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匈奴的汉朝名将李陵,究竟是忠是叛?

作者&投稿:张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汉名将李陵为什么会投降匈奴?司马迁为他遭受腐刑到底值不值?~

李陵本是诈降,却因汉武帝听信谗言诛其九族导致诈降成真。我认为司马迁为李陵说话,是因为相信李陵的人品,也是英雄之间惺惺相惜。值与不值,后人无法判定。
有史料记载,李陵当时出征匈奴,随身只率领了五千兵马。而他面对的匈奴大军,足足有八万人之多!兵马数量本就悬殊,再加上匈奴人常年马背上生活,善游击战,所以汉军本就毫无优势。在这种双方悬殊过大的情况下,李陵硬是斩杀一万匈奴兵,足以证明李陵的军事才能和对大汉的忠心。


李陵诈降后,匈奴首领因为赏识他,并没有为难他,也没有杀死他的打算,反而一直对他礼遇有加。这对于李陵来说,恐怕也是一种心理折磨。恰好在这之后,汉武帝派公孙敖前来。公孙敖来了一趟,回去之后告诉汉武帝,李陵已经投降叛变了,甚至帮助匈奴练兵,使得我们大汉士兵损失惨重。

汉武帝一听,雷霆震怒,下令杀光了李陵全部族人。全朝上下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李陵说话,除了司马迁。挺身而出的代价我们也知道了,就是宫刑。司马迁到底后不后悔,除了他自己应该没人知道。但是我想,如果他不站出来为李陵说话,可能才会真的一辈子良心不安。

汉武帝下的命令,没人敢违抗,最终这个消息传到了远在匈奴的李陵耳朵里。家人全都被杀光了,诈降也变成真降了。最后,李陵娶了匈奴公主,终身没再踏上过家乡一步。从此家乡是异乡。

因为两人投降有所不同,李陵是在病少将寡的情况下遭遇匈奴主力,经过一番血战之后才投降匈奴,显然更悲壮一点。而李广利是因为参与立储失败导致妻儿被抓,立功心切遭遇大败后投降。事实上,两人在投降匈奴后都做了驸马,但是收到的待遇却不一样,李广利显然更受匈奴尊崇,这样遭到另一个“汉奸”卫律的嫉妒,最终被弃害死。

李陵因为突围无望,被迫无奈才投降匈奴,当汉武帝得知李陵投降的消息后,非常愤怒。后来得知是因为被迫投降,于是派人潜入匈奴境内接应李陵回国。但是派出的人回来却传回错误的消息,致使李陵全家被杀。李陵自此也断绝了返回汉朝的心思,虽然匈奴单于对李陵十分佩服,但是李陵从此远离朝政直至病死。

而李广利在汉朝时就位高权重,投降匈奴时也更加受到重用,甚至单于还把女儿嫁给了他。不过当时投降匈奴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卫律,卫律见李广利比自己还备受恩宠,于是心生妒忌,意图谋害李广利。

在李广利投降匈奴一年对以后,卫律终于找到机会,他趁单于母亲生病之际,买通巫师,谎称这病是因为去世的单于在发怒而得,而发怒的原因就是他曾今发誓一定要抓住李广利来祭神。而如今,李广利正在匈奴,且备受礼遇。最后匈奴单于竟信以为真,于是就把李广利给杀了,用来祭神。

前言: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李陵的故事依然备受争议,众说纷纭。论门第出身,李陵是飞将军李广长孙,名门之后;论军事才能,李陵只一役,用五千步兵抵抗匈奴十万精兵,将星闪耀;论命途多舛,李陵被诬,汉武帝夷其三族,终身未归故土。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太长了些,流落异域二十年,才得归天。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太短了些,背负着家族荣耀的梦想,终究只闪耀了一瞬。


(苏武诀别李陵图)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总会来临。”

我相信,如果普希金听说了他的故事,一定会忍不住叹叹气,拍拍少年稚嫩的肩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它还会再骗你的。”

这个人就是李陵,李广之长孙,战匈奴,兵败被俘,汉武帝夷其三族,老死于异族。

汉武帝死后,面对故国的召唤,老友的期盼,李陵选择不归,写下了一篇《答苏武书》。


(答苏武书)

李陵的故事,要从他的爷爷说起,从“李广难封”说起。

李广,既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千古美名,也有“苦战无功,在大漠里永远找不着北”的尴尬纪录。在那个将星璀璨的时代,与少年天才的霍去病和战功卓著的卫青相比,李广更像是一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老同志。

