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作者&投稿:夫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重点、难点、关键)? 黄国才 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 毫无疑问,教材又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要充分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第一,必须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教科书与其他课程资源相互补充、相互整合、取长补短。第二,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 如何钻研教材,实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呢? 一、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称“新教材”)的特点。 第一,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和内容设计上注重改革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搜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新教材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试图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反映在课题和内容的设计上,从而全面实现新课程的总目标。 第三,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学科发展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的倾向。 第四,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五,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新教材更多的是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资源,需要创造性地使用,绝不能简单地把教材当作教条来教,落实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的理念。 二、解读文本,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生命化语言和思想的存在。 首先,要理解教材。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内化教材的内容和精神。“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就没法。”1、朗读,读出情感。教师应该也必须把教学的内容(课文)朗读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做到口中读出声音、眼中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手中读出笔记。于永正老师认为,“老师朗读得好,备课就完成了一大半工作。”老师朗读得好,课堂上才能自信地让学生跟你读。台湾王财贵教授认为,“跟我读”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师生都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灵性的、充满情趣的,也一定是有效的。读好了,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2、默读,读出见解。教师要潜下心来,与作者、编者对话,做到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何谓“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我们认为,至少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比如,我上《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课,在研读教材时,我发现编者说“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对于现在的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体会“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这一思想内涵呢?我进行大胆地调整,定位为“引导学生对‘生’与‘死’进行思考,确立‘生’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即使是‘死’也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牺牲’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比如我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不仅唤醒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更从“小女孩”身上学到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真挚热爱,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境况都不要放弃对生、对美、对善良、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这样,在你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能够“嘴上带着微笑”;比如我上《九色鹿》一课,不仅要学生学习“九色鹿”的善良,更要学习“九色鹿”不畏强暴、勇于斗争、处变不惊、敢于维护自己权益的精神,等等。 我以《匆匆》(人教社大修订版教材第十二册、人教社实验教材第十二册)为例,说说备课时,怎样读教材。(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有什么特点,等等。(2)读生字词。“挪”、“蒸”(挪移、蒸融)做到读准字音,了解字(词)义,必要的时候,要查字典、词典。比如,“蒸融”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而不说“如薄雾,被初阳蒸发了”呢?我查《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中没有“蒸融”这个词,只好分别查“蒸”和“融”,再联系上下文和作者的心情来体味,发现朱自清先生用词是极为考究的,“融”有“融合”、“融化”、“融解”的意思,给人的感觉是柔和、是无痕,这与“薄雾”、“初阳”是相称的、协调的,更与整个文意——时间流逝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是一脉相承的,如果用“蒸发”就显得生硬、突兀了。虽然这些不一定在课堂上讲,但是老师要了解、要理解。生字词,老师还要练习书写,写得工整、规范、漂亮,特别是“蒸”字,字形是难点。教师的板书,力争让学生看清笔画笔顺。(演示板书,看听众看清笔画笔顺。)(3)读课后思考练习,明白意图,为确定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分析:这一题有两个要求,这两个要求都非常重要。一是朗读。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目标,课程标准把它放在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课后练习也把这一条放在第一题; 二是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编者只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这是降低要求。怎么处理呢?先默读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最后说一说。只要说到要点,允许不完整、允许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②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分析:这一题,目的是启发学生读中用心感悟,落实课标提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方法是:读书、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说自己的理解或自己为什么“特别喜欢”。教师可以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如用好题中给的例子,分析这样表达的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③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分析:这是一道“理解与运用”语言,使学生既得“意”又得“文”的练习。先是读中找,找到作者“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内容,体会作者把看不见的“日子”匆匆的脚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形象可感,并且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叠词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读写结合,运用语言。 ④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分析:这个练习主要是积累语言,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课后思考练习,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袁微子)。换句话说,一篇课文的教学,一个课时也好,两个课时也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篇课文老师就算教完了、学生就算学完了。(4)读单元组“导读”和语文园地的“回顾·拓展”,明确教材的位置、作用、训练点等。 《第一组》(导读),第一自然段,提示本组课文的内容(主题)“感悟人生、获得人生启示”;第二自然段,提示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表达方法”,尝试运用。《匆匆》课后思考练习2、3就是落实这两个训练点的。 再看《回顾·拓展》,提示了这么两点,一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二是获得这种见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匆匆》课后思考练习2就是这一训练点的具体化。(5)朗读课文,教师先要把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3、读《教师教学用书》,“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部分对全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是我们把握该册教材和教学的重要依据,让我们“胸有全册”;《教师教学用书》的每个单元,先是“导读”,提示整组教材的主题、特点、训练点等,让我们“胸有全组”;《教师教学用书》的每篇课文,包括教材解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等,让我们“胸有全篇”。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制定教学目标了: ①掌握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赤裸裸”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尝试运用。 ④通过搜集资料、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揣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目标的简约概括,因此,教学目标的②③两项是教学的重点;又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他们对时光易逝、对人生哲理还缺乏实际生活体验和思考,因此“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揣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4、我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解。 这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来的,即“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教教材”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历史性的进步。 “用教材教”的可能性。我们处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丰富多彩与信息获取途径的方便快捷,使得我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搜集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补充教材、拓展教材、丰富教材。再则,学生生活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使教材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同时,变得生动和丰富起来。 “用教材教”的必要性。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的,文本是相对固定的。雷实教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之一)曾说:“教材,在它出版之日起,就落后于时代了。”我们在用教材的同时,有必要根据时代变化的要求,对它进行必要的补实,甚至修正,常教常新,常用常新,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那种置教材于“课后”,随意“超越文本”、“超越教材”是不可取和不负责任的。“教教材”、“教好教材”仍然是基础、是前提。如果教教材、教好教材都存在问题、都有困难,那么,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有荒废教材、糟蹋教材的危险。因此,在备课中,教师一定要理解教材,分析教材,钻研教材,还要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关注生活、了解学生,为创造性使用教材作充分准备。比如第十二册编排的“实践活动”《“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在农村,没有“有关的单位”可以访问,也没有“图书馆”和“网络”可以查阅有关资料,怎么办? 一是,老师做职业生活的有心人,天天都在备课,比如把“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大气日”的报纸,收集起来,给学生读。老师的这种习惯也将自然不自然地影响学生、传递给学生。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看电视,注意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特别是中央10套教育科学频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是,从身边出发、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比如稿纸正、反面用,比如不用一次性水笔,比如尽量少用塑料袋等。(待续)

