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李陵在投降匈奴之后的命运如何?

作者&投稿:戢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告诉我汉朝叛将李陵投降匈奴后的命运是怎么样的?谢谢.~

李陵兵败后,汉武帝曾经派兵试图救出他,但因为那个主将怕死,打了个小仗就回来了,还诬告李陵已经投降了匈奴(后来证实当时李陵只是被关押,并为投降),因此汉武帝震怒就杀了李陵全家。后来李陵没有办法,又不愿再回汉来被奸臣侮辱陷害,因此投身在了匈奴中,娶妻生子。再后来汉匈交战,有一次汉朝的一个将军带兵与李陵相遇,李陵放了他们一马,才得以全军而退(地点就在李陵征匈奴溃败的地方)。再后来在宣帝时病死在了匈奴。
具体可以看一下《答苏武书》,在《古文观止》中有。

李陵因为突出的领军才能被匈奴器重,甚至匈奴单于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李陵,成为了匈奴的坚昆国王。但在大汉却是另一番光景,汉武帝大怒,认为其没有将领的气节,再加上后来公孙敖的诬陷,将李陵整个家庭都判处了死亡的命令。终究是李陵与大汉再无交集,李陵后生没有再踏入大汉一步。

1.李陵——匈奴大战
李陵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打开他人物评价的第一页,会看到是西汉名将、匈奴名将。西汉与匈奴明明是敌对状态,李陵却处于这种尴尬的位置,要追究其原因,就离不开与匈奴的这一仗。公元前99年,汉武帝命令李广利带领骑兵前往天山一带,去平定此地匈奴右贤王发起的动乱。这场战争的主场原本是李广利,汉武帝虽然器重李陵,原本派给他的任务只是让他押送粮草前往战地。

然而李陵却拒绝了这种无法施展才能的任务,义正言辞地对汉武帝说自己能够以少胜众,以五千兵力大战匈奴单于。但事实却是事与愿违,李陵也没有想到自己面对的竟然是匈奴的主力军,敌方的队伍是自己的十几倍,这巨大的差异就注定了李陵战斗的失败。根据《汉书·李陵传》中的记载可以看到李宁杀敌时的磅礴气势与不放弃的精神。但最终因为筋疲力竭,无奈投降。

2.李陵结局
汉武帝在得知李陵投降后的消息是十分震怒的,他认为李宁应当保留战士的尊严:战死沙场,也不应该投降到敌军的麾下。而且此事还牵连到了司马迁,无辜的他只是因为求情就被处以宫刑。后来带到汉武帝脑子清醒时,意识到李陵也是无奈之举,但千钧一发之际却又遭到了公孙傲保全自己的诬陷之词蛊惑,圣怒之下将李陵的全家判以死刑。
西汉的一切都让李陵心灰意冷,所以他黯然地接受了匈奴的好意。迎娶了匈奴单于的女儿,成为了匈奴的坚昆国王、匈奴名将,从此再没有踏入到西汉一步。

李陵在匈奴呆了二十五年,和他太太跖跋氏生养了几个儿女,余则基本无所事事,惟苟且其百死之身而已。中间曾被单于指派当说客去劝降老朋友苏武,两人见了几面,喝了点酒,大概相互还赠送了几首诗(但今存于《昭明文选》和《艺文类聚》中之别诗,疑为后人伪托)。苏武当然没有被说动,但两个人仍保持着很深的友谊,以致于后来苏武还朝,还颇为他讲了几句话。后元二年(前八七年),汉武帝死,八岁的汉昭帝继位,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石单】和左将军上官桀三公辅政。霍光与上官桀和李陵曾是好朋友,对他和他的遭遇也很了解;因此,虽痛惜于李陵之降,却颇同情其不幸,明其苦衷。因此曾派任立政等前往匈奴试图请回李陵。李陵心已早如死灰,故国如梦而亲人不再,破家亡亲身败名裂之人,待死而已,复归何益?因此只有以“丈夫不能再辱”婉拒了。其实这应是托辞。如果李陵真是心无故国,尽全力效忠于匈奴,则浚稽山下的商丘成,恐怕就没那么容易全身而退了。

元平元年(前七四年),李陵病死于匈奴蛮荒之地,实践了其“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的诺言。

