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者&投稿:书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编写的《里仁篇》第21章,是《论语》的第四篇。
节选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孔子说:“若是一个人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孔子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该高兴,另一方面该害怕。”

扩展资料
《里仁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其一,孝在礼度。孝悌观是孔学的支柱之一,但孔学孝道是礼度之孝,并非愚孝。侍奉父母,事商父母,为何需要“几谏”?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讲清道理,沟通感情,展示敬爱,所谓“敬而不违,劳而不怨”。只有加深理解,求得同情,才可能融洽代沟,几谏而成。
其二,孝有智慧。孝顺父母,既非只是供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非一味顺从,悖逆道义何以顺;而是尊重敬爱,理解包容。只有心诚情切,才可能做到和颜悦色。显而易见,孝道的核心是敬。
其三,孝的重点。孝顺父母,做到诚心敬重,悦色包容,父母就能沟通和理解。父母理解了,即便儿行千里母不担忧,做儿女的也必须挂记父母之年。
大凡儿女能行千里,父母不再年轻,在家庭天伦之乐为重要生活内容的宗亲社会则更需要心灵和情感的慰藉,更何况“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农耕社会,养老送终仍是儿女之义。所以,夫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其四,改道之基。改变以真懂父爱、真知父道为原则和底线。父爱凝重深远,行多于言,“观行”“观志”而后“改”。
《论语》专门谈孝道的语录有十来条,还有以孝悌论治道的十来条。
从孝道来说,解决好孝与顺、孝与养、孝与逆、孝与劝的关系,核心是孝与敬,即由衷敬爱,诚挚关心。孝以敬重为先,以情感为上,以关爱为怀,以理解为终。这便是孔夫子提示给我们的孝道。
宗法家国社会,以农耕文化为根基,血亲家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经济上是抚养赡养的最终依托,政治上是俱荣俱损的坚强纽带,伦理上是生活乐趣的重要源泉。
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稳固的坚实基础,即便大同社会,这家常天伦之乐或许依旧是中华民族的特有情怀,因为已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承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里仁篇

意思是: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编写的《里仁篇》第21章,是《论语》的第四篇。

节选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孝敬父母,如果父母错了,就要温柔地劝他们。如果你不想听父母的话,你就应该尊敬他们,不应该不听话,不应该怨恨地为他们工作。”

子曰:“父母在世时,离家不远;如果你要走很长的路,你必须有一个特定的地方。”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长期不改变他父亲的权利,那么这个人就是孝顺了。”

孔子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要高兴,另一方面要害怕。”


扩展资料:

《立人》共26章,主要涉及义利关系、个人道德修养、孝道、君子与恶人的区别。这一章包括了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儒家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

第一,以礼孝。孝道的概念是儒家学说的支柱之一,但儒家的孝道是礼的孝道,而不是孝道。服务父母、经商父母,为什么需要“几句忠告”?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事实,交流感情,表达尊重。所谓“尊重不侵犯,劳动不抱怨”。只有加深理解,得到同情,才有可能调和代沟,几句劝诫而成。

第二,孝顺是明智的。孝顺父母,不仅是供养,人不能草木无情;不服从,不违背正义;它关乎尊重、尊重、理解和宽容。只有你真诚,真诚,你才能令人愉快。很明显,孝道的核心是尊重。

第三,孝的重心。孝顺父母,做真诚的尊重,悦色宽容,能与父母沟通和理解。父母明白,即使母亲不担心,孩子也必须记住父母的年龄。

大多数孩子都能远行千里,父母也已不再年轻,在把家庭幸福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的情况下,在男权社会更需要精神和情感上的慰藉,更不用说在这个“七十年寿命稀少”的农耕社会,退休依然是孩子的正义。因此,老师说,“父母之年,不知道”;“父母在这里的时候,我不用走很远;你必须游得好。

第四,转移的基础。转变才能真正理解父爱,真正知道父爱的原则和底线。父爱深刻,行动胜于言语,“行动”、“观”、“观”、“变”。

《论语》中关于孝道的说法有十几条,关于孝道治理的说法也有十几条。

从孝的角度出发,解决孝与顺从、孝与反孝、孝与劝谏的关系,核心是孝与敬,即真挚的爱、真挚的关怀。孝以敬为本,以情为本,以关怀为怀,以理解为终。这就是孔子提醒我们的孝道。

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对血缘家庭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上,它是支持的最后支持;在政治上,它既是繁荣的纽带,也是衰落的纽带;在伦理上,它是生活乐趣的重要来源。

