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主要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王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释]

①冲:通盅(chong ),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其兑:锉(cuo ):消磨,折去。兑( ru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⑥ 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 :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引语]

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论述“道”的内涵。他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虚体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极其久远,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先。因而,创造宇宙天地万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这样,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解释了“道”的属性。

承接第一章内容“无形”,老子称颂“道”虽然虚不见形,但不是空无所有,从“横”的角度谈,“道”而是无限博大,用之不尽;再从“纵”的角度谈;“道”又是无限深远,无以追溯其来历,它好象是自然万物的祖宗,又好象是天帝(上帝)的祖先。从此说来,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继生万物。“道”的作用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



[评析]

在本章里,老子通过形容和比喻,给“道”具体作以描述。本来老子认为“道”是不可以名状的,实际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种写状,这里又接着描写“道”的形象。

老子说,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限量的,是无穷无尽而且永远不会枯竭。它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他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说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由此,研究者们得出结论,认为老子确实提出了无神论的思想。

也有的学者把老子的“道”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范畴的内涵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永恒的存在,万事万物皆依“逻各斯”而产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创造的,而是创造世界的种子,是一种“以太”的物体。“逻各斯”无时无处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人们却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确实的。(可参阅《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7—26页)老子的“道”同样具有“罗各斯”的这些属性和职能,二者的形象十分近似。

在前四章里,老子集中提出了“道”是宇宙的本原,而且先于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互相矛盾而存在的,并且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等观点。此外,老子还提出了他自己对社会政治和人生处世的某些基本观点。这些学说无不充满智慧的蕴含。


[解读] 思想的放荡

把“道”喻为一只肚内空虚的容器,是对其神秘性、不可触摸性和无限作用的最直观和最形象的譬喻。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才会使蕴含的丰富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外延性得到能动和富于想象力的发挥,老子对道的这种不拘常规的描述方式,给予后来道家人物自由放荡的思想和行为以先导和启迪意义。

最引人深思的例子,是对庄子作品中深邃的哲理发挥和艺术形象想象力的极度夸张的影响。《庄子·德充符》写了好几个奇丑无比的得道之士,如断脚的叔山无趾,生着瘤子的瓮大瘿,弯腰驼背又没有嘴唇的支离无胯,等等。可这样的人,偏偏国君看其顺眼,男人们乐于相处,女人们甚至争着相嫁。究其缘由,就因为这些人悟道天然,形显而德美,内在的道德美胜过了外在的形体丑。《庄子》一书中,像这样用放荡的思维和古怪的事例来阐说道理的篇章,可谓比比皆是。他说厉鬼与西施“道通为一”,说中央之帝浑地被人为凿出“七窍“而丢了命,诸如此类,都体现出这种特征。

这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对于后来魏晋时期玄学的自由发挥,也有其直接的承袭关系。玄学在残酷的政治高压下,以真对世俗礼教的束缚,主张人性的解放、服膺于自然为其宗旨。号称付林七贤的刘伶,佯狂纵酒,放荡形骸。一次,他饮酒大醉,脱衣裸形在屋里。有人因此而嘲笑他,刘伶却回答说:“我把天地当作房屋,房屋当作衣裤,你又为什么走到我的裤子中来呢?”这种看似怪诞的言行,却真实反映了清谈人物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对道的特性的理解。老子说:“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谐合,追求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与道、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刘伶的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行,正是对世俗和礼教的唾弃,正是把自己的精神、肉体融合到自然广大深厚怀抱里的一种实践。

“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是魏晋名士的名言。对现实礼教的鄙弃,对自然天性的追求,使得思想放荡、性格不羁的他们,在世俗的眼中总是显得那么奇异怪诞、格格不入。那个临刑前还要弹奏一曲《广陵散》的嵇康,就是一个敢于怀疑和批判的思想放荡者。他竟然对一向被视为“凶逆”的管叔、蔡叔给予新评价,认为其“未为不贤”,只是“不达圣权”而已;不仅如此,他还无法无天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诸如此类,他都表现出一种独立不羁的人格精神,千载而后,仍让人不能不感叹敬佩。

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读译]大道无形如虚,用之不尽无限广大。他渊深广博呀,就像那万物之来处。敛其锋锐,解脱份繁,融入世间光环之,没入世间尘土之间。隐没到无形无象若存若离,我也不能确定出于何处,在天帝神灵之前就是。 [读感]道冲,大道中空。在这章里,老子讲述道这一无形无象的东西,就如我们生活的世界,他就是在一个容体中,我们就活在这个道的容体中,道的存在造就了我们。