The teacher works out the teaching target of each clas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both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tudents.

Hope it can help you, wish you a good day!

(重点、难点、关键)? 黄国才 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 毫无疑问,教材又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要充分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第一,必须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教科书与其他课程资源相互补充、相互整合、取长补短。第二,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 如何钻研教材,实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呢? 一、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称“新教材”)的特点。 第一,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和内容设计上注重改革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搜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新教材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试图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反映在课题和内容的设计上,从而全面实现新课程的总目标。 第三,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学科发展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的倾向。 第四,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五,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新教材更多的是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资源,需要创造性地使用,绝不能简单地把教材当作教条来教,落实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的理念。 二、解读文本,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生命化语言和思想的存在。 首先,要理解教材。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内化教材的内容和精神。“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就没法。”1、朗读,读出情感。教师应该也必须把教学的内容(课文)朗读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做到口中读出声音、眼中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手中读出笔记。于永正老师认为,“老师朗读得好,备课就完成了一大半工作。”老师朗读得好,课堂上才能自信地让学生跟你读。台湾王财贵教授认为,“跟我读”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师生都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灵性的、充满情趣的,也一定是有效的。读好了,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2、默读,读出见解。教师要潜下心来,与作者、编者对话,做到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何谓“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我们认为,至少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比如,我上《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课,在研读教材时,我发现编者说“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对于现在的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体会“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这一思想内涵呢?我进行大胆地调整,定位为“引导学生对‘生’与‘死’进行思考,确立‘生’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即使是‘死’也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牺牲’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比如我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不仅唤醒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更从“小女孩”身上学到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真挚热爱,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境况都不要放弃对生、对美、对善良、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这样,在你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能够“嘴上带着微笑”;比如我上《九色鹿》一课,不仅要学生学习“九色鹿”的善良,更要学习“九色鹿”不畏强暴、勇于斗争、处变不惊、敢于维护自己权益的精神,等等。 我以《匆匆》(人教社大修订版教材第十二册、人教社实验教材第十二册)为例,说说备课时,怎样读教材。(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有什么特点,等等。(2)读生字词。“挪”、“蒸”(挪移、蒸融)做到读准字音,了解字(词)义,必要的时候,要查字典、词典。比如,“蒸融”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而不说“如薄雾,被初阳蒸发了”呢?我查《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中没有“蒸融”这个词,只好分别查“蒸”和“融”,再联系上下文和作者的心情来体味,发现朱自清先生用词是极为考究的,“融”有“融合”、“融化”、“融解”的意思,给人的感觉是柔和、是无痕,这与“薄雾”、“初阳”是相称的、协调的,更与整个文意——时间流逝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是一脉相承的,如果用“蒸发”就显得生硬、突兀了。虽然这些不一定在课堂上讲,但是老师要了解、要理解。生字词,老师还要练习书写,写得工整、规范、漂亮,特别是“蒸”字,字形是难点。教师的板书,力争让学生看清笔画笔顺。(演示板书,看听众看清笔画笔顺。)(3)读课后思考练习,明白意图,为确定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分析:这一题有两个要求,这两个要求都非常重要。一是朗读。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目标,课程标准把它放在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课后练习也把这一条放在第一题; 二是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编者只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这是降低要求。