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的故事

作者&投稿:潭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玄奘西行的故事(50字)~

历史上的唐僧姓陈,名祎,生于公元604年,唐朝人,十三岁出家当了和尚,法名叫玄奘。玄奘从小好学,为了钻研佛经,他周游了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地,追访有名的佛学大师。可是佛教宗派很多,佛经的译文错误也很多,解释的经义往往互有矛盾。越钻得深,发现的问题越多。他决心亲自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弄它个水落石出。 唐朝贞观年间,政府禁止私人随便出国。凡出入国境都要得到国家批准。627年的八月,玄奘向政府申请出境,遭到拒绝。决心西游的玄奘,便夹在商人中间混出了玉门关,单人匹马的踏上了西行的征途。那一年,玄奘二十八岁。 过了玉门关,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莫贺延。莫贺延碛是现在安西到哈密之间的大沙漠,有八百多里长,又称八百里流沙。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却又“寒风如刀”,气候变化无常。茫茫黄沙之中,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地上连小草也不长。玄奘孤身一人,只有一堆堆白骨和驼马粪当路标,引导前进。玄奘走着走着,不小心把一皮袋清水泼翻了。怎么办?回去取水吗?不能。玄奘发誓: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不到天竺,誓不回头。在滴水不进的困难情况下,他又走了四夜五天,口干唇焦,终于晕倒在沙漠之中了。幸好,那里离水草地不远,到了夜半,凉风习习,把昏迷中的玄类吹醒过来。玄奘的那匹识途的老马驮着他找到了水源,脱离了险境。 玄奘西行到了高昌(今吐鲁番东约二十公里),得到了信仰佛教的高昌王的热情支持。高昌王赠给他许多金银衣物,配备了五十多名向导和随从,写了二十四封给沿途各国君主的信,请他们多多关照玄奘。但是,路途仍旧多艰。玄奘一行来到了终年积雪的凌山(今天山山脉的穆素尔岭),山高七千公尺,山上有千年不化的冰河,狂风暴雪袭来,飞沙走石,往往把人埋没、砸死,或者冻死。玄奘一行人在冰雪封盖的大山中挣扎了七天,随行人员冻死了十分之三四。 经过一年的跋山涉水,第二年夏天,玄奘进入了天竺境内。那时候,印度半岛上有七十多个国家。玄奘从628年到631年,游历了北印度的二十多个国家,访问了许多佛教圣地,学习了梵文。到631年年底,玄奘来到了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有一万多僧徒,其中有许多具有医药、天文等各种知识的高僧。主持戒贤法师是天竺的佛学权威,一代大师。玄奘来到寺院的那一天,寺院听说东方支那国(即中国)的高僧来了,组织了一千多人的欢迎队伍,人人手捧点燃的香、鲜花,夹道迎接。玄奘向大家合十答礼,又恭敬地参见了戒贤,拜他为师。据说戒贤法师已经一百多岁了,早已不再讲学。但是为了表示对中国法师的友好情谊,破例为玄奘讲学十五个月。寺院对玄奘的生活也是以最高规格来款待的。每天供应瞻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子二十颗,豆蔲二十颗,龙脑香一两,“供大人米”一升。“供大人米”的米粒比乌豆还大,做出来的饭香甜可口,是当地特产,只供国王和大法师吃的,所以称为“供大人米”。此外,按月还供给油三斗。酥乳等每天可以随便取用,出门备有象舆。那烂陀僧徒一万多人,享受这样待遇的,连玄奘在内,一共只有十个人。玄奘在这里学习了五年,认真听讲以外,又贪婪地读完了寺里所藏的各种经书,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天竺闻名的第一流佛教学者了。 玄奘并没有因此自满。后来,他又漫游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各处,巡礼圣迹,访求名师。两年多以后重返那烂陀寺。戒贤法师请他在寺内讲经。 那时候,戒日王朝盛极一时,戒日王是天竺威望最高的一个国王。戒日王在都城曲女城(现在印度北方邦卡瑞季)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辩论会。642年十二月,辩论大会开始。到会的有天竺十八个国王、三千个深通教义的高僧,还有那烂陀寺僧徒一千人,婆罗门教和其他各界人士二千多,再加上随从人员,总共不下一万人。赴会时,有的乘象,有的坐车,有的步行,浩浩荡荡,数十里不绝,真是盛况空前。玄奘是主讲人,叫做论主。玄奘在会上宣读了他用梵文写的论文。大家都被玄奘精辟的论述惊服了。十八天的会期,没有一个人驳倒他的论点。大会结束的那天,戒日王送给他金钱一万,银钱三万,僧衣一百领。按照当地风俗,戒日主请玄奘坐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两旁贵臣护卫,群众欢呼雀跃,学有所成的玄奘享尽了印度人民对他的赞颂和尊敬!曲女城大会使玄奘在印度享有极高的声誉。

