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潮州一带“蛮獠啸乱”指的是什么事件?

作者&投稿:狂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元光父子~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州与潮州之间发生"蛮獠啸乱",归德将军陈政奉诏出任岭南行军总管,与其子陈元光先后率领府兵9000多人,来到这七闽与百粤交界的地区平乱,并首先在今天的云霄县开屯建堡、播传农耕,结束了闽南地区刀耕火种的时代。陈政病逝葬于云霄将军山。他的儿子陈元光袭职,经过大小百余次的战斗,终于平定了闽南一带的"獠乱",并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奏请朝廷创建了漳州府,从此教化治民,弘扬文化,施行法治,改变民风,开创了漳州1300多年的基业。漳州最早的治所在今天的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西林村地处漳江之畔,故州以江名,得名"漳州"。陈元光即为首任的漳州刺史,后世尊奉为"开漳圣王",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2年),宋徽宗为其赐庙额"威惠庙",祖庙在云霄城中的西门。云霄因这段辉煌的历史,成为海内外广大漳籍后裔心目中的"开漳圣地"。

闽南安定之后,陈氏父子从家乡河南固始带来的87姓府兵大都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这些府兵都是以军人的身份入闽,并为开发和建设漳州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皆以"唐朝军人"为荣,加之唐代强盛,威震海外,所以他们的后裔移居台湾、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地后,便以"唐人"自称,并简称大唐江山为"唐山","唐山"因此也成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祖国或故乡的一种习惯称呼,台湾人称大陆移民到台湾开基为"唐山过台湾"。

  陈元光父子开漳的伟绩功勋历史上多有追封,然而新旧《唐书》却无事迹记载。这让人多少感到遗憾,不过,"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漳江两岸人民感念陈氏父子开发漳州的厥功至伟,建造了100多座"圣王庙",奉祀陈氏父子及其将佐。每年元宵节期间,民间都会举行"鉴王"、"走王"等隆重而独特的祭祀活动,如今,"圣王巡安"做为一种民俗,还成为了福建省第一批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开漳圣王"的民间信仰,同时伴随着开漳府兵后裔移民台湾及海外的足迹,不断绵延开来。"开漳祖庙"--云霄威惠庙的香火远播,仅在台湾各地的分庙就达300多座,东南亚各地更是数不胜数。多少年来,大批的漳籍后裔纷纷踏上故土云霄,寻根访祖,拜谒先贤,千年乡愁,随泪而落。2006年10月,国际开漳文化联谊会在新加坡举行成立大会,今年3月29日,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节在云霄将军山下隆重举行,"开漳圣王"文化在其发祥地焕发出令世人瞩目的光彩。

--来自搜搜百科:http://baike.soso.com/v2126408.htm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南方泉
(州)、潮(州)之间“蛮獠啸乱”,唐高宗李治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晋升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领府兵3600人进驻福建绥安(今漳浦)。诏文是很殷切严厉的:“莫辞病,病则朕医;莫辞死,死则朕埋。斯誓斯言,爰及苗裔,汝往钦哉!”

陈政字一民,号素轩,生于公元616年,其父陈犊字克耕号介翁,为河东(今山西省)一带地方首领,反隋归唐随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攻克临沂等郡有功,授玉钤卫翊府中郎将怀化将军,举家徙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李世民之子李治(唐高宗)诏讨蛮獠的669年,陈犊已殁,最小的儿子陈政也已54岁,他毅然率河洛子弟南征,经淮河沿大运河,由浙江仙霞岭入闽,越南平、福清,入仙游、安溪,抵龙溪县北侧九龙乡(今龙岩、漳平)一带,与“蛮獠”诸部展开激战,因寡不敌众,陈政率孤军退守于华安之九龙山,上表求援。