关于李陵的评价,在其生前即颇存争议,却并无人能多言,因为他的案例是被汉武帝钦定而且是被族灭的。唯一替他说话的司马迁,也受了腐刑,那还是被特殊宽宥了的;这样谁还敢为他说话?汉武晚年虽也有所悔悟,却也终未付诸行动。对李陵的相对客观的评价,还有待汉武去世之后。这才有了前述的任立政出使匈奴一事。但对李陵评价之争议,却远非就此而止,而是绵延千年而不绝。尤其每到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就会被一些人翻出来,重新贬谪或者同情一番。其目的则大都不过是借古人之行迹,浇心头之块垒,各抒各的怀抱罢了。

后世对李陵非议者有之,同情者亦有之。后者不再赘述;非议李陵比较著名的,是明末的船山先生王夫之。他在其巨著《读通鉴论》中,对李陵曾进行了十分尖锐的批判;甚至连带为其辩护的司马迁,也一起痛贬了一番。船山先生是我十分景仰之人。不过这里,我将尽力本乎事实对船山先生之论作些跨越时间的评析和反驳。

船山先生《读通鉴论》卷三武帝三十:“司马迁挟私以成史,班固讥其不忠,亦允矣。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有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迁之书,为背公死党之言,而恶足信哉?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关羽之复归于昭烈,幸也;假令白马之战,不敌颜良而死,则终为反面事雠之匹夫,而又奚辞焉?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道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司马迁为李陵案而横遭腐刑,不得不长期忍受一个生者所能经受之最大的耻辱,是故“肠一日而九回”,埋头修史以尽其先父之嘱托;若于评论中有所偏发,以抒解胸中之郁结,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司马迁之秉守史家求真之原则,在阐述事实时,尽最大能力考证梳辨、去伪存真,也是为世所公认的。即以他所叙述之李陵事迹为例,班固出于维护汉室需要出发,而“讥其不忠”;然而他所修撰之汉书中关于李陵部分,也大多承袭司马迁所列举之事实,二者鲜有差异。即宋之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也本乎此。这就足以说明,司马迁对李陵经历之描述,基本是本乎事实的,而决非“挟私以成史”。即以其之评论中说“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虽有为李陵文饰之嫌,却也基本本乎事实,并谈不上怎么过分。因此,船山先生以为“迁

李陵(?~公元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现在的中国中西部陕西静宁南边)人,是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著名将军。长大后,李陵做了皇帝卫队的军官,擅长骑马和射箭,对士兵非常爱护。

公元前99年,李陵奉命和将军李广利一起反击匈奴,汉武帝原来想让他负责后勤供应,李陵坚决要求到前线杀敌。他带领五千名弓箭兵出发,结果被匈奴骑兵围困起来。李陵用车围起来掩护,让士兵在后边射箭,和匈奴兵对抗。

后来,李陵他们退到一个大沼泽里,匈奴兵就放火烧,李陵命令士兵也在里边放火,这样就可以先把芦苇烧掉了,等敌人放的火烧过来就自动灭了。这真是个聪明的办法。

李陵的部下发生了纠纷,有个人受到别人的侮辱,就生气地投降了匈奴。他投降后,还把李陵他们的秘密告诉了匈奴,这个秘密就是李陵他们的箭马上就要用完了,而且士兵也没有多少能战斗的了。匈奴知道了后,就加紧进攻。

李陵在夜里突围时被匈奴追击,最后没办法了,就投降了匈奴。这次战役,李陵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军队却杀伤了敌人一万多人。

匈奴的首领对李陵非常好,佩服他,也佩服他祖先的军事才能,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后来李陵病死在了匈奴。

李鸿章与李陵;梁启超与司马迁

乐知网的史学家司马迁课程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凤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

知道为什么某些中国人喜欢撒谎不诚实么?看看“乐知网的史学家司马迁课程”就清楚了。明明是一个汉奸国贼,却被美化成一个英雄,一个为国贼辩护的狗屁文人司马迁就该处死,他还什么重于泰山呢,实在令人恶心。他被阉割了完全正确,当时的法律就该阉割他,或者宰了这个敢为汉奸辩护动摇军心的祸害。