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名臣陈寔(104年—187年)的后代,曾祖陈钦曾任东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儒学修养。他有三个哥哥,二哥陈素,早年于洛阳净土寺出家,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号长捷法师。
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出生,少时因家境困难,跟长捷法师住净土寺,学习佛经五年。在这期间他学习了小乘和大乘佛教,而他本人偏好后者。他十一岁(613年)就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十三岁时(615年)洛阳度僧,被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敬。
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618年隋朝灭亡。玄奘跟长捷法师前往唐朝首都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多在蜀地,因而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
武德七年(624年)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听。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论》,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627年),玄奘重游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先后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其才能倍受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
但他感到多年来在各地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宗(后并入法相宗)、地论宗两家有关法相之说多有乖违,因此渴望得到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融汇贯通一切,于是决心前往印度求法。
因得不到唐朝发放的过所(护照),所以始终未能如愿以偿。627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
经过高昌国时,得高昌王鞠文泰礼重供养,复欲强留奘师以为国之法导,奘师“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王觉法师气息渐惙,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遂与奘师结为义兄弟,相盟自天竺返国时更住高昌三载受其供养,讲经说法。离开高昌后,奘师继续沿着西域诸国越过帕米尔高原,在异常险恶困苦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到达天竺。
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过的寺院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住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与其余经论,戒贤是护法的徒弟,世亲的再传弟子。在贞观十三年,他曾在那兰陀寺代戒贤大师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学成以后,他立真唯识量论旨,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等待十八天,结果无人敢于出来辩难,他因此不战而胜,名声鹊起,威震全天竺,被当时大乘行者誉为摩诃耶那提婆,亦即“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徒誉为木叉提婆,亦即“解脱天”。
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652年(永徽三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大雁塔成为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建筑纪念物。
在唐太宗大力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国立翻译院),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他花了十几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玄奘本身最感兴趣的是“唯识”部分。这些佛经后来从中国传往朝鲜半岛、越南和日本。

  “玄奘西行”艰难历程:
  公元627年夏天,秦陇一带遭到霜雹灾害,刚坐上龙椅的唐太宗发出命令:凡是受灾缺粮的人,都可以逃荒四处就食。玄奘趁这个机会,混在灾民要饭的队伍里,八月偷偷地溜出了长安,孤身向西方走去,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艰苦跋涉。后来他的这段经历被演化成《西游记》故事,故事里的唐僧被塑造成一个超度众生的重要长者,其实这年他才28岁,正是身强力壮的黄金时代。

  玄奘西行经过秦州(今甘肃天水),来到凉州(今甘肃武威)。凉州总督李大亮得到玄奘违禁西行的报告后,逼令他返回长安。玄奘在当地慧威法师两个徒弟帮助下,秘密出走,白天休息,夜里赶路,风餐露宿才到达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玄奘十分客气,给予殷厚招待。玄奘住了一月后,凉州追捕他的公文已到,州吏李昌为玄奘立志去印度取经的精神所感动,当面撕毁通缉令,促他快速西行。正巧有个叫石磐陀的胡人,愿意受戒为徒护送玄奘偷越边界。但等偷渡过了玉门关,石磐陀忽然变卦,不愿继续前行,生出杀掉玄奘的歹念。玄奘于是放他回去,孑然一身一马,孤行茫茫大漠。

