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道奚美娟经历中最感人或者最难忘的经历和故事

作者&投稿:颜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难忘的感人的事~

我们班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在班主任的教导下同学之间做到互帮互学,我我亲身经历了感人的一件事。

在一个寒冬的上午,我在位子上削铅笔,准备下节课使用,一不小心把手划了一道口子,手上的鲜血流个不停,不便和我一起玩的李博看见了,他走过来帮我止住血,只见他迅速的用手把我地手上的伤口按住,拉着我就往医务室跑。校医做了包扎,我俩才回教室,这时他还说:“这手千万不能冻,一冻就不容易好了。”

第二天长跑时候到了,同学们都戴上了手套,来到操场上,我早上忘了戴手套,手冻得通红,李博看见我没戴手套走过来问:“李根你没带手套吗?”我点点头,他看了看我受伤的手,一边摘下他的手套,一边对我说:“来,戴我的吧!”我连忙把手插进兜里,推辞说:“不用、不用,我不冷,再说跑不了多远就回来了。”“那你的伤口怎么办呀?”他二话没说就把我手拽了过去,硬把手套给我戴上。

我们排着队,跑出校门,风呼呼地吹着。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我的手暖烘烘的,看着这双手套,我心里有说不尽的感激。我回头看看李博,他的手冻得通红,两只手握得紧紧的。他发现我在看着他,冲我笑了笑好象在说:“没关系,我结实着呢。”

回到班里,我的手一点也没事,我摸了摸李博的手却冰凉冰凉,我把手套还给他感激地说:“太谢谢你了!”他微笑着对我说:“不用谢。”看着李博那通红的双手,我感激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一股暖流进了我的心田。

我们班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在班主任的教导下同学之间做到互帮互学,我我亲身经历了感人的一件事。

在一个寒冬的上午,我在位子上削铅笔,准备下节课使用,一不小心把手划了一道口子,手上的鲜血流个不停,不便和我一起玩的李博看见了,他走过来帮我止住血,只见他迅速的用手把我地手上的伤口按住,拉着我就往医务室跑。校医做了包扎,我俩才回教室,这时他还说:“这手千万不能冻,一冻就不容易好了。”

第二天长跑时候到了,同学们都戴上了手套,来到操场上,我早上忘了戴手套,手冻得通红,李博看见我没戴手套走过来问:“李根你没带手套吗?”我点点头,他看了看我受伤的手,一边摘下他的手套,一边对我说:“来,戴我的吧!”我连忙把手插进兜里,推辞说:“不用、不用,我不冷,再说跑不了多远就回来了。”“那你的伤口怎么办呀?”他二话没说就把我手拽了过去,硬把手套给我戴上。

我们排着队,跑出校门,风呼呼地吹着。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我的手暖烘烘的,看着这双手套,我心里有说不尽的感激。我回头看看李博,他的手冻得通红,两只手握得紧紧的。他发现我在看着他,冲我笑了笑好象在说:“没关系,我结实着呢。”

回到班里,我的手一点也没事,我摸了摸李博的手却冰凉冰凉,我把手套还给他感激地说:“太谢谢你了!”他微笑着对我说:“不用谢。”看着李博那通红的双手,我感激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一股暖流进了我的心田。

开头:在我的XXX(小学六年,成长过程,半辈子等)中,发生过很多事,每当夜深人静,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其中最XX(难忘,高兴,悲伤等等)的事,莫过于……(你要写的事)。每当想起它,我就会……(想起什么人,悟出什么道理之类的)。
结尾:虽然事情已经过了XXX(那么久,几个月,好几天之类),但是每当我XXX(看见什么人,听到什么声,看见什么情景)时,还是会想起……(你要写的事)。这令人终生难忘的事时时XXX(告诉,鞭笞,警告,激励)着我,……(你写的事的主题思想)

