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怎么解释?

作者&投稿:尚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解释,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第四十八章,本章节,老子抨击,统治者提倡的“礼乐政教”,认为这种学问,是虚伪的根源;这种“为学”是要不得的。只有“为道”,才能减少虚伪,达到“无为”的境界,使天下大治。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学多了统治者提倡的礼乐和政教,虚假的东西一天天增多,人不但变得虚伪且更加耍智巧。探求自然顺大“道”,才使虚情假意一天天减少。不断减少虚假的东西,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若能到“无为”的境界,才能事事有所作为。

扩展资料:
旧本题河上公撰《老子注》卷下对“为学日益”的解释是:“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对“为道日损”的解释是:“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据其解释,所益所损者并不是“学”与“道”本身,而是“情欲文饰”这些东西。
今人朱谦之《老子校释》则将这里的学限定为学礼,范围更小,朱氏并引《庄子・知北?》“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为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124页)。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说:“为学是指探求外物的知识活动。这里的‘为学’,范围较狭,仅指对于仁义圣智礼法的追求。这些学问是能增加人的知见与智巧的。”“‘为道’是通过暝想或体验以领悟事物未分化状态的‘道’。这里的‘道’是指自然之‘道’,无为之‘道’。”(中华书局1984年版,250页)
张如松《老子说解》说:“(河上公)这个注释,颇得要领,确实揭示了‘学’与‘道’的实质”,其下便说明礼与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逐步背离(齐鲁书社1989年版,311-313页)。
高明撰《帛书老子校注》非常服膺河上公的说解,说:“其说诚是。‘为学’指钻研学问,因年积月累,知识日益渊博。‘闻道(帛书乙本为道作闻道,然郭店楚简《老子》乙篇仍作为道,似仍以作为道为安――引者)’靠自我修养,要求静观玄览,虚静无为,无知无欲,故以情欲自损,复返纯朴。”(中华书局1996年版,54页)
许抗生《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将“学”理解为“具体的知识(主要指学仁学义学礼与学文化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20页),同样宽泛。
[魏]王弼撰《老子注》下篇则将“为学日益”解释为“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将“为道日损”解释为“务欲反虚无也。”显然,对学的理解更宽泛了,包括了一切知识与技能。但也更明确学与道是两种范畴的情形,为学者的途径就是要日有进益,而为道者的途径是日有减损。
也就是任继愈所说的“(老子)指出认识总规律和认识个别的东西的方法应有所不同”(见《老子哲学讨论集》,转引自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并不是说读书读多了,道术就损减了。
所以[清]张尔岐撰《老子说略》卷下说:“为学者以求知,故欲其日益;为道者在返本,故欲其日损。损之者,无欲不去,亦无理不忘。损之又损,以至于一无所为,而后与道合体焉。为道而至于无为,则可以物付物,泛应无方,而无不为矣。”
[清]徐大椿撰《道?经注》卷下也说:“博闻广见之谓学,学在于外,故为学必日有所取益。虚空玄妙之谓道,道在于内,故为道必日有所裁损。”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含义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第四十八章,本章节,老子抨击,统治者提倡的“礼乐政教”,认为这种学问,是虚伪的根源;这种“为学”是要不得的。只有“为道”,才能减少虚伪,达到“无为”的境界,使天下大治。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学多了统治者提倡的礼乐和政教,虚假的东西一天天增多,人不但变得虚伪且更加耍智巧。探求自然顺大“道”,才使虚情假意一天天减少。不断减少虚假的东西,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若能到“无为”的境界,才能事事有所作为。

扩展资料:

旧本题河上公撰《老子注》卷下对“为学日益”的解释是:“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对“为道日损”的解释是:“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据其解释,所益所损者并不是“学”与“道”本身,而是“情欲文饰”这些东西。

今人朱谦之《老子校释》则将这里的学限定为学礼,范围更小,朱氏并引《庄子・知北?》“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为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124页)。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说:“为学是指探求外物的知识活动。这里的‘为学’,范围较狭,仅指对于仁义圣智礼法的追求。这些学问是能增加人的知见与智巧的。”“‘为道’是通过暝想或体验以领悟事物未分化状态的‘道’。这里的‘道’是指自然之‘道’,无为之‘道’。”(中华书局1984年版,250页)

张如松《老子说解》说:“(河上公)这个注释,颇得要领,确实揭示了‘学’与‘道’的实质”,其下便说明礼与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逐步背离(齐鲁书社1989年版,311-313页)。

