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周公诫子》中“非学无以广才”中广的意思是?

作者&投稿:毕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比文,周公诫子,诸葛亮诫子书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咀嚼,就像惟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并用不愚昧来保有他的人,必定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君子的操守,(应该)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心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周公诫子》练习题
一、阅读: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词语。 
   封:    相:   畏:    博闻强记:
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 周公提出的六种 “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1.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辅佐  威,威严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 (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3. 恭 俭 卑 畏 愚 浅 4.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 (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
二、基础题(10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禄( ) 姬( ) 怠( ) 嚼( )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
3.翻译句子。(4分)
①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三、课文阅读题(20分)
阅读整篇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义。(4分)
俭: 畏:
贵: 哲:
2.翻译句子。(4分)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②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3.文中提到的桀、纣是谁?(3分)
4.文章最后一句采用反问句形式有何效果?(4分)
5.根据周公诫子的内容,想象其子伯禽到鲁国后会如何做?(5分)
【二、1.lù jī dài jiáo 点拨:第四个字另有读音“jiào”、“jué”。
2.C 点拨:选项C中“之”的意思是“的”。
3.①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 ②用恭敬的态度保持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点拨:所译句子一定要准确完整。
三、1.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畏:威严。 贵:地位显要。哲:明智、聪明。 点拨:对书下注释要记牢。2.①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②贵为君王的,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3.桀是夏朝末代的君主,纣是商朝末代的君主。这二人皆是暴君,由于没有好的品德而听信谗言,最终亡国。 点拨:该题涉及了历史知识,所以要相互贯通。4.能加强语气,表达作者不容置疑的口气。 点拨:从反问句的作用来考虑。5.如:伯禽听从父亲的教导,到鲁国后,礼贤下士,广纳人才,时时以六种谦德反省自己,不久,鲁国更加强盛。 点拨: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意思: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出处:西汉韩婴的《周公诫子》。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出处: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的《诫子书》。

扩展资料1、《周公诫子》此文先摆出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最后得逞结论。“起、承、转、合”的议论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层递式结构的一种引申,是古代论说文的章法。
“起”即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如本文“诫子”第一句;“承”即承接开头,对论述的问题加以阐述,如本文证明论述部分:“握发吐哺”,六种“谦德”;“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如本文的反面论述部分;“合”即最后进行归结,如本文最后用反问句总结问题,起深化中心的作用。
2、《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公诫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诫子书

意为“不学习就无从增长知识,提高才干”,其“广”应为“使。。。。。。广,拓展,丰富,充实”

广:使动用法,使—广阔;增高


周公诫子中的可不慎欤什么意思
谦:谦虚谨慎。失天下:失去天下。亡其身:丢失身体,丧失生命。桀纣: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名履癸,是历史上有名的暴虐国君之一。纣是中国商代最后一位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慎:谨慎。欤(yú):文言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这是《周公诫子》中...

《周公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周公诫子书》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

周公戒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

周公诫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发布是什么?
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道理启示:《周公诫子》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要重视人才的结论。

《周公诫子》文言文翻译
(第1句):摆出观点:“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第二层 (第2—5句):正面阐说论点。第三层 (第6句):反面阐说观点。第四层 (第7句):总结问题,突出中心。【 文章评析 】六种谦德 《周公诫子》中提到的六种“谦德”,对现代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

周公诫子翻译文言文
周公诫子翻译文言文【翻译】: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

不谦而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翻译 不谦而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的翻译_百...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的翻译:不谦虚谨慎然后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出自文言文《周公诫子》,选自《韩诗外传》,讲述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周公诫子》的介绍 《周公诫子》创作于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

《周公诫子》文言文阅读理解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周公诫子》文言文阅读理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

周公诫子, 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周公诫子》的中心内容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周公诫子》:中国著名的古训。选自《韩诗外传》。作者:韩婴,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

周公诫子课文翻译及注释 周公诫子原文
《周公诫子》赏析本文先摆出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最后得逞结论。“起、承、转、合”的议论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层递式结构的一种引申,是古代论说文的章法。“起”即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如本文“诫子”第一句;“承”即承接开头,对论述的问题加以阐述,如本文证明论述部分:“握发吐...

岗巴县13420216179: 文言文《周公诫子》中“非学无以广才”中广的意思是? -
郅都欣奇:[答案] 广:使动用法,使—广阔;增高

岗巴县13420216179: 《诫子书》的“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意思 -
郅都欣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岗巴县13420216179: 两篇文言文 -
郅都欣奇: 1. 博闻强记: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才干. 悲守穷庐.庐 :房子. 又相天子.相:辅佐.2. 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贵为君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大愚. 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岗巴县13420216179: 求诫子书的原文和译文 -
郅都欣奇: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岗巴县13420216179: 诫子书 全文 -
郅都欣奇: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岗巴县13420216179: 文言文训练专题 -
郅都欣奇: 【甲】周公诫子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

岗巴县13420216179: 周公诫子与诸葛亮诫子的中心内容 -
郅都欣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

岗巴县13420216179: 《诫子书》里是非静无以成学,还是非志无以成学? -
郅都欣奇: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岗巴县13420216179: 古文中非学无以广才中的广才什么意思 -
郅都欣奇: 广才:增长才干. 整句意思是: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原文选段: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君子的...

岗巴县13420216179: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2)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 -
郅都欣奇:[答案] (1)非志无以成学(2)问渠哪得清如许(3)浅草才能没马蹄(4)夜阑卧听风吹雨(5)塞上燕脂凝夜紫(6)不畏浮云遮望眼(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