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颠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漳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贪癫痴”是什么意思?~

贪,个人喜好过分偏执;
嗔,个人讨厌过分偏执;
痴,根本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表现。
一、治疗此三毒的方法。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轨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
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
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二、如何理解“贪、嗔、痴、慢、疑”,合称为五钝使。
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
瞋:对于违背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产生恼怒、厌恶等心念。
痴:心念混混沌沌、无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间所指之聪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缘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则属愚痴无智。
慢:指目空一切,眼中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等心态。
疑: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怀疑虑,妄生猜忌,是非纷起,因此生诸烦恼,造作恶业。例如怀疑众生本具佛性,或怀疑佛法的道理等。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扩展资料: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 即是对治 ”贪、嗔(chen-)、痴“ 的方法。
戒,是指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
定,是针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耐性的培养;凡事先自省,向内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发的嗔恨;
慧,是对于宇宙生命种种实相,有了透彻、圆融的了知,从而脱离愚痴;不再惘于事理,迷于因果;善解世间因缘的相续,明白生死流转的根本,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降伏解脱的先后次序:
持戒除贪,戒能生定,定力深厚,贪心不起,定力更进,断灭嗔心,智慧显露,愚痴障除,正见正行,净化身心,因次第修,证果不远,解脱根本烦恼,能度一切苦厄;此法真实不虚,唯信之者自证。
作于春秋时期的《礼记·大学篇》里也描述了类似的修身安心之道,可知“其来有自”: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格而后智生,智生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参考资料:贪嗔痴-百度百科

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
《俱舍论》卷十六中说:"于他财物,恶欲名贪。"通俗地说,对于名、利,对于财物,对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对于由五蕴和合之众生之体,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欲望,都可称为贪。《成唯识论》卷六中则说:"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有"和"有具"是指三界众生以及众生赖以生存的各种条件。并认为贪着这种心理能障碍无贪,并且因其执着于由五蕴和合的众生之体,导致生命处于不断的生死轮回中,长受三界流转之苦,所以说以生苦为业。
佛教认为,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并将贪与嗔、痴等一起作为有害众生修行的"三毒"。小乘有部以贪为"不定地法"之一,大乘唯识学派则以此为"烦恼法"之一。《俱舍论》依贪著对象区别,将贪分为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供奉贪。《瑜伽师地论》中则分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等。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诋毁、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为。《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
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顺其他诸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又将随烦恼中覆、诳、谄、昏沉、妄念、散乱、不正知等作为痴的具体表现。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无明,断灭痴愚。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呵呵,贪嗔痴就够了,没有颠。这三个字一般都是指象我们这样平凡的世人。【贪】是贪心、贪念,贪图名利、金钱以及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嗔】是嗔恨,遇到不平的事或者收到欺负时心中怨恨时的憎恨。【痴】是痴心,妄想与执着的追求错误的事务。如果硬要加上一个【颠】,那就是象疯子一样的不正常的了。

是“贪,嗔,痴,慢”,贪:贪婪。嗔:易怒;痴:愚昧无知,不信佛法;慢:自高自大,轻慢他人。

贪、贪欲,嗔、嗔怒、痴、痴迷、颠、狂乱。


贪嗔痴 各代表着什么样的人性?
贪,就是要告戒你做人要知足,嗔就是告戒你千万别随便动怒,痴告戒你做事时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放

佛教中的,贪,嗔,痴,慢,疑,分别什么意思
2、嗔 就是生气的意思,生气有很多种类,比如人家骂我们,不能忍受,起嗔心,继而将矛盾升级。虽然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3、痴 痴也称之为愚痴...