高明撰《帛书老子校注》非常服膺河上公的说解,说:“其说诚是。‘为学’指钻研学问,因年积月累,知识日益渊博。‘闻道(帛书乙本为道作闻道,然郭店楚简《老子》乙篇仍作为道,似仍以作为道为安――引者)’靠自我修养,要求静观玄览,虚静无为,无知无欲,故以情欲自损,复返纯朴。”(中华书局1996年版,54页)

许抗生《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将“学”理解为“具体的知识(主要指学仁学义学礼与学文化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20页),同样宽泛。

[魏]王弼撰《老子注》下篇则将“为学日益”解释为“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将“为道日损”解释为“务欲反虚无也。”显然,对学的理解更宽泛了,包括了一切知识与技能。但也更明确学与道是两种范畴的情形,为学者的途径就是要日有进益,而为道者的途径是日有减损。

也就是任继愈所说的“(老子)指出认识总规律和认识个别的东西的方法应有所不同”(见《老子哲学讨论集》,转引自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并不是说读书读多了,道术就损减了。

所以[清]张尔岐撰《老子说略》卷下说:“为学者以求知,故欲其日益;为道者在返本,故欲其日损。损之者,无欲不去,亦无理不忘。损之又损,以至于一无所为,而后与道合体焉。为道而至于无为,则可以物付物,泛应无方,而无不为矣。”

[清]徐大椿撰《道?经注》卷下也说:“博闻广见之谓学,学在于外,故为学必日有所取益。虚空玄妙之谓道,道在于内,故为道必日有所裁损。”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含义



就本人半生的蹉跎体验来说,老子的两句话,实在无上的至理名言。

这句话有二层含义:

第一层:为学是日益的,增长知识需要每天学习。为道是日损的,想获得人生终极大智慧,需要每天观心以去执。简而言之:为学要日益,为道要日损。

第二层:知识增加的同时,你的道行往往是损减的。简而言之:为学日益了,为道就损减了。

为学日益,是说你的知识在不断丰富,然而其结果往往是“为道日损”。

许多人在为“为学日益”辩解,种种圆融,那完全是在亵渎老子如此清晰明白的言句。

不少人把为学日益,解释成积累知识。把为道日损,解释成提炼出规律。所以,两者并不相违。这样的解释,自误且误人,自欺且欺人。

为道日损,损得是什么?损得就是执著,损得是知见。当然,如果要非常精确地说,用佛学的术语,叫做所知障。楞严经上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当然,精确地说,知识并不等于所知障,也就是说,所知本身不是障。

但是,站在凡夫的角度来说,也近乎可以说,所知即是障。因为,凡夫接触一件事物,认识一个人,学习一个知识,在形成某个认识的当下,这个认识也以某种势力保存了下来。也就是说,你学到任何一个东西,都会在当下形成一种潜在的认识势力。

这样的情形,世俗中称为第一印象效应,佛法中称为分别法执,还有更深层的俱生法执,此处不讨论。

这个第一印象效应,会有什么弊端?可以说,弊端大到天边去了!

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从何而来?就是从这第一印象效应中来。惯性思维,又称为思维陷阱,是阻碍人类创新的根本性障碍。

古今中外,多少有名的权威科学家,也免不了最后会站到习惯传统的一面,来打压所谓的新奇的异说,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玻尔兹曼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这些人都遭受过前辈们的指责。所以说,习惯性思维害死人,伟大如权威们,也免不了如此,更何况一般的芸芸百姓呢。

这个时代,是为学日益的时代,知识越来越多,弊端也越来越多。

其一、通才少了、没了。入主出奴者,多了。这个通,不是学得多、懂得多的通,而是打通的通,是融汇贯通的通。

其二、学得越多,反而是执著越重,我慢越高。学了很多,大多是两脚书柜,根本没有消化,谈何吸收?就像沦为笑谈的2020某省高考满分作文一样,满口人家听不懂的话,以显自己的高深莫测。

其三、以有涯之生追逐无涯之学,可见这是一条无望之路。

再来说说为道日损。

为道日损,这是一条返朴归真之路。

何者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在何处?道在每一个时间、空间点上。

为道,就是求道。日损,就是每天修行,减轻自己的执著。

如何才能做到日损?拿二幅图来说事。

先看图一。以此图来说明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诸位,上面中央是一件物事。大家能看到上图中央是什么物事吗?

这幅图揭示了一个有关人的认识的大秘密。你的认识、观念、知见,在形成之后,你会发现,想消解掉,非常难。

就比如这幅图中的物事,在找不到图中物之时,你一直苦苦寻求,图中物事何在?为什么我就没发现呢?

一旦你找到了,发现了,形成了知识。此时,你每次看这幅图,都会发现这么清晰明白的事物,豁然地就在图中,当时为什么就看不到呢?

