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的沉浮、表里、阴阳怎么判断?

作者&投稿:塔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家好,问问大家诊脉怎么判断脉的硬软与浮沉~

这个属于专业知识,还是经过系统的学习比较靠谱,或者找一些专业的中医技师来帮忙。
大概的意思是靠 手指对脉搏的压力大小来区分的。脉的位置分 寸 关 尺 3种 浮沉是指号脉时你手指对被测体的压力,轻靠为浮、压下为沉。

1、中医基础理论就是从阴阳五行中衍化而来,所以中医诊病是离不开阴阳五行的。不过病人多是听不懂的。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因为我们目前普遍接受的是西化的科学理论架构,所以会对这个理论体系感到陌生,但是陌生并不代表错误(有关中医的科学性这样的问题我在这里不做赘述,有兴趣把《中医基础理论》21世纪星火教材系列,整本书看完自然通晓答案)。因为陌生所以听不懂,因为科学所以准确。之后就有了“现在有些老中医,给人看病的时候,老是以阴阳说来给病人讲,哪个病人能听懂?这是不是在忽悠人,不过有些时候也挺准的。他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

2、进步。
1)一个学科的进步与否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学科基础理论的进步,只有基础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拉动学科的前进。我们现金的中医学拥有:

A、有史以来最完备的基础理论体系。
高端的不说,翻开全套高校中医学教材(21世纪星火系列),其中的知识体系,理论水平和扩展水平远高于之前任何历史时期的任何典籍。真正的实现了类次分明,有理有据兼有延伸。

B、有史以来最完备的教学体系。
高校中医学教学大纲上对中医教学有着有序的细化的明确的转述。从四大基础,四大经典,桥梁学科,临床课程,衍生课程,理论课程都有详细的划分,按照大纲进行的教学工作,可以在五至七年中培养出一个各方面理论完备,中医为主兼能西医的,可以直接参与临床的医生。并且这个培养过程是可以批量化的。这是之前历代所未打到的水平。

C、有史以来最完备的科研方法体系。
现金中医学的科研方法分科细腻(如《中医药理学》等深入划分),职责分明(从事各学科研究的人员有严格的界定和学术要求),可量化数据化(研究器材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得到精确的数据),有严格的标准(中医药各类国家级标准的建立和实施),有指导纲领(中医科研十一五规划),有健全的分级制度(医学会的各级体系)。所有这些都打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D、有史以来最完备的汇通水平。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中医药研究已经达到了分子学水平。重点药物的研究已经接近达到了中西医汇通的层次。这是之前所从未达到的水平。

E、有史以来最完备的典籍保存恢复和研究体系。
中医史文献学已经作为中医基础中的一个重点学科而存在。对之前估计的恢复,存档,整理工作也都有完整的规则手段和专业的从业人员。这是之前所从未达到的水平。

F、有史以来最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
每年中医学科研项目的国家投资,中医类高校的教学投入,中医或结合类医院的建设,中医药管理局的政府地位,相关医疗法规的制订和实施。所有这些都是之前所不敢想象的。

综上,我肯定的说,我们现今的中医学已经在其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我们的学科正在日益完善、进步,并将继续进步下去,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第二个问题我写得有点多了,但看到楼上各位的回答以及一些社会人士的反映,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有必要回答清楚。有太多的人不了解我们的国家以及我们的从业人员对我们学科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虽然有些具体问题受篇幅限制还是说的不清楚,但有兴趣可以按照我上面的几点思路查找文献,定能有所收获。