事实真相是这样的。

汉朝有个有名的军人世家,司马迁的史记是这么吹的,“善骑射,得士卒心,匈奴畏之”。这就是后来没有被封候的“飞将军”李广,他有个孙子叫李陵。

李陵一家和卫青霍去病不大对付,但是,李陵依旧在升官,司马迁的史记是这么吹的,李陵“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无论如何,汉武帝刘彻在李陵成年后不久就被当上了“骑都尉”,在酒泉、张掖驻防,部下5000。

这个时候,卫青时代结束,接替卫青的是李广利。

李广利(?—前88年),他本是个不务正业的浪荡子,但他有个漂亮姐姐成了汉武帝宠姬李夫人,因李夫人的关系,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封其为“贰师将军”。

汉武帝听说西域大宛有汗血宝马,他命令李广利率兵攻打贰师城去抢劫汗血马,这是不义之战,再加上对方凶悍,几次抢劫都败北。

公元前99年,也就是天汉二年,李广利领军进攻匈奴,李陵也参与了,他手下是“射士步兵”,也就是说没有起兵,而是弓兵步兵。

本来,给李陵的任务是“为贰师将辎重”,就是保护李广利的后勤补给线,任务很简单。但是,李陵好大喜功,他对刘彻说:“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意思是他手下战斗力超级强悍,用来保护运输队太大才小用了,他要单独作战,分散匈奴军对李广利的兵力。

对待李陵的请战,刘彻开始没答应,“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汉武帝的意思是,现在怎么都愿意当头头,而不愿意配合作战,不愿意给别人当属下?这是大战,没有多余马匹给你。

李陵回答,“我这么强,怎么会需要骑兵?我的五千步兵就足够了!大王就静候佳音,看我怎么以少胜多,看我怎样踏平单于的王宫!”,汉武帝本来也不是什么好鸟,他比李陵更是好大喜功,他在位期间,把前两个皇帝的家底折腾一空,人口减少一半,记住,是自己人口减少一半,多可怕的数字,也不知道他是在对别人,还是在杀自己人呢。开疆扩土没什么不好,但也要注意平衡,否则就是穷兵黩武了,而他是这方面的典型,最后他不得不认错,也就是来个“罪已昭”。我反感汉武帝的不只是这个,最鄙视此人的还有两点,一是为了适应其穷兵黩武,把制造兵器的行业等划为国有,从此,中国的冶金矿山就国有化了,结果是我们这方面开始落后,秦朝及之前的优等兵器再也见不到了。最最不可原谅的是,他为了其政治稳定,搞
了个“独尊儒家”,中国从此再也没有世界级别的大思想家出现,因为,思想家要有其他学派存在,各个派别碰撞才可以有伟大的思想家产生,不仅如此,儒家最轻视科学而注重愚民,中国的科技也开始落后于西方。

回到主题,因为刘彻更喜欢好大喜功,被李陵这么一忽悠,就答应了。

李陵最终达到浚稽山,与匈奴单于主力开战,史书说是五千对八万,“以少击众”,匈奴损失约一万,一直连单于本人都一度打算放弃。最后,李陵军弹尽粮绝。看到这个五千对八万,让我想起了南宋岳飞的500破金兵10万,这已经被证实是谎言。但是,汉朝的五千对八万是否真实呢?因为哪个时候的史料没有宋朝丰富,难以考证,姑且相信司马迁吧。

李陵军陷入绝境,黄昏降临,李陵穿便衣,独自出营,告诉手下不许跟随,声称自己要去独自劫持单于,壮举!“良久”之后,李陵在匈奴军营到底干了什么,是否劫持了单于,都无史料记载。但是,李陵回来后,大声说,“我军已经彻底失败!我们都死定了!”,他在出发前的“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的誓言都作废了。

头儿这么说,他手下自然跟进,有的说,投降后再曲线救国,伟大的李陵怎么会同意呢?他说,“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要以死殉国。