怎么处理呢?先默读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最后说一说。只要说到要点,允许不完整、允许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②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分析:这一题,目的是启发学生读中用心感悟,落实课标提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方法是:读书、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说自己的理解或自己为什么“特别喜欢”。教师可以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如用好题中给的例子,分析这样表达的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③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分析:这是一道“理解与运用”语言,使学生既得“意”又得“文”的练习。先是读中找,找到作者“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内容,体会作者把看不见的“日子”匆匆的脚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形象可感,并且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叠词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读写结合,运用语言。 ④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分析:这个练习主要是积累语言,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课后思考练习,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袁微子)。换句话说,一篇课文的教学,一个课时也好,两个课时也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篇课文老师就算教完了、学生就算学完了。(4)读单元组“导读”和语文园地的“回顾·拓展”,明确教材的位置、作用、训练点等。 《第一组》(导读),第一自然段,提示本组课文的内容(主题)“感悟人生、获得人生启示”;第二自然段,提示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表达方法”,尝试运用。《匆匆》课后思考练习2、3就是落实这两个训练点的。 再看《回顾·拓展》,提示了这么两点,一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二是获得这种见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匆匆》课后思考练习2就是这一训练点的具体化。(5)朗读课文,教师先要把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3、读《教师教学用书》,“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部分对全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是我们把握该册教材和教学的重要依据,让我们“胸有全册”;《教师教学用书》的每个单元,先是“导读”,提示整组教材的主题、特点、训练点等,让我们“胸有全组”;《教师教学用书》的每篇课文,包括教材解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等,让我们“胸有全篇”。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制定教学目标了: ①掌握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赤裸裸”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尝试运用。 ④通过搜集资料、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揣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目标的简约概括,因此,教学目标的②③两项是教学的重点;又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他们对时光易逝、对人生哲理还缺乏实际生活体验和思考,因此“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揣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4、我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解。 这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来的,即“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教教材”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历史性的进步。 “用教材教”的可能性。我们处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丰富多彩与信息获取途径的方便快捷,使得我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搜集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补充教材、拓展教材、丰富教材。再则,学生生活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使教材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同时,变得生动和丰富起来。 “用教材教”的必要性。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的,文本是相对固定的。雷实教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之一)曾说:“教材,在它出版之日起,就落后于时代了。”我们在用教材的同时,有必要根据时代变化的要求,对它进行必要的补实,甚至修正,常教常新,常用常新,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那种置教材于“课后”,随意“超越文本”、“超越教材”是不可取和不负责任的。“教教材”、“教好教材”仍然是基础、是前提。如果教教材、教好教材都存在问题、都有困难,那么,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有荒废教材、糟蹋教材的危险。因此,在备课中,教师一定要理解教材,分析教材,钻研教材,还要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关注生活、了解学生,为创造性使用教材作充分准备。比如第十二册编排的“实践活动”《“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在农村,没有“有关的单位”可以访问,也没有“图书馆”和“网络”可以查阅有关资料,怎么办? 一是,老师做职业生活的有心人,天天都在备课,比如把“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大气日”的报纸,收集起来,给学生读。老师的这种习惯也将自然不自然地影响学生、传递给学生。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看电视,注意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特别是中央10套教育科学频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是,从身边出发、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比如稿纸正、反面用,比如不用一次性水笔,比如尽量少用塑料袋等。(待续)


