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言文《屈原列传》第三段。

作者&投稿:卞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屈原列传第三段的知识点~

原则:自下而上的原则做文言文阅读题,首先应对文段用心精读一遍,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也要加以关注。文段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我们在大脑中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可以在试卷上圈点勾画),但我们如果做完其他题再考虑“信息筛选题”与“分析概括题”,又必须重读选文,费时费力。同时,“分析概括题”不管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在一小点,换句话说,选择项中绝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我们理解解答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信息筛选题时所应该掌握的具体的语境。因此,精读原文之后,接着我们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这就是所谓的“自下而上”原则。方法: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如2001春季京、皖、蒙高考试题: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始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B.不许,于是人人惴恐 惴恐:恐惧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雨雪:下雪D.以石,行旅便之 行旅:行走旅游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解释不正确的是D项。D项中“行旅便之”的“行旅”是行人旅客之意,该是名词,不该是动词“行走旅游”之意。再如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C项中“樵”应为名词,指柴草,充当“取”的宾语,而答案却是“打柴”,成了动词,与“取樵”中“取”重复,故错。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如2002年春季全国高考试题: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 怀王以不知忠臣,故内惑于郑袖 B.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以恪为左辅……是为四友 是说也,人常疑之D.使求过丸 行过夷门,见侯生A组中的第二句出自《屈原列传》,意思为“因为”连词,套到第一句中解释为“于是诸葛恪等人因为(有才能)而被选入”,讲得通,故两个“以”用法和意义相同。B组中的第二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见”是副词,表被动,解释为“被”,而第一句的“乃见释”解释为“于是放走了他”而“见”在这里相当于代词,指代第三人称“他”,因而两个“见”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C项比较简单,第二句出自《石钟山记》意思为指示代词“这”,代入第一句讲得通,因此两个“是”意义和用法也相同。D项的第二句出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过”是“经过”的意思,将这个意思代入第一句“派人寻找经过的弹丸”似乎也讲得通,但笔者认为此句中的“过”解释为“射过”更好些。通过这样的代入法的运用,我们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3.信息筛选题——排除法⑴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中出现的人名不止一个,而我们在答题时需要熟悉的仅是题干中的这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2002年考题中的父子)的行为举止,此时我们可以根据主人公来做初步的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这个人”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可以排除了。如2004年高考试题(湖北卷):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
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诗经》中的国风,写男女恋情而不过度,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切愤怒。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
(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肯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
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原文翻译赏析司马迁的文言文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史记中关于屈原的文言文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节选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节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屈原列传》文言文翻译
《屈原列传》文言文翻译如下: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如下: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

《屈原列传》文言文翻译
《屈原列传》译文: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辞令。对内同怀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楚怀王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派屈平制定...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有哪些?
《屈原列传》一、通假字。1、离:犹离忧也(通"罹")。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4、绌:屈平既绌(通"黜")。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6、见:靡不毕见(通"现")。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8、濯:自...

屈原列传(节选)译文 | 注释 | 赏析
高中文言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所以忧心忡忡,写下《离骚》这样一首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思根本,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

翻译文言文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
翻译如下:屈原在5月5日这天投河而死,楚国人乘船去救他,称之为“竟渡”。又说:“5月5日往江里扔粽子来祭祀屈原,担心肉身被蛟龙抢去,所以做龙舟来驱逐蛟龙。”后汉人黄婉,他的祖父黄琼是太尉,黄琼,把日食的情况上报朝廷,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食去的有多少,黄琼不知道回答多少。黄婉7岁,...

文言文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翻译
1. 竭忠尽智以事其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翻译: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出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原文选段: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双流县18764385973: 求一篇《屈原列传》的文言文翻译 -
窦光烟酸: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没有不呼父母的、痛苦,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做楚怀王的左徒,发号施令,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忠贞却被诽谤,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怀王很生气...

双流县18764385973: 史记屈原列传原文,要全的,完整的 -
窦光烟酸: 《屈原列传》 -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

双流县18764385973: 文言文求翻译,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
窦光烟酸:[答案] 译文: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所以忧心忡忡,写下《离骚》这样一首诗.

双流县18764385973: 屈原列传的高中文章 -
窦光烟酸: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平既绌…楚大困.明年…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我是用手机只能码120字故不能全写,大致已按段落分句

双流县18764385973: 文言文逍遥游和过秦论有哪几句是高考时会考的? -
窦光烟酸: 高中语文课本背诵篇目汇总 三.具体背诵篇目: 1.《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段落2、3段(《战国策》) 2.《寡人之于国也》 重点5、6段 (《孟子》) 3.《劝学》 全文 1.《过秦论》(贾谊)最后三段 2.《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双流县18764385973: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 -
窦光烟酸: 1 . 通假字 反 -- 返 离 --罹 见 --现 指-- 旨 濯 -- 浊 绌 -- 黜 内 -- 纳 从-- 纵 质-- 贽 反 -- 返 被 --披常 -- 长 泥——涅 志——记2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属予作文以记之...

双流县18764385973: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
窦光烟酸:[答案] 举类迩而见义远

双流县18764385973: 屈原列传一词多义约:其文约其词微、绝赴约不偿城、怀王与诸将约曰见:信而见疑 -
窦光烟酸:[答案] 其文约中约为简约,整句为:他(指屈原)的诗简约精练,用户精妙 决赴约不偿城中约为约定,名词.整句为:(秦王)必定会不遵守约定把城池给(赵国) 最后一句为约定,动词.整句为:怀王与各位将军约定说:……

双流县18764385973: 史记中的段落经典(文言文) -
窦光烟酸: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

双流县18764385973: 屈原至于江滨行吟泽畔全文翻译 -
窦光烟酸: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出自《屈原列传》,全文翻译为: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他的脸色憔悴,形体与容貌如同枯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