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非子在《说林上》中提出的:“巧诈不如拙诚”这一结论,是通过哪两个小故事来举例说明的?

作者&投稿:生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巧诈不如拙诚>>翻译~

译文: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攻打中山国。当时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内,中山国国君把他的儿子煮成人肉羹送给他。乐羊就坐在军帐内端着肉羹喝了起来,一杯全喝完了。乐羊攻占中山国之后,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他的战功,却怀疑起他的心地来。
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活捉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去,秦西巴发现这只小鹿的母亲跟在后面不停的哀号,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放了,孟孙气得将秦西巴赶走了,一年后又把他找回来当太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是有罪的,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不妥当吧?”
孟孙说:“秦西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鹿都生怜悯之心,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最放心了。”所以汉代刘向说“巧诈不如笨拙而诚实。乐羊因为有功却被魏王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却得到更多的信任。”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
原文: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载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与之。
孟孙适至,求麑安在。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 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太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扩展资料一、巧诈不如拙诚揭示道理
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原因就在于仁与不仁的差别啊。
二、创作背景
《巧诈不如拙诚》出自《韩非子》之《韩非子·说林》。《韩非子》是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
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而没有仁爱,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赏析
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巧诈不如拙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非子

巧诈不如拙诚:
【题解】
出自《韩非子·说林》,用来表明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
【不同版本的原文及注释】
版本一
【原文】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注释】
1、乐羊:魏将,安乐氏后代。
2、中山:古代北方的一个小国,在今河北省的北部。
3、遗:音wèi。赠送。
4、幕:军中的营帐。
5、啜:喝。
6、文侯:魏文侯,魏国的国君。
7、堵师赞:魏人。“堵师”是复姓。
8、罢中山:从中山班师回来。罢:结束。
9、孟孙:复姓,即孟孙氏。鲁国贵族。
10、麑:音ní。小鹿。
11、秦西巴:鲁国人。
12、傅:老师。
13、吾子:我的儿子。
14、巧诈:巧言而狡诈。
15、拙诚:愚拙而诚实。
【译文】
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攻打中山国。(当时)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中山国国君把他的儿子煮了送给他肉汤。乐羊就坐在军帐内喝了肉汤,一杯全喝完了。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而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自己的儿子他都吃了他的肉,谁的肉他不吃呢?”乐羊从中山国班师回到魏国,魏文侯奖赏了他的战功,却(开始)怀疑他的忠心了。
  鲁国国君孟孙氏打猎捉到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去。这只小鹿的母亲跟在后面不停地哀号,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放了给了它母亲。孟孙氏气得将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做了太子的老师,左右的大臣说:“秦西巴曾经得罪了您,您现在又让他来做太子的老师,为什么呢?”孟孙氏说:“他对一只鹿都不能忍心他伤心,他又怎么能忍心让我儿子伤心呢?”所以汉代的刘向说:“巧言而狡诈不如愚拙而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魏王怀疑,秦西巴却因为有罪却得到更多的信任。这就是仁与不仁的区别啊。”
版本二
【原文】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载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与之。孟孙适至,求麑安在。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太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注释】
1、乐羊:魏将,安乐氏后代。
2、中山:古代北方的一个小国,在今河北省的北部。
3、遗:音wèi。赠送。
4、幕:军中的营帐。
5、啜:喝。
6、文侯:魏文侯,魏国的国君。
7、堵师赞:魏人。“堵师”是复姓。
8、罢中山:从中山班师回来。罢:结束。
9、孟孙:复姓,即孟孙氏。鲁国贵族。
10、麑:音ní。小鹿。
11、秦西巴:鲁国人。
12、傅:老师。
13、吾子:我的儿子。
14、御:车夫。
15、曩:音nǎng。从前。
16、巧诈:巧言而狡诈。
17、拙诚:愚拙而诚实。
【译文】
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攻打中山国。当时乐羊的儿子就在中山国内,中山国国君把他的儿子煮成人肉羹送给他。乐羊就坐在军帐内喝了肉汤,一杯全喝完了。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而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自己的儿子他都吃了他的肉,谁的肉他不吃呢?”乐羊从中山国班师回到魏国,魏文侯奖赏了他的战功,却(开始)怀疑他的忠心了。
  鲁国国君孟孙氏打猎捉到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去。这只小鹿的母亲跟在后面不停地哭,秦西巴不忍心,就给了它母亲。孟孙氏正好赶到,就问秦西巴那只小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听母鹿啼哭)就把小鹿给它母亲了。”孟孙氏大怒,就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三个月,又把他召回来,让他做太子的老师。他的车夫说:“秦西巴以前得罪了您,您现在又让他做太子的老师,为什么呢?”孟孙氏说:“秦西巴对一只鹿都不忍心(让它伤心),他又怎么能忍心让我儿子伤心呢?”所以汉代的刘向说:“巧言而狡诈不如愚拙而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魏王怀疑,秦西巴却因为有罪却得到更多的信任。这就是仁与不仁的区别啊。”
版本三
【原文】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县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谟,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注释】
1、乐羊:魏将,安乐氏后代。
2、中山:古代北方的一个小国,在今河北省的北部。
3、县:通“悬”,挂。
4、衰志:(作战的)意志衰减。
5、遗:音wèi。赠送。
6、幕:军中的营帐。
7、啜:喝。
8、文侯:魏文侯,魏国的国君。
9、堵师赞:魏人。“堵师”是复姓。
10、罢中山:从中山班师回来。罢:结束。
11、孟孙:复姓,即孟孙氏。鲁国贵族。
12、麑:音ní。小鹿。
13、秦西巴:鲁国人。
14、傅:老师。
15、吾子:我的儿子。
16、御:车夫。
17、曩:音nǎng。从前。
18、巧诈:巧言而狡诈。
19、拙诚:愚拙而诚实。
【译文】
当时乐羊的儿子就在中山国内,中山国国君把他的儿子煮成人肉羹送给他。乐羊就坐在军帐内喝了肉汤,一杯全喝完了。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而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自己的儿子他都吃了他的肉,谁的肉他不吃呢?”乐羊从中山国班师回到魏国,魏文侯奖赏了他的战功,却(开始)怀疑他的忠心了。
  孟孙打猎捕获一只貘,让秦西巴拿着回家。那只貘的母亲一边跟一边鸣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放了那只貘给母貘。孟孙(因此)发怒赶走了秦西巴。过来一年,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师。旁边的人说:“秦西巴对君王是有罪的,现在又任命他为太子傅,为什么?”孟孙回答:“他能因为一只貘而不忍心,又怎么能忍心让我的儿子伤心啊?”所以说:“巧言而狡诈不如愚拙而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魏王怀疑,秦西巴却因为有罪却得到更多的信任。这就是仁与不仁的区别啊。”

