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四大教育思想是什么?

作者&投稿:欧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孔子的政治思想
1、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是近期奋斗目标。
2、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到其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作用观就是"教育是和政治分不开的,教育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孔子之努力于教育,也就是为培养自己的实力,作为政治资本,以便更有效地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基于这一目的,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他认为老百姓应该受教育,这些思想又比奴隶制时代前进了一大步。孔子承认知识和道德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因而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的"有教无类"主张,也是从"性相近"的思想源出的。
2、作者在书中指出,"注重启发民智,使当时学术下庶人,把文化教育从'官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有极大的进步作用"。书中认为,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观点,是孔子对"学"的分类,并认为孔子的这一思想否定了人人都能学习向上的普遍性,是不正确的。而孔子对于"教"的态度,则是主张"有教无类"。他的"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精神,是我国教育史上宝贵的传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 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仁”: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中国人至今仍视为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智”通“知”。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和内涵。“智”在知道遵道。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信”: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忠”: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孝”:孝心、孝敬、孝道。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人们往往把“孝敬父母”与“包销祖国”起来,认为“忠孝不能两全”,甚至贬低“孝敬父母”。这是误区。其实“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二者都光荣。二者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忠孝可以两全。个别人受条件限制不能统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我们要把二者尽量同意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之“忠”,又尽到“孝敬父母”之“孝”。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节”:节气、名节、操守、节制。崇尚理想、信念、信仰。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在《腾文公下》中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至理名言。讲气节、重操守、重名节、软利欲,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和发展。熔铸成为不图名利、为政清廉、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克己为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支柱和一个人涌葆铮铮铁骨的人格追求。 “勇”:勇敢、坚强、刚毅。中华传统文化对“勇”赋予了丰富内涵:“持节不恐谓之勇”,“持义不掩曰勇”,“投身为义曰勇”,“知死不避曰勇”,“悬命为仁曰勇”,“弃命为仁曰勇”,“胜敌壮志曰勇”。“勇”就是要敢想、敢干、敢闯,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实事求是。一言蔽之,“勇”就是勇敢果断、徇义不惧、刚健不屈。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这种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刚健精神,是中华民饱经磨难、历久弥新、愈挫愈勇、愈挫愈奋的不竭动力。 “和”“和睦、和气、中和、和平、和谐。求同存异。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最高价值,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礼用之,和为贵。”(《论语*学而》)提出为政应“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和”以治国。周幽王大夫史伯针对当时周政权危机,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济”的理论。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和”被认为是人道追求的最高目标。传统文化还把“中”与“和”并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中和”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强调“和谐”、“允执其中”、“时中“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顺和邻里、和谐社会、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和气生财、和平天下、和衷共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孔子的四大教育思想是什么?
“仁”: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

孔子教学的四大科目
第一是德行,教你做人之道,明了人与人的关系,懂得怎样做人。教你做好人,教你做善人,教你做贤人,教你做圣人,这是德行教育。第二是言语,所谓「口为祸福之门」,教你知道说话的分寸。在家庭、群众中,知道长幼、辈分,对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从小孩的时候就教起,所谓「少成若天性,...

孔子教学的四大科目是什么?
第一是德行,教你做人之道,明了人与人的关系,懂得怎样做人。教你做好人,教你做善人,教你做贤人,教你做圣人,这是德行教育。第二是言语,所谓「口为祸福之门」,教你知道说话的分寸。在家庭、群众中,知道长幼、辈分,对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从小孩的时候就教起,所谓「少成若天性,...

下列关于我国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描述错误的是( )。
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②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2)北大改革实践: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原则;

晏阳初在乡村教育实验中提出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以下不属于...
【答案】:D 本题考查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所谓“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四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社会存在的四大问题。其中文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力,解决“愚”的问题;生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产力,解决“穷”的问题;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力,解决“...

晏阳初提出了哪四大教育?
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晏阳初还主张要“化农民”,必先“农民化”。其影响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它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其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后又由晏阳初本人将其收获的种子播于全世界贫瘠的土地上,继续浇灌几...

晏阳初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是什么?
一、教育内容方面提出“四大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首先,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在当时的中国文盲是大量存在的,要想解决国民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首先就是扫清青年文盲,对他们进行文字的普及和基本知识的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其次,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我国近代乡村教育改革家,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对于我国乡农村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初提出了乡村教育改革方案,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四大教育是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卫生教育,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强调以青少年为对象设计初级高级的平民学校...

晏阳初鼎足而三的平教政策有哪些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大发现”——脑矿,“两大发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三大方式”——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五个结合”——与实际生活、理论与实践、科学与农村实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个人与集体,“六大建设”——...

历史上的仲尼是谁?
教育思想: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

嵩县18886264209: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
通有格芬:[答案]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不论贵贱,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成人”和“君子”,应该采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多种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是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嵩县18886264209: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教育学简答题 -
通有格芬:[答案] 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嵩县18886264209: 孔子在以下方面的教育思想和观点 1教育对象 2教学方法 3学习态度 4学习方法 -
通有格芬:[答案] 1有教无类 2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嵩县18886264209: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是什么? -
通有格芬:[答案] 教育主张 作为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并经过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这些主张,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独立的教育体系.\x...

嵩县18886264209: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是什么 -
通有格芬: 1、德育,注重思想教育.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2、提倡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3、注重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治学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嵩县18886264209: 孔子教育思想有哪些 -
通有格芬: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创办私学,打破春秋末年“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开启了长达三百年的“百家争鸣”. 孔子教育思想有: 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 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实事求是、反复温习、坚持真理.

嵩县18886264209: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什么? -
通有格芬:[答案]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四书集注》对这句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达而未得之意.悱者,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

嵩县18886264209: 孔子的教育观是什么 -
通有格芬:[答案] 而孔子的教育方法实际就是素质教育的前身: a)、 “听其行而观其行”(强调实践的作用) b)、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强调榜样的作用) c)、 “以友辅仁”(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d)、 “不迁怒不贰过”(强调受教育者端正态度...

嵩县18886264209: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
通有格芬:[答案] 因材施教(这是一个方面).根据不同的学生加以不同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现代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启示.虽然在有些地方实施起来有难度,但这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嵩县18886264209: 孔子提出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是什么? -
通有格芬: 孔 子 提 倡 人 性 , 他 的 主 要 教 育 思 想 就 是 “仁” , 即 人 性 、 慈 爱 、 互 爱 , 也 是 他 的 道 德 观 念 . 他 的 另 外 一 个 思 想 是 忍 耐 和 互 让. 孔子的学习方法,一语概括,就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所言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