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

作者&投稿:肥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

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名渠梁。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谥孝。

国君是秦孝公

车裂的原因是变法措施得罪了太子招致报复,具体请看下面

入秦后的商鞅如平阳的猛虎走进了山林,开始展现出他嗜血的一面了。经各方打理后很快商鞅找到了孝公之充臣景监,由景监引荐终得见其一生的英主孝公,在三番进言未果后,改变策略,用急功近利的王霸之术打动了急需迅速提升国力的孝公,孝公终任其政。商鞅受重用后立马提议要改革古制,以新法治国,在新法出台之前受到了秦国重臣的一致反对,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使得秦孝公最终力排众议下决心变法。变法伊始,甚不得力,为了能尽快展开变法大业,商鞅想了个妙绝的办法,用实惠让秦国百姓知道了国要变法的决断。经此利诱,百姓信服。变法阻力没有了,于是,商鞅大行其道,将他的刑名之术搬到了陈旧的秦国。忌惮于商鞅的残酷刑法,民众不敢懒做,更不敢偷盗,耻于私斗,勇于公斗。经十余载持之以恒的变法,秦国终于壮大起来了。
秦孝公欣慰于商鞅变法带来的实质益处,正式给了商鞅以相职。并封之富庶之地商鞅。商鞅凭自己的才能做到国相的位置,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如果说商鞅能在秦相位置上善终,那无疑是成功的,也值得后世敬仰并推崇的。但商鞅的缺陷早就注定于他的出生中无从遁形。于是商鞅留给我们的历史形象是刻薄少恩和贪婪无度的。
商鞅的刻薄少恩在其变法的过程中暴露无疑,法不容情在法制社会的今天看来是很在理的,但在以权治国的古代社会无疑是过分的。不论因何触法,知道你触犯了他订下的法规,你就得受罚,没有任何理由,一时间多少人因此饱受皮肉之苦,多少人因此满怀怨恨而终,多少人因此亡命天涯。最触痛当局的无疑是对他们的权利威胁,太子不留神犯法,商鞅竟刑其大夫,黥其师。诚然此举能令人信服,但何尝不在给自己下套,在一切为己的社会里,无疑商鞅是不懂得变通的人。商鞅最令人不齿的行为应当是诈败魏国。虽说战场上为得胜利不择手段是常事,但商鞅以饮酒求和为名引得魏将公子昂前来并于席间袭杀之,实无最基本的道德。可以说是道德沦丧。我们说盘外招不是不可以用,但不能这样用,无论是用间还是使诈,都不失人之信度,因为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交锋,但以自己的信用作手段无论如何都不能信服的。当然如果这些种种最后都没能成为商鞅后来被车裂致死的因素的话,我们都不能说他什么,但很不巧的恰恰是这些最终要了商鞅的命。
再说他贪婪无度,在成秦相后,商鞅有些飘飘然,大谈自己对秦国的贡献。四处招摇,一度有不备齐应有的排场不出行的情况出现。由此引发了隐者赵良对其的晓之厉害。然,处于权力顶峰的商鞅非但不认可赵良的规劝,反而变本加厉起来,拿自己和辅助秦穆公称霸诸侯的五羖大夫并论,并得出己成就已经超越了彼五羖大夫。赵良不堪商鞅的自我吹嘘,以实例说明,商鞅之贡献比之五羖大夫来实不值得一提。且进一步指出商鞅变法急功近利,与百姓无恩,与卿相无德,如再贪恋名位荣华,必将身败名裂。由此认定商鞅只有及时抽身秦国,才能保得后世太平,但商鞅终不信赵良之言。
及孝公败,果如赵良言,太子登位后,商鞅立马就被受过他刑罚的太子傅太子师报复。秦惠王以谋逆罪捉拿之,商鞅出奔,夜欲就民舍,被民舍以不验证正身不能留宿为由拒绝(被自己定下的制度所制,可悲可叹。作茧自缚用在商鞅身上实不过分),后又逃之魏地,因痛恨其昔年诈败公子昂而不肯入之,最终走返秦地被捉后遭车裂。
商鞅不能善终虽不全因其刻薄少恩贪恋名位之失,但此是主因必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假使他定的法制能稍容人情,当不至于众叛亲离,被宵小一两句谗言所害。假使他能用光明正大的手法攻城略地,何致魏人如此恨他入骨。假使他能稍恋权位早早还政与王,也不至于触动那么多权贵的神经。
概括商鞅一生,我就借用一句俗语吧,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商鞅被车裂那是自找的,任谁也没有办法改变其最终的命运(当然他自己除外)。

变法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实行变法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被处车裂
  商君之法较为严厉,设连坐,为战时之法。其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或作“御庶子”)。公叔痤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惠王不能用。   后商鞅至秦国见孝公申变法改良之义,孝公大为赞赏。但他的理论遭到了甘龙、杜挚等重臣的反对,他们制造舆论,以为“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但秦孝公不为所动,仍以商鞅为左庶长,下令变法。 !!   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当时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战国策》对此事的评论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商鞅执法敢于不避贵势,在秦国震动颇大,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   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百姓家给人足,臣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故国势蒸蒸日上,孝公以商鞅为大良造。两年后,秦从雍(今陕西凤翔)迁都咸阳,并第二次下变法令。   孝公二十年(前342),秦国富强。周天子和诸侯派人向秦祝贺。次年,秦乘魏在马陵之战中的失利而伐魏,魏公子昂率军拒之,商鞅用诈谋虏取昂而破其军,魏割河西(今陕西东部)向秦求和。商鞅以此战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河南西峡一带)十五邑,号称商君。   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秦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杀。带回都城遭惠王车裂,并灭其族。   商鞅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从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论点出发,强调教育改革,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重农战,要富国强兵就必须进行法制宣传,培养法治人才。商鞅抨击了提倡以诗、书、礼、乐为教育内容的儒家,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要用鼓励耕战为内容的法治教育代替“先王之教”;认为法治是德治的基础,法令必须“明白易知”;应以法官为师,给民众解释法令,使“万民皆知所辟就”,把教育作为宣传法制和培养法治人才的工具。 商鞅著有《商君书》传世。