大唐北疆正值多事之秋,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攻占安西,大将薛仁贵奉派前往抵御,其余将领各赴边关。时年75岁的已故将军陈犊的夫人魏氏名敬,又名箴,字玉珏,系隋朝中书令魏潜之女,后嫁陈犊生陈敏、陈敷、陈政,史称魏太母。她见家国危难,幼子陈政孤军陷于南蛮,乃召陈敏、陈敷向朝廷请命,集府兵58姓校尉四千余众南征。她自己把在固始府第的大门封存,偕同三房媳妇带着陈敏之子元敬、陈敷之子元易攴,以及最小的孙子,也即陈政之子元光随征,于是南征诸将也多携眷属随行。淮河之畔的固始,将士旌旗遮日,父老百里相送,是唐初自河洛向泉潮之间的九龙江流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军垦移民。

军行紧迫,进入瓯越之须江(今浙江江山),中郎将怀远将军陈敏,右郎将云麾将军陈敷因辛劳和不服水土,相继病逝。魏氏太夫人痛葬爱子,自统兵前行,越枫岭关入福建汉兴(今浦城),陈敏之子元敬、陈敷之子元易攴又亡故。魏氏太夫人拥13岁的幼孙元光坐于中军帐对诸将校说:“今政儿领3600府兵受困九龙山,奉王命吾河洛58姓校尉驰援自家子弟,别无退路,吾虽女流,当披甲率军奋进。”诸将校应身唱诺:“唯太夫人之命是从。”魏太母统兵日夜兼程,直下九龙江,与陈政所部会合,唐军拥有八千余众,进抵九龙江北溪柳营江驻屯,又向南夺取盘陀岭,进占云霄镇,声威大震。陈政与夫人鲜卑族的司空氏相聚,并抚爱子元光说:“若无汝祖母之力,吾八千河洛子弟焉能居此……”军中皆尊其为魏太母,日常呼为魏妈。

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政病殁军中,年方弱冠的陈元光依例袭父职,带领兵众,年逾80高龄的魏太母襄赞军机,助孙儿运筹帷幄。当时九龙江流域尚属“蛮荒之地”,魏太母率军眷协助将士屯垦,引进中原耕作技术,力促陈元光遣部将刘珠华、刘珠成、刘珠福兄弟3人,率部沿九龙江上溯疏浚河道,“而达之北溪之上”,经漳平、宁洋直抵龙岩雁石,可通舟楫。陈元光遂在苦草镇(今龙岩市区)建立行台,上接泉州游仙乡松州堡,下连广东潮州之揭阳县,形成“东距泉建,西逾潮广,南接岛屿,北抵虔(赣州)抚,方数千里”的太平之区。汉蛮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了九龙江流域。近万中原府兵及其眷属,带来了中原通行的隋唐官话河洛话,当地土著称他们为河洛郎,而尊称军中魏太母为“河洛祖妈”或“河洛阿妈”。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朝廷颁诏立漳州,领漳浦、怀恩二县,后又划泉州之龙溪,汀州之龙岩属之,形成上郡。陈元光为首任漳州刺史,进阶为中郎将右鹰扬卫府怀化大将军、轻车大都尉兼朝散大夫。魏太母时已91岁犹常拄杖巡视九龙江两岸屯垦之地,与河洛府兵谈心。她见府兵多有旷男,乃谕陈元光让58姓校尉部众可与当地土著蛮女通婚,并说:“汝母即鲜卑巨族,嫁汝父育有汝,今唐军屯闽南,也可与蛮民通婚,足可化蛮獠之俗为冠带之伦。”有了祖母的支持,陈元光大力鼓励汉蛮通婚结亲,“胡越百家,愈无罅隙”,奠定了闽西南、潮汕地区一千多年的民族和睦统一和进入富庶之邦的基础。

魏太母卒于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享年96岁,全军大恸,陈元光率军民泣以葬之。

陈元光为国戍守战死后,追封为韬卫镇军大将军兼光禄大夫中书左丞临漳侯,谥忠毅文惠,又封颍川侯,历代朝廷追封至威惠开漳圣王。

指的是目前粤闽交界的漳州地区的事情,参考一下资料:
陈元光平定蛮獠啸乱

 陈元光(657—711),字廷炬,唐朝前期光洲固始人(今河南固始)。长博通经史,尤耽黄石公素书及太公韬略。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年十三,领乡荐第一。