另,请不要把真正的中医学从业人员和相关科研人员与街头行骗的败类以及广告上扯淡的内容联系起来。

“浮”、“沉”在《内经》中已有记载,《难经》、《伤寒论》上也都有所论述。它们反映脉位。所谓脉位,就是用手指端去切脉所觉察出的脉搏表现最明显的部位。“浮”是指用手指轻按就可觉察脉搏、重接反而减弱的脉象,主要表明病在“表”,常见于外感病初起,机体和外界致病因素(外邪)相杭争于肌表。在生理病理上,这多由心搏排血量增加、血循环加速、血管弹性阻力降低、挠动脉充盈度增大所致。相反,“沉”却是指轻按不能觉察、重按才能察清胁脉象,主要表明病在“里”,阳气衰微,常见于心脏病患者。在生理病理上,这多因心搏排血量减低、血压下降、末梢动脉血减少、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所形成。
  “迟”、“数”是《内经》等古典文献早有记述的脉象。这两种脉象反映脉搏的速率。“迟”脉是指一息脉跳四次以下(每分钟不足六十次),表明病属“寒”性,机体气血运行不正常。现代医学研究,它在生理病理上多因迷走神经兴奋增高、心房心室传导阻滞等心脏的变化所形成。“数”脉和它相反,它快于正常脉跳而呈一息五次以上(每分钟丸十次以上),常见于“热”症,主要反映机体功能亢进等情况。
  “代”脉反映脉搏的节律。《内经》已有记述。《脉经》说它是跳动几次之后中止几次再跳的脉象。这是一种慢而有规则间歇的脉,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二联脉、三联脉、四联脉,多见子代谢机能发生障碍的心脏病人、严重心力衰竭或机体讥能陷于危极时期的病人。《内经》指出这种脉说明脏气衰弱,和现代医学的说法一致。
  “滑”、“涩”主要表现脉波形态,就是脉搏升降速度的异常变化。“滑”脉在《内经》中已有记述,《脉经》中描述为往来“流利展转”,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它“如珠之动”。这种脉常见于痰喘咳逆、蓄血、实热等症。在生理病理上,多因代谢旺盛、血管舒缩都快、血流通畅等情况所形成,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动脉硬化等症。妇女妊娠三个月后,因血容量和排出量增加、血流加速等因素,常有“滑”脉,不属病脉。古代中医就认识通过察脉可判断妊娠,是有一定道理的。“涩”脉正好相反,是脉搏来去艰涩的脉象。这种脉“往来蹇滞,行而多碍”,《内经·脉要稍微论》中说“涩则心痛”。这种脉有虚实之分。虚的多表明气血亏损,实的多表明有气、食、痰等阻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在生理病理上,这主要是由于心脏排血量减低、血流减慢等情况所形成,常见于贫血、失血以及心机能不全等症。
  古人还总结有“诸病宜忌脉”,如“中毒宜洪大,忌细微;腹内有蓄血宜弦滑,忌弱小:中风宜迟浮,忌急实大数;”等等。还总结有“脉象常见主症”,如“沉脉为里,有力为里实,无力里虚;沉紧冷痛:沉缓寒湿:沉迟病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气郁;”等等。这些对于诊断上辨别病因、病症类型、病症的机转和预后等等,都是有价值的。
  当然,脉诊不能代替一切诊断手段。《内经》、《伤寒论》也早已指出,切脉必须配合全面观察,主张“四诊”(望、闻、问、切)合参,进行辨证论治,反对只靠脉诊一项来断定疾病。 
  我国脉学的外传
  据历史记载,我国古代脉学很早就已经传到国外。隋唐时期,《内经》、《脉经》等书已经传到附近国家如日本等。①以后又传到阿拉伯。据研究,古代阿拉伯名医阿维森纳(约980—1037)的巨著《医典》中的脉学,明显受我国脉学影响。公元十四世纪,我国脉学传到波斯,当时波斯的一部载有中国医药的百科全书中,就包括脉学,并且特别引述了《脉经》和它的作者王叔和的名字。十七世纪来中国的那稣会传教士波兰人卜弥格(1612—1659)曾经把《脉经》译成拉丁文,于公元1666年出版,并附有铜版,描述我国脉法。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英国著名医学家芙罗伊尔(1649—173)受我国《脉经》的影响而研究脉学,并且发明一种给医生用的切脉计数脉搏的表。他还写了一本叫做《医生诊脉的表》,于公元1707年在伦敦出版。他的著述和发明被西方认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十七世纪以后,西方译述我国古代脉学著作达十多种。 中医把脉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如果说曾经中医的把脉都是基于几千年的经验和临床心得,那么到今天中医的经络学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有电脑经络检测系统了。

