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原文与翻译

作者&投稿:除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谏逐客书》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__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2、《谏客逐书》白话译文: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功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嗟乎!皇皇者天子也,亦以蔽兮民心哉!浩荡乎!民脱兮未央,冯唐胡越,受于中国。宁戚之雍熙,琐罐之陋器。斯幸何言哉!雅望则忠蠖也,众议则鄙后也。翻译:皇帝陛下:啊!啊!您作为皇帝,居然使百姓的心灵得不到滋养啊!天大的事情啊!

谏逐客书注音原文及翻译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臣闻吏议逐客,窃...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重点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重点如下:1、《谏逐客书》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李斯的《谏逐客书》原文与注释、翻译。
原文:(我很辛苦帮你查的哦)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

急需《谏逐客书》的古文翻译一下,谢谢了!
《谏逐客书》全文翻译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之事,私下认为是搞错了。从前秦缪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缪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

谏逐客书的全文翻译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谏逐客书》李斯〔先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谏逐客书中重点句子翻译及赏析
5、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翻译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谏逐客书》作品鉴赏:《谏逐客书》识高文亦高,它不仅思想可贵,而且辞采富赡,文思横溢,写作技巧十分出色。第一,摆事实,设比喻,重铺叙,论辩有力,说理透辟。事实...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意思
出自秦朝李斯《谏逐客书》,原文节选: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译文: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

李斯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文中以前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用客卿而成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又举了大量事实,说明英主不应重物轻人,继而从理论上说明驱客与纳客的利害,最后指出逐客必到秦之危 在现实意义上来说,重视人才在事业成败中所起的作用,利用好人才及他们各自的才能....

乌鲁木齐县15884871644: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
圭咐金童: 谏逐客书原文谏逐客书 [ 先秦 ]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

乌鲁木齐县15884871644: 急需《谏逐客书》的古文翻译一下,谢谢了! -
圭咐金童: 《谏逐客书》全文翻译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之事,私下认为是搞错了.从前秦缪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缪公重用他...

乌鲁木齐县15884871644: 《谏逐客书》课文第三段翻译~"臣闻地广者栗多.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圭咐金童:[答案]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

乌鲁木齐县15884871644: 翻译“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不可得也 ” -
圭咐金童:[答案] 出自李斯《谏逐客书》 原文: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翻译: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

乌鲁木齐县15884871644: 名词解释 -
圭咐金童:[答案] 作者:李斯 此篇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战国末年,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 事情发觉后,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张,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 这是周振甫的翻译 臣听说官吏...

乌鲁木齐县15884871644: 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我要原文呃 不是这样的我的意思是说只要文章中这一段话的原文就是... -
圭咐金童:[答案] 《李斯谏逐客书》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

乌鲁木齐县15884871644: 请译文言文:国家正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
圭咐金童:[答案] 这是 战国时期 李斯的《谏逐客书》 泰山不拒绝每块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君王不摒却千万平民百姓的力量,所以能使他的德行圣明. 原喻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让:推辞,拒绝;...

乌鲁木齐县15884871644: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求翻译! -
圭咐金童: 如今竟然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对国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 -----------------------------------------臣闻地广者粟多 节选自《谏逐客书》 作者:李斯(秦朝) 【原文】: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 ⑤土壤,故能成其...

乌鲁木齐县15884871644: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出自何处?作者是谁?全文?及翻译 -
圭咐金童:[答案] 节选自《谏逐客书》作者:李斯.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