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真正觉悟的人,会有这样七种外在的表现状态

作者&投稿:貊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道德经》揭示了“道”的深奥,它是万物运行的内在动力,掌握这一动力,认识规律,把握事物本质,是实践的初心。然而,“道”难以理解,老子曾描述它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谓之恍惚”,它是无形无色的,因而令人感到迷惑。尽管如此,“道”是可以被感悟的,规律的运行不会因人的喜好或立场而改变。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不会因为人们不愿起床而延迟,也不会因为草地上嬉戏的孩子们而多加光辉。天的运行,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而持续不息。老子以此启示我们,他每次讲解一个抽象的道理后,都会用具体的事例来阐释,如用水德比喻“道”的属性。
同样,老子担心人们难以理解“道”的“恍惚”和“无物之象”,因此以人的行为为例,更形象地说明什么是“道”,“悟道”后人的状态如何。
老子描述了悟道之人的七种外在表现状态:
1. 他们微妙而深远,难以被一般人所理解,仿佛冬天的河冰,必须小心翼翼地行走。
2. 他们做事之前会谨慎计划,事后仍保持警惕,如同处于强敌环绕之中。
3. 他们拘谨而严肃,如同做客一般。
4. 他们融合可亲,如同冰山慢慢融化。
5. 他们纯朴厚道,如同未经雕琢的原木。
6. 他们旷达豁达,如同空旷的山谷。
7. 他们浑厚宽容,如同混浊的江河大流。
老子告诉我们,拥有这种道的人不会自满,因为只有不自满,才能不断改进,更新自己。
老子的启示让我们明白:
1. 真正悟道的人,在做事之前会像冬天过河般谨慎。
2. 他们做事之后仍保持谨慎,不因成功而自满。
3. 他们遇到尊贵之人时谨慎而严肃。
4. 悟道之人不会总是紧张,他们也会放松,像正在融化的冰一样。
5. 他们看起来纯朴厚道,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
6. 他们心胸旷达,如同深谷。
7. 他们懂得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平和,如同混浊的水慢慢变得清澈。
老子强调,这些道理都是实用的,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来体会。保持谦虚,永远不盈满的状态,才能静下来,生出智慧,办事也会事半功倍。
老子所说的,都是生活中可以应用的道理。理解《道德经》结合生活,才是真正体悟大道的捷径。因静得静不是真静,乱中有静才是真功夫。


《道德经》|真正觉悟的人,会有这样七种外在的表现状态
老子的启示(一)得道之人的七种状态 (1)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一章说,古道为今用,道不分古今,没有新旧。那么能“执道御今”的人是什么样子呢? 真正悟道的人,一般人是看不懂他的,老子评价为“深不可识”。越是看不懂的,越想看明白(人都有这种心理),因为深不可测,老子也只能勉强的来...

《道德经》|真正觉悟的人,会有这样七种外在的表现状态
在《道德经》中,老子描述了真正觉悟之人具有的七种外在表现状态,通过这些状态,我们可以一窥得道之人的深厚内蕴与修养。首先,老子提到这些人的态度是微妙而深远的,他们对于“道”的理解不是轻易可以被常人所理解的,因此只能用一些比喻来描述他们。比如,他们在行动之前会像冬天过河时那样谨慎,豫兮,...

《道德经》|真正觉悟的人,会有这样七种外在的表现状态
4. 他们融合可亲,如同冰山慢慢融化。5. 他们纯朴厚道,如同未经雕琢的原木。6. 他们旷达豁达,如同空旷的山谷。7. 他们浑厚宽容,如同混浊的江河大流。老子告诉我们,拥有这种道的人不会自满,因为只有不自满,才能不断改进,更新自己。老子的启示让我们明白:1. 真正悟道的人,在做事之前会像冬天过河...

