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登轼而望之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充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刿论战中“登轼而望之”中的“轼”是什么意思~

轼,汉字,读作“shì”,意思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登轼而望之”翻译为:曹刿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登轼而望之”的“而”表修饰,没有实际意义。
出自:春秋 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之《曹刿论战》
原文选段: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释义: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扩展资料
这一段中,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公与之乘”,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于鲁国反攻的阵地,长勺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来说,地形地物熟悉,便于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资供给,在士气上也利于鲁国向有利方面转化。
接着是对这次战役经过的具体记叙,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写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写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都记叙得非常简略。
这样写,一则符合实情(酣战中鲁庄公无暇问及,曹刿了不可能多发议论),一则此中道理正是曹刿论战的中心,留待后文集中阐述,更见突出。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作者成就:
左丘明认为在军事上也同样要重视德和义的作用:主张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要出师。
这些准备包括:度德,即考虑自己的德能否争取到民众的拥护;量力,即正确估价敌我力量的对比;亲亲,即努力团结自己的亲人,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征辞,即要有开战的充足理由;察有罪,即考察有罪过的征伐目标。除了第二条“量力”之外,其余四条都与德义有关。
左丘明的《左传》还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它在编年记事总的格局中,富于变化,有时着意写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时集中写一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活动。
这不仅拓展了编年体史书在写人、记事方面的容量,而且有助于弥补一件史事被相关年代中其他史事割裂的缺点。另外,在编纂学上,《左传》首创“君子曰”一栏。“君子曰”以议论形式升华史事,为史书作者发表一家之言提供了园地,成为一种优良的史学传统。

夫子是指孔夫子,轼是指古代的车,所以这句话就是说,孔夫子登上车看,至于那个之是指什么就要看前文中写的是什么了。

孔子登上车前的扶手看


曹刿论战中“登轼而望之”中的“轼”是什么意思?
名词,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见《汉书·郦食其传》:“冯~下齐七十余城。”而在《左传·曹刿论战》中,应为动词。“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解为站在车上,以手扶轼,以便远望。

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就是说担心别人有埋伏,所以确定他国的车行走痕迹是乱的,战旗倒下后,在去追逐.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是什么?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意思?
下视其辙,是看敌军的战车印是否杂乱,登轼而望,是看敌军逃跑时阵形是否凌乱主要目的是观察敌军是是真败还是诈败.,2,向下看军队撤退时车辙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眺军队撤退的队形 所谓远望可以观形,登轼而望是一种谨慎的态度和有军事远见的行为。下视其辙,不是一般的将领会去做的,与曹刿的...

曹刿论战全文翻译
”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节奏怎么划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于此语,今存有三种不同的读法.第一种:“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是最早的读法,并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登轼,攀登车前的横木.”人民教育出版社《古代散文选》说:“轼较高,登高可以望远.”第二种:“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古文中子瞻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的子瞻指的是苏轼。子瞻,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字。瞻字有往上或往前看的意思。古人所取之字往往是名的补充解释,是和名相表里的(故也叫"表字"),苏轼字子瞻,实源于《左传·长勺之战》"登轼而望之",意思是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苏轼作为宋代的著名文人,在文、诗、词三...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登轼而望之的而是什么意思
“登轼而望之”出自《左传》。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

曹刿论战的译文及古今字
(2)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政的人。间(jiàn):参与。 (6)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

石拐区13692997026: 夫子登轼而望之什么意思 -
贰股美洛: 夫子是指孔夫子,轼是指古代的车,所以这句话就是说,孔夫子登上车看,至于那个之是指什么就要看前文中写的是什么了.

石拐区13692997026: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意思 -
贰股美洛:[答案] 下视其辙,是看敌军的战车印是否杂乱,登轼而望,是看敌军逃跑时阵形是否凌乱主要目的是观察敌军是是真败还是诈败.

石拐区13692997026: 登轼而望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
贰股美洛:[答案] 之是指齐军 登上车,扶着车轼嘹望齐军

石拐区13692997026: 曹刿论战中“登轼而望之”中的“轼”是什么意思 -
贰股美洛: 轼,汉字,读作“shì”,意思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登轼而望之”翻译为:曹刿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石拐区13692997026: 翻译: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
贰股美洛:[答案] 下车去看车轮轧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 ,向远处眺望.

石拐区13692997026: 登轼而望之的而是什么意思 -
贰股美洛:[答案] 表顺承关系 无实意,表修饰.

石拐区13692997026: 请分析《曹刿论战》文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有谁可以帮帮忙啊? -
贰股美洛:[答案]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齐国是大国,是难以估计他的情况,害怕他在这里有埋伏. 所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石拐区13692997026: 先天下之忧而忧中“而”的意思 登轼而望之中“而”的意思 请尽快给我答案,1.先天下之忧而忧中“而”的意思 2.登轼而望之中“而”的意思请尽快给我答... -
贰股美洛:[答案] 1,表示条件,时间副词.别人还没有忧时,先忧. 2,时间副词.表示“登”与“望”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并说明“登”是为了“望”.

石拐区13692997026: 登轼而望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
贰股美洛: 之是指齐军登上车,扶着车轼嘹望齐军

石拐区13692997026: 先天下之忧而忧中“而”的意思 登轼而望之中“而”的意思 请尽快给我答案,答完给分 -
贰股美洛: 1,表示条件,时间副词.别人还没有忧时,先忧. 2,时间副词.表示“登”与“望”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并说明“登”是为了“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