陈元光将军自幼聪颖好学,少时并好骑射,终成文武全才。

  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居民苦之。诏命归德将军陈政进朝仪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兵南下。是年,陈元光十三岁,领乡荐第一,旋即随父母戍闽。

陈元光与蛮僚的矛盾,应当看作是定居农业民众与游动不定的蛮僚之间的矛盾,唐代设立漳州前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还有少数蛮僚生活于漳州南部山区。陈元光所率领的唐朝军队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而蛮僚最终被平定。

回顾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闽南戍地,长达四十二年;其间平定闽粤,创辟州县,倡兴庠序,屯垦安民,堪称四大历史功绩;终因保卫社稷,为国捐躯。百姓哀之。事闻于朝,随于次年,即先天元年(712年)诏增秩赐谥,并于漳江畔之州治所在地为其建立祠庙。开元四年(716年)徙州治于李澳州之后,复有诏重新于治所之西建庙,名“陈将军祠”,俗称西庙,并追封为颍川侯。贞元二年(786年),州治再迁龙溪,复于州治之松州建庙。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继于州治之城北又修一庙,俗称北庙。从上列三地立庙之先后,即可知州治迁徙之沿革。自唐以来,除于州治所在地为其立庙崇奉外,历代又续有封赠。如五代封广济王;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封忠应侯;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追封开漳主圣王;绍兴十六年(1146年)又封灵著王;明初封昭烈侯。以此,漳民咸尊陈元光将军为开漳圣王。可见此一尊称由来已久,唐府兵将士遗裔亦由此地陆续播迁海内外各地。故除漳属各县城乡外,海内外各地亦多有祀奉开漳圣王之庙宇,更见其影响之深远。

 溯自唐总章初年,以归德将军陈政为开漳先驱以来,经其子元光为之奠定基业,继由其孙王向、曾孙酆、玄孙谟蝉联刺史。虽其一家为戍闽而牺牲者先后共达六人,然自陈政将军以下,五代相继,领袖一州,率众启土,遗爱万民。惜唐史略而无传,而勋业幸凭口碑犹得以永垂后世。河南固始县现今有陈氏将军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在该县中心城区有“陈元光广场”,以为纪念,广场上有福建地方所赠圣王戎装马上巨像。

fdasads


古代人墓碑上的文字都有什么讲究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有关福的习俗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关于“食福”习俗的来源,在檀林村里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其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开漳将领。据《漳州府志》等地方志书记载: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泉(州)潮(州)间“蛮獠”骚乱,高宗诏令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领府兵3600人...

武德侯沈世纪三个儿子分别叫什么?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受命率领河洛府兵计三千六百多人、战将一百二十三员“前往七闽与百粤交界绥安县地方,相视山原,开屯建堡,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见唐高宗《诏陈政镇故绥安县地》诏书)。”沈世纪受命为八个分营中一个分营的主将,并荣任先锋官之职。在万里征程之中...

古诗文:“五充博览”翻译
唐朝初期(唐太宗贞观四年—高宗总章二年,即公元630年—669年)日本派出的使团,一般规模较小,船只一二艘,约200人而已。航线:走北路。自九州博多湾——对马岛——沿朝鲜半岛沿岸——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登州、莱州。这条航线需时数十天,比较安全。唐朝极盛期(武则天长安二年—玄宗天宝十一年...