本来嘛,解甲归田,养养花种种草的退休生活也挺好的。但是,李广终生都有一个念念不忘的梦想——“活捉单于”。

公元前119年,又一次,年迈的李广请令出征,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迷路了。

老将军在前线拔剑自刎。


(飞将军李广雕像)

李广小儿子李敢认为父亲的死与主将卫青脱不了干系,于是打伤卫青,年轻气盛的霍去病为了给舅舅卫青报仇,在随皇帝狩猎时,当众射杀了李敢。然而,武帝拍板定案,李敢是“撞鹿而死”。

至此,李广的三个儿子都已经离开人世,李家只剩下了长孙李陵。

那一年,他15岁。

李广执着一生的梦想,连同李家的光荣和屈辱,一同落在了少年李陵的肩上。


(李广剧照)

当汉武帝称赞李陵有祖父李广风范时,我并不知道汉武帝是何心情,但是少年的心中,想必是雀跃的,欣喜难抑而跃跃欲试。

李陵太需要一个机会,李家也太需要一个机会。

很久很久以后,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匹肆意由缰的烈马呼啸而过,马蹄卷起黄沙万里,那是匈奴右校王,是单于最看重的爱婿,那人心里悲怆万千:

“李家几代人抗击匈奴,我却让祖先的后裔,也成了戎狄的族人,真是悲伤呀!”


(汉武帝剧照)

这是李陵的谦辞,但是在《答苏武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读出那场战争的悲壮,和少年心里的委屈。

在《答苏武书》中,战争从“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拉开帷幕,紧接着“五将失道,陵独遇战”,“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

但是,少年的表现依然让人眼前一亮,“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后匈奴大举反扑,“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鏖战之后,终至“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的绝境,不得不降。

也许李陵字里行间有替自己开脱的嫌疑,但是,以五千步兵牵扯单于十万王庭之师是真,弹尽粮绝山穷水尽的绝望也是真,否则不会有“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李陵剧照)

有的人,像是流星,只一瞬间的灿烂,便坠落于永夜的黑暗中。

李陵的闪耀,也是这般短暂而耀眼。

此役之前,李陵没有得到过这么重要的机会。此役之后,流落异乡的李陵再也没有真正地披挂上马,意气风发。

忍不住去想,如果李陵班师回朝,是否能够完成他的梦想呢?但是,历史从来没有如果,李广找了一辈子的匈奴王庭,就是在一个最糟糕的时候,被李陵遇上了。

事情的结局早已写在了史书上。


(李广利塑像)

李陵兵败被俘,武帝震怒,满朝文武皆迎上意,谓之懦夫,唯太史公仗义执言,结果被处以宫刑。后公孙敖出战寻李陵,无功而返,告知武帝李陵已投匈奴,正为匈奴练军对抗大汉。

武帝大怒,夷陵三族,故土陇西李氏以与陵同族为耻。然而,为匈奴练军者,不是李陵,而是李绪,李陵得知此事后,立即对大汉心灰意冷。

难怪李陵在《答苏武书》中直白的写到:

“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

李陵坚称自己是诈降,事实已经不可考,不过终究他也未能如愿。

机缘巧合,或者阴差阳错间,李家覆灭。

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至此,苏武回得去,李陵回不去了。


(苏武牧羊)

李陵是有机会回去的。

公元前87年,武帝驾崩,昭帝继位,大赦天下,武帝遗命辅政的霍光、上官桀与李陵素有旧好,派使者前往匈奴接回李陵。但他只回答了五个字:

“丈夫不再辱。”

在《答苏武书》中,苏武对他说:

“汉与功臣不薄。”

李陵举出了一大堆的反例,包括他的爷爷李广,“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他甚至还为苏武鸣不平,认为“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

李陵的心,已经冷透了。

他想为之正名的李家,都没了好多年了。

据史料记载,李陵归降匈奴后,鲜有出征,唯一一次与汉军对峙的记录,还是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打的一塌糊涂,二十多年后,终老死于异乡。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大汉刘家与陇西李家的恩怨纠葛已经在历史的风沙中渐行渐远。


(汉武帝像)

在中国,自古就有文死谏武死战的传统,作为军人,李陵的投降绝对不值得歌颂。

但是,这颗瞬间划过天边的少年将星,用终老异乡的结局向人们昭示了命运翻手覆手间的强大力量。除非开启上帝视角,那个15岁的少年,几乎很难逃出被命运精心掩饰过的陷阱。

这种无力感,让作为旁观者的后人,久久难以释怀。

鲁迅曾作评价: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其中单身鏖战的武人就是李陵,而扶哭叛徒的吊客就是为李陵鸣不平的司马迁。也有人对李陵嗤之以鼻的,南宋学者徐钧留有诗句:

“名将生降负己知,丧师辱国死犹迟。河梁羞与子卿别,携手空馀五字诗。”

“叛将”李陵是汉武帝一生的黑点还是其自作自受?