仗打不下去了,只好突围,结果五千士兵几乎全军覆没,最后跑出去的只有四百人。

李陵呢?他竟然不在突围的四百人之中,他也没有殉国,他竟然下马投降了。

这就是李陵的真面目,自己反复请战,弹尽粮绝了,部下希望投降,他却说,“投降的混蛋,阵亡的是好汉”,部下几乎死光光了,他自己没有“玉碎”,而是“瓦全”。

有趣的是,李陵投降的事,刘彻开始并不知道,真的以为李陵捐躯了,他慰问李陵的家属,但是,李陵的家属没有阵亡家属的悲哀,之后,传来了李陵投降的确切消息。

李陵的前前后后的言行,自然引起了群臣异口同声的指责,这就类似清朝的李鸿章的甲午战败受到的待遇类似,人人喊打。但是,中国从来不缺少汉奸,更不缺为汉奸辩护的人,梁启超这个超级骗子就写了“李鸿章传”,为其喊冤。

清朝的梁启超为大卖国贼李鸿章申诉,他不但没什么事,而且,梁启超是名人伟人之流的。汉朝呢?汉朝也有个文人,他也为汉奸李陵喊冤,可是,汉朝当家的是刘彻,不是民国的某某国父,刘彻对待为汉奸辩护的人不手软,司马迁于是倒霉了,也就是被阉割了。

据《汉书》记载,司马迁的辩护词全文:“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李陵投降时,司马迁当然不在现场,他怎么知道“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而且,部队被包围时,曾有部下建议诈降,“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但被李陵拒绝。

因此,司马迁的说法毫无根据,李陵要要诈降早就诈降了,何必要等部下几乎全部战死?也就是说,李陵投降应该是真心的。

司马迁的胡说八道,当然让刘彻愤怒,逃回来的四百人可是见证,而且,当时有支援部队,其指挥官陈步乐自杀殉国。司马迁被阉割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点都不冤枉。

司马迁被享受了宫刑,后来继续写《史记》,因为司马迁的拙劣人品,他的《史记》充满谎言,应该叫“文学作品”更合适,除了史料对证可以指出其大量谎言外,近年的考古学也揭开了其伟大历史学家的面纱,比如,秦国的阿房宫根本就没那么华丽,只有地基,哪里来的华丽?

继续说李陵。他投降近一年,还没回国。刘彻试图派兵救出他来,但行动失败。后来,李陵一家被流放,这坚定了李陵当叛徒的决心,匈奴对他很不错,单于把自己女儿嫁给了李陵,还让他当了右校王,匈奴里面还有一个汉奸,就是丁灵王卫律,他的地位和李陵差不多。

李陵当汉奸后,最著名的事迹是劝降苏武。苏武在匈奴期间纳了“胡妇”生了孩子的,他在汉朝的原配选择了改嫁而非守寡,《苏武牧羊》里那句“白发守空纬”是儒教弟子意淫出来的。

公元前90年,匈奴向汉朝发动攻击,“入五原、酒泉,杀两部都尉”,汉朝方面主将是李广利,御史大夫商丘成等。匈奴采用了诱敌深入加坚壁清野,作为主力的李广利全军覆没,他本人投降。李广利的待遇也很不错,单于也是“以女妻之”,“尊宠在卫律上”,在匈奴的地位也很高。

这次战斗中,和李陵有关系的是御史大夫商丘成部队。匈奴诱敌深入,商丘成追不上地理熟悉地理的匈奴军,一直到了邪径也追不上,不能无止境的追阿,这毕竟不是汉朝境内,于是,商丘成撤退。匈奴呢?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李陵率三万多骑兵反过来追击商丘成。《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至浚稽山合,转战九日,汉兵陷陈却敌,杀伤虏甚众。至蒲奴水,虏不利,还去。”

若干年后,汉朝的皇帝换成了昭帝,主政的大将军霍光和左将军上官桀当年都和李陵关系不错,他们希望李陵能够回归汉朝,但是,去匈奴劝说的任立政没有完成任务,因为,李陵说:“丈夫不能再辱。”,拒绝回到汉朝。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于宣帝元平元年病死。

“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李家成了卖国贼,陇西李家数代人为国尽忠的名头,被李陵毁坏。

李陵这个卖国贼称号,在明朝依旧没有被翻案,《杨家将演义》,杨业被契丹俘后,坚贞不屈,头撞“李陵碑”而死。《杨家将演义》是一本意淫小说,吹嘘破辽,实际上宋朝对刚立国的西夏都是屡战屡败,杨业是绝食三天后伤重而亡,什么八姐九妹更是编造的。但是,这个小说的这段描写是把忠良和叛徒对比,突出“站着死”与“跪着生”。

然而,今天,历史上国贼李鸿章和李陵却大有翻身之势,为司马迁鸣不平的更多了。为什么这样?是某些人对历史无知么?未必,因为这些平反队伍中很多是精通历史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历史经常的黑白颠倒?


