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弟子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别人?

作者&投稿:温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学习中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告诉我们( ),(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总结起来就是,对别人的优点要学习,和他一样;对待别人的缺点要审视反省自己有没有相同缺点,如果有,就要努力改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你想让别人怎么对待你,首先你得讲究你该如何对待别人,人与人之间也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需要纵贯古今的大智慧。

如何待人在《论语》中也有著名的语句论述,在《为政第二》中季康子曾问孔子:“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该文的大概含义是: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心和互相勉励,应该怎么办?”孔子说:“你对他们态度庄重,他们自会敬你;你孝顺父母,慈爱儿子,又爱民如子,他们自会忠于你;你举荐善良优秀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他们自会互相劝勉,加倍努力”。
这段话是孔子是在教管理者如何来对待自己的下属,季康子是鲁国的权臣,由于完全没有按照孔子的训诫治国,最后导致了亡国。虽然在此处主要是针对管理者治理百姓而言,但也讲出了待人处世之道,以下我们来简单地分析看看它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看《论语》学待人之道
临之以庄则敬

孔老夫子告诉季康子,接近百姓,内心要有真正的庄严情操,百姓对你自然就恭敬了。如果对人敬礼,只是表面的动作,而内心却不诚恳,则敬礼的姿势都会有偏差,这样的敬礼有什么意义?“临之以庄,则敬”,即对部下、对群众,要有发自内心的庄严情操,那么部下对你自然就恭敬了;孔子在《学而篇》中也在谈到“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就是“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

启示:可见君子要坦荡、落落大方,品行端正,没有轻佻的言行,神情庄严,自然走到哪里别人也不敢对他轻佻无礼;
孝慈则忠

“孝慈,则忠”,孔子的意思是“你孝敬父母,又提倡民众孝敬父母,你慈爱子女,又爱民如子,他们就会忠于你”。这里的孝慈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本性之善的家庭伦理,在儒家思想中,家族的伦理可以自然扩展为社会伦理,“孝”向上延伸为大臣对君主的“忠”。“慈”从心,从兹,兹亦声。兹的意思是草木茂盛,兹与心合起来的意思是有帮助人茁壮起来之心。慈,爱也,有助人之心,可以向下延伸为君主对大臣的“仁”。通过提倡家庭的孝慈伦理,道德上足以为大众的表率,其恩德也足以获得民心,自然能感召百姓行忠义之事。《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的负责完成份内义务的美德。这里的忠,就是要忠于自己内心本真中善的情操,忠于家庭伦理所形成的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要员工“忠”,就得看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是否符合员工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如果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那么员工才会信服企业的领导。

看《论语》学待人之道
启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做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如此方能有良好的品行去感染他人,他人受到你的感召自然会被你影响,也就会敬你。一个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并由此树立正确原则的人,是很难获得别人对你的尊重的。君子要求诸人,必须先存于已。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具体做法是推行“敬、忠、慈、孝”这种理念和价值观,举荐、选拔和奖励有这些善行的贤人,然后教化那些还没有这种理念和价值观的人,民众就会互相劝勉,加强努力了;“教不能”指对不懂的,并不讨厌他,而是尽量教化他,让他受感化。每个人都希望能有好的发展,好的人生前途,如果树立了好的途径和榜样,使他们的志向得以实现,又愿意帮助别人成长。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机会等着你,大家需要帮助而且又能得到帮助,自然就会互相勉励求上进了。

启示:不要心存偏见地去讨厌一个人,否则这个人就不可能接受你的规劝并对你存有敬意,而你也就无法引导他走向正确的方向。有能力为他人提供帮助,他人也必定会尊重你。有才办事,有德服人,谁能不尊重你呢?