最奇怪的是,你想回到没发现时的状态,没起认识时的状态,居然回不去了。

拿这个例子来说明,为何为学日益的同时,为道往往是损减。(这是开头所说的第二层含义)大家应该能明白了。反过来,对于“为道日损”,也就能明白其难度了。

在这幅图中,为道日损,是指回到没起知识时的状态。你发现,你失去了这个自由。你被这个知识束缚了、捆绑了。你不能随意切换、想看就看。想重获这种自由,需要做功夫,在佛道二教中,称为修行。

需要强调的是,为道日损,并不是指愚昧无知,而是保持高度的灵性,能够拥有随意切换的自由,佛法称之为消除执著。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些执著一层一层,如附体之物,与血肉相连,非常难以清除。

比如上图中,这里面有许多层的认知,一层比一层细微,一层比一层接近生命的真实。

第一层:图中央的雪茄烟。清除此认知,回到第二层。

第二层:图中的砖块。清除此认知,回到第三层。

第三层:图的颜色。清除此认知,回到第四层。

……

第N层:清除所知,回到能知的心识。

……

第∞ 层:回归到道,回归到无为。


图二,举这幅图是想说明,人的很多认知,根本就是错误的。

比如图二,A格与B格的颜色,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答案:是一样的!

这就是不可思议处。人的认知,很容易被环境左右,就如上图一样。上图是被圆柱的阴影所左右了,导致产生错觉,认为A格与B格有差异。还说明,要清除错觉,难度很高。

所以,在损之又损的过程中,要能减轻环境影响,乃至不被环境影响,这个需要下苦功夫,要有合适的方法手段才行。

为道日损,损去一份知见,就解放一分束缚,恢复一分灵性,获得一分自由。最终回归生命的真实。

何谓生命的真实?六祖慧能大师在彻悟时说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哪里知道啊!原来生命本来就是清净的、不生不灭的、圆满具足的、无动无摇的,能够生起世出世间的一切万法的啊!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理解:
学习、做学问的人,他们每天都能从认识或者学到的知识中有所收获。那么日积月累,他们的学识素养也就越来越高。
按道行事的人,他们每天都在认识自身那些潜意识中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减损并改正那些的错误言行,剔除自身的错误意识等等。

就这样减损再减损,以至于自己无意去做作的按道行事。那么他们就已经把道融入到他们的思维以及行为模式中去了,所以他们的内心与举止协调统一,非常自然。他们虽然无意按道的言行举止标准去行事,可是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却没有不按道行事的。

争取天下也一样,也要按道行事,谨慎周到的考虑天下人的情绪,最起码不能让天下人反感。
所以争夺天下永远不要滋事扰民,等到天下有扰民等等的事端,就会招致天下人反感,那你和你的势力就不能够夺取天下了。

【事物本身就有肯定与否定。对任何事物的肯定与否定,都取决于我们所要达成的目的。当我们的目的是改进某一事物,对事物进行否定再否定的扬弃,否定到极限,直到无法再被否定,就是所要达成目的的客观。】

注意:
内圣外王之道。呼应第十五章、第三十八章。

注释:
无为中的“为”,(仅凭主观意志的)有意去做。益,好处、增加。
取,捕取也《说文》。常,规律、恒久、经常。事,侍奉,事件。

译文:
做学习每天增加,做道每天减损。
减损又减损,以至于无意主观作为,无意主观作为可是却没有不作为的。
争夺天下永远用不滋生事端,等到天下有事端,不能够争取天下。

所谓为道日损,其实就是一个把各种驳杂的见解和表象不断抽象化,就好像抽丝拨茧一样。对于天地大道的理解不断精义、不断浓缩,然后就能体会到无为了。这个损,不是丢失、没有的意思 ,而是凝练,浓缩的意思。


《道德经》老子为什么说“为学日益”呢?
《道德经》老子为什么说“为学日益”呢?答:“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八个字非常的深,又不容易做到!“为学日益”讲的就是一般绝大多数的人,我们一般地学习、一般地努力奋斗,都是让我们不断地懂得越多、学得越多。就像所有学校里面的教育,都是让你能够越懂越多、越学越多!因为我也是受...

老子主张知识是美德的追求知识是善对不对
不对,追求知识不是善。这不是老子的主张。“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指的是学习知识是一天天的增长,而为道则会使人的欲望一天天的减少。

出口易,躬其行用老子的话怎么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意思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摆脱功利的心态,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从而获得真正的成功。简而言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是空口说白话,而是...