这是传统中国社会非常坚实的基础。即使是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这种家庭的幸福也许仍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感觉,因为它已经传承了五千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里仁篇

就是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应该高兴,一方面应该担忧 就是指父母过生日当然该高兴,但也离死不远了,强调后者

就是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应该高兴,一方面应该害怕。。。。。。。。。就是指父母过生日当然该高兴,但也离死不远了,强调后者

父母的年龄,不能不记在心里,一方面为父母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父母的年迈而担忧。

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是因为喜悦,一是因为害怕。


曾子杀彘文言文翻译
曾子杀彘文言文翻译如下: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父母之教文言文原文图
1. 文言文在线翻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的有一则寓言故事,原文是: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的翻译是什么?
意思是: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做父母的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父母唯其疾之忧”,直译就是“让父母只担忧子女的疾病”,换言之就是“除生病不能避免外,不要让父母担忧子女的其它事情”。这是子女疼爱父母的深义。因为直译“让父母只担忧子女的疾病”,还不能表达出子女对父母疼爱的深义。

求高手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
圣人曾曰:好男者,事业为重也,遂不成家,然父母之命难为,惟相亲于空闲时,见数女,皆残花败柳耳,顿然大悔,晚立家室,人去楼空也 呜呼唉哉 哀哉痛已。哈哈 无聊起 乱弄的 呵呵~~

吾欲汝曹闻人之过译文
原文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作为课外文言文,多见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比如2019年江苏省淮安市的中考题中就有这篇文言文...

老牛舐犊文言文
2. 求三篇关于亲情的短篇文言文+翻译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给妈妈洗脚 中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 每当望着妈妈...

文言文推断技巧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

之的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

楚子发母文言文翻译简短
这位母亲以她的言行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如果仅仅局限于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冷暖安康,就未免太肤浅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从塑造人格、人品上着眼,这样才能保证子女走正道,干正事。 3. 楚子发母翻译 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 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救援兵,并叫使者顺便...

父母唯其疾之忧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文言文《父母唯其疾之忧》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注释】(1)...

南浔区19847336992: 文言文翻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悟饲唐必:[答案] 就是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应该高兴,一方面应该担忧 就是指父母过生日当然该高兴,但也离死不远了,强调后者

南浔区1984733699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一喜一则以惧的译文是什么? -
悟饲唐必: 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南浔区19847336992: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需要它的翻译以及赏析,越多越好!关键字翻译也需要哦! -
悟饲唐必:[答案] 就是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应该高兴,一方面应该害怕.就是指父母过生日当然该高兴,但也离死不远了,强调后者

南浔区1984733699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是什么意思 -
悟饲唐必:[答案] 那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 父母的年龄, 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 一是因为双亲的年高体健而高兴, 再一个是因为双亲岁数大而担心. 其实这句话来自《论语》 意思是教育我们 我们要有两种心理: 一种是 因为天增岁月 父母增寿,身体康健,精神健...

南浔区1984733699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解释 要完整 解释字义:则 喜 惧 -
悟饲唐必:[答案] 这是高中书上的一篇文言文.现在我没有必要去网上找到解释告诉你,因为那样很假,而且你理解起来也比较生硬.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年迈而担忧. 则、表目的 喜、高兴 惧、担忧

南浔区19847336992: 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 什么 意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论语》 -
悟饲唐必:[答案]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是为父母的长寿而欢喜高兴,一是为父母衰老(临近死亡)而恐惧忧愁

南浔区19847336992: 父母之年.......是什么意思 -
悟饲唐必: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评析】 春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臣弑君、子弑父的犯上作乱之事时有发生.为了维护宗法家族制度,孔子就特别强调“孝”.所以这一章还是谈“孝”,要求子女从内心深处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绝对服从父母,这是要给予批评的.

南浔区19847336992: 怎样理解这句话?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怎样理解“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不是翻译,是体现了什么... -
悟饲唐必:[答案] 喜,以知父母之年,俱,同是为知父母之年.不要从一方面去思考问题!要积极的去思考

南浔区19847336992: 家有孝行的诗句加翻译 -
悟饲唐必:[答案]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意为: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意为: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应该高兴,一方面应该害怕....

南浔区19847336992: 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 什么 意思 -
悟饲唐必: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是为父母的长寿而欢喜高兴,一是为父母衰老(临近死亡)而恐惧忧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