以上待人处世的原则是孔子“发乎情,行乎仁,止乎礼”思想的反映,是非常朴素的以人伦为起点的处世治世思想。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正已来达到正人的方法,以人来宏道。
看《论语》学待人之道
《为学篇》也有谈及孔子的待人之道,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其含义大致是这样:“孔夫子到了这些诸侯国,一定会有国君们来问政事,是孔子向他们提出的请求呢?还是他们向孔子提出的请求呢?”子贡回答说:“孔子具有己温和、良善、恭庄、节制、谦让这五种美德,所以迎得国君们的敬重,向他问政。就算是孔子的请求,是不是也与别人的请求不一样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通过自身的“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你很难想象一个性情乖戾、动作猥琐等不良形象的人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当然“温良”等品性往往是面对有素质有层次的人的,而对卑鄙、作奸犯科之人自然要正颜厉色的。北宋的包拯包青天一身正气令牛鬼蛇神都为之惧怕,所谓邪不压正,所以即使一介书生只要浑身正气也会令人肃然起敬的。
学习《论语》所折射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正已达到正人的作用,“内圣而外王”,是儒家所倡导的待人处世方法。做人要有自己内在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自己的原则并坚守自己的原则,塑造良好的形象,端正自己的品行,能正已者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反之若自身品性德行被人诟病,那别人自然也就不会尊重你。

今天不谈世界论,聊聊孔子如对待别人的优缺点,用孔子与学生的故事来讲一讲。

一、先说对待缺点的人,孔子提倡以直报怨,不提倡以德报怨。

对待明事理的和不明事理的人区别对待。

1、对待不明事理的人,就是如下的故事:

孔子学生子贡,在门口扫地,来一人找孔子问道,子贡说你讲讲看我能不能回答。

那人问到:“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贡心想这不很简单吗,就告诉他:“一年有四季”。

那人说:“不对,一年有三季”。

子贡不服,与之争辩起来。

那人说““这样,我们来找孔子来评理,你对了我给你磕三个头,我对了你给我磕三个头”。

孔子听到争论声就出来了,问何事争吵?

子贡说:"明明一年有四季,那人非说有三”。

孔子上下打量那人,说:“一年有三季,子贡快磕头认错。

等那人走后,子贡愤愤不平:“老师您怎么能黑白不分呢?一年明明有四季”。

孔子说:“此人穿一身绿袍,是蚂蚱所变。只知春天生,秋天死,他没见过四季,只知道三季。你与他争论怎么不会出结果,还不如你吃点亏,不要无休止的纠缠”。

孔子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三季人”,他的认知已经定型,不要与他纠缠。

2、对待明事理的人,就是如下的故事:

春秋时期,连年战乱,很多被俘虏的士兵百姓被当成奴隶随意买卖。

当时的鲁国就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其他国家当奴隶,鲁国为了赎回这些流失在外的鲁国人,颁布一条法律:凡有人赎回在外的为奴的鲁国人,所出赎金可到官府领取报销。

孔子的学生子贡,一次从他国赎回了鲁国人,子贡认为做好事不应该图回报,子贡也是很富有的一个人,就拒绝了官府补偿的赎金,因此还得到官府的表扬。

孔子得知此事之后勃然大怒,不但没有表扬子贡,反而遭到了孔子的强烈批评。

孔子哀叹一声:“以后不会有鲁国奴隶被赎回来了”。

子贡不解。

孔子说道:“你赎回了奴隶,不领赎金,官府表扬你大公无私,声名远播,那谁还敢去赎回奴隶那,你无私,领赎金的人就会被认为人品自私,你是君子,别人就成了小人,不去报销赎金,不富有的人怎么还会去赎回鲁国在外的奴隶那”。

子贡便明白“无私为大私”的道理,无私仅是为了名声、面子,因此影响他人的利益,实为自私。

《道德经》讲“无私为大私”就是这个含义。

二、对待优点的人,孔子提倡扬善的。

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为了表示感谢,就送了子路一头牛,子路就收下了。

孔子很高兴的表扬到:“以后就会有很多人勇于救助落水之人”。

私为公,为大义,即为无私。

提倡扬善适度的宣扬,行善要默默无闻。

孔子的得利是善行而得,不是主张求的,而是付出自然而得的收获。

得利不仅是“钱物”,无钱物而得“名声”,无名声而得“良心”,就是“积德”。

以诚待人,以德报怨,以仁施政,…

他们要求,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维护当官的利益,压迫普通人的利益,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从这两则语录看来孔子及其弟子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他人用自己的语简要回答...
1.学习诚实,不懂就问。2.修养品性,讲求学问。3.道义不缺,改正缺陷。

