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认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什么

作者&投稿:恽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中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

你好,很高兴为你答题-_-#
这道题应该这样写:
《论语》中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亲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省”,视,反省。“谋”,策划,出谋献计。“忠”,忠诚。“交”,交往,合作。“信”,诚信。“传”,老师所授。“习”,温习,练习。此章的大意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呵呵,求采纳哦^_^

《论语》中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亲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省”,视,反省。“谋”,策划,出谋献计。“忠”,忠诚。“交”,交往,合作。“信”,诚信。“传”,老师所授。“习”,温习,练习。此章的大意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论语》中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亲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省”,视,反省。“谋”,策划,出谋献计。“忠”,忠诚。“交”,交往,合作。“信”,诚信。“传”,老师所授。“习”,温习,练习。大意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10月12日(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

曾参全身像
曾参全身像

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曾参,常随父学诗书,有"伏案苦读"之说。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见《淮南子》)

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十六岁的曾参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的高才弟子颜回病故,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

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呼而告之,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孔子亲以《大学》授曾参。

目录
词条推荐
【秒懂百科】一分钟了解曾子
94.7万 42"
《曾子杀猪》:为人处世,贵在诚信
19.9万 1'20"
曾子大禹的后代为你讲述“家国情怀”的前世今生
64.5万 5'13"
>
曾子
春秋末年思想家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展开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1],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2][3]。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4]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5]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本名
曾参
别称
曾子;宗圣
字号
子舆(字)
所处时代
春秋末年
民族族群
汉族
人物关系

孔子
老师
快速
导航
主要思想

轶事典故

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夏禹之后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禹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6]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建立鄫国,曾姓自此发源。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前567年被莒国灭。太子巫出奔鲁国南武城定居。其后代用“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玄孙即曾子。[6]
师从孔子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10月12日(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6]

曾参全身像
曾参,常随父学诗书,有“伏案苦读”之说。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见《淮南子》)[6]
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十六岁的曾参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6]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的高才弟子颜回病故,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6]
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呼而告之,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孔子亲以《大学》授曾参。[6]
孔子托孤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曾参二十七岁。是年,孔子卒,终年七十三岁。曾参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参。[6]
公元前476年(鲁哀公十九年)曾参三十岁。三年守墓过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认为有若面貌很像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事奉,强叫曾参同意。曾参拒绝说:“这样做不可。老师的德行像长江的水洗过,像秋天的阳光晒过,清净洁白,无以复加,怎么只求面貌像似呢?”(见《孟子·滕文公上》)[6]
公元前475年(鲁哀公二十年)曾参三十一岁。父病故时,曾参“泪如涌泉,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则泣下沾襟”(见《礼记》)[6]
拒入仕途
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曾参三十八岁。武城大夫聘曾参为宾师,设教于武城。[6]
公元前456年(鲁悼公十一年),曾参五十岁。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曾子皆不应命。[6]
公元前455年(鲁悼公十二年),曾参五十一岁。鲁悼公十三年(公元前454年)曾参五十二岁。[6]
公元前446年(鲁悼公二十一年),曾参六十岁,与子夏、段干木等设教于西河一带。[6]
病逝鲁国

曾参半身像
公元前436年(鲁悼公三十一年)曾参七十岁。是年,曾参有病卧床不起,把弟子们叫到跟前说:你们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和手,都保全得很好吧!我一生正像《?>诗经》上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谨慎,以保其身。从今以后,我知道身体能够免于毁伤了。小子们,要记住啊!并且他自言自语地说,君子修养之道贵在三条:“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这三条我能做到吗?始终不忘修养功夫。(《论语·泰伯》)[6]
公元前435年(鲁悼公三十二年),曾参七十一岁。一天夜里,病危中的曾子,突然想起身下铺着一领华美的席子,是鲁大夫季孙氏送给他的。他认为,自己一生没做到大夫,不应铺大夫的席子,于是就招呼儿子们把席子换下来。没等换上的席子铺好,他就去世了,终年七十一岁。[6]
主要思想
修齐治平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5]
人为贵
《曾子·天圆》中指出:“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阴阳之气各从其行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雪,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

曾参杭州石刻像
《曾子·天圆》认为毛虫羽虫是阳气化生的,介虫、鳞虫是阴气化生的。人是倮生的,无羽毛鳞甲,乃是禀阴阳精气而生。
这就明显地突出人在万物天地中的地位。这正是儒家思想的特点。《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小戴礼记·礼运》中说:“人者五行之秀气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人不是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是能动的改造自然。“从天而倾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发现并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不苟权贵
《韩诗外传》卷一记,曾参为养活父母仕于莒,曾当过“得粟三秉”的官职。虽有从政经历,但综观其一生,仍然是一个孔子式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根源在于他那尽守礼约、躬守孝道、不苟同权贵的思想品格。他曾声言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庄子·让王》篇中记载:“曾子居卫,温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屦[7] )而踵决。曳纵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声。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说苑·立节》载:“曾子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韩诗外传》说“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应命。”[6]
选自百度百科

曾子,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曾子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意思是:穷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思,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身的品德,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关于品味人品素养的诗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

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详细解读是什么?
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是嘉兴学院的校训,“方者,有棱有角;正者,不偏不斜”。这是徐宪民校长在校训碑揭幕仪式的讲话中提到的。方正为人之大学生,最主要就是开辟自己内在的人格世界,又有如五柳先生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方正而为人,勤慎以治学。“勤”与“慎”不仅是一个方正之人在教学、...

论语中所提倡的治学和仁德的心态是哪一句?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

论语《子罕》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怎样回怼没素质的人诗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

孔子认为学习的三种境界是什么?
三种境界分别为:知之、好之、乐之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文言文龙洞山记翻译
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6. 游龙山记的译文十一日,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

论语十则中,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
曾子说:“我每天常三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有没有尽我的心呢?我和朋友 相交,有不信实的吗?我所传授于人的,有不是我自己所日常讲习的吗?”,有它意思我们 可以知道,它是不停的自我反省,因此事自我观察和认识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1诚信2信用,为人处世立世之根本。但毕竟...

...是什学派的始创人,他说什么告诉人们诚信的重要性,关于治学态度...
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告诉人们诚信的重要性。关于治学态度,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

《诫子书》中,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诫子书》中,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原文如下:夫君子之行,...

临武县17225913093: 《论语》中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
陆曼健拓:[答案] 你好,很高兴为你答题-_-#这道题应该这样写:《论语》中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亲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省”,视,...

临武县17225913093: 论语12章 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修养的句子是 -
陆曼健拓: 《论语》中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亲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省”,视,反省.“谋”,策划,出谋献计.“忠”,忠诚.“...

临武县17225913093: 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陆曼健拓:[答案]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应该是这句把. 论语十则里面的.

临武县17225913093: 《论语》中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 -
陆曼健拓: 你好,很高兴为你答题-_-# 这道题应该这样写: 《论语》中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亲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省”,视,反...

临武县17225913093: 曾子认为治学的人应该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的句子——,——. -
陆曼健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临武县17225913093: 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什么? -
陆曼健拓: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临武县17225913093: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论语中说向一切... -
陆曼健拓:[答案]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临武县17225913093: 请问有《论语》十则的练习题(没有答案的) -
陆曼健拓:[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 一 填空: 1、 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 “ 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临武县17225913093: (1)孔子的学生曾子认为研究学问的人应该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的句子是: -
陆曼健拓: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临武县1722591309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问题;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 -
陆曼健拓:[答案]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 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