例子:教训最好写

  成长经历
  1955年,奚美娟出生于上海近郊川沙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玩具设计师,母亲是纺织工人,整个家族中没有任何人从事艺术。
  稀里糊涂考上上戏
  1973年1月,奚美娟中学毕业,像许多人一样,她来到了郊区插队 奚美娟
  劳动。一个月以后,上海戏剧学院宣布招生。   奚美娟根本没有想到报考。但当时的招生属于“政治任务”,选拔演艺人才是不拘一格的“海选”,凡符合报考条件的18-22岁的青年都由所在单位统一报名。奚美娟插队所在的大队也把奚美娟的名字报上了。   奚美娟上上海戏剧学院之前没有看过一次话剧,也没有接触过任何别的艺术形式。除了童年的“无声电影”外,奚美娟只看过几次露天电影。   奚美娟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报考的是上海戏剧学院。因为当时上海戏曲学校演过《奇袭白虎团》 ,上海话“戏剧”和“戏曲”是差不多的,奚美娟误以为她即将报考的学校是学唱京戏的。于是,奚美娟带着好玩和好奇的心理,参加了一轮又一轮的考试,仿佛做着一项组织安排的工作——实际上确实如此。   经过层层筛选,奚美娟居然都通过了,前期的初选,接着进入了比较正规和严格的面试。于是,懵懵懂懂的奚美娟与主考老师有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这对话就像一台话剧的片段:   ——奚美娟,请做一个小品。   ——小品?   ——什么叫小品?知道吗?   ——不知道。   ——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如实地做出来。   ——哦,这就是小品。   ——现在知道什么叫小品了   ——知道了,——生活中怎么样就怎么做。   经过了“现场小品知识培训”之后,奚美娟就开始做了。她觉得自 奚美娟
  己的“生活”很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插队生活:她从生产队劳动回家,把锄头的泥弄掉,靠在门口。看水缸里没水了,就拎了一个水桶去打水。   这时主考老师突然叫道:“失火啦。”   奚美娟完全懵了,不知道是真的失火了,还是老师在考她。但既然如此,奚美娟只好假戏真做,真戏假做。奚美娟觉得救火一个水桶水不够,又拿了一个脸盆就跑出去。   这是奚美娟自出生以来的第一个小品。有一个老师,看完小品一直跟奚美娟说话,询问她的情况,当时奚美娟隐约觉得可能被录取,但她根本没把是否录取放在心上。考完以后,她觉得完成了一项工作,又去插队的地方干活了。直到1973年7月,公社通知奚美娟,9月1日去上海戏剧学院报到。   这时奚美娟才知道,她要去的是上海戏剧学院,而不是培养唱京戏的上海戏曲学校。在这以前,他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学校。戏剧学院的校址在上海华东医院的边上,奚美娟到了华东医院还问路人:上海戏剧学院在哪里?   其实这次报到是最后一次复试。一群人排了几个戏,演出了一次,台下的观众都是上海文艺界的人,通过这次演出筛选,剩下的只有报到人数的一半42个人,分成甲乙两班,其中奚美娟所在的表演系甲班班上有八位女生。   奚美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上海市最高的艺术学府。   奚美娟告诉记者说:“现在想想,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把我推进上海戏剧学院去的。我真的很庆幸,我没有浪费过很多时间。”   就这样,奚美娟开始了四年的戏剧学院生涯。学老教材,演样板戏,经常下乡体验生活。奚美娟总是兢兢业业、勤勤奋奋。奚美娟快乐、充实地度过了“文革”的最后四年。   奚美娟说:“受教育的过程印象很深的就是下生活,很强调下生活,记得一个老师说过,一个演员在生活中要观察别人,而不是别人来观察你。现在有很多演员是反着来的,不去观察别人,经常希望别人来关注你。”奚美娟一辈子铭记着这句话,多年来,奚美娟过着不张扬,不显山露水的日子。   四年之后,奚美娟以非常出色的成绩毕业了,1976年10月,奚美娟分配到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而此时“文革”也刚刚结束了
  十五年话剧生涯
  上海话剧舞台最后一位守望者   那个阶段我觉得是非常幸福的阶段,我自己觉得是为艺术而生 奚美娟
  的一个人。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每演一场戏,演得特别好的时候,我比什么都开心。我的那种愉悦的感觉,没有语言可以来表达,我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自由王国。   ——奚美娟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戏剧开禁。中国的春天到来了,中国文艺的春天到来了,奚美娟的春天也到来了。从1976年到90年代初,奚美娟一直活跃在上海人艺的话剧舞台上。   奚美娟这样评价她刚进上海人艺的情形:“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的能力的培养,在学校里不能够完全完成,或者说已经完成得很好了。