怎样分析学生,确定一堂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研读课标,确定教学的目标)。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

怎样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部分对全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是我们把握该册教材和教学的重要依据,让我们“胸有全册”;《教师教学用书》的每个单元,先是“导读”,提示整组教材的主题、特点、训练点等,让我们“胸有全组”;《教师教学用书》的每篇课文,包括教材解读、...

如何分析教材
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的主要步骤应包括:阅读和理解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阅读和理解所教教材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

如何对教材进行分析?
1.对教材地位的介绍 教材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介绍,这要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特点,确定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2.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指在明确教材地位之后,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

怎样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立足课标,把握教学方向。要解读课程标准,首先是熟读课程标准。二、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备课时,首先应深入研究教材。三、分析学生,进一步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从实际的教学过程看,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状况不...

如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和意义简要的概括为三点:1、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到有的放矢。不研究教材不行,那么光研究教材肯定也是不行的,另外,只研究教材上的文字也是不行的,还有研究教材的内涵、外言、结构和背景,因为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2、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做到事半功倍。只有在充分了解和熟悉教材...

如何分析高三语文教材的体裁和题材呢?
分析方面如下:1、教材来源 对于教材的分析首先应从宏观层面上,说清所说内容选自什么版本哪个年级哪个单元的哪一节,也就是对所说内容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这是为了表示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看教材,让听者有清晰的感受。2、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教材分析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后面确立教学目标...

如何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般来说,解读教材应从解读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解读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其基本步骤可概括为“五读”。 (一)语文课程标准――研读课标...

教师要想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应先如何熟悉分析教材
1、阅读和理解所教教材的意义。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2、确定教学目标。在认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

如何进行语文教材分析
如何进行语文教材分析如下:一:抓住课文的重点 1、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提到“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就是“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即提出纲要,探索精微。我们在细读课文时,应用此法探索文章的主旨妙义,进而把握课文的重点。一节课中,重点不宜过多,否则就失去了确定重点的意义...

遂昌县13790343419: 如何确立一课的教学目标 -
丘秦万苏:[答案] 在没有进行网络学习以及学习专家优秀的理论之前,我的习惯是看看教科书,根据教科书上所涉及的知识点写教案,教学目标的确立依赖教学参考书,照搬照抄,只要写在教案本上就算完成任务,而不去关注我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合本课,本班...

遂昌县13790343419: 如何分析教材 -
丘秦万苏: 小学数学教师 教师要提高教学实效,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要正确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的主要步骤应包括:阅读和理解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阅读和理解所教教材的意义 小学...

遂昌县13790343419: 教案怎么写? -
丘秦万苏:[答案] 1.教学目的.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

遂昌县13790343419: 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
丘秦万苏:[答案] 一、教学目标应多元化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1、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1)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所识得的知识的每一个过程,激发学生呈现的体验的多样性及创造精神.让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

遂昌县13790343419: 怎样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
丘秦万苏: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

遂昌县13790343419: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什么? -
丘秦万苏:[答案] 一、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

遂昌县13790343419: 如何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
丘秦万苏: :第一:文本的特点 文本有什么特点?这是我备课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第二:学习的起点 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我们教师必须要随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何处起步,他们在总体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将继续往哪个点前进

遂昌县13790343419: 怎样进行教学内容分析 -
丘秦万苏: 一、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和意义????1、熟悉课标和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因为小学的老师,可以把课标和教材放在一块读的,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我要教什么,我为什么教,我如何教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2、促进教学目标的...

遂昌县13790343419: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
丘秦万苏: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与教育的目的及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