“为学”与“为道”,有关系吗?
【“为学”与“为道”,有关系吗?】我们很多人喜欢把“学”与“道”混淆在一起来谈,常常把“为学”当作是“为道”的基础和必要前提。更有甚者,将“为学”直接等同于“为道”,而视之为理所当然!这个话题其实是出自《道德经》里的某段章句。原文是这样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

《道德经》—“为学日损,为道日益”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讲:意思是说: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天减少。减而又减,最后达到“无为”的境地。一旦能够做到清静无为,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了。治理天下的常道是无为而治,如果繁苛的政令侵扰百姓,那就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了。“为学日益”让我想起...

笔记整理:老子认识论
更重要的是,镜子不一定都是很干净的,它会存在污点,也就是老子说的“疵”,从而不能够清楚的认识事物。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认识的对象)按照王弼的注解,他将“为学日益”解释为“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将“为道日损”解释为“务欲反虚无也。”当然,“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自我批判最高境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至于无为
生命的活力在于不断做熵减,在于不断克服带领我们走向寂静的思想和运动,自我批判,就是帮助我们克服熵增的最为重要的方式。其实如果回到道德经,我们就会发现它对于自我批判有着非常智慧的解释: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则无不至。 学习的过程,就是年年月月在增长,知识在增长,认知在增长...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按理说,人家确实比我读书多,学的多。包括当下,也是经常关起门来在学习。他走的是为学日益的路子。那我过年回去呢,在农村,和村里的乡邻们聊天,聊到一些观点的时候,反而,非常简单,一说就明白了,漳州浚铠妈陈境墨:简单直接。子栋老师:对的。按理说,他们在学的方面,很少的。所以,通过...

"绝学无忧"是什么意思?
绝学无忧,意思是与文化学问断绝,才能免于忧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每天学习能够一天一天的增长学识,而求道却要去情、欲,贪、憎、痴、颠倒梦想等等一点点损掉。绝学无忧语出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章,选段原文如下: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

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既然道就是治国之道,为什么老子却说“道可道、非常道”呢?不就是这么回事吗,你怎么就不说了? 一种原因是悟,老子获得的道是一种神秘体验,所以不能用世俗的语言表述。一个原因是畏,人的理性总有触及不到的地方...

剑阁县1503920715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出之何处? -
辉琴复方:[答案] 语出老子的《道德经》 译文:"为学"旨在每天增进知见;"为道"重在日渐减损执著.减损再减损,直到无所造作,无所执著的境地.

剑阁县1503920715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辉琴复方:[答案] 语出老子的《道德经》译文:"为学"旨在每天增进知见;"为道"重在日渐减损执著.减损再减损,直到无所造作,无所执著的境地.无所造作,无所执著,便能无入不自得,自然而为.顺着自然常道,安宁无事,便能得到天下;若是生事扰民,那便...

剑阁县1503920715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辉琴复方: 损:减少.指从事学习会日日有所增 益,求道修行会天天减少私欲.这句话出自《老 子》四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 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剑阁县15039207157: 为道日损讲的是什么 -
辉琴复方:[答案] 出自《道德经》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的思路是“无为”,与之相对的是“有为”勉为其难的解释“为道日损”:在修炼的过程中,越是修炼,越是觉得“很多以前在做的事情,都是不应该做的”修炼...

剑阁县15039207157: 为道日损什么意思啊?? -
辉琴复方: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本意解释为治学获得的学问越多,离道的距离就越远. 这八个字,出在今本《老子》第四十八章,其文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就文脉来看,老子并不以“为道日损”为坏事浮钉第固郢改电爽钉鲸,而是认为这正是趋向道的途径.与上文的理解,真是大相径庭.老子之意,是为道的途径和为学是不同的,为学是要日有增益的,而为道是要日有减损的,一直减损到无为,这时就无不为了.为道日损是哲学上的命题,根本不是说道受到损害.

剑阁县15039207157: 学者 - 老子提出的"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什么意思?
辉琴复方: 此句源于老子《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剑阁县15039207157: 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这两句如何能讲得通呢? -
辉琴复方:[答案] 出自《老子》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知识是要不断积累的 而修道是要不断减少的 要不断减少后天的欲望 最后达到 归根

剑阁县1503920715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出自哪里? -
辉琴复方:[答案]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出自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剑阁县1503920715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意思?
辉琴复方: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於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 充实自身学问,要日日精进. 追求体悟大道,要日日减欲. 要不断的减损欲望,一直到无所住的境界. 当行事、作为皆无所住时,就无所不能; 也就是用天下间的自然法则去行无所住之事. 若是行事住相或有所得心(自己的欲求), 必无法将天下事处理得圆满.

剑阁县1503920715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指什么?
辉琴复方: 老子通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把知识、经验和体道的智慧区别了开来.... 在这个意义上,老子说要“绝圣弃智”,“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没有所学,就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