《李陵》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李陵》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字少卿。名将李广之孙。父李当户,早死。陵善骑射,为人谦让,关心他人,名声好。武帝以其有李广之遗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他跋涉二千余里,至居延(在今甘肃额济纳旗西北),不见敌而还。继拜骑都尉,将五千人,教射于酒泉、张掖,以防御匈奴。数年后,贰师...

投降匈奴的汉朝名将李陵,究竟是忠是叛?
忍不住去想,如果李陵班师回朝,是否能够完成他的梦想呢?但是,历史从来没有如果,李广找了一辈子的匈奴王庭,就是在一个最糟糕的时候,被李陵遇上了。事情的结局早已写在了史书上。(李广利塑像)李陵兵败被俘,武帝震怒,满朝文武皆迎上意,谓之懦夫,唯太史公仗义执言,结果被处以宫刑。后公孙敖...

名将李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李陵?
本来这个想法还是可行的,只要有着足够的军需支援,李陵是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 从史书上可以看出来李陵虽然只有5000步兵,但是面对着匈奴单于的8万大军都打得有声有色,且战且退,杀敌无数,自己也战死2000多人还不曾溃败,这样的战损还不投降的在古代的战争中已经非常难得的了,那时候往往战损超过一...

李陵是谁?
李陵字少卿,年轻时任侍中建章监。善于骑射,礼贤下士,善待他人,颇有名誉。武帝封李陵为骑都 尉,命其率精兵勇士五千人,在酒泉、张掖一带教习骑射以备迎击匈奴人。武帝天汉二年,李陵率步兵五千人,向北推进,三十天后抵达浚稽山,停下扎营,沿途命人将所过之 处的山川地型绘制成图,派部下骑兵...

汉朝的李陵,是真投降匈奴还是假投降?
公孙敖。公孙敖出征是为了抢回李陵,最次也要打探到李陵的下落。而这位公孙敖没有仔细打探清楚,又害怕被武帝降罪,最终传回了李陵已经投降的假消息。小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翻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关于李陵投降的记载都是李陵战败了然后就投降了。但是小编不敢苟同,在事情的最初,准确的讲,李陵应该是...

西汉名将李陵一一历史上唯一值得同情的战俘
可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叫李陵名将,他在弾尽粮绝之际投降匈奴,他的遭遇颇受到后人的同情。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李陵是西汉名将、文学家,飞将军李广长孙。可以说李陵出身名门,根红苗正,前途无量。 李陵擅长骑射,而且爱护士卒,声望极高。 李陵初以祖勋,授予侍中、建...

李广的孙子李林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这次李广利出征匈奴,因为李陵和单于主力遭遇了,李广利的功劳很少。武帝因此迁怒于司马迁,将其腐刑下狱。后武帝后悔没给李陵派救援,说:“陵当发出塞,乃诏...

李陵是李广的什么人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李陵(?—前74年),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字少卿。李广之孙。武帝时,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拜骑都尉,教射酒泉、张掖将士,防备匈奴侵扰。天汉二年(前99)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自请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至浚稽山,为单于所率八万余骑...

求关于李陵的介绍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不久,武帝派李广利出征匈奴,要李陵相助,但李陵单于关系很好,结果李广立功少而归。武帝因此迁怒于司马迁,将其腐刑下狱。后武帝悔李陵无救...

汉武帝时期李陵事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李陵事件的具体内容是:在一年的夏天,汉武帝派出了自己很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的哥哥和李广利带领士兵去讨伐匈奴,同时派出了李广的孙子和李陵跟随李广押运粮草。李陵带领着五千人的步兵队伍,孤军进入到了浚稽山,但是没有想到遇见了当时匈奴的单于,最后单于派出了八万名骑兵围攻李陵。李陵在经过八个昼夜的...

金明区13172802095: 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李陵在投降匈奴之后的命运如何? -
昔袁泰美:[答案] 李陵在匈奴呆了二十五年,和他太太跖跋氏生养了几个儿女,余则基本无所事事,惟苟且其百死之身而已.中间曾被单于指派当说客去劝降老朋友苏武,两人见了几面,喝了点酒,大概相互还赠送了几首诗(但今存于《昭明文选》和《...