【觉悟《道德经》,藏巧于拙、用晦而明】
老子所理想的人格是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并且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由静转入动。这种人格上的静与动同样符合道的变化规律。学画的人、习武的人、学哲学的人都是如此。老子正是从自然中体悟出大道的存在,老子是一个思想者,但他首先是一个阅读者,阅读自然,天地雨露溪谷水玄牝橐龠,万物万象。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
我们学《道德经》的原因如下:一、学习《道德经》可以提升智慧。《道德经》是对人生的深刻反省,是生命认知的理性觉悟,它是穿越时空的永恒智慧。一位国学大师说:不学《道德经》成不了大事。学习《道德经》即闻道,闻道之要在悟,悟一字得一字之功,悟一句得一句之果,有悟则明,有明则能认识自我...

【觉悟《道德经》,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觉悟《道德经》,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道德经》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释义: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涌现忠臣。老子用辩证法指出,大道与仁义,智慧与大...

【觉悟《道德经》,诚实守信、厚积薄发】
【觉悟《道德经》,诚实守信、厚积薄发】一、人无信不立 《道德经》云: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释义:最好的领导者,老百姓觉察不到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亲近他,称赞他;再次一...

【觉悟《道德经》,思不出位、拒绝诱惑】
【觉悟《道德经》,思不出位、拒绝诱惑】《道德经》云: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 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生杀大权不可取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说一般人并不怕死,以做生意的人来讲,中...

【觉悟《道德经》,破除贪婪的枷锁】
【觉悟《道德经》,破除贪婪的枷锁】《道德经》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释义:如果社会上没有恭维有才华的人,就不会导致老百姓相争...

296.自知者明,自信者胜,自胜者强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多少年来,我们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自知,自信,自胜,自强。这些已经成为我们不断成长的动力,成为我们不断进步的源泉。 知人,就是了解别人。智,就是智慧、明智。自知,就是自己...

枞阳县17660494245: 道德经的启示 -
毛治肝太: 对于年轻人来说,道德经的启示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想清楚,自己这辈子究竟应该干什么,才能不虚此生,这就是你毕生的“道”,毕生的“无”.道德经开篇就说,“无,名天地之始';道德经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形的东西,永远比有形的东西更加有力,更加可靠,更加逼近本质.很多人其实都是稀里糊涂地过一生,全受命运播弄,走到哪里算哪里,并没有自己的”道“,也意识不到应该有自己的”道“.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枞阳县17660494245: 《道德经》中的圣人是什么样子 -
毛治肝太: 道德经文中,圣人出现32次如下: 第一:圣人(心)清净无为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故【圣人】云:...

枞阳县1766049424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
毛治肝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枞阳县17660494245: 读《道德经》会让人变咋样? -
毛治肝太: 《道德经》并不是讲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德”,它是在论述世界的变化是在“道”(可以理解为宇宙发展的规律)的操控下,宇宙又“无”生“有”的辩证规律,阐述管理社会必须探索找到那个无形的、但又无时无刻不在左右我们的“道”,按...

枞阳县1766049424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什么意思
毛治肝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意思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出处节选】《道德经》——春秋·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枞阳县17660494245: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的道理 -
毛治肝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二句文全出自老子《道德经》.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

枞阳县17660494245: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知己方能知人,知人方能善用”是什么意思? -
毛治肝太: 1. 意思是:知道别人,你是智慧.你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你知道自己才能知道别人,知道别人才能用别人.2.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3.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

枞阳县17660494245: 读完道德经后孩子有什变化 -
毛治肝太: 没有变化,因为根本理解不了,少数的人会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开启开启潜意识的隐藏无极运算能力.但是属于被动技能.表现为理解不要的东西,静一会或者睡一觉就明白了. 不过太少了,大多数都是靠一种修心性心的修炼才会掌握这种被动技...

枞阳县17660494245: 如何解释老子哲理“知入者智,自知者明”? -
毛治肝太: 出自老子《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意思是: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算作是明智,能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算是真正的高明.

枞阳县17660494245: 道德经三十三章感悟 -
毛治肝太: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段话有向内和向外的维度.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这都是讲向外的维度.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