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全身,有运行气血、反映病候等功能。因此,经络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临床辨证识症和治疗的主要依据。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联络、运输和传导的体系。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经络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多少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与治疗,其与针灸学科关系尤为密切。

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总结而逐步形成的。根据文献分析,其形成途径如下:①“针感”等传导的观察:针刺时产生酸、麻、重、胀等感应,这种感应常沿着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②腧穴疗效的总结:主治范围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路线上;③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某一脏器发生病变,在体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结节、皮疹、色泽改变等现象,也是发现经络系统的途径之一;④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古代医家通过解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内脏的位置、形态及某些生理功能,观察到人体分布着很多管状和条索状结构,并与四肢联系,观察到某些脉管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脉诊(切诊之一)是四诊的核心技术,是从事中医的人士必须掌握的,其余诸诊都是为验证脉诊服务的,这个叫做“脉症互证”,也就是说,只靠把脉就可以看病,而只用其他三诊方法就不能准确看病。脉诊的功能和效果已经为千年的中医社会实践严格检验证实,人们也一直在使用脉诊技术诊病。中医把脉的方法是:用中间三个手指定位在寸、关、尺三部上,依次测出浮、中、沉三候脉象,一只手测三部九候,双手共测六部十八候,测得“沉浮迟数”二十八脉象。二十八脉象全面反映了经络六气的阴阳五行性能及其来源,因此根据六部脉象就可以看病和处方配药,就可以知道得的是什么病、病在哪里、病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用什么药等等结果。中医脉诊技术提供了测量经络六气信息(二十八脉象)的方法,是现有中医和西医诸诊术中功能最全面的诊术,可以诊知所有的病气等生命信息。根据脉诊理论,古人还发明了“悬丝诊脉”的方法。例如:“测得左手寸脉强而紧,主中虚心疼;关脉涩而缓,汗出肌麻;尺脉芤且沉,小便赤而大便带血。右手寸脉浮而滑,内结经闭;关脉迟而结,宿食留饮;尺脉数而牢,烦满虚寒相持。综合上面六部脉象就可以知道是得了因为受到惊恐忧思所致之宿食重症。按照中医理论处方配药服下,即刻泻下宿食病根(积在腹内三年的粽团脓血),患了三年的危重病马上就好了”(例见易学科普名著《西游记》第68-69回记载)。经络六气形成了一切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知道了六气信息也就知道了六气所导致的现象,就知道了一切生命信息,包括身体和意识信息。几千年以来,中医一直是用手指把脉的,靠的是医生的感觉和经验,脉象如何只有医生自己知道,十分主观抽象难懂难学。而且由于手指的灵敏度不能够感应到脉搏的细微变化,无法了解意识活动等信息

找老中医带。。。中医没有老师带,很难自学成才,可以自己找下,有没有老中医收徒弟。


肾阳虚怎么回事啊,能治疗吗?
肾阳虚的症状是腰膝酸软,四肢冰冷,特别是下肢,神疲乏力,前列腺疾病,尿频,夜尿,尿急或水肿少,自汗,男性阳痿,早泄,感冒,女性宫寒性不孕,性欲大大降低,头晕,腹部冷,便秘,五泻,舌淡苔,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浮,也就是说表现为寒的症状。多吃含血活化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等,升温...

探寻“阳微阴弦”理论其中的原理究竟是什么?让历代医家告诉您
“阳微”是指寸脉微,“阴弦”是指尺脉弦,从根本上指出阳气衰微,阴邪上乘是胸痹心痛形成的主要原因。另一种说法是以魏念庭等为代表,以诊脉指力的“沉浮”分阴阳,认为浮取所得为阳脉,沉取所得为阴脉,即浮取脉微为“阳微”,沉取脉弦为“阴弦”。此说目前临床中已很少借用。原文中“阳”...

