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

作者&投稿:钟离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

变法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实行变法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被处车裂
  商君之法较为严厉,设连坐,为战时之法。其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或作“御庶子”)。公叔痤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惠王不能用。   后商鞅至秦国见孝公申变法改良之义,孝公大为赞赏。但他的理论遭到了甘龙、杜挚等重臣的反对,他们制造舆论,以为“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但秦孝公不为所动,仍以商鞅为左庶长,下令变法。 !!   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当时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战国策》对此事的评论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商鞅执法敢于不避贵势,在秦国震动颇大,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   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百姓家给人足,臣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故国势蒸蒸日上,孝公以商鞅为大良造。两年后,秦从雍(今陕西凤翔)迁都咸阳,并第二次下变法令。   孝公二十年(前342),秦国富强。周天子和诸侯派人向秦祝贺。次年,秦乘魏在马陵之战中的失利而伐魏,魏公子昂率军拒之,商鞅用诈谋虏取昂而破其军,魏割河西(今陕西东部)向秦求和。商鞅以此战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河南西峡一带)十五邑,号称商君。   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秦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杀。带回都城遭惠王车裂,并灭其族。   商鞅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从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论点出发,强调教育改革,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重农战,要富国强兵就必须进行法制宣传,培养法治人才。商鞅抨击了提倡以诗、书、礼、乐为教育内容的儒家,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要用鼓励耕战为内容的法治教育代替“先王之教”;认为法治是德治的基础,法令必须“明白易知”;应以法官为师,给民众解释法令,使“万民皆知所辟就”,把教育作为宣传法制和培养法治人才的工具。 商鞅著有《商君书》传世。

一、秦孝公
秦国的崛起可追溯到秦孝公变法。秦国立国较晚,又偏处关中一隅,在战国中后期仍然是综合国力较弱的一个诸侯国。如果不能变法图强,秦国兼并六国无异痴人说梦。
秦孝公看到了这一关键点,起用并重用商鞅,施行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发展,国富兵强,由此奠定了秦灭六国的经济基础与军事基础。秦孝公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重任,变法图强为秦国以后的快速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
二、秦惠文王
秦孝公下世,继位的秦惠文王虽然车裂了商鞅,但商鞅的法令却没被废止。因此,秦国的崛起并未因秦孝公和商鞅之死而中断。秦惠文王不因人废法,实为过人之举。
秦惠文王即位后,随着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迅速崛起,六国有识之士意识到秦国的强大对他们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于是积极寻找对策,开始用联合(合纵)的办法对付秦国。这是秦国崛起之后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六国联军将会重创秦国,秦国的强盛也会因此夭折。虽然,此时东方六国中的任何一国都不足以对强秦构成重大威胁,但是,若六国联合成功,以六国之力攻打一秦,即使秦国已经很强大,仍然是无法承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秦惠文王审时度势,重用纵横家张仪。张仪根据新的形势与发展势态,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连横策略,对六国一一瓦解,逐个击破,最终化解了六国的合纵之谋与军事行动。秦惠文王也为秦国统一大业的继续发展做出了自己的杰出贡献。
三、秦武王
秦武王重视齐使,以示秦、齐夹击韩、魏之形,断绝韩、魏趁秦武王新立攻秦妄想。 又派樗里疾与韩使欢娱,叙秦韩之好,以此羁縻韩国。
樗里疾的母亲是韩女,秦武王的母亲是魏女,是秦惠文王与魏襄王结盟时定下的姻亲。此时,齐国孟尝君为齐相,压迫魏国,魏国权衡利弊,在秦齐之间左右摇摆。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秦武王与魏襄王在临晋(今大荔东)相会,巩固秦、魏联盟。通过一系列紧张的外交活动,秦武王稳住周边邻国,使其不能趁秦新君初立图秦。其后,开始着手解决秦国中央的魏籍权臣问题,然而因秦武王意外身死,并未完全执行。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韩、魏、齐、楚、越怀着不同的目的来祝贺嬴荡即位为新的秦王。秦武王亲自接见越国使者,与越国达成夹击楚国的密约,以此制楚。
越国在勾践灭吴后成为东南大国,国力强盛,此时是仅次于楚国的第二大国。楚、越水土相接,人文相近,彼此以为害,一直都在谋划消灭对方。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蜀相陈庄作乱,杀死蜀侯通国。秦武王派甘茂平定蜀国叛乱,诛杀陈庄,并派兵攻打义渠、丹犁。
四、秦昭襄王
早年在燕国为人质。秦武王去世,回国夺位,是为秦昭王。即位初期,宣太后当权执政,外戚魏冉处理庶务,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今湖北江陵市)。
听从范雎之言,夺取宣太后、魏冉的权柄,正式亲政。文以范雎为相,武以白起为帅,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
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然而,长年征战,民生凋敝,受到了东方诸侯国的联合打压,之前战果一一丢弃。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襄。
五、秦始皇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

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昭襄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武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名渠梁。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谥孝。

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秦孝公赢渠梁。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运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秦孝公赢渠梁,电视剧大秦帝国上面有这个介绍,秦孝公的父亲在对魏的战争中死去,并让秦国失去了河西之地,所以秦孝公立志图强,招揽人才,商鞅就是这时候去秦国的。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即氏於国,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诸侯之子曰公子,诸侯之孙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商鞅在秦执政约二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根据的商鞅简介,可以肯定是秦孝公