秦孝公时期,商鞅开始实行变法!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 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使用商鞅变法的国君是秦国的秦孝公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秦孝公


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或作“御庶子...

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
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名渠梁。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

商鞅变法是秦国哪位国君
秦孝公。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孝公前来支持商鞅,进行了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变法改造运动。它实行了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耕战备、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商鞅变法运动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

商鞅变法到底让秦国变了什么 秦国最后是怎么灭掉六国的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各地的度量衡均不一致,简单来说,可能你在一个地方买回一斤粮食到另一个地方,这一斤只能算8两,如此国家经济,交易等系统是极其紊乱的。国家各地经济不一统,难免会引发冲突,争吵,严重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就此商鞅之法一统度量衡,避免这些冲突争吵的发生。此制度在秦始皇嬴政...

商鞅变法秦国由弱变强 商鞅最后为什么还被秦国所杀
商鞅原本是卫国人姬姓公孙氏,所以他又叫卫鞅或者公孙鞅,他在年轻的时候受到李悝和吴起的影响很大,李悝就是第一个变法,使魏国变强,成为战国中第一个强国,商鞅后来在魏国的丞相公输痤手下当了一个中庶子,在公输痤要死的时候向魏王推荐商鞅,如果要用就用,不用就杀了他,魏国不以为然,正在这...

商鞅变法是在哪国实行的,是谁提出的?
商鞅变法是在秦国实行的,是商鞅提出的。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2、奖励颈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

卫鞅进行变法是在哪一年得到了秦国的哪个君主的支持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

商鞅变法到底是强国之法还是灭国之法?
""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二, 商鞅变法及变法后秦国是否强大? 商鞅到秦国后,走宠 臣景监的后门见到孝公。并用富国强兵的办法来游说他,孝公十分高兴,便进一步商讨国 事。卫鞅欲变法,遭秦国人反对,孝公主持卫鞅与甘龙的朝庭 辩论会。卫鞅提出"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

商鞅变法改变了当时的秦国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

商鞅离开魏国之后,为何摒弃其他大国不选,却选择最弱小的秦国?
主要原因就在于在魏国的遭遇让商鞅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当时秦国弱小需要人才改变现无机的状况,而且秦秦襄公霸气的宣言也吸引了商鞅的注意力,而且秦国的历史是比较薄弱的,也不会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更容易后续变法的成功。

三原县13687914475: 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 -
弭融跌打:[答案] 秦孝公赢渠梁,电视剧大秦帝国上面有这个介绍,秦孝公的父亲在对魏的战争中死去,并让秦国失去了河西之地,所以秦孝公立志图强,招揽人才,商鞅就是这时候去秦国的.

三原县13687914475: 任用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君主是: [ ] A.秦穆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
弭融跌打: B

三原县13687914475: 商鞅变法开始时秦的国王是谁 -
弭融跌打:[答案] 秦孝公 四年即公元前381年正月庚寅日,秦献公的嫡长子出生,起名“渠梁”,这就是秦孝公. 孝公元年,黄河和肴山以东... 与之分土.”当时在魏国得不到重用的商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国求见孝公,得到重用.因此,秦孝公的发奋图强是商鞅变法...

三原县13687914475: 启用商鞅变法的是哪个国君?A 秦穆公.B秦献公.C秦孝公 -
弭融跌打:[答案] 秦孝公. 春秋时期秦国的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

三原县13687914475: 商鞅在秦国哪一个国君的支持下变法( ) -
弭融跌打:[选项] A. 秦孝公 B. 秦穆公 C. 秦昭王 D. 秦王嬴政

三原县13687914475: 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是哪一年,变法时秦国王是谁 -
弭融跌打:[答案] 商鞅于前359年被秦孝公任秦国左庶长,开始变法

三原县13687914475: 急求商鞅变法的目的 时间 国君 内容 意义 -
弭融跌打:[答案]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国君 :秦孝公 目的:富国强兵 作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

三原县13687914475: 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 ]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 -
弭融跌打: C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王,而商鞅是战国时期的人,而且是为秦国效劳的;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的君王,跟商鞅扯不上关系; 秦始皇是因为商鞅变法后秦国强大才能统一天下,跟商鞅不是同一时期的; 所以可以用排除法得到答案.当然,如果足够熟悉的话是可以直接选的.

三原县13687914475: 秦国商鞅变法时的大王是谁 -
弭融跌打: 商鞅是卫国人,原名公孙鞅,人称卫鞅! 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后来他到秦国被封于商,号商君,才又称商鞅.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进说秦孝公.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

三原县13687914475: 秦国最著名的君王是谁? -
弭融跌打: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安葬于雍(今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