台湾话是不是就是闽南话啊
台湾话是闽南语系的一部分。台湾话亦称为台语或台湾闽南语,习惯上专指在中国台湾地区所使用的闽南语,在语言学分类上属于泉漳片,与厦门话极为接近。自明郑与清治时期起,大量大陆移民进入台湾地区,其带来的语言取代了台湾原住少数民族诸语,成为在台湾占优势地位的语言。"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

陈氏祖先是
陈氏祖先是陈胡公。陈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薛仁贵征东是怎么回事?
很久以前,民间就流传着唐二主征东或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唐二主即唐太宗,薛仁贵则是唐初有名的军事将领。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统一天下,征讨盖苏文弑逆,援救新罗,曾三次出兵征讨高句丽。至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 薛仁贵等率兵攻下平壤城,俘虏高句丽王高藏,高句丽灭亡。唐在高句丽故地设置9个都督府、42...

山东王姓怎么来的
安东都护府是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的,在归属安东都护府的回纥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帐下,被李宝臣的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 5、匈奴族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战国时...

我国古代,国祚超过700年政权的,是周朝吗?
高句丽的内迁中原,始于唐太宗时期,集中于唐高宗时期。原因在于李世民曾重创高句丽,而李治则灭了高句丽。高仙芝 比如,《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九年,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等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即中原)者七万人。这是李世民时期,在唐高宗总章二年,唐灭...

比一比 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显的拓展
唐太宗和唐高宗执政期间不断对突厥、薛延陀、吐谷浑、西域诸国(高昌、龟兹等)等国家作战并消灭了这些政权,由此逐渐控制了漠南、漠北、西域等地区。唐高宗龙朔年间唐朝疆域面积达到最大值,武周时期突厥复国致使漠北及贝加尔湖等地区复归突厥。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等内讧削弱了唐朝,公元790年...

邢台县18551805328: 《娄公胜德》“师德在河陇”段的译文 -
纳李帕得: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土著蓝、雷二部起义.朝廷派光州固始人陈政总管岭南军事.陈政率子元光(后封开漳王)和将领132员、府名3600余人入闽镇压,镇守绥安(今漳浦)反被义军打败.后朝廷又派陈敏...

邢台县18551805328: 云霄将军山陈政父子的故事 -
纳李帕得: 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闽中曾镇府年老乞休,又因泉(治今福 州)潮 州"蛮僚"啸乱,唐廷遣戎卫归德将军陈政更代,晋升陈政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自丰州(今泉州)莆田县南下.此时,福 建多为狂锋獠之地,...

邢台县1855180532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杜少府"是谁? -
纳李帕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译文: 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五津的风尘烟雾. 城阙辅三秦,...

邢台县18551805328: 颜真卿的父亲是谁 -
纳李帕得: 颜惟贞(669—712),字叔坚,祖籍琅琊临沂,生于京兆万年.颜昭甫次子,颜真卿父.生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卒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辛亥七月. 配殷氏,生七子:颜阙疑、颜允南、颜乔卿、颜真长、颜幼舆、颜真卿、颜允臧.

邢台县18551805328: 王勃《别薛华》的诗眼是什么? -
纳李帕得: 【赏析】 抒写离情别绪之作,历代诗歌中不计其数.但是,“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刘熙载《艺概.诗概》).《别薛华》则堪称是一首含意隽永,别具一格,意境新颖的送别诗. 首联即切题.“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

邢台县18551805328: 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翻译是什么意思 -
纳李帕得: 显庆四年(显庆,唐高宗年号,显庆四年即公元659年)的时候,因为犯了事,被贬为潮州刺史.死在潮州刺史任上,逝年六十岁.

邢台县18551805328: 关于王勃的的个人简介.谁能告诉我一下他得生平.详细点! -
纳李帕得: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 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

邢台县18551805328: 高僧玄奘死时什么规模
纳李帕得: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玄奘十三岁皈依佛门,二十八岁只身一人远赴西天求法,经... 当时五百里之内赶来送葬的人不计其数.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到樊川北...

邢台县18551805328: 《在狱咏蝉》骆宾王的意思? -
纳李帕得: 赏析骆宾王(约626—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瞾檄》,兵败后下落不明.有《骆宾王文集》.《在狱咏蝉》是骆宾王陷身囹圄之作.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屈居下僚十八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