秦孝公赢渠梁 后来秦孝公临终之前准备传位给商鞅,因为孝公明白,如果他一死,商鞅肯定命不保,商鞅一死,秦朝变法也就结束了,经过二十几年变法累积起来的底蕴或者是上升的趋势也就烟消云散了。孝公猜对一半,商鞅的确没要他的传位,等他死后,商鞅被新即位的秦王给车裂而死,不过变法并没就此结束,新即位秦王也是位雄才大略之人,变法革新并未停止,而是进行取材性变革,并且新立法案保护了旧贵族的权利,打压了新贵族的利益。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商鞅在变法之争时提到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就成为了秦国政治的指导原则,使秦国领先于山东六国。其次,商鞅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坚决贯彻了法家的这一主张。最后,法家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商鞅一样抱着法家“明法”的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让百姓知晓法律。 独立思想 ...

为什么商鞅选择在秦国变法,而不是在其他几个国家?
或者说没有远见。商鞅游说到秦国的时候,秦国的君王正在谋求一个发展,因为一直以来在秦国,都是在边关最穷最苦的地方,但是耐不住秦王有一颗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商鞅来到秦国一和秦王说变法的好处,秦王非常的重视,立马召开大会,找来了一些旧贵族和商鞅进行讨论,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商鞅当然...

历史上的秦国有多少诸侯国
首先,秦国封君封侯比较多,但都是虚封,即名义上的,不许有私兵。 在这里只说比较出名的,要不然实在说不完,LZ见谅 秦孝公:商君公孙鞅(变法强国)。当时变法初期,无大功者几乎都没有封君封侯 秦惠文王:忙于连横六国,未及整肃内政,故有名的君侯不多 秦武王:在为三年就死了,没有封君和...

秦国各相国排名
答:秦国历任相国功劳排名 1公孙鞅(商鞅)他的变法使秦国有了争霸的资格,但也仅仅是有了资格而已,并不代表秦国一定胜出,因为其他国家如楚国等也在变法,秦国只是拥有了和这些国家平起平坐的机会 2张仪 第一个提出秦国应该一统天下之人 “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

为什么秦孝公坚定支持商鞅变法?除国力增强,还有另一原因!
商鞅 秦孝公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总领国事,在秦国进行深彻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分两次,分别从前356年和前350年开始。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东出天下的资本,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公孙鞅变法有功被封商君,因此也称商鞅。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

公孙鞅是谁 公孙鞅变法详细介绍
公孙鞅是谁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关于秦国的历史?
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他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开始富强起来. 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一场变革,它取消世袭的特权,规定按军公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使秦国国富民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 秦惠文王 战国时秦国君主。名嬴驷。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惠文王为太子时犯法,商鞅行法,曾黥其...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的改革措施。而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因此变法...

商鞅是战国时期( )国的丞相?
商鞅变法发生在秦国秦孝公时期,当然是秦国的丞相。

商鞅变法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定基础。参考资料:初一时历史老师讲的,绝对正确

甘孜县19646774322: 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 -
夫净永倩:[答案] 秦孝公赢渠梁,电视剧大秦帝国上面有这个介绍,秦孝公的父亲在对魏的战争中死去,并让秦国失去了河西之地,所以秦孝公立志图强,招揽人才,商鞅就是这时候去秦国的.

甘孜县19646774322: 任用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君主是: [ ] A.秦穆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
夫净永倩: B

甘孜县19646774322: 商鞅变法开始时秦的国王是谁 -
夫净永倩:[答案] 秦孝公 四年即公元前381年正月庚寅日,秦献公的嫡长子出生,起名“渠梁”,这就是秦孝公. 孝公元年,黄河和肴山以东... 与之分土.”当时在魏国得不到重用的商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国求见孝公,得到重用.因此,秦孝公的发奋图强是商鞅变法...

甘孜县19646774322: 启用商鞅变法的是哪个国君?A 秦穆公.B秦献公.C秦孝公 -
夫净永倩:[答案] 秦孝公. 春秋时期秦国的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

甘孜县19646774322: 商鞅在秦国哪一个国君的支持下变法( ) -
夫净永倩:[选项] A. 秦孝公 B. 秦穆公 C. 秦昭王 D. 秦王嬴政

甘孜县19646774322: 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是哪一年,变法时秦国王是谁 -
夫净永倩:[答案] 商鞅于前359年被秦孝公任秦国左庶长,开始变法

甘孜县19646774322: 急求商鞅变法的目的 时间 国君 内容 意义 -
夫净永倩:[答案]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国君 :秦孝公 目的:富国强兵 作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

甘孜县19646774322: 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 ]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 -
夫净永倩: C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王,而商鞅是战国时期的人,而且是为秦国效劳的;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的君王,跟商鞅扯不上关系; 秦始皇是因为商鞅变法后秦国强大才能统一天下,跟商鞅不是同一时期的; 所以可以用排除法得到答案.当然,如果足够熟悉的话是可以直接选的.

甘孜县19646774322: 秦国商鞅变法时的大王是谁 -
夫净永倩: 商鞅是卫国人,原名公孙鞅,人称卫鞅! 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后来他到秦国被封于商,号商君,才又称商鞅.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进说秦孝公.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

甘孜县19646774322: 秦国最著名的君王是谁? -
夫净永倩: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安葬于雍(今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