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为什么没有去秦国?

作者&投稿:木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因为当时的秦国处在边陲地区,战乱频繁,再加上鲁国到秦国的距离有千里之远,因此为了自身安全的考虑孔子并没有到秦国。秦国身处边陲地区,因为和晋国的利益冲突,因此,秦国和晋国一直都在打仗。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刚出鲁国时,便遇到了拦路打劫,钱财尽失的事情,这还是刚出国门的时候,如果冒然去往千里之遥的秦国的话,自身和弟子的安危便无法考虑,因此孔子并没有选择去秦国。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提倡的一直都是仁政,他的儒家思想在当时来说,并不怎么受欢迎,因为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对于国家来说,仁政并不适合。而当时最为推崇的便是法学。因为法学对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有很大的提升,同时还能转移国内矛盾,因此对于当权者而言,法学是最好的选择。

而孔子所提倡的仁政和为政以德,对当时的时局来说,并不符合,因此也不受推崇。所以即便孔子周游列国,但是却不会重用孔子,只是将孔子当作座上宾来对待。而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便是自己的思想抱负能够被实现。再说说秦国,孔子当时周游列国的时候,正是秦惠公时期,这时候的秦国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而之前秦穆公开创的霸业早已不复存在。再加上秦国的发展受到了晋国的阻挠,因此当时的秦国政局并不稳定,也因为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整个天下都处在战乱之中,因此即便孔子去了秦国,但是秦惠公却不会重用他,因为他的思想并不符合秦国的国情,所以也只会将孔子当作座上宾来对待。由于孔子的思想过于超前,所以在受到诸国拒绝后,孔子便回到鲁国继续他的教育事业。



因为当时的秦国是位于西方的,而且那里的是经常发生战争的,所以想要过去的话非常艰难,所以最后孔子是没有去秦国的。

因为经历过商鞅变法的秦国一贯的风气和其他各国都不一样,孔子所推崇的儒学在秦国没有发展的基础,所以就没有去。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没去秦国的原因,首先是秦国的统治不需要孔子的这种儒家学说,会消弱他们的强武精神,第二孔子也不屑于去秦国,认为他们是蛮夷之地。


孔子的背景资料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武庚于朝歌管理商遗民,设三监。管蔡武庚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国(今河南商丘)。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因为家道破败,无力偿还...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被后世称为圣人的万世师表,是一个思想伟大、道德高尚,倡导仁义礼智信的人。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有那些主要成就?
1、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包含一切美德)”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2、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一书,修订《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3、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有哪些
在教育方面,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二)墨子。墨子为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生前担任宋国...

孔孟论学,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但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思考了但不学习内心就会感到不安(危险)。”子贡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孔子说:“他努力勤奋并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凭借这一点称他为文。”孔子说:“比如堆积一座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

时也命也,善始慎终,尽人事听天命 出自哪里
时也命也,善始慎终,尽人事听天命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晚年所说。记载在《中庸》。孔子晚年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你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好一件事,不做不会...

“子见南子”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

中国有哪些名人?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原文 翻译
原 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出自《论语.学而》。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是什么意思?
唐子西,名庚,与苏轼差不多同时代,而且是老乡,都是四川眉州人。又可证,“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一句北宋即有。朱熹也是引用于前人。时间晚于叶盛的明代大儒刘宗周在《重刻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序》中也引用过此句:“良知之教,如日中天。昔人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然使三千年而后,...

都江堰市17884553080: 孔子周游列国,为何不入秦国 -
苌师盐酸: 说法之一,孔子鄙夷秦人.孔子认为秦国接近北方少数民族,民族混杂,不可教化,所以不去秦国. 说法之二,孔子敬畏秦人.据说孔子当年也曾试图入秦,他们的车队从河南出发,经潼关入陕西.车队刚入潼关大道,就被几个在路上玩耍的小...

都江堰市17884553080: 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没有去秦国 -
苌师盐酸: 1,因为路途遥远,孔子名义上的周游列国其实只是以鲁国为原点,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周边国家游历.周游的国家有鲁国西南方的宋国、陈国、蔡国、楚国,北方的齐国,西方的京城、卫国、曹国、郑国,东方的杞国.而且秦国地势险要.山路难走也是一方面.2,孔子鄙夷秦人.孔子认为秦国接近北方少数民族,民族混杂,不可教化,所以不去秦国.满意请采纳

都江堰市17884553080: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就是没有去朝见周天子的原因?
苌师盐酸: 首先,孔子毕竟是鲁国人,从感情和人脉的角度出发自然将鲁国视为出仕的第一选择.在孔子长达七十多年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鲁国.单从感情上讲,孔子更想为鲁君效力. 其次,孔子恢复周礼的目的不是要恢复周朝统治,而是要建...

都江堰市17884553080: 孔子西行不到秦!这句话出自哪里? -
苌师盐酸: 出自韩愈的《石鼓歌》 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后来带着学生来到了楚国.由于令尹子西的反对,孔子没有得到重用,打算去秦国.楚怕秦国重用贤人孔子,用佯送暗阻的方法,在秦国边界的属国白羽 (今河南省西峡县城东老庙...

都江堰市17884553080: 春秋时期孔子巡游列国,那个国家没去 -
苌师盐酸: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濮阳——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都江堰市17884553080: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讲述大同,为什么秦国没有发掘孔子的才能? -
苌师盐酸: 因为秦国当时更需要变革,也需要一个更加有效的管理各级官员的方法,而孔子认为应该以仁义治理天下

都江堰市17884553080: 孔子去过秦国吗 -
苌师盐酸: 应该去过吧,孔子为实现其梦想,周游列国,但是都为得到重用,去过秦国.

都江堰市17884553080: 孔子死于秦国吗﹖ -
苌师盐酸: 不是,孔子没有去过秦国.他死在鲁国.

都江堰市17884553080: 孔子周游列国14年,怎么重回鲁国的? -
苌师盐酸:[答案]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此时孔子已经68岁.

都江堰市17884553080: 孔子周游列国为什么失败 -
苌师盐酸: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最少提到的是利和命.孔子看来不相信命.那就是孔子生不逢时?一般认为孔子固守“仁”,维护礼乐制度的思想在当时乱世、诸侯争霸 的时代,已不能顺应潮流,故而 不能为当世所用.此说虽也有点道理,却不是唯一的原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