历史就是那个历史,你看的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罢了,罢了。

总是年少轻狂时,鲜衣怒马负韶华。



其实李陵是叛徒,但他是因为家人被株连,所以才心灰意冷投靠了匈奴,其实他一直都想返回汉朝,但是家人的死让他不愿意回去面对。

我觉得是忠,因为李陵一心想要回到大汉,可惜被拒绝了,所以才会投降。

最开始是忠心的,李陵在没有死全家之前还是有想过要回去,但是在他全家被汉武帝诛杀之后,他对于汉朝的忠心就没有了。

他只是暂时的背叛,最后跟汉朝的将军里应外合,对匈奴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李陵为何投降匈奴?
李陵投降匈奴原因如下:1、李陵个人太骄傲浮躁,不自量力,看不清自己真正的实力。他虽然是李广的孙子,他李广的能力他是学不来的。他没有自己带五千精兵灭匈奴的能力,就应该认真做李广利的后卫,跟着李广利学习如何带兵打仗。2、叛徒的出卖。匈奴都打算退兵了,才发现李陵根本没有后援,于是匈奴马上集中...

《李广智退匈奴》译文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出自:司马迁[汉代]《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李陵为什么至死不回汉朝?鲁迅是如何评价的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身在匈奴为何至死不回汉朝?而从匈奴回来的苏武却一直思念他:每念足下,才为世英。器为时出。李陵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他生活的时代,就是汉武帝与匈奴叫上劲的时代,...

同为汉朝名将,投降匈奴后,李陵和李广利结局为何不同?
自然地,李广利也受到了重用,但是他可不是那种混饭吃的人,也是靠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在汉武帝眼里,他就是汉朝的第三位战神,前两位就是卫青和霍去病。可是谁不想让自己家人当皇子呢?李广利也拥有这个想法,想让自己妹妹的孩子当上太子,可惜事情并不是那么如意,第三次出征匈奴那一会,...

西汉大将李陵为什么投降匈奴?
况且,李陵只带步兵五千人,面对匈奴八万大军,转战千里,弹尽粮绝,赤手空拳同敌人拼搏。这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而已。他现在身陷匈奴,但是全天下的人都知晓他的战绩,他不死,估计是还想再为汉朝立功。”司马迁的一番话,非但没打动皇上的心,皇上反而定司马迁“为陵...

李广(西汉名将)详细资料大全
主要成就 :参与平定七国之乱 率领汉军与匈奴作战 外号:飞将军 追尊:怀柔伯 儿子:李当户、李椒、李敢 官职:右北平郡太守、骁骑将军 先祖:秦朝名将李信 人物生平,将门出身,平定叛乱,出任卫尉,被捕得脱,镇守边郡,苦战无功,后悔杀降,历任七郡,迷道自尽,轶事典故,射石搏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性格特征,历史评价,...

投降匈奴的汉朝名将李陵,究竟是忠是叛?
李陵太需要一个机会,李家也太需要一个机会。很久很久以后,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匹肆意由缰的烈马呼啸而过,马蹄卷起黄沙万里,那是匈奴右校王,是单于最看重的爱婿,那人心里悲怆万千:“李家几代人抗击匈奴,我却让祖先的后裔,也成了戎狄的族人,真是悲伤呀!”(汉武帝剧照)这是...

我国汉朝名将李陵竟然是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令人惊讶的是,公元前99年,李陵战败后并未自杀,反而投降匈奴,甚至娶了匈奴公主为妻。自然,背叛祖国的他彻底与汉朝断绝联系,再未踏入汉朝一步。然而,到了唐朝年间,吉尔吉斯斯坦的使者前往长安朝觐,自称是李陵后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陵雕塑公元前99年,汉武帝任用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征讨匈奴...