在学校里,老师只是领你进门,具体怎么做是要看你毕业以后的实践。这个阶段我演了很多的话剧。我特别庆幸几乎是在我毕业的那个月”文革”就结束了。从我创作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遇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文革’十年,我们剧院没有进过任何人,我毕业的时候21周岁。像我这个年龄段剧院完全是断档的,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主角都有机会轮到我来演。”   奚美娟有一个脚趾头骨折,不得不打了三个月的石膏绷带。那是奚美娟最痛苦的日子,因为她整整三个月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话剧舞台。   奚美娟进人艺的时候演的第一部话剧是《万水千山》 。按照戏剧界的惯例,一个新人进入一个剧团,她的最初的亮相也就是第一个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被认为是个好苗子的话,就会有很多好机会。许多好心人都就这点提醒奚美娟抓住这种机会。   但奚美娟天生对这些戏外的东西不太在意,在意的是如何抓住机会学习和创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怎么投入艺术创作就怎么投入。奚美娟从零开始,轻装上阵,创造出来的东西反而比较自如。当时奚美娟就住在人艺的宿舍里,有时候星期六星期天都不回家。她每天第一个到剧院,在草地上练功、跑步,并且给自己编了一套形体训练操,练完了就去排练厅练声。往往奚美娟把所有的“加餐”练习都解决了,大家才陆续踩着点上班了。   在艺术上奚美娟总是精益求精,舍得下苦工。有一次要演一个农村的小戏,有一个挑担子的动作。奚美娟觉得这个动作做得不太熟练。她每天提早半小时到剧院,就在那里挑来挑去,挑来挑去,寻找着一种最准确的感觉。   在许多前辈的熏陶和指点下,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奚美娟感悟到表演可以有很多形式,但是觉得最准确的只有一种,这种不行再来一种,想达到的也就是不断地寻找一种最准确的东西   1978年,奚美娟进入剧团两年以后,上海市举行了“文革”以后第一次全市青年演员汇演,因为奚美娟在《枯木逢春》中的出色表现,她荣获优秀表演奖。这个奖项在奚美娟所有的奖项中级别和知名度都不算高,至今不为更多人所知,但奚美娟感到弥足珍贵:“这是我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得到的第一个奖,得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增加信心,是对自我的肯定,尤其我从戏剧学院毕业 奚美娟
  刚刚两年,有很多东西还在模棱两可当中,还在探索当中,有这么一个肯定,现在回想起来对一个青年演员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起码我自己可以认可,起码自己努力探索的方向没有错。”   接着,奚美娟先后主演了话剧《于无声处》、《救救她》,部部出彩,技惊四座。1979年,奚美娟在《救救她》中主演一个问题青年。当时上海人艺院长黄佐临先生看完《救救她》以后,就在上海《文汇报》上亲自写了《她受到了观众的注意——介绍上海人艺青年演员奚美娟》一文,对奚美娟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推荐,最后希望奚美娟“加强文学修养,这对演技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当时的老演员比奚美娟还激动,纷纷对奚美娟说:“哎呀,你要珍惜,黄佐临先生从来没有专门为一个演员写过文章,他写的都是评论戏剧的文章,从来没有如此提携一个演员。”   在当时,奚美娟并没太深地感觉到一位老艺术家对后辈的提携和帮助是多么难能可贵。现在回想起来,她在上海人艺遇到了一批艺德双馨的老演员,他们不希望新人像自己经历过“文革”一样把青春耗费掉,因此奚美娟进入剧院以后,这些老演员对奚美娟言传身教,呵护备至。许多事情至今让奚美娟历历在目,每当谈起这些人和事,奚美娟的感激、庆幸和敬佩之情不禁溢于言表:   ——记得演《救救她》的时候,下场以后要取一件道具再上场,但放道具的地方比较远,跑过去取比较容易分心,老演员章非就告诉我“我帮你拿道具”,我以为他说着玩的,没想到我从台上下来他正拿着道具候着。我觉得他从为人到演技上都让我学了很多东西。   ——有个老导演叫胡思庆,我进了剧院大概几个月的时间,他经常安排我演一些独幕剧之类的小戏,很能锻炼人的。记得演完《万水千山》之后,他就让我演小戏,如果一台演出有三个小戏,他会让我演两个。我不演戏的时候,他就会带着我绕到观众席的最后一排,看着别人在那里演,并精心指点。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他对我的悉心栽培,我觉得好像很正常,后来我调去演大戏《难忘的1976》时,他就特别遗憾地对我说:“哎呀,我想让你再演几个小戏,锻炼锻炼,基础打得好一点。团里用你用得太急了。”因为要把我调去演大戏,他才说这句话,之前从来没说过。我现在想想挺庆幸的,他们特别想把所有经验和感受无私地教给你。