  这样走了八十多里,玄奘进入一望无边的莫贺延碛。这里荒凉浩渺,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玄奘一连走了四夜五日,一滴水也不曾进口,人马一起倒在沙漠上。夜晚凉风将他吹醒,他爬起来牵马勉强赶了十几里路,遇到了一片泉水草地,这才将他从万分危急中救出来。两天后走出莫贺延碛,踏进了西域伊吾国(今新疆哈密)地界。邻近的高昌(今吐鲁番地区)国王听说大唐法师玄奘来到伊吾,就派使者盛情邀请,并要求做玄奘的弟子,把他当活佛供养一世。玄奘坚决不改求法志向,绝食三日,气息渐微,国王遂要求他讲经一月后即放行西去。

  整整一个月,玄奘讲经完毕,临行高昌王赠给玄奘许多金银衣物,给他配备了四个小和尚和二十五个向导、运夫,还有三十匹马,并给沿途各国君王写了二十四封信。托他们照料玄奘。玄奘一行又经过十三国,进入今阿富汗境内,紧接着又翻过有名的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这里冰雪千古不化,山谷强盗出没,饥寒交迫使剩下的随从只有几个僧徒了。但这一切困难险阻都没使玄奘退缩。终于在公元628年八月,玄奘到达了目的地———印度。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我国著名的僧人传道的故事。其中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出身儒学世家。少时因家境困难,跟长捷法师住净土寺,学习佛经五年,因其聪慧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其才能倍受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

但他感到多年来在各地所闻异说不一,于是决心前往印度求法。627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沿着西域诸国越过帕米尔高原,在异常险恶困苦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到达天竺。

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学成以后,他立真唯识量论旨,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等待十八天,结果无人敢于出来辩难,他因此不战而胜,名声鹊起,威震全天竺。

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



  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名臣陈寔(104年—187年)的后代,曾祖陈钦曾任东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儒学修养。他有三个哥哥,二哥陈素,早年于洛阳净土寺出家,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号长捷法师。 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出生,少时因家境困难,跟长捷法师住净土寺,学习佛经五年。在这期间他学习了小乘和大乘佛教,而他本人偏好后者。他十一岁(613年)就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十三岁时(615年)洛阳度僧,被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敬。 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618年隋朝灭亡。玄奘跟长捷法师前往唐朝首都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多在蜀地,因而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 武德七年(624年)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听。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论》,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627年),玄奘重游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先后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其才能倍受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
  但他感到多年来在各地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宗(后并入法相宗)、地论宗两家有关法相之说多有乖违,因此渴望得到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融汇贯通一切,于是决心前往印度求法。 因得不到唐朝发放的过所(护照),所以始终未能如愿以偿。627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 经过高昌国时,得高昌王鞠文泰礼重供养,复欲强留奘师以为国之法导,奘师“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王觉法师气息渐惙,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遂与奘师结为义兄弟,相盟自天竺返国时更住高昌三载受其供养,讲经说法。离开高昌后,奘师继续沿着西域诸国越过帕米尔高原,在异常险恶困苦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到达天竺。
  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过的寺院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住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与其余经论,戒贤是护法的徒弟,世亲的再传弟子。在贞观十三年,他曾在那兰陀寺代戒贤大师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学成以后,他立真唯识量论旨,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等待十八天,结果无人敢于出来辩难,他因此不战而胜,名声鹊起,威震全天竺,被当时大乘行者誉为摩诃耶那提婆,亦即“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徒誉为木叉提婆,亦即“解脱天”。
  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652年(永徽三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大雁塔成为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建筑纪念物。 在唐太宗大力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国立翻译院),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他花了十几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玄奘本身最感兴趣的是“唯识”部分。这些佛经后来从中国传往朝鲜半岛、越南和日本。

