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避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夫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子避席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曾子避席”道理:讲礼貌,尊重老师。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出处:秦汉孔子及其弟子《孝经》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译文:
曾子是孔子其中一个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说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扩展资料: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一说为山东嘉祥县 ,一说为平邑县郑城镇)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曾子避席
百度百科——曾子

“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告诉我们对师长要有礼貌,要讲文明,懂礼貌。


曾子避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讲礼貌,尊重老师。曾子避席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讲礼貌,尊重老师,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内在的美德使他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修德对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文明礼仪故事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

曾子避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曾子避席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老师,要保持对老师的尊重。“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相关人物是曾子,孔子。原文是: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意思是:曾子是孔子其中...

五年级文明故事大全
曾子“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四、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

曾子的“侍”和“避席”告诉我们什么
曾子侍,及后来的曾子避席的举动,都说明了曾子的和顺,也说明曾子在生活中就是在一点一滴的践行孝。想想平常我是以怎么对别人的?我平常见人总是爱理不理的,其实就是内心少了和顺,少了对他人的爱敬。顺不是单指行为低眉顺眼就顺,而是待人处事心里有克己复礼的理性的功夫。现在我学习儒家文化,...

古代关于礼仪的小故事(要简短的)
2、“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 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

01少年玄奘的启示
曾子为什么要避席呢?其中有什么含义,其实这个里面体现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敬重。        为什么要敬重呢?因为我们只有敬重,敬重才能更好的获取知识,如果没有这份敬重心,可能我们的心还是在散乱之中,当我们敬重了,把心收回来,专注一处,才能得到受用。    ...

师襄子辟席再拜的辟席是什么意思
“师襄子辟席再拜”中的“辟席”,意思是避席,离开座位。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这句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子学琴的故事。知识扩展: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教诲对整个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尊称为“圣人...

晏子春秋翻译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

晏子使楚的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道:“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编辑本段作者 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

秦淮区17576434499: 曾子避席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慎衫氯化:[答案]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

秦淮区17576434499: “曾子避席”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作为中职生,我们应怎样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 -
慎衫氯化:[答案] “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秦淮区17576434499: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向老师请教做人之道时,从坐着的席子上起身,恭敬地在老师身边倾听教诲,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它告诉我们() -
慎衫氯化:[选项] A. 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B. 都应站着听老师教诲 C. 各国的交往习俗是不同的 D. 老师是文明的传播者

秦淮区17576434499: 《曾子避席》是什么寓意?出自哪里? -
慎衫氯化: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

秦淮区17576434499: 谁能告诉我曾子避席的故事 -
慎衫氯化:[答案]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

秦淮区17576434499: 良好品德的故事 -
慎衫氯化:[答案] (一)“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

秦淮区17576434499: 求成语解释?曾子避席,详细点. -
慎衫氯化: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人们就能和睦相处,你知道什么原因?”曾子恭敬道:“我不够聪明,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秦淮区17576434499: 求古代同学礼仪的小故事? -
慎衫氯化: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

秦淮区17576434499: 个人礼貌事例 -
慎衫氯化: 事例:1、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

秦淮区17576434499: 三国演义里的避席是什么意思
慎衫氯化: 避席,是古代的一种表示尊敬的行为,古时没有椅子,人们席地而坐,在需要的时刻离开席子站立一边,也就是避席.《孝经》中记载了曾子在听孔子讲课的时候接到提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