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阶段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受益匪浅。当时人艺话剧团分一团二团(我在二团),无论哪个团彩排的时候,全剧院的人都会去看。我记得有两位非常优秀的老演员,生活中有矛盾,其中一位在台上演戏,另外一位跟他有矛盾的人坐在我边上看,他突然对我说,有突破了,有进步了。我当时印象非常深,怕两个生活中有矛盾合不来的人,看到对方有一些超越的时候,也会很坦诚地承认和喝彩,这对我教育很深,但我当时可能没有特别意识到这些东西。   奚美娟告诉记者:“即使你不采访我的时候,我也会在反省的时候,回忆、思考这些问题,在我的演剧观和做人上都看到了很多很好的东西,我自己一直认为,不管哪方面,我的路子走得很正,我的基础打得很好。”   1979年,奚美娟获得至今依然很少为人所知的第二个奖项: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当时没有奖金,没有奖杯,只有一个印了字的瓷花瓶。奚美娟至今珍藏着,因为这是她取得突破的象征。奚美娟说:"我觉得我的初级阶段很快过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被认为是好苗子,我自己的心情也很好,我自己也很用功。我在上海人艺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前五年,一批老艺术家对我有着非常正确的指导和推荐,使我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上海人艺第一个五年是奚美娟话剧生涯的第一个阶段,这是一个刚出 奚美娟
  校门的学生认真学艺、苦打基础的阶段。   奚美娟话剧生涯的第二个阶段是在人艺的接下来的十年,就是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这是一个繁忙的创作期。奚美娟有时候一年要演四台话剧,一台戏演四五个月甚至半年。这个时期也是奚美娟艺术趋向成熟的收获期。   1988年,中国艺术节在北京举行,上海人艺参演的剧目是《中国梦》,这是八场大戏,却只有两个演员,女主角就是奚美娟。这台《中国梦》,当时受到了各方面的误会和担心。因为当时上海歌剧院也有一台大戏选上了,对方就专门与上海人艺商量,能不能人艺和歌剧院合用一个舞美,这样可以节约人员的开支。上海人艺有关领导告诉他们:“我们是一台大戏,不是一个小片段。”对方一直纳闷,两个人的戏怎么能够演八场?没想到到了北京之后,主办方也担心两个人一台戏没人看。平时一台参演剧演三场,给《中国梦》只安排了两场,而且每场戏只卖楼下的票,担心没有观众。结果,《中国梦》在二七剧场开演后,观众云集,出奇的火爆,纷纷要求加演。当时文化部领导英若诚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也盛赞《中国梦》 。就凭着这台被许多人误以为的“小戏”的出色表演,奚美娟和另外一位男主角荣获了大奖——中国戏剧“梅花奖”。   奚美娟更重要的收获是这期间她的艺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任上海人艺的院长沙叶新,提出了外向型的建院思想。他经常让大家观摩国外的经典戏剧和现代戏,请了很多外国导演来给人艺排戏。上海人艺还经常出国去演出,当时奚美娟也主演许多莎士比亚的作品,如《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的朱丽叶,《驯悍记》的悍妇。人艺经常让奚美娟出演反差特别大的角色,力争把奚美娟培养成艺术的多面手   奚美娟演这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的时候,一定会去图书馆做很长时间的准备,看很多的资料和书,把整个戏的背景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开始进入创作。因而每次演剧的时候心里特别踏实,特别有底。   1987年奚美娟随团去了英国,看了整整一个月的戏,这大大开阔了奚美娟的视野。回来之后,奚美娟感到在艺术上有一个飞跃。她在英国的所见所闻每每让她叹为观止:   当地观众非常尊重艺术,剧场效果出奇的好。每次在1500人左右的剧场看戏,安静的时候连演员在台上轻声叹气的声音都能够听到。这个感觉出国看戏之前,奚美娟是感觉不到的。“除了可能剧场建造的音响效果比较好外,从幕布拉开的一瞬间就开始,整个真的是肃静。”当时奚美娟觉得如果有一部摄像机的话,把它全部拍下来就是很好的电影和电视。   当地观众热爱话剧,达到了如醉如痴,废寝忘食的程度。他们在英国走了5个城市,一次他们坐火车从一个城市到老维克剧团所在的城市,一下火车就直接去了剧场,去观摩话剧《理查三世》。该剧从上午11点演到晚上11点,吃晚饭的时候,奚美娟一行到外面中餐馆匆匆吃了一点饭 奚美娟
  再回剧场发现,大部分的观众根本没有离开,都在吃自带的面包,这种场面对于奚美娟来说是非常难忘的。   随意化、生活化的表演大有余地。奚美娟感觉到,英国本地剧团演莎士比亚戏剧,比上海人艺演莎剧随意得多。上海人艺演莎剧的时候,一直在找资料,一定要很确切,道具方面尽量惟妙惟肖,如带着长头发的假头套。装也得化蓝眼皮,企图莎士比亚化,英国戏化。他们看英国本地剧团演莎剧,却非常的随意,不拘泥一招一式,“每一出戏,一开始是我们理解当中的服装,那种时代的戏,演着演着就变了,演着演着他们穿着西装上来了。演《温莎的风流娘们》时,甚至把汽车都开到台上来了。其中有一个情节,两个女人在不同的场合收到同一封情书,我记得国内的剧团是站在古色古香的阳台上阅读她们的情书。但在英国当地剧团的演出中,她们被安排在美容店里,一人带着一个烫头发的头罩,她们坐下后就各自拿出一封信,开始看。我就觉得他们的余地太大了,想象力非常非常丰富。”
