进退。时三晋在魏文侯的领导下,形成一股极强的军政势力,破齐、伐秦、败楚、瓜分中原,天下不敌。

前262年,秦王龁、赵廉颇对峙于长平,双方形成惨烈的拉锯战。至前260年,赵孝成王以赵括替廉颇,秦昭王以白起换王龁。不久白起围赵军长达40余日,赵军全军覆没。赵国国力大衰。

前228年,秦王政派军灭赵国,俘赵王迁。

4、韩

“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但由于韩国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为列强所攻打。在残酷的战国烽烟中,韩国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

至前230年,秦王政首灭韩国。

5、燕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

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杀秦王未遂。

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灭于秦。

6、楚

战国晚期,楚背齐合秦。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楚军于垂沙。次年,秦亦攻楚,取襄城。又次年,楚怀王入秦被执,后三年死于秦,楚从此一蹶不振。顷襄王时,秦继续攻楚。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顷襄王卒,考烈王立,以黄歇(封为春申君)为相。公元前257年,黄歇与魏信陵君救赵败秦。次年,楚灭鲁。公元前253年,楚迁都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

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亦称郢,今安徽寿县西南)。考烈王卒,李园杀黄歇,立幽王。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为哀王。哀王立仅二月余,为庶兄负刍之徒袭杀,负刍立为王。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破楚,虏王负刍,楚国灭亡。

7、齐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

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

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

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扩展资料:

1、七雄并列: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后来晋国内乱,以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韩、赵、魏六家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以智伯瑶为首的智氏,于前455年联合韩、魏两家合兵攻赵,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决汾水灌城。韩、魏突然和赵氏联合起来,于前453年消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

不久,三家又将晋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绛州(今山西翼城东南)外, 也都瓜分了。这时的晋国国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见三家大夫(三家分晋)。

齐国卿族田氏到陈完的第五世孙田恒,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前386年田氏代齐)。

后来燕国崛起,秦国中兴,及其它一些小国陆续的被吞并或沦为附庸。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2、秦并六国

秦国虽然暂受挫败,但实力雄厚,六国没有一个能单独抗秦。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完全成熟了。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

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

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经过十几年的休整,从公元前231年开始,秦国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由一个诸侯割据称雄的邦联制国家转变为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战国



。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历史 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 、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但战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越国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战国后因长期内乱,势衰。 战国中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战国时期的254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魏国独占中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进攻赵国。魏军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逼近赵都邯郸。在这形势危急的情况下,赵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帅,出兵救赵。孙膑说:要想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劝解两个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造成敌人的后顾之忧。田忌接受孙膑的意见,领兵杀向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听说大梁吃紧,领兵回救,星夜赶路。孙膑、田忌将齐军埋伏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静等魏军前来决战。魏军长途行军,疲于奔命,人困马乏。双方一经交战,魏军全线崩溃,齐军获得全胜。这就是以“围魏救赵”的战法著名于世的“桂陵之战”。 事隔不久,魏国联合韩国打败齐国,挽回了败局。魏国在中原又成为第一强国。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仍派田忌、孙膑率军解救韩国。孙膑采取退兵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佯败后退,第一天留下了10万人做饭的锅灶,第二天减少到5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少到3万人的锅灶。庞涓以为齐军逃亡严重,穷追不舍。这时,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等庞涓带兵追到马陵,孙膑一声令下,齐军金鼓齐鸣,万箭齐发,大败魏军,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此后,魏惠王和齐威王会盟徐州,双方妥协,均分东方的霸权地位。 后来,魏国逐渐衰弱,齐国和秦国成为东西对峙的两个霸主,进入了齐、秦争强时期。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一跃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时,东方的齐国与秦国旗鼓相当,双方在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又进行着所谓“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合纵”就是指弱国联合起来,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实际上“合纵”和“连横”都是争取暂时同盟者的外交手腕,其目的是进一步兼并土地,扩张领土。 齐、秦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楚国的国力开始很弱。 战国初期,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国势富强,一举打败了魏国并出兵伐秦。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吴起的新法被废除,楚国一天天走下坡路。楚怀王在位时,秦国派张仪入楚鼓吹“连横”,劝楚绝齐从秦,并口头许愿,以归还楚国商於(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600里地方为代价。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当楚国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秦相张仪狡猾地说:“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听说是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恼火,发兵攻秦。结果吃了败仗,楚兵被杀800人,楚将屈匄被俘,汉中地方被案国占去。楚怀王又调动所有兵力与秦军战于蓝田。魏国乘楚国空虚,袭击楚国。齐国却不支援楚国。楚国吃了大亏,从此一蹶不振。 这时,秦齐斗争趋于白热化。公元前298年,齐、韩、魏、赵、中山等五国联军攻入函谷关。秦国被迫退还夺去韩、魏的一些地方,五国才退了兵。齐国成为关东各国的盟主。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愍王为东帝,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拉拢齐国,破坏了关东的“合纵”联盟。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掉宋国,一时威势很盛,引起各国的不安。秦国联合了燕、楚、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于公元前284年,在济西(今山东聊城南)大败齐军。燕国自昭王即位后,招纳贤能,任用乐毅为将,决心报齐国入侵之仇。这时,趁势攻下齐的国都临淄,连下七十余城,并入燕国版图。后来,齐将田单利用燕国内部矛盾,驱逐燕军,收复了失地。然而,齐国已经丧失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秦国在“合纵”斗争中削弱了齐国,开始向东方大发展。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国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迁国都于陈(河南淮阳),秦国夺得巫郡和黔中郡。楚又迁都到寿春。楚国更加削弱了。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率军进攻韩国的上党郡,郡守投降赵国。赵国派著名大将廉颇率大军镇守长平(山西高平),筑垒坚守,以逸待劳,与秦军相持三年,不分胜负。秦国丞相范雎派人到赵国行施“反间计”,散布廉颇坏话。赵王信以为真,就派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的赵括替换廉颇。赵括骄傲轻敌,一到前线,下令倾巢出击。秦将白起采取了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战术,迫使赵军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作战。在一次突围中,赵括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40万大军被俘,白起把他们全部活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秦军乘胜前进,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魏派晋鄙率兵救赵。因怕秦军,半路上逗留观望。公元前257年,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盗出魏王的虎符,假传军令,挑选八万精兵援救赵国。同时,楚国援军赶到,联合打败秦军,解除邯郸之围。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事件。 秦国虽然暂受挫败,但实力雄厚,六国没有一个能单独抗秦。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完全成熟了。 从公元前231年开始,秦国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由一个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转变为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齐国为临淄。楚国为郢。燕国为蓟。韩国为宛?。赵国为邯郸。魏国为大梁。秦国为咸阳。 楚的都城——宛(今河南南阳)战国七雄之一 *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战国七雄之一 *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战国七雄之一 *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战国七雄之一

