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国都实行了变法 请举出战国七雄的变法者都有谁

作者&投稿:兆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举出战国七雄的变法者都有哪几位?~

魏国 李悝;
楚国 吴起;
韩国 申不害;
齐国 邹忌;
秦国 商鞅;
燕国 乐毅;
赵国 公仲连。
战国
战国时期(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魏国李悝变法

魏国在战国初年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其一、废除奴隶主官爵世袭制,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使地主阶级的代表得以牢固地掌握政权。

其二、推行“尽地力之教”。其具体措施是:规定每亩地的标准产量为一石五斗,要求农民“治田勤谨”,达到每亩增产三斗;同时杂种各种粮食作物,并充分利用空闲土地,植树种桑,多种瓜果蔬菜。目的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封建政权的田租收入。

其三、实行“平籴法”。年成好时,政府以平价购入粮食,灾年再以平价出售,以平衡粮食价格,防止商人垄断粮价,稳定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的经济基础。

其四、李悝作《法经》六篇。这是一部保护封建制度的法典。这部《法经》不仅集以前各国法律之大成,而且是秦汉法律的张本,所以李悝被列为战国时代法家的始祖。

秦国的商鞅变法

经济措施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3)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
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政治措施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如下: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而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由于推崇战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将魏国李悝的《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与后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

4)推行县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 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该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齐国的管仲改革
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 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 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处在一起,因为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见 《国语·齐语》)。
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
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 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 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处在一起,因为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见 《国语·齐语》)。
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
管子提出的世界领先的经济理论


管仲提出“相地而衰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与马克思级差地租相同。
在《管子·奢靡》一文中,系统的阐述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效用
韩国的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实行进一步改革,并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术”加以改造,提出了一整套“修术行道”,“内修政教”的“术”治方略。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改革,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随后,他又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并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为富国强兵,还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他说:“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太平御览》引)又说:“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申子"大体编》)因而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所以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战国策"韩策一》)的说法。
申不害相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时期韩赵魏楚燕齐秦等国家都参与了变法运动,其中的变法运动各有成败,现在将变法运动与变革者罗列如下:

一、、魏文侯在位时的李悝、吴起变法

变法内容:

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郡县制官僚制度   

2、推行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

3、作《法经》

4、吴起推行武卒制。


二、楚悼王在位时的吴起变法

变法内容:

1、制定法令,加强王权,削弱贵族特权;

2、整顿吏治,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节省国家开支;

3、奖励“耕战之士”,鼓励从事农业生产;

4、扩充军备,提高战士待遇。


三、秦孝公在位时的商鞅变法

变法内容:

1、废井田,开阡陌封疆;

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3、重本抑末,奖励耕织

4、推行郡县制;颁布法律,申明法令;迁都咸阳等。


四、韩昭侯在位时的申不害变法

变法内容:

1、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2、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

3、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并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


五、赵武灵王在位时的胡服骑射改革

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


六、齐威王在位时的邹忌变法

变法内容:

1、推行法家政策,主张修订法律而监督清除奸吏

2、重视推荐人才,鼓励臣民进谏

3、招抚流亡,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实力仅次于魏的大国。


七、燕昭王在位时的乐毅变法

相关变法内容:合纵攻齐,连战连克。



场变法运动首先由魏文侯发起,他任用李悝从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实行了变法,从而使魏国国富民强,一举成为了当时的一流强国。
此后,各国纷纷效仿,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韩昭公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楚国吴起变法,赵国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齐国邹忌的改革,燕国乐毅的变革,于是七国相继崛起,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纵观七国的变法,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望采纳!谢谢!不懂可再问。

国家及变法名称 变法者
魏国的魏文侯变法 李悝
楚国的吴起变法 吴起
韩国的申不害改革 申不害
齐国的邹忌改革 邹忌
秦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
燕国的乐毅改革 乐毅
赵国的改革 公仲连

魏国 李悝
楚国 吴起
韩国 申不害
齐国 邹忌
秦国 商鞅
燕国 乐毅
赵国 公仲连

战国时期的:
秦国: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
韩国:申不害
楚国:吴起
齐国:邹忌

燕国:乐毅
赵国:公仲连

魏国:李悝

这些都是名人啊
还有楼上说的百里奚是春秋时期秦国的


战国时期各国都实行了变法 请举出战国七雄的变法者都有谁
战国时期韩赵魏楚燕齐秦等国家都参与了变法运动,其中的变法运动各有成败,现在将变法运动与变革者罗列如下:一、、魏文侯在位时的李悝、吴起变法 变法内容: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郡县制官僚制度 2、推行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 3、作《法经》4、吴起推行武卒制。二、楚悼王在位时的吴起变法 变...

战国时期,各国都进行了变法,可为何只有秦国完成了统一?
当然秦始皇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家得到统一,一直以来都将自己的努力放在此处,所以秦国是唯一一个统一的战国时期的国家。二、思想的不同对于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其他国家也都有实行变法,但是秦始皇的思想格为先进,很多时候自身的想法也都受到了尊崇,当然越来越多的人都会相信秦始皇的举措。其他国家的统治...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实行以什么为单位的征兵制度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实行以郡县为单位的征兵制度。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各诸侯国的君主竞相变法图强,攻伐争雄,军事制度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各诸侯国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国君掌握军队的征调大权,实行凭“虎符”发兵的制度。“虎符”符身虎形,一般...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其中,主要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外部压力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长期存在较大的国力差距,相互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外部的威胁。例如,秦国面临西周故都周王室的复辟,而齐、楚等国则有东方诸侯的威胁。这些外部因素促使各国不断进行变法,提高国家实力。二、内部矛盾战国时期,各国内...