  十二年影视生涯
  从“好女人专业户”到“坏女人专业户”   影视特别容易锁定一个演员的型号,不像舞台是熟悉你的导演在帮你排戏,是熟悉你的同事帮你配戏,我不想固定在一个类型的角色中,想做一些多方面的尝试,但我绝对不是为了改变就去改变。   ——奚美娟   那么,为什么奚美娟又会“触电”呢?   在这以前几乎所有的电影制片厂都来找过奚美娟,请她主演影视作品,但奚美娟本着对话剧的热爱基本没有答应,偶尔心动去试镜头,对方每次都会说:“不太上镜头,总归有一种比较遗憾的感觉。”后来奚美娟干脆拒绝试镜,“我认为导演如果有信心,看准了一个人就不用试来试去,更主要的在那时我对这东西从心里不在意,无所谓。”   199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女导演武珍年请奚美娟在电影《假女真情》出演女主角。奚美娟跟她开了个玩笑:“演电影,你敢找我演,你不怕我不上镜吗?”武珍年说:“如果女主角拍得不好看,是摄影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武珍年对奚美娟的绝对信任使她向影视界跨出了第一步,没想到 奚美娟
  奚美娟出手不凡,一鸣惊人,她因主演电影处女作《假女真情》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1991年,奚美娟来到北京21世纪饭店领奖。她是和北京的一个女朋友一起去领奖的,尽管当时戏剧界没有人不认识奚美娟的,但此时开奖之前影视媒体谁也不认识她。当记者们追着围着他们熟悉的名演员时,都“漏访”了奚美娟,奚美娟经常与他们擦肩而过,却没有引起注意,都没有把事先公布的获奖者与眼前这个不事张扬不刻意打扮的人联系在一起。直至颁奖结束,记者们才如梦方醒,很快,奚美娟的房间被记者们全部“占领”了。   奚美娟顺利地完成了从话剧舞台到影视天地的转换,并且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这一年,奚美娟36岁。   奚美娟一出手就获奖,是偶然的吗?是运气吗?不是。   后来奚美娟干脆拒绝试镜,“我认为导演如果有信心,看准了一个人就不用试来试去,更主要的在那时我对这东西从心里不在意,无所谓。”   奚美娟尽管相当一段时间守望在话剧舞台上,但关注的不全是舞台。她还关注电影,是一个非常爱看电影的人。80年代的时候经常有一些过路片、参考片之类,只要有放映,她就想方设法去看。奚美娟看这些电影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纯粹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看到一个特别棒的一个电影,她就会琢磨,如果我去演,会怎么样?她经常把自己放进去。所以那个时候,突然间有了一个机会的时候,奚美娟把自己对电影表演多年琢磨的积累,放到了她的电影处女作中。   《假女真情》的成功,吹响了奚美娟进军影视界的号角。对此良好的开端,奚美娟感到非常庆幸:“戏剧和影视,虽然是姐妹艺术,还是有所不同的,毕竟是两个行当。所以这个转型的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有好多舞台演员转到影视的时候就无法发挥他的特长,或者没有在舞台上发挥得好。我觉得真的还是比较庆幸。获得金鸡奖,从某种意义上说让我走到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使我从戏剧转到电影的时候,有一个很高的起点和要求。”   接下来奚美娟片约不断,由于在电影《蒋筑英》中成功地塑造了蒋筑英的妻子,奚美娟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主角奖。奚美娟由此被媒体誉为中国知识女性形象的代言人。   十年来,奚美娟主演了《假女真情》、《蒋筑英》、《儿女情长》、《一棵树》、《红色康乃馨》、《黑金》等多部影视作品,成功塑造了各种类型的角色。   奚美娟一度被称作“好人专业户”。奚美娟所演的好人有不少都是有真人真事的,有生活原型的。如《一棵树》、《一个医生的故事》、《院长的故事》、《第一诱惑》、《小萝卜头》、《蒋筑英》等。而且,这些原型都是优秀共产党员。不久前,奚美娟主演了建党重点献礼影片《法官妈妈》,就是根据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法官尚秀云真人真事改编的。处理各种类型的好人角色,奚美娟都先和生活原型交流,并且总是要亲身体验生活。这样,她不但把握了人物的节奏,更经历了一次次情感的升华。   奚美娟说:“‘好女人’的范畴应该很大,农村妇女、城市市民、干部、白领、企业家、华侨当中都有‘好女人’。如果我们的剧本能提供如此丰富多彩的形象,我就愿意一辈子演‘好女人’。”   奚美娟能够如此成功地塑造众多的好女人形象,甚至没有一次失误,除了底气十足,才华横溢,除了勤奋敬业外,还有一个秘诀,就是赋予主演的好女人文化的信息。奚美娟告诉记者:“我一直认为,有知识和有文化是两码事,一个大学生可以是没文化的人,一个文盲可以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也许这种东西经常渗透在我所演的角色中。有知识和有文化是两个概念,我主演《一棵树》的牛玉琴,她是一个农村妇女,在沙漠里种了20年的树,他们家在沙漠里种了40000棵树,她虽然是一个农村妇 奚美娟