中国古代不止七国啦,你所谓的七国大概指的是战国七雄吧,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强大的当数秦国啦


古时的七国都是哪七国?现在分布在哪个省?
1、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中东部。2、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3、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4、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5、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6、楚:约...

古代的战国七雄,具体有哪几个国家?
战国七雄包括: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1、秦国(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大国的基础。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

七国是哪七个国家
2013-04-16 中国古代七国指哪七国,最强大的是哪国 1066 2014-08-16 战国时期中的七国是属于那七个国 74 2014-02-12 “南亚七国”是哪7个国家﹖ 48 2014-06-12 西方七国都有哪几个国家? 9 2013-11-18 历史上七国指哪七国?皇帝分别是准? 104 2014-03-12 G7七国是哪几国? 7 2007-05-20...

战国时期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七国分别是:齐国 楚国 燕国 韩国 赵国 魏国 秦国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

秦始皇统一7国是哪七国,具体是现在的什么省?
统一的是六国,包括秦国自己才是七国。齐楚秦燕赵魏韩。1、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中东部。2、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3、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4、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5、齐:约...

古代七国是哪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七国分别对应现在的什么地方_百 ...
1、秦国——初始都城在雍,商鞅变法后迁至咸阳。其疆域覆盖了今天的陕西大部分地区、山西西南角、河南西部小部分、甘肃东南部以及四川的部分地区。2、齐国——都城最初是临淄(今山东淄博),其领土包括今天的山东大部分地区、河北东南角小部分、江苏北部以及安徽北部的一些地区。3、韩国——都城先是平阳...

古代七国是哪七国
古代七国指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即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时间分别为为:1、 齐(前11世纪—前221年);2、 楚(前11世纪—前223年);3、 燕(前11世纪—前222年);4、 韩(前403年—前230年) ;5、赵(前403年—前227年);6、 魏(前403年—前225年);7、 秦(...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国都在哪?
3、燕国国都在蓟(今北京市房山)。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

古代七国分别对应现在的什么省
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浦江县13975349994: 古代七国是什么? -
印士复方: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浦江县13975349994: 七国是哪七国? -
印士复方: 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1、秦 战国时期,魏用吴起为将,屡败秦军,攻入关中腹地.秦孝公即...

浦江县13975349994: 七国是哪七国 -
印士复方:[答案] 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秦、燕、赵...

浦江县13975349994: 古代七国是哪七国?急!!!!! -
印士复方: 一般指的是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

浦江县13975349994: 历史七国是哪七国?
印士复方: 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浦江县13975349994: 我国古代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那几位? -
印士复方: 战国七雄”指我国东周后期七个强势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浦江县13975349994: 战国七雄是哪七雄 -
印士复方: 战国七雄是指中国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盛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最强实力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按各国所在的方位可以这样来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浦江县13975349994: 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印士复方: 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战国时期,天下分裂,南有楚国,北有赵国,东北有燕国,西有秦国,东有齐国,中间有韩国和魏国.他们是战国...

浦江县13975349994: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
印士复方: 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

浦江县13975349994: 古代战争七国有那些? -
印士复方: “战国七雄”指我国东周后期七个强势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燕、齐、楚、秦、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 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