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君子》的翻译和理解

作者&投稿:隐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助《子路问学》译文~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5、君子三戒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评析】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评析】 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其实并不容易。但在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他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有重要意义。 子路问成人(1)。子曰:“若臧武仲(2)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3)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4)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1)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 (2)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 (3)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 (4)久要:长久处于穷困中。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评析】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翻译这句:

子路问怎么样算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的对待工作."

【原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怎么样算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的对待工作."

可以查阅词典


子路问:“卫君待子而为政……”翻译,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译文】:子路(对...

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的翻译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论语宪问篇翻译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太平时,做官拿俸禄;...

论语 宪问篇注释`翻译
【注释】 【译文】 子路问君子,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对人恭敬谦逊。“这样就行了吗?“提高自己的修养,使人心安。“这样就行了吗?“提高自己的修养,使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这一点,尧舜都难做到。” 441 1443 【原文】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

君子之乐,小人之忧
《荀子·子道》【翻译】子路问孔子说:“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说:“君子在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以自己能很好地修养而感到快乐;得到职位后,又以自己能很好地去处理政事而感到快乐。因此君子终身都感到快乐,没有一天的忧愁。小人,在没有得到职位时就忧虑自己得不到;得到职位之后,又害怕失去它。因此...

子路问学文言文翻译
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5. 谁有《子路问学》的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 孔子说:“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

论语 宪问篇注释`翻译
【注释】 【译文】 子路问君子,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对人恭敬谦逊。“这样就行了吗?“提高自己的修养,使人心安。“这样就行了吗?“提高自己的修养,使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这一点,尧舜都难做到。” 441 1443 【原文】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

翻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仲由,字子路==一直到是时子贡为鲁使于...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做强盗。”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

《子路第十三》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1)。”请益(2)。曰:“无倦(3)。” 【注释】 (1)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2)益:请求增加一些。 (3)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修己以敬的真正含义
1、解释:身为君子要学会修身,特别要以非常严肃、庄重、恭敬的态度修正自己心里的思想和外表的行为,同时也应该经常检查自己。“敬”在顾问中的意思是慎重。2、出处:《论语》: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清原满族自治县15662833659: 《子路问君子》的翻译和理解 -
闳方西迪: 子路问怎么样算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的对待工作."

清原满族自治县15662833659: 子路问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认为君子首先应该能安天下. -
闳方西迪:[答案]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翻译这句: 子路问怎么样算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的对待工作." 【原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

清原满族自治县15662833659: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⑴.”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 -
闳方西迪:[答案] 子路问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 子路道:“这样就够了吗?”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使上层人物安乐.” 子路道:“这样就够了吗?”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使所有老百...

清原满族自治县15662833659: 如斯而已乎?《论语中子路问君子?论语》中子路问君子子曰:
闳方西迪: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恭敬对待他 人.”子路说:“这样就足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还要让周围的人安乐.”子路说:“这样就足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让 所有的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让所有百姓都安乐,恐怕免、舜也很难 做到”

清原满族自治县15662833659: 《论语子路》的翻译 -
闳方西迪: 原文是: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清原满族自治县15662833659: 慎独自律,修己安人意思 -
闳方西迪: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不要认为事情有隐藏,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独自一人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自己. 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

清原满族自治县15662833659: 《子路问学》古文翻译 -
闳方西迪: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吊问.”

清原满族自治县15662833659: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 -
闳方西迪:[选项] A. 人本主义 B. 经世致用 C. 重道轻器 D. 积极入世

清原满族自治县15662833659: 如斯而已乎?《论语中子路问君子?论语》中子路问君子子
闳方西迪: 这句话中的安人:使上层人物安乐.

清原满族自治县15662833659: 君子和而不同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闳方西迪: xiaolizhi:你好.你问:"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我把有关的三个解释都打给你,供你参考. 《四书全译》的翻译: 《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讲调和而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而不讲调和,” 《中国成语大辞典》对“和而不同”的解释: 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只和睦相处,不盲从苟同. 《中华儒学通典》对“和而不同”的解释: 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以上下关系为例:上所谓是,是中有非,下言其非,以成其是,为和;上之所是,下必是之;上之所非,下必非之,为同.]小人同而不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