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文言文解释

作者&投稿:琴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马识途文言文~

1、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译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文章选自战国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上》,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扩展资料:
一、词句注释
1、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从:跟随。
3、伐:讨伐,攻打。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5、往:出征。
6、反:通“返”,返回。
7、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8、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9、乃:于是。
10、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11、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2、遂:终于。
13、得:找到。
14、行:走。
15、居:住,处于。
二、相关人物介绍
1、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2、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
3、隰朋(公元前?~前644年),春秋时齐国大夫。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辅佐齐桓公,齐国大治。曾率军会合秦军安定晋国的内乱,拥立晋惠公。管仲病重时荐他自代,与管仲同年死。
三、分析评论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老马识途》的原文是: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

检举 | 2011-7-21 19:14 最佳答案 “老马识途”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原文:
   管仲、隰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而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老马识途”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原文:
   管仲、隰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而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管仲、隰(xi)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原文字词义注释
1.伐:讨伐
2.失道:迷失道路。 道:道路
3.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4.阳:南面,南
5.以:凭借
6.不难:不惜,不耻
7.圣人:有智慧的人
8.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 9.圣:精明通达
10.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1.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12.蚁囊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13.掘:挖。
14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15.迷惑: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
16.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7.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1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19.行:走
20.居:居住
21.圣:精明通达
22.从:跟随
23.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24.不难:不惜,不耻
25.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 公的大臣。
26.阴:山北水南
27.阳 :山南水北
28.以:凭借
29.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老马识途
拼音: lǎo mǎ shí tú 简拼: lmst
近义词: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不知所以
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解释: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的译文及注释
老马识途的译文及注释如下: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跟随着它,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地上蚁封有一寸高,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最终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

老马识途的歇后语
老马识途的歇后语如下: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阳货》,原文为:“君子之生也,与万物皆生;君子之知也,与万物皆知。老马识途,以其知也。不以其知,以其见也。”老马识途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处事不迷茫。关于老马识途的歇后语,有一句常见的歇后语是“...

老马识途启示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

"老马识途"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3,“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不断校正行进姿态,将行路体验、路人经验转化为行稳致远的持续...

求翻译文言文,中文意思,顺便把题目写下来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题目: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

老马识途文言文拼音版
老马识途文言文拼音如下:1、管guǎn仲zhòng 、 隰xí朋péng从cóng于yú桓huán公gōng而ér伐fá孤gū竹zhú , 春chūn往wǎng冬dōng反fǎn , 迷mí途tú失shī道dào 。 管guǎn仲zhòng曰yuē :“ 老lǎo马mǎ之zhī智zhì可kě用yòng也yě 。” 乃nǎi放fàng老lǎo马mǎ而...

老马识途的详解
马识途 【成语名称】老马识途 【汉语拼音】lǎo mǎ shí tú 【成语解释】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出处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

老马识途文言文的成语
2. 文言文老马识途短文前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 是什么 成语:老马识途 — 汉 典 Zdic -- ---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汉 典 Zdic --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

文言文老马识途中行山中无水的行是什么意思
行,这里如果解释为“走”不恰当、不通顺。《广韵》:行,适也,往也,去也。因此应该解释为“往”、“去”。行山中无水:往山中去没有水。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
【小题1】文中故事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解释通假字先指出通哪个字,然后释义。解释词语根据语境,译为“找到”更准确。出自《晏子使楚》解释“病”的意思是“辱”。考点:考查文言字词的意思。【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关键词语的意思...

台江县18029915775: 文言文《老马识途》的翻译和寓意是什么? -
边环降旨:[答案]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 启发: 老马识途」的意思是老马年纪虽然老大.但它能找著出路,用来比喻很有 经验的人.这一篇夜章是在勉励我们多和日常...

台江县18029915775: 翻译文言文《老马识途》 -
边环降旨: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台江县18029915775: 《老马识途》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 -
边环降旨: 《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老马识途》的原文是: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

台江县18029915775: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 -
边环降旨: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隰朋之知,至其...

台江县18029915775: [老马识途]注释古文 的重点词`句解释 -
边环降旨:[答案] 成语:老马识途 — 汉 典 Zdic.net -- --------------------------------------------------------------------------------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汉 典 Zdic.net --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

台江县18029915775: 老马识途译文 -
边环降旨: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讨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才获胜返回,在回国的时候迷失了方向.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有认路的特长,可以利用它.”就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在队伍前面走,队伍跟在老马后面,最后找到了回国的道路.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把土挖开就回有水了.

台江县18029915775: 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我要尽快的 -
边环降旨: 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台江县18029915775: 老马识途 文言文 翻译如题 谢谢了 -
边环降旨: 原文 齐桓公伐山戎,道孤竹国,前阻水,浅深不可测.夜黑迷失道,管仲曰:“老马善识途.”放老马于前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

台江县18029915775: 老马识途出自什么典故?什么意思? -
边环降旨: 春秋时期,孤竹国大将黄花假装投降,把齐桓公骗到一片沙漠,那沙漠一望无际,又是晚上难分东西南北,后来管仲想起狗、鸽子和蜜蜂不敢离家多远都不会迷路,那马会不会也认识路呢?于是,他挑了几匹当地的老马,跟在后面走,只见这几匹马不慌不忙,自由自在地走着,带领他们走出了迷谷.后来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工作中熟悉情况,容易做好.

台江县18029915775: 老马识途的注释和翻译 -
边环降旨: 春秋时管仲跟随齐桓公攻伐孤竹国,回来时迷了路.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找到了回去的道路.见《韩非子·说林》.后因以“老马识途”比喻对某事富有经验,能为先导.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e.(个人觉得这个比较好) 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