原文(版本一)
乐羊②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③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④,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⑤?“乐羊罢中山⑥,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①。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⑦。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⑧。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参考:百度百科——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说林上》译文
《韩非子.说林上》的寓言故事讲述了鲁丹劝说中山国君却不被接纳,他通过赠送财物给国君身边的人来改变策略。在第二次拜见时,中山君虽然给予优待,但鲁丹察觉到这种好感可能因为他人影响,他深谙人际关系的微妙。未等鲁丹开口,他便选择离开,因为担心一旦被利用或背叛,后果不堪设想。果然,他离开后,...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韩非子·说林〉)的意思?
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 《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铏,则必将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则必锦衣九重,高台广室也。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圣人见...

《韩非子 说林上》翻译!!!【急】
晋国出兵讨伐邢国,齐桓公准备发兵援救邢国。大臣鲍叔牙献计说:“如今就发兵太早了点,战争刚开始,邢国还没有灭亡;晋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还没有达到疲惫的地步。如果晋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耗尽,齐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就显不出它的重要。况且扶助危难国家的功劳,莫过于被灭亡后再帮它恢复起来的...

《韩非子�6�1说林上》的翻译。重点是“夫不用之国,可引用而...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译文 鲁国有个人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迁徙到越国。于是就有人告诫他:“你一定会受穷的。”鲁国人就问:“为什么?”那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但越国人却...