  女,但我一直想把文化状态放在她身上,把文化感放在她身上。”她说:“我经常希望我演的普通妇女身上有这种东西。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放到我所塑造的角色中。这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如果说我的表演有特点,这就是我的特点。我觉得这是我内心的一种状态,那种信息量是抓不住的,是无形的,但她的眼神,她的状态出来的时候还是有形的。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演员的魅力是无形的,魅力不是演出来的,就是这个演员站在那里不说话,身上散发出让人欣赏的信息,这就是魅力。有时候别人说我跟一般演员不一样,我觉得这种东西完全是个人化的,不是老师可以教的,不是学校里可以教的。”   令奚美娟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好人专业户”,似乎要往“坏人专业户”发展。她主演了电视剧《红色康乃馨》,当时并没有觉得女主角蓝思红是个反角,而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人,创作余地非常大。结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亦正亦邪的“坏女人”,并且获得今年的中国电视飞天奖。   说来有趣,当年成功主演电影《假女真情》,奚美娟就被锁定在贤妻良母型的好女人角色当中;而现在成功主演电视剧《红色康乃馨》 ,结果请她演坏女人的片约不断。最近她在电视剧《黑金》中出演一个女企业家,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女人,奚美娟似乎又要被锁定在坏女人的角色中。对此奚美娟多多少少有点担心:“影视特别容易锁定一个演员的型号,不像舞台是熟悉你的导演在帮你排戏,是熟悉你的同事帮你配戏,特别像你从戏剧舞台上出来的,影视导演看了你的戏,他觉得你这个角色演得比较好,就让你演这类角色。有的甚至根本不认识你,很多方面都是不了解的。我不想固定在一个类型的角色中,想做一些多方面的尝试,但我绝对不是为了改变就去改变。”
  未来艺术之路
  还可以走得更远   得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每一个阶段提高,如何上一个台阶。如果你是职业演员,不是玩票的话,我觉得艺术是无限的东西。   ——奚美娟   到现在为止,奚美娟在话剧舞台默默守望了15年,又在影视界摸爬 奚美娟
  滚打12年,那么她到底是热爱话剧还是影视呢?   奚美娟告诉记者:“我觉得现在来说这个话,又不是很好说了。90年代到现在,我是以影视为主的,话剧演的就比较少,当我真正投入到影视的时候,我觉得有很多缺陷。从影视来说,我毕竟不是电影学院毕业的,我学的不是电影,所以影视对我来说,我是一个业余者而不是一个专业者,我就会用很多的工夫和很多的精力来学习。我特别怕因为我专业知识的欠缺而影响我在这个领域里的发展。我觉得这12年用的功比较多,但我也越来越不满足自己了,觉得自己这个不懂,那个不懂。现在要我回答,我说我爱话剧也很爱电影。因为我爱艺术,在专业上是很宽泛的人,我觉得我这12年从事影视以来,在艺术的宽容度上我接受得更多。所以其实我自己觉得我又走向了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是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的。"   20多年来,奚美娟在话剧、电影、电视领域里都卓有成就,并且有“获奖专业户”之称。对此,奚美娟认为:“年轻的时候希望得到奖项,这是非常正常的。我觉得不能去嘲讽这种想法,我觉得这是一个阶段,年轻演员需要这种认可来帮助他增加信心。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然后我觉得当你真的在演艺上成熟以后,得奖比较多了之后,我自己觉得这个东西并不是完全能够确认真正水准的时候,得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每一个阶段提高,如何上一个台阶。如果你是职业演员,不是玩票的话,我觉得艺术是无限的东西。”   奚美娟告诉记者,“我是一个职业演员,我对艺术追求与表达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求知道奚美娟经历中最感人或者最难忘的经历和故事
但奚美娟感到弥足珍贵:“这是我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得到的第一个奖,得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增加信心,是对自我的肯定,尤其我从戏剧学院毕业 奚美娟刚刚两年,有很多东西还在模棱两可当中,还在探索当中,有这么一个肯定,