从高昌国向西,经过阿耆尼国,绕道银山到屈支国(亦称龟兹),但大雪封山,玄奘只得在此逗留了60多天。随后他又过沙漠到了跋禄迦国,西行150公里到了葱岭的凌山,一路山高岭险,白雪皑皑,真可谓冰天雪地,气候寒冷,晚上行走在冰雪上,这样的山路,不少同行者被冻死在路上。当进入喀喇昆仑山后,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热海,即使没有风,海浪也涌起几丈高。沿热海向西北走250多公里,有一座城叫依素叶城,可汗是高昌国王的亲戚,派大臣护送玄奘西去,到达铁门,此突厥关塞,(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两边峰壁峭立,出铁门至吐火罗国,当玄奘在小王舍城礼拜释迦牟尼遗迹后,一个叫慧性的吐火罗籍少年学者愿以玄奘为师,一月后他们西去,经过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后,慧性又被吐火罗国王请回,玄奘再次孤身一人行走。走了300多公里后,越过黑岭后,玄奘到达了北印度的第一个国家叫健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的白沙反尔)。这儿东临印度河,沿岸佛都古迹星罗棋布,他逢寺必拜。
游学生涯也并非从此顺利,佛祖脚下照样有险象环生。有一次,在印度北部巡游到一大森林中时,突遇一群强盗抢劫,玄奘一行被赶进一个干涸的池塘里,强盗准备将他们杀掉,这个池塘里长满荒草,一个随从小沙弥发现池塘南岸有个洞口,玄奘与小沙弥从这洞口钻出去。跑到1公里以外,见一僧人正在耕地,就对他讲了刚才遭劫难的情况。这位僧人听后立即回村召集村民,各执器械,赶到森林中,盗贼见势逃散。
在游历迦显弥罗国等北印度国家后,他沿恒河向东来到竭若鞠阁国的国都曲女城,这里的寺院100多座,他在这里学习了3个月。随后又来到释迦牟尼说法之地罗伏悉底国。在此五六公里的逝多林是佛教历史上有名的孤独国,再向东是释迦牟尼的出生地路比尼城。虽然玄奘到达这些地方时,只有颓垣断砖、荆棘荒草,但他一一拜谒。向东越过250公里的大森林,来到了释迦牟尼圆寂地,渡过恒河到了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这里是释迦牟尼说法之地,6天后他到了底罗伽寺的菩提伽野,当年佛祖在此苦行6年,并在这儿的菩提树下成道。玄奘在此巡礼6天。顺恒河而下50余公里处,玄奘再次遇险。一群信奉印度教魔鬼女神的盗贼,抓住了玄奘要用其血肉祭神,原来,他们每年秋天都要寻找一个“质状端美”的人杀死,见玄奘“仪容伟丽,体骨当之”,就高兴地相互说,这个和尚形貌淑美,正好杀了用来祈福。玄奘再三求告,随行人甚至愿以身代死,强盗皆不许。他们在祭坛上准备开刀,玄奘这时反而非常镇定,面无惧色。他对强盗说,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安心去死。他礼拜了十方佛,集中意念坐定,心无杂念,同行者见玄奘受难放声大哭。突然间,黑风四起,折树飞沙,河流涌浪,船舫漂覆,贼徒大骇,他们惊奇地问:“这个和尚从何处而来,叫什么名字?”同伴说,这就是从东土大唐来的玄奘,杀了他罪当无量,你看狂风突降,那是天神在发怒,还不快快忏悔!贼人听了十分恐惧,纷纷“相率忏谢,稽首归依”。玄奘接受了他们的谢罪,并向他们讲解了杀生之罪。强盗们纷纷把刀扔进河里,把抢劫的衣物归还主人,有的还受戒当了沙弥。这时,风波才告平静。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作贞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玄奘西行的故事
唐朝贞观年间,政府禁止私人随便出国。凡出入国境都要得到国家批准。627年的八月,玄奘向政府申请出境,遭到拒绝。决心西游的玄奘,便夹在商人中间混出了玉门关,单人匹马的踏上了西行的征途。那一年,玄奘二十八岁。过了玉门关,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莫贺延。莫贺延碛是现在安西到哈密之间的大沙漠,有八...

玄奘的故事(越短越好!)
玄奘在西行的路上,路过龟兹,被当地盛情招待,事后玄奘去拜见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木叉麴多。由于木叉麴多有点看不起玄奘,所以处处轻蔑,还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多此一举,于是在木叉麴多的庙里--神奇庙(当地语言的汉语意思)举行了一次辨经,由于木叉麴多处处狂妄自大,最后惨败给玄奘。经过这件事后,木叉麴多再见到玄...