老马识途文言文解释
检举 | 2011-7-21 19:14 最佳答案 “老马识途”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原文:管仲、隰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而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

见端以知末前一句是什么 见端以知末上一句是什么
1、见端以知末上一句是圣人见微以知萌,这句话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2、《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原文如下: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铏,则必将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则必锦衣九重,高台广室也。称此以...

《韩非子 说林上》 字词翻译
有个人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迁徙到越国。于是就有人告诫他:“你一定会受穷的。”鲁国人就问:“为什么?”那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但越国人却赤脚走路;纱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却披头散发不戴帽子。你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及注解
检举| 2011-7-21 19:14 最佳答案 “老马识途”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原文: 管仲、隰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而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

《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 原文翻译
管仲和隰朋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去冬返,迷路。管仲提出利用老马的智慧,释放老马前行,果然找到了归途。在山区行进中水源断绝,隰朋依据蚁穴的位置找到了水源。管仲和隰朋虽智慧,却愿意向老马和蚂蚁学习,显示了他们勇于向自然智慧学习的态度。反之,今人常忽视自然智慧,不及古人谦逊,岂非错误?

韩非子说林上答案
韩非子说林上的答案是什么?韩非子并未直接提及“林上”这一具体情境或概念。但若从一般意义上理解韩非子的思想和学说,关于人性、法治、君权等方面的观点或许能与之有所关联。以下是对韩非子思想的具体解释:一、韩非子所强调的是人性恶论以及法治思想。他认为君主应以严格的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通过...

日喀则地区15766285226: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韩非子·说林〉)的意思? -
束庾复方:[答案] 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 《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铏,则必将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则...

日喀则地区15766285226: 《韩非子·说林上》 不死之药【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 -
束庾复方:[答案] 不该,理由:1是管进谒的人说错话,他说可以吃,我才吃.2如果大王杀我,那么这个药就是致人于是地的药.3如果这个药致人于死地,就说明这不是不死之药,而是致人于死地的药,说明有人欺骗了您. 是第三个如果这个药致人于死地,就说明这不...

日喀则地区15766285226: 韩非子·说林上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 -
束庾复方:[答案] 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应该是这样的

日喀则地区15766285226: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韩非子 说林上》)意思是? -
束庾复方:[答案] 本段出自《韩非子》“老马识途”一节.原文“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意思是“以今人自己的愚蠢,还不去学习圣人的智慧,这难道不过分吗?”勉励我们多注重日常生活,象圣人一样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

日喀则地区15766285226: 巧诈不如拙诚是怎样意思?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
束庾复方: 它的意思是奸巧的虚伪,还不如笨拙的诚实.告诉我们,即使笨拙也是诚实最重要,它出自战国时期韩非写的《韩非子·说林》当中.

日喀则地区15766285226: 见微知著的微和著是什么意思 -
束庾复方: 微:隐约;著:明显.见微知著,意思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出处: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 翻译:聪明的人,是智慧的人...

日喀则地区15766285226: 《韩非子 说林上》说的是一个什么成语 -
束庾复方: 涸泽之蛇 池塘干涸了,水蛇将要搬家,有条小蛇对大蛇说:“如果你在前头行走,而我在后头跟着,人们看见以为不过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必定会有人砸死你;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这样,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神君呢.”于是它们互相衔着,大蛇背着小蛇,大摇大摆地爬过大路.人们看见,果然都躲开它们,说道:“这是神君呀!”

日喀则地区15766285226: 韩非子·说林上 原文 、注释、翻译 -
束庾复方: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②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

日喀则地区15766285226: 《韩非子??说林上》的翻译.重点是“夫不用之国,可引用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
束庾复方: "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的意思是:(“夫”是句子开头的语气组词)不用鞋子和帽子(省略句式)的国家,可以引导他们用它们啊,它们(鞋子和帽子)被用的越来越广泛,怎么会贫穷呢?

日喀则地区15766285226: 初一语文文言文问题.韩非子·说林上
束庾复方: 1.“反"同“返”,返回. 掘:挖掘. 2.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派上用场.” 于是放开老马(让它奔跑)随着它走,于是找到了(原来的)道路. 谢谢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