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最短的一句话说出这一句话的意思

作者&投稿:肇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扩展资料: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题西林壁

此的意思是:这
【出处】《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扩展资料
1、《题西林壁》创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2、《题西林壁》鉴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种政治体验。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他在政治倾向上更贴近保守派,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主张讲究执行策略,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了作者的游山体会和人生感悟,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扩展资料:

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原文:《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话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指的并不是单纯的庐山,而是宇宙间事事物物,他们都会因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最短的解释成语:当局者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出自《题西林壁》,全诗如下:作者:宋代文学家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话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什么意思简洁回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在庐山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出自于宋朝诗人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作者是是谁,全诗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全诗翻译
在山南来回已有十多天,认为景色很优美,不能用语言描述完。若从中要挑选最好的,那就不得不说漱玉亭、三峡桥,所以做了这两首诗。最后和摠老一起游玩了西林时,再做了首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写庐山的诗都在这里了。原文:仆初入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什么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一句成语,意思是: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其主观的一面(有时可能扭曲事物的真相),致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会出现偏差,只有走出庐山,才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犹如“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从诗句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是什么意思
诗人借此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出处: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因为身处庐山之中,所以没法了解庐山的全景,也可以理解为因为局限于自身的经验和视野而无法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全貌。一、诗句的出处 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文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打一成语
这个成语是:旁观者清。原因是: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而在山一旁才能看清真实面目。对同一事物,局外人由于冷静、客观,比当事人看得清楚和全面。这句诗语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原文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能表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是《题西林壁》中的哪一句?_百度知 ...
能表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是《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原文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这句诗的意思是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从宏观出发,这样才能摆脱主观成见。原文 题西林壁 苏轼 〔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

南木林县1871277391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最少字 -
肥果生脉: 本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引申: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而“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

南木林县1871277391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最短的一句话说出这一句话的意思? -
肥果生脉: 因为自己就在庐山上,无法看到庐山的全貌.

南木林县18712773914: 用自已的话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
肥果生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

南木林县1871277391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在现生活中可体现在什么地方 -
肥果生脉: 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

南木林县18712773914: 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一段话 -
肥果生脉: 初次到上海的我因为不熟悉路况,左转右转却始终没找到要去的地方,无奈之下只好向路人求救,怎知我已经身在目的地. 这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正如诗句所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希望你能采用!

南木林县1871277391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用一个格言来概括是什么 -
肥果生脉: 可以概括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该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而“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南木林县18712773914: 运用古诗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一段话 -
肥果生脉: 爬山之意不在征服,只是未到山顶的那份茫然,在到达山顶之时得到答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把一切都掌握在手中的感觉比较好.

南木林县1871277391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
肥果生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完整地把庐山的真实面貌看得一清二楚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于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完整地把庐山的真实面貌看得一清二楚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这两句诗让我们明白了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就如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南木林县18712773914: 引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写段话 -
肥果生脉: 早晨的雾真大,一切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小草,小花.....被笼罩在无边的罩子里.我推开窗子一看,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南木林县1871277391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人生哲理,用俗语怎么说? -
肥果生脉:[答案] 当局者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