我们生存的世界渊深广博,在道的万象无形里,我们只是一个很微少的一部分,相当对于,就我们的眼睛看到无限大,而一粒微尘在我们眼里是如此微不足道,似万物之宗,这句我理解,无,就是万物之始,无是万物的开始,是为宗,无道生有道,湛兮,似或存,即为有道,有道,就是已经存在。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其实是回答可以产生的疑问,有道,无道,怎么生成的,何为有道,何为无道,无道,若渊以盛道,湛兮,就像有存,这些可以是在三象五帝之先,自是一句托语,不对正问题,正是不答为答。

当我们认真的回想自己的一生,总想着自己是万物之灵,地球的改造者,而不能想像道我们的也是在大自然中有规律的进化,我们能够顺应规律,循天道进行,收敛那嚣张焰气,自然可以达到自己的一种发展极致,与天道发展共步,便不会灭亡。

把自己放到这广大的宇宙世界里,我们就如我们眼中世界的一颗微尘,以小见大,自然可以于大见小,谁先谁后,都是心生。

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得到了,便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自己当初是多少的错误,但错与对之间,也是相生,有错必有对,有对必有错,所谓存在即是合理,便是如些意思。

任何一件事,用之不盈便好。就好比我们的欲望,适可而止,要懂得怎样去平衡,便是这生之道。

追名逐利,无休无止,我们的生活便终是没有停止的一天,生活便终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地方,这又算作是什么呢?

很多事情,不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何为先何为后,无,也就是有的开始,道,何为道,无道生有道,万物轮回,皆于人心,足有不足,开心与不开心,藏于生活悟道之中。


道德经第四章理解感悟总结
第四章阐述的是心性,心空无住,深藏若虚,唯有空才能包纳太虚,虽空无所有,却妙用无穷,越是空净,越是灵妙,心无所欲,自然没有棱角,心不被外境所转,自然不被外境所缠,和光同尘,随缘而住,随缘而往,心中没有成见,湛然明澈,说它有,却空无一物,说它没有,却灵应无边,所以,这章...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及感悟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及感悟如下:原文如下: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译文如下: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

道教经典语句
道教经典语句如下: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这句话的含义是,所有可以被言说和描述的道,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道。所有可以被命名的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本质。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家《德经.第四章》:这句话表达的是要消除人们的锋芒,解决他...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

道德经全鉴图书目录
教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第四章处世之道,强调诚信与谨慎,避免固执己见,懂得示弱与隐藏锋芒,以智慧应对世事。"大"胸怀是为人处事的基石。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探讨待人和谋事的智慧,善待他人,脚踏实地,方能成就事业。第七章至第八章,分别涵盖了为上、避祸之道,倡导清醒与淡泊以保全自身。

老子四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老子四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其观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老子道德经目录
第四章以水为例,强调道的空灵与深远,以及谦逊无为的智慧。 第五章通过天地与圣人的比较,揭示了无为而治的哲学。下篇·德经 第三十七章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以无名之朴镇定万物,保持自然和谐。 第四十章揭示了道的生成过程,以及对立面的转化原则。 第四十二章阐述了道的生生不息和万物之间...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是什么意思?
” 《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和生产工作总结、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用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也是一种处世态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需“和光同尘”。

《道德经》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

《道德经》全文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润州区17189793961: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什么意思 -
兆急马来: 出自于:老子(李耳)的《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这里的“冲”的意思是:虚无.意思是:大“道”无形无影,空虚开形,但其作用又是无穷无尽.

润州区17189793961: 老子的“自矜”“自伐”“自是”都是什么意思呀? -
兆急马来: 1、自矜:老子所示为自尊自大.本意为自负;自夸. 2、自伐:老子所示为自夸功绩.本意为自戕;自己败坏;自夸;自夸其功. 3、自是:老子所示为自以为是.本意为自以为是;自然是;原来是;从此;犹只是.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老子...

润州区17189793961: 女的发朋友圈和光同尘什么意思? -
兆急马来: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女朋友发的这个和光同成是一个成语,他的意思就是:掩盖自身的光芒让自己归于平凡.之所以发这个可能是女的感觉自己需要舍弃在外的光华,而探究事物的本质. 和光同尘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如下:...

润州区17189793961: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
兆急马来: 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指道德高尚的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奉献于万物但不讨求功利.

润州区17189793961: 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
兆急马来: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

润州区17189793961: 老子四十四章的意思 -
兆急马来: 四十四章 名与身(1)孰亲(2)?身与货(3)孰多(4)?得与亡(5)孰病(6)? 是故(7),甚爱必大费(8);多藏必厚亡(9). 故(10)知足不辱(11),知止不殆(12),可以长久. 【注释】 (1)名与身:名,声名,荣誉,身,身...

润州区17189793961: 上善若水的下一句是什么全句的意思是什么上善若水的下一句及全句意思?
兆急马来: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2、含义是至高的品行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3、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润州区17189793961: 老子大德无德什么意思 -
兆急马来: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始也;前识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