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论语选读》中<君子坦荡荡>一课,全文翻译那里有?

作者&投稿:爰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求 高二《论语》选读 第一课弟子问仁的翻译~

看看这个

http://blog.sina.com.cn/u/4b7bba93010007x6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

  这里有你要的答案http://wenku.baidu.com/view/ea4850d8ce2f0066f533224f.html

【原文】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1)周:合群。(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1)。”

【注释】义:适宜、妥当。(4)比:并列,为邻。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只看合理与否,只遵道义而行。”

【评析】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原文】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注释】(1)怀:思念。(2)土:乡土。(3)刑:法制惩罚。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评析】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原文】子曰:“奢则不孙[逊xùn](1),俭则固(2)。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1)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 (2)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评析】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注释】(1)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2)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评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原文】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注释】(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2)立:坚持道而不变。(3)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译文】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原文】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评析】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tuí]的弟弟。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所以这一章里,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

【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评析】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评析】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

【原文】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评析】《卫灵公》从18章到23章,这6章基本上全都是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nàn],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评析】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原文】子贡曰:“君子亦有恶(1)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2)而讪(3)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4)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5)以为知(6)者,恶不孙(7)以为勇者,恶讦(8)以为直者。”

【注释】(1)恶:音wù,厌恶。(2)下流:下等的,在下的。(3)讪:shàn,诽谤。(4)窒: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5)徼:音jiǎo,窃取,抄袭。(6)知:同“智”。(7)孙:同“逊”。(8)讦:音jié,攻击、揭发别人。

【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高二《论语选读》中<君子坦荡荡>一课,全文翻译那里有?
【原文】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1)周:合群。(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

论语选读中哪些重要诗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

温良恭俭让论语选读2怎么读
温良恭俭让出自《论语·学而》读音是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chū zì lún yǔ xué ér。温代表温和。孔子强调对他人的态度要温和有礼,不冷漠,不暴躁,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良代表善良。孔子认为善良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品质,对待他人要充满善意,关心他人的疾苦,...

论语选读中的知识点
(2)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曾子侧重交友的方法。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 10.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夫子喟然叹曰的喟然是什么意思
夫子喟然叹曰的喟然意思:叹气的样子。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啊。”该句出自先秦《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描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

两个一以贯之的出处
“两个一以贯之”的出自论语。“两个一以贯之”的出处:一以贯之的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历代相关作可谓汗牛充栋。许福超编的这本《论语选读 》是...

《论语》选读中“是鲁孔丘之徒与”,“是”的用法是什么?
按照文言文中“是”的用法来说,应该是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 但是高中课本上解释作动词,与现代汉语中判断动词“是”相同 至于练习题里面,两种说法都存在 如果考试考到,要看出题人意图,如果看不出来,最好按课本写,丢分的几率比较小 ...

高二论语选读原文
“怃然”二字是怅然若失的样子,所蕴涵的感情力量是非常深沉的,或许隐者的话触动了他那“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的万千感慨了,引动了内心的无限的辛酸,可见孔子内心也有非常柔弱的地方,这也显示了其普通的人性一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公冶长第五》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

浙江省《论语》选读所有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一. 词类活用1. 作动词其身正,不令而行 下令 冉有仆 赶车于斯三者何先 先做··· 非礼勿视 合理君子之德风 像风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制礼乐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唱歌 不仕无义 做官孔子下,欲与之言 下车 子路从而后 落在后面觚不觚 ...

论语选读文言文答案
15、(3分)A、儒术B、儒教C、儒学16、(2分)半部《论语》治天下17、(3分)《论语》的道理既不很艰深,也不浅显。 18、(2分)(1)jí,aó(2)醍醐。 3. 论语选读重点语句翻译答案要译文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原文】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工农区13299929918: 君子之风名言高中论语选读中的君子之风名言 -
保相乙肝:[答案] 君子坦荡荡 至诚之道 事无不可对人言

工农区13299929918: 高中选修13论语 君子坦荡荡译文 -
保相乙肝: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工农区13299929918: 高二《论语选读》中<君子坦荡荡>一课,全文翻译那里有?
保相乙肝:http://www.xzedu.gov.cn/CMS/Article/300/20070108134700/index.htm

工农区13299929918: 君子坦荡荡,前后几句是什么? -
保相乙肝: 出自《论语》 君子何以坦荡荡,小人何以长戚戚;君子不为名牵,不为利役,便俯仰无愧,便坦荡自得. 小人不为名牵,便为利役,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便是长戚戚. 译成今日白话文; 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 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 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这里小人不能看作通常意义损人利己的小人 应该解作知识阅历胸怀都有欠缺的人

工农区13299929918: 论语选读中哪些重要诗句 -
保相乙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

工农区13299929918: 君子坦荡荡的下句是小人长戚戚 还是小人常戚戚 ?
保相乙肝: 孔子名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语出《论语·述而》 翻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工农区13299929918: 论语高中必背的名句 -
保相乙肝: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工农区13299929918: 《论语》选读(三) -
保相乙肝: 1.正人君子看重情谊,而小人看重自己的利益. 第一句是关于人的取舍问题,告诉人们真正高尚的人重视的是正义感,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而卑贱的人仅仅狭隘地从自身利益出发,比如汉奸.2.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

工农区13299929918: 《论语》中子曰:“君子坦荡荡气小人长戚戚气这句话中的坦荡荡”?
保相乙肝: 这句话中的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

工农区13299929918: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是什么意思啊? -
保相乙肝: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出自《论语·述而》. 【原句】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词语解释】 (1)坦荡荡:坦,平坦;荡荡,宽广的样子. (2)戚戚:忧愁的样子 【句意 】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