孔子及其弟子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别人?
”该文的大概含义是: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心和互相勉励,应该怎么办?”孔子说:“你对他们态度庄重,他们自会敬你;你孝顺父母,慈爱儿子,又爱民如子,他们自会忠于你;你举荐善良优秀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他们自会互相劝勉,加倍努力”。这段话是孔子是在教管理者如何来对待自己的下属...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
1、仁:仁爱之心,孔子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仁,即仁爱之心。他认为,人们应该具备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心,以善待他人,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孔子认为,仁是道德的最高标准,是人性的根本。他强调,人们应该具备仁爱之心,以此来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也有助于个人的道德修养。2、礼:礼仪之邦,孔子认...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仅仅知道学习的人不如那些对学习有热情的人,而对学习有热情的人又不如那些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的人。这种观点告诉我们,兴趣和快乐是学习的最大动力。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孔子认...

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吗
《孔子世家》“陈蔡之厄”一段写了孔子及其弟子从陈国到蔡国的途中被陈蔡军队围困,断绝了粮食,孔子及弟子生命危在旦夕,此时,弟子们对老师学说开始怀疑和动摇,孔子问子贡“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子贡认为应该降低要求,以适应符合社会。孔子...

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
(《八佾》)可见,不争也不是绝对的任何如何竞争,而是认为应有正当的符合礼乐文明的“争”。 1.3 孝悌是修己的又一基本内容。孝指尊敬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中国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学而》)“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子罕》)由于当时的家族组织与...

曾子认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什么
《论语》中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亲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省”,视,反省。“谋”,策划,出谋献计。“忠...

文中孔子及其弟子有关做人的观点对你有何启示?
夫子之学唯恕 孔子主张的做人道理。孔子大力提倡为人处事要谨言慎行,严于律己,因为从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是践行“君子之道”的必然要求。...孔子为己之学的观点对我们的启发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许多人都把这句话视为儒学的重要标志,认为...孔子说...

论语名词解释
《论语》是一本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的儒家经典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其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在政治方面,《论语》主张以仁为核心的政治理念,认为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治国,反对暴政和贪欲。在伦理方面,《...

论语中有关生死的句子
关于孔子和弟子在“成仁”志趣上的这种偏差,我们还可在《论语》其他篇章中找到印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以上对话...

建水县17173009111: 孔子对于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有什么主张观点吗? -
梁底甘氨: 对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自己:每日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虽然是他教他弟子的,但他也以身作则的) 待人接物 :以直待人.(有弟子曾问孔子,要是有人对他不好,他是应该宽恕别人,包容他吗?孔子就说,如果你对那个对你不好的人很好的话,将来有人对你很好,你又要怎么对待他呢?所以说,孔子虽是圣人,却绝对不圣母)

建水县17173009111: 孔子教我们如何做人? -
梁底甘氨: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

建水县17173009111: 孔子认为应该怎样交友 -
梁底甘氨: 1楼回答根本不对!、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就是所谓损者三友,益者三友.至于忠恕二字,孔子曾经在跟子贡的对话中两次提到“恕”.1、子贡问曰:“有一...

建水县17173009111: 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认为()
梁底甘氨: 要宽容对待,这是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建水县17173009111: 对待朋友的错误行为,孔子认为应采取怎样的做法 -
梁底甘氨: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对待朋友的错误,当然要坦诚布公的劝导他,推心置腹的讲明利害关系,

建水县17173009111: 该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如孔子所说的什么话 -
梁底甘氨: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建水县17173009111: 大教育家 思想家孔子曾教育我们要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曰 -
梁底甘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建水县17173009111: 论语十则 在学习中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
梁底甘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总结起来就是,对别人的优点要学习,和他一样;对待别人的缺点要审视反省自己有没有相同缺点,如果有,就要努力改正.

建水县17173009111: 孔子的交友之道问题 -
梁底甘氨: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我们如何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又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依照惯例摘录几个句子,想着自己的那为数不多的好朋友,真的很开心,嘴角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的圈子就足...

建水县17173009111: 《论语·宪问》中关于“抱怨”孔子认为应该干什么 -
梁底甘氨: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说,对待别人的报怨,你应该以正直公正及理性来对待;而对待别人的恩德,你应该以自己的优良品德及感恩之心去回报人家.这才是君子所当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