战国时期各国都普遍实行以符节调兵的制度,是为什么呢?
战国时期实行兵符制度的主要原因就是通信不畅,为保证权力机构对军队的掌控,就必须要有一种能够表明身份便于勘验的道具,符节也就应运而生了。实际上,符节的运营十分广泛,并非仅局限于调兵,更多是作为信用凭证使用。古代没有电话、电报等通信手段,信息的传递都需要依靠人来完成,不像现代有身份证和...

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各诸侯国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谋当一方霸主,而力图在各国中胜出,以统一天下,因而开展残酷的兼并战争。2、“战国”名称的来历:“战国”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何会实施变法?那些原因导致的?
引用《大秦帝国》中的一句话“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大多集中于战国,主要原因便是各国“伐交频频”,有为之君主都希望通过变法图强,而根源则是由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发展,旧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通过变法来实行变革,从而达到“...

三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要实行屯田
那么三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要实行屯田呢?> 先看看三国屯田情况。> 最早实行屯田的是,时间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这件事不仅在《武帝纪》当中有记载,有一个做得好的典农官还为此而封侯,后来在魏文帝时期还被追加谥号,可谓是把他当作大功臣来对待。这个人叫任峻。魏国的屯田发端于一个叫做枣祗的人,他早期的职务...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春秋时期重要的改革: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改革,管仲辅佐齐桓公,采取措施:1.政治上,国野分治,士农工商分业定居。2.军事上,建立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3.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盐铁官营等措施。结果使齐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齐桓公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1.魏国...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的潮流:各国的改革与变法:随着七国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的胜利,为了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利益,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其中著名的有:1、魏文候任用法家李悝变法,首先取得成效,使魏国最先富强。...

襄垣县17282196749: 战国时期各国都实行了变法 请举出战国七雄的变法者都有谁 -
魏钢欣舒:[答案] 魏国 李悝楚国 吴起韩国 申不害齐国 邹忌秦国 商鞅燕国 乐毅赵国 公仲连...

襄垣县17282196749: 战国时,各国开展变法活动,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的( );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 )变法. -
魏钢欣舒:[答案] 第一个是“魏文侯”(用了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变法图强)第二个是“商鞅”变法.这个百度百科上有自己查吧!

襄垣县17282196749: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如 齐 邹忌改革 -
魏钢欣舒:[答案] 春秋时期重要的改革: 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改革,管仲辅佐齐桓公,采取措施: 1.政治上,国野分治,士农工商分业定居. 2.军事上,建立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 3.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盐铁官营等措施. 结果使齐国达到富国强兵的...

襄垣县17282196749: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有哪些变法 -
魏钢欣舒:[答案] ,首先进行变法改革的是魏国.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尽地力之教',即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收入.他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益如之.'为了防止谷价大起大落,他还实...

襄垣县17282196749: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与变法? -
魏钢欣舒: 春秋时期重要的改革: 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改革,管仲辅佐齐桓公,采取措施: 1.政治上,国野分治,士农工商分业定居. 2.军事上,建立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 3.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盐铁官营等措施. 结果使齐国达到富国强...

襄垣县17282196749: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如齐 邹忌改革 -
魏钢欣舒:[答案] 有;新设置田界,扩大亩积,改100步一亩为240步一亩.②普遍推行县制.“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每县... 并使之深入人心,以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战国策��秦策一》).商鞅变法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时间之长...

襄垣县17282196749: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有哪些大的变法? -
魏钢欣舒: 著名的有,楚庄王时期的吴起变法,赵灵武王的胡服骑射,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好像魏国的也有,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不好意思

襄垣县17282196749: 战国时期有哪些国家实行了变法,改革家分别是哪些,结果怎样 -
魏钢欣舒: 魏国李悝变法.变法者李悝,在魏文侯时期变法,也就是三家分晋不久的事情,变法很成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但是后来魏国攻赵、攻韩,齐国两度插手风别再桂陵、马陵大败魏军,魏国国力从此衰弱,没有在崛起的时候. 楚国吴起...

襄垣县17282196749: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有哪些变法? -
魏钢欣舒: 春秋有齐国 齐桓公时期 管仲改革 平伞法. 战国有魏国 魏文侯时期 李埋编发 .楚国 楚悼王时期 吴起变法. 秦国 秦孝公时期 商鞅变法 实行军功制.

襄垣县17282196749: 战国时各国变法,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时候谁改革,如:秦孝公———商鞅变法. -
魏钢欣舒: 一、各国变法的背景:战国时期,由于封建领主制经济的彻底崩溃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的经济力量十分强大,进而他们就要求在政治上提高地位,解除领主阶级的特权,要求改革上层建筑以便与地主经济相适宜.另外,为了富国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