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政治意义?

作者&投稿:肇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有什么积极意义?~

提升了人的价值,第一次将人与天联系,为君权神授说提供了前提,巩固了统治者的权力

其“大一统”和“天人感应”思想,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后来大都搜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   
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的学说.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人与天是相合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继承了思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而且将它发展得十分精致.
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为汉皇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
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体现天的意志,用阴阳的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而且突出土居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从此而推论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为董仲舒提倡之后,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
他认为“道”是源出于天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即是说“三纲五常”、“大一统”等维护统治秩序的“道”是永远不变的.那么,如何解释皇位的更换和改朝换代呢?为此,他提出了“谴告”与“改制”之说.他认为统治者为政有过失,天就出现灾害,以表示谴责与警告.如果还不知悔改,就出现怪异来惊骇.若是还不知畏惧,于是大祸就临头了.
他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受命于天,而认识的目的是了解天意.通过内省的途径就能判断是非,达到“知天”的目的.另外还必须通过对阴阳五行的观察,才能达到对天意、天道的了解.正是按照“尽心”、“知性”、“知天”的模式,达到“天人合一”.他还认为通过祭祀能与神相沟通,使之能看见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东西,这样就能知道天命鬼神了.这种认识论达到了神秘的程度.
在人性论上,董仲舒异于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于荀子的性恶论,而是主张性三品说.他认为性是由天决定的,性是天生的质朴,虽可以为善,但并非就是善,只有“待外教然后能善”,即人性善是通过教育的结果.君王要顺天之意来完成对人民的教化.他着重教化,并提出“防欲”,比先秦思想家只讲“节欲”、“寡欲”更为深刻.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董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又是著名的经学家.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家,为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如何进行统治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建成新的思想体系.董仲舒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宣称:帝王授命于天,是秉承天意统治天下的,因此成为“天子”.按照这个说法,帝王自然就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威,这是汉武帝最需要的精神武器.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董仲舒建议统一学术,统一思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为维护封建统治帝王的绝对统治服务.

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的学说。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
神,是最尊贵的“百神之君”①。天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因此,他
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②。而人在自然界的
万物之中处于特殊地位,最为可贵。人与天是相合的,“天人一也”③。这种
“天人合一”的思想,继承了思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而且将它发展
得十分精致。董仲舒认为,只有人的结构能与天地偶合:成人有骨366 节,
与一年的天数相副;大骨12 节,与一年之月数相副;体内有五脏,与五行相
副;外有四肢,与四季相副④,如此等等,总之,人确乎与天数相似而“合二
为一”。
董仲舒还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他说:“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
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⑤其实天本无目的可言,在
自然界只存在因果关系,而并不存在目的关系,天有目的之说,是董仲舒强
加给自然界的。它便于统治者假借天的目的来推行自己的主张。董仲舒精心
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为汉皇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
制制度服务的。首先,他通过“天命”的桥梁服务于已经建立起来的统治秩
序。他认为,天意是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
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
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①。
董仲舒还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体现天的意志。他认为天的意志是“贵阳
而贱阴”的,而阳为天之德,阴为天之刑②,因此,天“任德不任刑”。他还
用阴阳的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
的关系。而且突出土居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
并进而将五行伦理化。他说:“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③董仲舒还把
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他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
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④从此而推
论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他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⑤又说: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⑥这里
所说的三纲,即《礼纬·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五常为董仲舒提倡之后,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
董仲舒认为“道”是源出于天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即是说“三
纲五常”、“大一统”等维护统治秩序的“道”是永远不变的。即矛盾的对
立双方是不转化的。这种思想当然是形而上学的。那末,如何解释皇位的更
换和改朝换代呢?为此,他提出了“谴告”与“改制”之说。他认为统治者
为政有过失,天就出现灾害,以表示谴责与警告。如果还不知悔改,就出现
怪异来惊骇。若是还不知畏惧,于是大祸就临头了①。可见“谴告”之说是对
君权神授的一种变相解释。而“改制”之说则是保证新继位的君主执掌政权
的一种形式。即新即位的统治者表示接受天命之后,必须“徙居处、更称号、
改正朔、易服色”②。但是“其大纲、人伦、道德、政治、教化、习俗、文义
尽如故”,即“三纲五常”等丝毫没有改变。因此他说:“王者有改制之名,
无易道之实。”③
董仲舒的“三统”说,是“改制”说的延伸。他认为夏朝是黑统,商朝
是白统,周朝是赤统。历史是按照黑统、白统、赤统的顺序循环不已。每次
朝代的更替都要按照“三统”说来“改正朔、易服色”。这样虽然不断在形
式上发生变化,但实质上,即社会性质、生产方式却是永恒不变的。
作用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
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董
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又是著名的经学家。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继
往开来的思想家,为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如何进行统治的理论基础。他
提倡的“谴告”说,也是借神权对君权的限制。他还提出“限民名田”、“盐
铁皆归民”、“去奴婢”、“薄赋敛、省徭役”等改良主张④,在当时是起了
进步作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董仲舒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三纲”与
神权的结合,形成一套统治人民的精神枷锁,对历史的发展起着不良的影响

秦国强调实力 ,奖励耕战 ,战胜六国 ,统—天下。秦始皇认为这是实力加强的结果 ,并非天命所赐予。因此 ,秦始皇不信天命 ,只相信自己的实力。但是 ,秦国很快就被人民起义所推翻 ,给人的印象是 ,秦不相信天命 ,所以很快灭亡。于是天命论又有了市场。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总结秦亡教训时认为他的天人感应论是理论形式 ,实质内容却是针对现实的。屈民而伸君 ,是为了巩固统一的政权 ;屈君而伸天 ,是为了限制皇帝的权力。


懂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影响?llllll
天人感应,神权思想,使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奠定了儒家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基础

董仲舒的生卒年份
董仲舒又把天体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认为天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四季的变化体现了天以生育长养为事的仁德。董仲舒给天体加上了道德的属性,自然现象成为神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甚至日月星辰、雨露风霜也成了天的情感和意识的体现。天人感应说 董仲舒天人感应说有两个要点:...