佛教戒律嗔痴是什么意思
嗔痴(chēn chī ),佛教中贪嗔痴三毒之两毒。 1、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

天道说到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天道说到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

贪嗔痴出处于佛教,那是什么意思呢?
所以用“鸽子”来表示,鸽子性贪,喂鸽子的人就知道,它会一直吃食物,直到撑死为止;嗔指的是嗔恚,最典型的是蛇,一碰它就会竖颈怒目,龇牙咧嘴,发出“嘶嘶”的声音,随时就要下口。所以这是人的最大的障碍,佛教的修行就是针对它而来的,叫“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人间的七情六欲有哪些?贪、嗔、痴是什么?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不同学派对七情六欲内容的描述有所不同。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

贪嗔愚痴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出处于佛教,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

贪嗔痴,该怎么理解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女人的贪嗔痴什么意思
女人的贪嗔痴什么意思 女人的贪嗔痴什么意思,中国文字和文化都是博大精深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些词语的意思,只是觉得这个词语特别的拗口,不明白当中的意思,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女人的贪嗔痴什么意思的相关资料。女人的贪嗔痴什么意思1 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痴嗔贪念。 的意思
佛教中的三毒:贪:渴取一切顺境。嗔:对所遇逆境引起忿怒。痴:心智懵懂,不明事理,颠倒妄取。

和平县19741711003: 贪癫痴是什么意思 -
虞侨穿琥: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和平县19741711003: 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
虞侨穿琥: 【贪】 梵语 lobha,ra^ga 巴利语同;或梵语 abhidhya^,巴利语 abhijjha^.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欲求五欲、名声、财物等而无厌足之精神作用.即于己所好之物,生起染污之爱著心,引生五取蕴而产生诸苦.又作贪欲、贪爱、贪...

和平县19741711003: 名利得失贪嗔痴恨意思 -
虞侨穿琥: 呵呵,贪嗔痴就够了,没有颠.这三个字一般都是指象我们这样平凡的世人.【贪】是贪心、贪念,贪图名利、金钱以及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嗔】...

和平县19741711003: 谁能帮我讲解一下佛语中的“贪癫痴” -
虞侨穿琥: 是“贪嗔痴” 佛教中的三毒: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治疗此三毒的方法: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戒,是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

和平县19741711003: 什么叫嗔? - 请问嗔是什么意思呢?能在日常生活中举例吗?
虞侨穿琥: 哪些是思惑?五思惑是贪、嗔、痴、慢、疑. 什么叫贪呢?非份就是贪.贪就是贪爱心,就是占有欲.不应我所得,动歪脑筋,走漏洞,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去谋求,这就...

和平县19741711003: 佛教的108种烦恼都个是什么. -
虞侨穿琥: 一百八,又称“百八”是佛家常用的数之一.佛家认为人的烦恼有一百零八种,谓之“百八烦恼”.《大智度论》卷七说:“十缠、九十八结为百八烦恼.”又一说,六根各有六种烦恼,乘以三世,为“百八烦恼”.念佛计数的数珠,以一百零...

和平县19741711003: 佛教方面.人生七苦是啥. -
虞侨穿琥: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

和平县19741711003: 佛说贪嗔痴恨造就世界 啥意思 大家客观地谈谈对他的认识 -
虞侨穿琥: 大藏经里面说,世界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宇宙和真理是一不是二.两个不是分开的、对立的,其实两个是一体的. 这个说简单很简单,说深广也很深广.其实...

和平县19741711003: 酒后嗔言什么意思? -
虞侨穿琥: 嗔 (chen)一声 嗔,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怒,生气:嗔怒,嗔喝,嗔诟,嗔斥,嗔睨.第二种对人不满,怪罪:嗔着,嗔怪,嗔责.通俗的说是:仇恨心和愤怒心.在佛教中有比较深的见解 酒后嗔言 的嗔为第二种意思,意为喝了酒之后失态...

和平县19741711003: 何谓“性如灰”? -
虞侨穿琥: “性如灰”,人的性情,应该像是燃尽的香灰一般,如果一切皆空,自然对一切事也就没有计较,没有执着了…可是真正做到“性如灰”,这恐怕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难之又难…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有发生,如果真能“性如灰”,那我们也就没有什么烦恼事了,就是因为心中无法真正的“性如灰”,只是在表面上去尽量容忍,才会生出许多的怨气,其实,不必去压抑自己的情绪,那样并不会帮助到什么,应该是从心中,真正的去宽容,那样才能让自己快乐,也带给他人快乐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