奚美娟的演艺经历
1988年,中国艺术节在北京举行,上海人艺参演的剧目是《中国梦》,奚美娟担任女主角,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0年,参演首部电影《假女真情》,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2年7月,在电影《蒋筑英》中饰演蒋筑英的妻子路长琴 。1998年6月,与周迅主演根据毕淑敏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红...

从田地里走出来的艺术家,奚美娟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奚美娟经历介绍:奚美娟1955年生于中国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她的父母要经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她,所以从小的奚美娟由母亲交给外婆抚养,她的外婆是一位学识丰富的女性,外婆教小奚美娟唱传统的歌谣,教她懂规矩,恪守女孩子的做派,这为奚美娟后来能够走上演绎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1973年,奚...

奚美娟前半生遭遇让人揪心,独自带娃26年为何终未再嫁?
一、奚美娟怕再婚后会影响自己的孩子。奚美娟的前夫是在《水浒传》中办理林冲的周野芒,当时奚美娟在30多岁的时候才和周野芒结婚,然而这段婚姻只维持了9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后,奚美娟就和周野芒离了婚。这段失败的婚姻,对奚美金的影响很大,离婚后她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或许是因为对感情不再信任,...

曾为爱高龄产子仍被抛弃,奚美娟在情感上有着怎样让人为之心酸的经历...
01.奚美娟39岁生下儿子,同年离婚 的确,奚美娟是高龄产子,39岁才生下了儿子奚男,同一年和前夫周野芒离婚,此后一直没有重组家庭,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而周野芒却开始了新的婚姻生活。奚美娟与周野芒都离婚26年了,突然他们之间的恩怨受到关注,无非是两个人同时出现在大热剧《安家》里面,但是...

2022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是谁?
奚美娟的演艺经历 1990年,参演首部电影《假女真情》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2000年,在反腐题材电视剧《红色康乃馨》中饰演反派人物蓝思红,夺得第2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2004年,凭借电视剧《坐庄》获得第五届金鹰节“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同年,担任第24届中国...

奚美娟的早年经历
1955年,奚美娟出生于上海近郊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73年,奚美娟中学毕业,到郊区插队劳动。一个月后,上海戏剧学院招生,奚美娟考进上海戏剧学院。1977年,奚美娟分配到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 。

到晚年依然活跃荧屏努力拍戏,老戏骨奚美娟为何要如此之拼?
奚美娟自然可以把儿子所有的一切都打理好,但是经历过事情的她自然知道这样根本就不是宠爱儿子,反而是害了儿子。所以爱孩子的奚美娟愿意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个榜样,让孩子知道努力拼搏的人才是最美的。老戏骨虽然最为喜欢演戏,但是却并不代表她不需要钱。只不过相比较钱而言,在他们心中有更为重要的事情...