孔子与堇仲舒的思想主张
儒家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儒家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三纲五常;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
⑴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⑵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6分)⑶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2分)⑷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4分) 试题分析:第(1)问,“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臣愚...

七绝·刘_赏析
’”(佚名《玉泉子》)又据史传记载,刘_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对策呈上后,三位考官叹服嗟叹,以为汉之晁(错)、董(仲舒)无以过也。当年登科者共二十二人,因为宦官当道,考官叹服归叹服,却不敢录取刘_。从这两件事,可以想见当时朝官对宦官怕成什么样子。用“万马齐喑”来形容当时的政治...

道德有什么作用?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仲舒断之曰:甲生乙,不能长育,以乞丙,于义已绝矣。虽杖甲,不应坐。〔10〕案例二:甲夫乙将船,会海风盛,船没溺流死亡,不得葬。四月,甲母丙即嫁甲,欲皆何论?或曰:甲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议曰:臣愚以为,《春秋》之义,言夫人归于齐,言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妇人无专制擅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孟子和童仲舒的思想政治分别是什么?影 ...
孟子说的就是“道之以政”,称之为“仁政”。具体为三部分: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荀子说的是“齐之以刑”。荀子比孟子更偏离孔子,甚至吸收了墨家的“兴利除害”。董仲舒不承认孟子、荀子。董仲舒提出的“承天意”、“明教化”、“正法度”,就是他的天人感应迷信思想,孔子的“道之以德...

为什么说《春秋繁露》是儒家的汉代版?
同时,又以阴阳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社会人事神密化,理论化,作出各种牵强比附,建立“天人感应”论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神学体系。如仲舒创造的“人副天数”说,将人身的骨节、五脏、四肢等等,比附为一年的日数、月数,以至五行、四时之数,人身五脏与五行符、外有四肢与四时符,从而得出“为人者,天也”的理论,认为人类...

春秋繁露的主要内容
同时,又以阴阳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社会人事神秘化,理论化,作出各种牵强比附,建立“天人感应”论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神学体系。如仲舒创造的“人副天数”说,将人身的骨节、五脏、四肢等等,比附为一年的日数、月数,以至五行、四时之数,人身五脏与五行符、外有四肢与四时符,从而得出“为人者,天也”的理论,认为人类...

有关浙江历史的资料
显然浙江文化包含的拿来主义精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例如王充虽然批董但还肯定”仲舒之言道德政治,可嘉美也“,他写过《问孔》、《刺孟》、《道虚》等可不排斥儒、道、佛的成分;王阳明虽是儒家,却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养料等可见一斑,难怪蔡元培先生破天荒地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正因为海纳百川,...

新野县19140939107: 什么是天人感应说?
乐正固痰热: 汉代著名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 应说”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哲学和风水学的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主 要有两个要点:1.神学的灾异谴告说...

新野县19140939107: 董仲舒是如何论述天人感应论的?
乐正固痰热: “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天人感应思想源于中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一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汉代曾占据了统治地位,以此为基础形成谶纬之学风行一时,并在中国封建社会流传.

新野县19140939107: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说”有哪些要点?
乐正固痰热: 一是神学的灾异谴告说,被认为是天对君.二 是“天人同类”“天人相副”说.需要注意的 是,这两个要点往往不分彼此,有一就有二,不 可缺一,通常是交错出现或是同时出现.

新野县19140939107: 天人感应是什么? -
乐正固痰热: 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儒教神学术语. 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范》,从人身为一小宇宙的观点出发,其学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古代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

新野县19140939107: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是什么意思? -
乐正固痰热:[答案] 董仲舒认为,哲学所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谓“天人相与之际”(《汉书·董仲舒传》).这个问题,汉朝人也简称为“天人之际”.这个问题也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这确实是哲学所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这个问题,...

新野县19140939107: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和一”分别是什么意思? -
乐正固痰热:[答案] 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范》,孔子作《春秋》言灾异述天道,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

新野县19140939107: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关系模型”是怎么样呢?
乐正固痰热: 西汉大儒董仲舒提出了著名的“天人关系模型”——天人同类、天人感应,经过天人同类、天人感应,最终实现天人合一. (1) 天人同类: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

新野县19140939107: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反映了儒家的什么观点? -
乐正固痰热: 天人感应是道家思想,也包含了阴阳学说.反应的观点就是董仲舒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思想,融会贯通,诞生的新儒学体系,也正符合,他后面要提出的大一统思想.也正是这一思想,是汉武帝接受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体系.原因就是这个学说阐述的就是天下要统一,学术要统一,对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作用的学说.

新野县19140939107: 论述董仲舒儒学的基本内容及产生的理论基础 -
乐正固痰热:[答案] 相对于先秦儒学而言,董仲舒的思想体系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以阴阳五行说、天人合一论为基础的表述框架,而以天人感应论为基本的宗教神学内涵.在早期儒家那里,系统的宇宙模式理论是不具备的,这使得儒家道德学说与礼乐制度的合理性缺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