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为什么被后世尊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

作者&投稿:农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十万个冷知识

伤寒论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1]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2]
作品名称
伤寒论[3]
拼音
Shang Han Lun
作者
张仲景
类别
中医学
阐述内容
外感热病治疗规律
快速
导航
内容流传目录贡献作者
书名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出处可参照郝万山先生的讲义视频,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4]
内容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2]
六经形证
六经形证,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4]
流传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开美本。赵开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赵开美本今存五部。《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2][5][6]
目录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7]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痓湿暍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展开全部
贡献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伤寒论》一书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来源百度百科


《伤寒论》为什么被后世尊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出处可参照郝万山先生的讲义视频,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4]内容 《伤寒论》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什么
《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张仲景所著,因其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是史上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理、法、方、药俱全,故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在仲景的故乡河南南阳今有“医圣祠”,有机会的话去参观一下也不错。

伤寒杂病论为什么失传
因此,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从《伤寒杂病论》中分割而成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由晋代医家王叔和整理编篡而成的,但以后书名、卷数、分合又有所改变。直至宋代校正医书局时,才有《伤寒论》十卷和《金匮要略》三卷。 内容与成就 《伤寒杂病论》一书,以...

在唐代,《伤寒论》没有被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在唐代,《伤寒论》流传并不广泛,著名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有关伤寒论述,涉及张仲景的学说并不多,提到:“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晚年著《千金翼方》时,才大量引述了张仲景的伤寒方论。宋代叶得《避暑录话》说:“孙思邈为《千金方》时,独伤寒未之尽,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

伤寒杂病论分为哪两本书
《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成书不久即散乱于世。至北宋时,翰林学士王洙在宫藏书匮中发现蠹简本《金匮玉函要略方》,书分上、中、下3卷,实为《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金匮》时,依据此本,删去上卷伤寒部分,保留中、下两卷杂病和妇人病两部分,并把下卷方剂...

张仲景的著作是什么?
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医宗”、“方书鼻祖”和“医中之圣”,其贡献在于创立了中医学临床诊疗辨证论治体系。他在著作中以六经论述伤寒,以脏腑论述杂病,将病因分类,辨证施治,并整合了理法方药,使之成为一体,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医学指导。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以六经论治伤寒,以脏腑...

伤寒论日本申遗成功了吗
伤寒论日本申遗没有成功。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伤寒杂病论》是我国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无法被其他国家申遗。

伤寒论白话解读
它的辨证思维方法、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对临床各科都有指导意义,是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和学术的发展,被奉为中医学之圭臬;其所载方药,配伍严谨,加减有度,为后世所效法,故被誉为“经方”,《伤寒论》则被称之为“方书之祖”。刘渡舟先生称《伤寒论》为“中医之魂”...

张仲景被称为什么?
此外,张仲景被后世誉为“万世医宗”、“方书鼻祖”、“医中之圣”。张仲景的最大贡献在于创立了中医学临床诊疗辨证论治体系,他以六经论伤寒、脏腑论杂病、三因类病因、辨证寓八纲、治则述八法,证因脉治,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垂法后世。张仲景著述 1、《伤寒杂病论》(已经散佚,中医四大...

伤寒杂病论
时光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在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这本书。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读着这本断断续续的奇书,兴奋难耐。利用太医令的身份,他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

彭泽县18685154633: 大家告诉我伤寒杂病论的历史地位吧 -
桑骅赛庚: 《伤寒杂病论》简史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

彭泽县18685154633: 《伤寒杂病论》这部作品的问世有什么历史意义 -
桑骅赛庚: 《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业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仍是中医学习的源泉.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在西医是不可想像的,...

彭泽县18685154633: 为什么伤寒论必读
桑骅赛庚: 本书为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医学经典著作,它并不仅仅是局限于外感热病的专著.该书确立了辨证论治基本原则,该辨证论治基本原则的确立开拓了中医临证医学的新纪元,成为后世医家诊治疾病的准绳和中医学术发展的源泉之一.本书也因此成为历代公认的中医成才的必读之书.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辩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

彭泽县18685154633: 《伤寒杂病论》是一本什么样的医书?
桑骅赛庚: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张仲景所撰, 它确立了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一 辨证论治的思想.后来几经战乱散轶、编 次,该书被一分为二,成为《伤寒论》和 《金匮要...

彭泽县18685154633: 伤寒论是什么?临床意义? -
桑骅赛庚: 你好!确切的说,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注.古代所指的外感疾病绝非现代的感冒所能概括.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

彭泽县18685154633: 名医朱肱所著的《伤寒论》对后世医学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桑骅赛庚: 《伤寒论》中所记载的病证多但相应的方药却很少,尤其是有关阴毒伤寒、时行温 疫、温毒发斑的疾病,他从《外台》、《千金》、《圣惠》等书中,选录方剂100首, 补充进去,大大丰富了伤寒方药的内容,其所补充的方剂对后人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他根 据妇人与小儿的体质特点,提出妇人伤寒与小儿伤寒遣方用药的注意点,以及对阴毒伤寒的 很多阐发,都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未提及的.通过朱肱对《伤寒论》内容的充实和发 展,对后来的医者研究阴寒证或研究温热病大大提供了便利.朱肱采用经络综合分析法治伤寒;开创 以方类证,以证论方的先河;补充张仲景《伤 寒论》之不足,促进了仲景学的发展;在医学史上的贡献不可磨灭.

彭泽县18685154633: 谁懂伤寒论? -
桑骅赛庚: 《伤寒论》 简介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

彭泽县18685154633: 为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张仲景为医圣还如此纪念他 -
桑骅赛庚: 张仲景著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人,为了纪念张仲景对医学的贡献,后世尊其为“医圣”.他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及其辩证论治思想,在今天的临床实践方面依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所以说,张仲景对后世的贡献更大,被后世尊为“医圣”也就理所当然了.

彭泽县18685154633: 【伤寒】是什么? -
桑骅赛庚: 《伤寒论》虽然被奉为中医的经典之作,但是这绝不能影响《温病学》对中医的伟大贡献.当然《温病学》不是经典,换句话说《伤寒论》也不是经典.真正经典的只有《黄帝内经》.

彭泽县18685154633: 伤寒论:作者及主要学术贡献是什么? -
桑骅赛庚: 作者: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正史无传,生卒年及生平不详,经后人考证,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写作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