金明区13172802095: 谁能告诉我汉朝叛将李陵投降匈奴后的命运是怎么样的?谢谢. -
昔袁泰美: 李陵兵败后,汉武帝曾经派兵试图救出他,但因为那个主将怕死,打了个小仗就回来了,还诬告李陵已经投降了匈奴(后来证实当时李陵只是被关押,并为投降),因此汉武帝震怒就杀了李陵全家.后来李陵没有办法,又不愿再回汉来被奸臣侮辱陷害,因此投身在了匈奴中,娶妻生子.再后来汉匈交战,有一次汉朝的一个将军带兵与李陵相遇,李陵放了他们一马,才得以全军而退(地点就在李陵征匈奴溃败的地方).再后来在宣帝时病死在了匈奴. 具体可以看一下《答苏武书》,在《古文观止》中有.

金明区13172802095: 李陵投降匈奴后干了什么 -
昔袁泰美: 李陵三代为汉王朝效忠,但是汉武帝杀了他的妻儿和老母,于是他率部投降,后来他一直为匈奴王朝练兵,虽然思念家乡,但只有以泪洗面,直到死去. 采纳哦

金明区13172802095: 我想请问西汉的将军李陵投降匈奴后的情况
昔袁泰美: 李陵(?~前74) 西汉将领,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县)人,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武帝以其有李广之风,命他率800人深入匈奴,视察居延(今...

金明区13172802095: 李陵兵败后的命运是怎样的? -
昔袁泰美: 《汉书》的说法李陵投降匈奴后一年,汉武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出兵营救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但是捉得匈奴俘虏说李陵帮助匈奴练兵对付汉朝.汉武帝闻知大怒,于是将李陵家夷三族.从此陇西李氏声名败落,士大夫引为羞愧.后来李陵责问汉使:“我为汉朝率兵五千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援军而失败,有什么对不起汉的,要诛杀我全家!”原来为匈奴练兵的是投降匈奴的原汉塞外都尉李绪.于是李陵便派人刺杀李绪.匈奴大阏氏想要杀李陵,单于只好把他派到北方藏起来,直到大阏氏死后才把他调回.单于认为李陵壮勇,将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和先前投降匈奴作了丁灵王的卫律平起平坐.[编辑]《史记》的说法单于将女儿嫁给李陵后,汉朝将李陵家夷三族.

金明区13172802095: 李陵为何投降匈奴?投降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
昔袁泰美: 凡是看过《古文观止》的人,都知道李陵的故事.京剧里还有一个《李陵碑》,是讲老令公兵败无奈,头撞李陵碑而自杀的故事. 对李陵一案,分为两派.汉武帝就事论事地认为李陵已经投降了,就是汉奸;司马迁对李陵进行了历史性地客观分...

金明区13172802095: 西汉的李陵是先投降的匈奴,后被汉武帝株连九族.还是先被俘后,汉武帝杀其全家,而迫使他投降了匈奴呢? -
昔袁泰美: 半夜时,李陵命令士兵开始突围,却没有人去敲战鼓.李陵只好与副将韩延年带领随从十余人上马冲杀.匈奴骑兵数千在后追赶,韩延年战死.李陵大呼:“我没脸回去见陛下!”便下马投了降.他的五千兵被打散,只有四百余人突围成功回到...

金明区13172802095: 汉朝李陵最后结局怎么样 -
昔袁泰美: .李陵(?~公元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现在的中国中西部陕西静宁南边)人, 名将李广之孙,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著名将军.少时为侍中(皇帝的侍从官)、 建章监(督工修缮柏梁台).善射骑,礼贤下士,深得士卒之心...

金明区13172802095: 汉武帝时期李陵到底背叛朝廷了么? -
昔袁泰美: 汉武帝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武帝时期,其实所有战役的战略家都是汉武帝汉武帝应该理解李陵的心情,他当时孤立无援. 司马迁在朝廷大殿上提出李陵是有苦衷的这个说法,相信汉武帝也一样能够理解. 但是他毕竟是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

金明区13172802095: 西汉大将李陵为何投降匈奴?
昔袁泰美: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 广之孙.史料记载,李陵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