玄奘的真实故事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贞观十年(公元637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

玄奘西行的故事
玄奘趁这个机会,混在灾民要饭的队伍里,八月偷偷地溜出了长安,孤身向西方走去,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艰苦跋涉。后来他的这段经历被演化成《西游记》故事,故事里的唐僧被塑造成一个超度众生的重要长者,其实这年他才28岁,正是身强力壮的黄金时代。玄奘西行经过秦州(今甘肃天水),来到凉州(今甘肃武威...

急求!!!玄奘西行求法时遇到的故事 要具体到语言 也可以为剧本形式_百 ...
玄奘在西行的路上,路过龟兹,被当地盛情招待,事后玄奘去拜见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木叉麴多。由于木叉麴多有点看不起玄奘,所以处处轻蔑,还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多此一举,于是在木叉麴多的庙里--神奇庙(当地语言的汉语意思)举行了一次辨经,由于木叉麴多处处狂妄自大,最后惨败给玄奘。经过这件事后,木叉麴多再见到玄...

唐玄奘事迹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 *** 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也是网友们的ID,比如楼下这位。 玄奘 (600\/602~664) 唐代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 。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 幼年出家 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

《西游记》故事情节归纳,急!!!
共一百回,六十余万言.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故事叙述唐三奘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全书故事的主体,悟空等降伏妖魔,安达西天...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什么?
《西游记》中主要讲的故事是,唐僧带着几个徒弟西天取经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整理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有哪些故事?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

西游记的故事梗概400字
时代为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 共一百回,六十余万言.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故事叙述唐三奘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

灌云县18231324074: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小故事20字左右 -
凭瞿正心: 玄奘以一人之力跋涉万里,偷渡关,过雪山,遭强盗……终达印度求得佛法.

灌云县18231324074: 玄奘西游简介简介玄奘西游的故事,600字. -
凭瞿正心:[答案] 《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其法名叫玄奘,俗姓陈,本名袆,生活于隋唐时期的公元600—664年之间.作者吴承恩就是取材他往印度取经求法的历史事迹,进行文学创作的. 当然,《西游记》是一部小说,玄奘的真实事迹并不象书...

灌云县18231324074: 玄奘西行的故事玄奘是怎样西行的呢? -
凭瞿正心:[答案] 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名臣陈寔(104年—187年)的后代,曾祖陈钦曾任东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儒学...

灌云县18231324074: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简洁点. -
凭瞿正心:[答案]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的家族位于河南洛州缑氏...

灌云县18231324074: 丝绸之路 西天取经的玄奘有什么故事? -
凭瞿正心:[答案]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

灌云县18231324074: 玄奘西行的故事(50字) -
凭瞿正心: 唐太宗贞观三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灌云县18231324074: 唐玄奘西行取经过程 -
凭瞿正心:[答案] 贞观三年(629,一作贞观元年)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经秦凉高昌等地,抵天竺北境,即越过今之新疆省北路,经西土耳其斯坦、阿富汗而进入印度境内,沿途瞻礼圣迹,迤逦南行,至摩揭陀国.时为贞观五年,师三十岁,遂留学那烂陀寺,...

灌云县18231324074: 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获得了哪些成就? -
凭瞿正心: 公元627年,玄奘不顾洪荒出玉门关西进,抱着求学的心愿,横穿了400公里的大沙漠.途中他失手撒掉了最后一皮囊的水,但是仍然继续西进,走了五天四夜,滴水为进.他到西域后,收了三名弟子,虽然没有民间传说那么法力神通,但是有...

灌云县18231324074: 西游记取材于我国()代著名高僧玄奘沿()西行取经的事迹 -
凭瞿正心: 西游记取材于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沿(丝绸之路)西行取经的事迹 《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完善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书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所完善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灌云县18231324074: 关于玄奘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
凭瞿正心:[答案] 历史上的:龟兹辨经:玄奘在西行的路上,路过龟兹,被当地盛情招待,事后玄奘去拜见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木叉麴多.由于木叉麴多有点看不起玄奘,所以处处轻蔑,还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多此一举,于是在木叉麴多的庙里--神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