脉诊自学方法
(1)举按寻举按寻是脉诊的基本指法,它通过三指用力轻重的变化,以诊察脉搏的浮沉与力度的情况。如滑寿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2)推法推法是将手指挪移于脉管之上下,内外,以探察通常用举按法所不能察觉的—些变化。推法与举...

中医把脉两个月和三个月时结果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随着妊娠月数的增长,胎儿在体内也不停地发育成长。母体的气血要供养胎儿的成长,因此也会相应地出现不同变化,中医也就是凭此来判断胎儿和母体的情况。现在已经知道胎儿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所决定的,正所谓:“命!天注定”,现在生男生女都一样。如果说要把女胎转为男胎,或男胎转为女胎,除非相信这...

中医是怎么把脉的?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 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 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 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 太弱 也不行...

有关脉象
〈医家论述:伏脉为经脉阻滞,营卫不通之故,不可误为阴脉〉沉而极软为弱— 纯属虚证 沉弦实大为牢—1.阴寒内积 2.坚积内著 迟脉类:一息四至为缓---1.湿停脾胃 2.气虚不运.艰涩不畅为涩---1.气血不足 2.湿滞〔涩脉也许是脉象中最难体会的一种,在临床上要细心体会.〕缓而时止,止...

张震号脉大概如何?大家说下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

望色的引证解释望色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望色的引证解释是:⒈中医诊病方法之一。望气色以察病情。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张守节正义:“《素问》云:面色青,脉当弦急;面色赤,脉当浮而短;面色黑,脉当沉浮而滑也。”。望色的引证解释是:⒈中医诊病方法之一。望气...

脉络歌谁有啊?
是故色脉不顺 而莫针,戒之戒之。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经云∶病有沉浮,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外壅,外壅则...心也;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 雄相输应也,是以应天之阴阳。学人苟...

中医紧脉和弦脉的脉象有什么不同
先说弦脉,是说形状象琴弦,脉来时不要说了,脉去(搏动后的间歇)后依然指下分明,如摸铅丝铜线 紧脉,重点是体会其力量感和动感,集体跳过绳吧,两个人拉紧长绳两端,旋摇起来,中间许多人在跳,这种绳子打在身上是很给力的,紧脉来时有力,象弹簧片弹击到手上一样,脉去后,指下全无,恍...

新泰市13648686078: 中医怎么看脉象 -
壤柿盐酸: 《濒湖脉学》所例举的脉象共有二十七种,分别为:浮 脉、沉 脉 、迟脉 、数脉、滑脉、涩脉 、虚脉 、 实脉、长脉、短脉、洪脉、微脉、紧脉、 缓脉、芤脉 、弦脉 、革脉、牢脉、濡脉、弱脉、散脉、细脉、伏脉 、动脉、促脉、结脉、代脉....

新泰市13648686078: 有谁知道中医把脉如何知阴阳? -
壤柿盐酸: 脉来实而有力为阳脉,反之为阳脉.脉来易感触为阳脉,反之为阴脉.

新泰市13648686078: 脉诊是如何判断虚实与表里? -
壤柿盐酸: 譬如沉脉吧这在虚实来说是虚在表里来说是里当然在临床中很多事虚实表里错综在一起的那时就要标本兼治了

新泰市13648686078: 中医号脉能看出什么 -
壤柿盐酸: 中医号脉属于中医切诊的范围,有经验的医生可以通过脉象来判断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个方面资料.同时根据辩证的结果提供诊断依据.

新泰市13648686078: 求教!把脉就能看病是怎么看的? -
壤柿盐酸: 1、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

新泰市13648686078: 如何号脉? -
壤柿盐酸: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

新泰市13648686078: 中医的把脉是怎么把出病情的?
壤柿盐酸: 根据寸、关、尺三个位置,先断阴阳,然后找出病因在于那些脏腑出现问题,再观察脉象性质,是沉,是浮,是松,是紧,判别问题的性质!

新泰市13648686078: 关于 中医 把脉 是怎么判断病症的呢? -
壤柿盐酸: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