大汉朝李勇将军的历史?我要最齐全。我用100积分悬赏。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前99年10月,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为主帅李广利分兵遇到匈奴单于8万骑兵作战,连战8天8夜,战败被围,投降匈奴。由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汉朝夷其三...

汉朝名将李陵为什么投降匈奴呢?
汉朝名将李陵为什么投降匈奴呢?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每一段的历史,对于我们国家都是一份宝藏,历史中有非常多的优秀文化以及 许多的风俗习惯,每一个地方,他的风俗习习惯,语言文化都是不同的,所以当我们在了解一个历史试卷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将这个事件放在当时那个环境中,具体的进行分析...

樊城区13362855734: 汉朝的李陵的是非? -
丹可雷克: 岳飞所谓“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者也.因此,李陵的投降行为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辩解的.李陵之为后人所痛恨之处,也正在于此.

樊城区13362855734: 汉武帝时期李陵到底背叛朝廷了么? -
丹可雷克: 汉武帝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武帝时期,其实所有战役的战略家都是汉武帝汉武帝应该理解李陵的心情,他当时孤立无援. 司马迁在朝廷大殿上提出李陵是有苦衷的这个说法,相信汉武帝也一样能够理解. 但是他毕竟是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

樊城区13362855734: 李广之子李陵被迫投降了匈奴算不算汉奸 -
丹可雷克: 当然不算,坑他的那些奸贼才算.李陵虽然被迫投降了,但是匈奴人也觉得他是个勇士,封他作王,很看重他.不像李广利(他就是卖了李陵的猪队友),坑了很多人,把大汉几万精锐葬送后投降匈奴,连匈奴都看他不顺眼,后来被匈奴人宰了. 甚至李陵在匈奴的时候,还刺杀过投降匈奴并帮助匈奴打汉朝的将领.这算不上汉奸,反倒是汉武帝,很对不起他们李家.

樊城区13362855734: 司马迁与李陵:历史上的李陵到底是不是叛国者 -
丹可雷克: 如果非得要说一个答案的话,他就是,但是他的投降也是无奈之举,也可以说他贪生怕死,但也是由于汉武帝援兵不至的无奈之举

樊城区13362855734: 如何评价李陵?是该批,还是该同情? -
丹可雷克: 个人观点:李陵当时与匈奴作战只有5000步兵,而李陵遇上的却是匈奴8万主力骑兵,(人数且不说,就骑兵对步兵而言的优势可想而知),李陵也明白这点,所以用计将匈奴骑兵骗入森林...

樊城区13362855734: 历史上真实的李陵是怎么样的?
丹可雷克: 李陵(?—前74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字少卿,西汉名将,李广之孙. 李陵之父是李广长子李当户,李当户早死,李陵为遗腹子.李陵成年后,被选拨为...

樊城区13362855734: 李陵是叛徒吗? -
丹可雷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他战败投降敌人可以看成是叛徒,但是他审时度势,忍气吞声,不是硬碰硬...

樊城区13362855734: 李陵为什么投降匈奴 李陵投降匈奴的真相是什么 -
丹可雷克: 李陵是战败被俘,一开始他也苏武一样拒不投降,但后来汉武帝误听信李陵为匈奴练兵的传言,将李陵三族诛杀,致使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最后只好投降匈奴

樊城区13362855734: 李陵为何投降匈奴?又该如何看待李陵投降事件? -
丹可雷克: 对李陵一案,分为两派.汉武帝就事论事地认为李陵已经投降了,就是汉奸;司马迁对李陵进行了历史性地客观分析,认为李陵的投降只不过是为了保存部队实力的无奈之举,一旦汉武帝大兵到,李陵一定率部内应,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 汉武...

樊城区13362855734: 九牛一毛这个故事 -
丹可雷克: 李陵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儿子,曾经“十余倍于己之敌苦战近十日而毫无惧色”司马迁说的没错,李陵的确的伺机报国,并不是真投降.这从后来司马迁在狱在收到李陵的信《报任安书》可以看出.李陵在信中说::“身虽陷败彼,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从这一句就可确定李陵的确不是贪生怕死而降李陵在给苏武的信《答苏武书》中说:“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於国主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李陵确是要伺机报国虽然李陵娶了单于的女儿,并最终没能回到没朝,但他与匈奴基本上保持不合作的态度.虽然曾带兵与汉朝对垒,但他能让则让,并不交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