奚美娟档案
主要经历 1973.09——1976.07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 1976.10——1994.12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1995.01——至今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 主要作品 话 剧 1977年 《难忘的1976》1978年 《枯木逢春》 ——苦妹子 1978年11月 《于无声处》 ——何芸 1979年10年\/1981年2...

从出道以来一直就片约不断,奚美娟的演绎事业为何能如此“经久不衰...
一、过硬的演艺功底 奚美娟1973年就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学习,从学校毕业以后便分入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在她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并不出色。大约经历了十一年的沉淀,才让她拥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并由此拿下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而后的演艺事业道路也就开始顺畅了起来,几乎相隔一两年就能在演艺圈拿下...

鄄城县19448848184: 《草房子》第四章读书笔记 -
法往螺内: 草房子读后感1 桑桑是一个小男孩,他喜欢做出一些夸张的事.而六年的小学生活却让他没齿难忘.在这六年中,他经历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这些男女无瑕的真情,同学间天真的友情……他从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

鄄城县19448848184: 李立群和奚美娟演的一部讲述两个单亲家庭的故事电视剧名称是什么?
法往螺内: 相比最近在荧屏上泛滥的军旅剧和古装剧,家庭伦理喜剧凭借轻松的风格,贴近普通人生活的视角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电视剧《小家大事》正可谓其中的佼佼者,该剧由实力派戏骨李立群、奚美娟主演,还打出了“中年偶像剧”的概念. 《小家大事》通过宋望富(李立群饰)和罗应娟(奚美娟饰)再婚后一系列超乎寻常的家庭遭遇,通过对这个在患难中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家庭的生动解剖,感人肺腑地揭示了都市底层小人物面在生存困境中奋力挣扎的坚韧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对人间真情和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它讲述了两个平凡家庭结合在一起后,共同经历风雨,最终走向幸福生活的故事.它是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充满意外、饶有意味的“大事记”.

鄄城县19448848184: 我想知道一部电视剧的剧情和结局奚美娟、吕凉、杨立新等演的女公安
法往螺内: 林志航知道了一切都是薛风的计划,便发病倒地.王泉在想要炸公安局大楼时,没想到因为无线电屏蔽而无法引爆,呗抓获.在萧琳要薛风一起走时(薛风不要走),柴局拿出枪指向他们,薛风将柴局打倒在地,廖芳华出现,将二人抓获亲手为薛风戴上手铐,萧琳自称怀了林志航的孩子,而林志航则在双规后疯了,他女儿在门外哭喊着说错了,一定改.

鄄城县19448848184: 《活着》中有哪些话让人哭泣 -
法往螺内: 1、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2、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3、这钢铁能造三颗炮弹,全部打到台湾去,一颗打在蒋介石床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吃饭的桌上,一颗打...

鄄城县19448848184: 求一部93年的电视剧视频 《一个医生的故事》赵雪芳
法往螺内: 本剧是以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赵雪芳为原型,成功地塑造了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在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 赵雪芳由上海人艺著名演员奚美娟扮演,是一部弘扬时代精神,倡导主旋律的...

鄄城县19448848184: 有谁知道奚美娟演过一个电视剧讲的是新四军的故事 片尾曲还是主题曲是许茹芸唱的独角戏 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
法往螺内: 电视剧名字叫《新乱世佳人》片尾曲是许茹芸演唱的《独角戏》片头曲是熊天平演唱的《雪候鸟》,好多年前的电视剧了,当时我也很爱看的,恍惚的记得剧里面有个戏子后来自杀了,很凄美!

鄄城县19448848184: 有关5.12地震的电视电影有哪些? -
法往螺内: 震撼世界的七日,又名《感动世界的瞬间》 多难与邦献大爱 一代忠良报国恩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无数人的记忆停留在那个时间!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八级地震,前所未有的灾难突如其来...

鄄城县19448848184: 提问:关于奚美娟演过的一部电视剧? -
法往螺内: 人民利益

鄄城县19448848184: 妈妈里奚美娟说害死一个人是谁 -
法往螺内: 她说的是她间接害死了她爸爸.她在患了帕金森综合症发病的时候,跟自己的妈妈说,她在很小的时候杀过一个人,其实就是在当时那个年代,为了划清和她爸爸的阶级界限,年幼无知的她犹豫之间没有及时给她爸开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虽然不是她直接杀害了她爸爸,但她一直觉得她爸爸是因为她而死,这种感觉在她的心里一直存在,在患病后她无所顾忌的说了出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