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芣苢》:由2个句式、6个动词、11个字构成的奇诗

作者&投稿:易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第八篇,共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均为四言句式。它的最大特色是章句重叠、回环往复,其重复程度为《诗经》之最。

从形式上看,整首诗仅仅通过六个动词变换,即:“采”、“有”、“掇”、“捋”、“袺”、“襭”,便串联起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传达出劳动所带来的欢快情绪。换句话说,全诗只用了十一个不同的字,两个基本句式——“采采芣苢,薄言X之”,就完成了构诗,不可谓不妙。

当然,这种复沓的结构不止存于《芣苢》篇,而是相当广泛地出现在《诗经》之中,以《风》诗最为明显。从根本上来说,这种艺术特征来源于《诗经》可歌的艺术特质。尽管《诗经》本来就是和曲而唱的诗歌,和一般文人诗作自然不一,但我们很少从歌曲的角度去理解《诗经》。

通过归纳、总结《诗经》的基本形式特点,可以发现:《诗经》中的《风》诗,普遍以四言为主,间杂有字数不一的句式;篇幅多为二、三、四章,每章句数以四、六句为主;整体篇幅较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最是突出。

如此诗歌构造,与当代流行歌曲颇为相似。它既符合音乐曲调上的重复,也符合语言方面歌词的重复。那些微小的细部变化,如个别句式、个别词汇的变化,则恰恰是诗歌最富表现力的地方,说是诗歌的中心词句也不为过。

那么,从歌曲的角度看《芣苢》篇,它的重复构造正好满足歌曲的创作需要和传播需要。在音乐创作中,基本的曲调重复是常态,表现在语言文本上就是诗章形式的重复。《芣苢》篇所运用的就是一个曲调的三次重复,是最简单的曲式,也是《诗经》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曲调组合形式。这种乐曲形式,篇章短小,构词简单,容易记忆、吟唱,最适合在广大群众中间流传。

实际上,在《芣苢》诗中,最基本的两个句式是“采采XX,薄言XX”,其他诗句都是对此句的推衍。它们广泛地出现在《诗经》的其他篇目中,前者如《卷耳》,如《蜉蝣》;后者如《采蘩》、《采绿》、《时迈》等。这说明《芣苢》诗篇的重复手法是基于相对固定的套语和套式演化而来。这种套语和套式,正是《诗经》中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彼时诗歌长期流传演唱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技巧和创作规则。

至于细部变化的六个动词,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意所采取的语言锤炼之笔,是为了实现情景的变化和推进所精心雕琢的中心词汇。在《芣苢》诗中,“采芣苢”是故事的基本内容,“如何采”是故事发展的主要脉络,所以表示“采摘动作”的六个词就成为全诗的中心词。

对于这六个动词,前人的解释很多,各有千秋。综合看来,一般将这六个词分成三组理解:第一组是“采”和“有”,属于总写采摘之事,解释为去采芣苢,并直言芣苢有许多;第二组是“掇”和“捋”,属于详写采摘之事,解释为采摘过程中的拾取和捋取;第三组是“袺”和“襭”,属于详写装盛之事,解释为拉起衣襟或把衣襟掖到腰间装芣苢的过程。

如果从事过类似的农业采摘活动,对此劳作过程的理解就会更加清晰:妇女们相约去摘芣苢,发现野地里芣苢有很多,便不停地摘取和捋取,最终装满衣襟,相携而归。我们暂且不管芣苢为何物,也不管采摘目的如何。从诗歌文本自身来看,它描述的实际上就只是一件简单利索的劳动小事。

当然,诗歌画面虽简,却并不干瘪无聊——在寥寥几字之变中,情景已轮换千翻,鲜活自然。这便是《诗经》中对关键词句的凝练之功。典型如《樛木》诗的“福履‘绥’、‘将’、‘成’之”;如《桃夭》诗的“宜其‘室家’、‘家室’、‘家人’”;如《菜葛》诗的“一日不见,如‘三月’、‘三秋’、‘三岁’兮”!

综上所述,《芣苢》诗的基本艺术特色就是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并借用少量词句的变换,推动整个诗歌场景的动态发展和情感升华。如此高超的创作技巧,正好说明它不是一首简单的民歌,而是经过专业人士的打磨和再加工的艺术作品。

——全文完——


芣苢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芣苢表达的主题是劳动,《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原文:《芣苢》先秦·佚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赏析:《芣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上第二...

诗经|国风·周南·芣苢
答案:《诗经·国风·周南·芣苢》是一首描写古代妇女采摘芣苢的场景的诗。详细解释: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之作,分为《国风》、《雅》和《颂》三部分。《国风》是其中反映社会生活和民间风情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二、《国风·周南》背景 《国风·周南》...

芣苢出自哪部诗经?
这是《诗经》中反映欢快劳动的少数歌谣之一。它用赋的体式,再现了古代妇女于夏日原野群集采摘车前草的劳动场景。原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

...这个植物在古代有着丰富的内涵,美好的寓意——《诗经·芣苢...
所以,自然界中的动物螽斯啦、植物芣苢啦便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以它们的多子多孙来预示自己的美好未来。现在看来虽有些不合实际,但古人们的行为却是单纯而可爱的。这首小诗结构简单,意味隽永,就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芣苢表达了什么主题
芣苢表达的主题是劳动,《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十二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整首诗从劳动生活中取材,读...

《诗经·国风·芣苢》:由2个句式、6个动词、11个字构成的奇诗_百度知...
《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第八篇,共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均为四言句式。它的最大特色是章句重叠、回环往复,其重复程度为《诗经》之最。从形式上看,整首诗仅仅通过六个动词变换,即:“采”、“有”、“掇”、“捋”、“袺”、“襭”,便串联起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传达出劳动所...

释《诗经·国风·周南·芣苢》中的“薄言”
在《诗经·国风·周南·芣苢》这首古诗中,一个微妙的词汇“薄言”引起了学者们的热议。谈建忠教授独具慧眼,揭示了其深层含义——“剥以”,通过对“薄”与“言”的解读,揭示出动宾结构的奥秘。他质疑了以往的解释,如高亨提出的“急急忙忙”解读,以及程俊英的“发语词”理论,主张“薄”通“剥...

薄言_之的_是什么意思
【赏析】《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全诗三章十二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诗经切片012:名物·采采芣苢
可正是这六个动词,焕发了出了魔力,如同六个连续的电影特写镜头,将欢乐的劳作场景,无比生动地记录了下来,为读者营造了一种“不见其人”却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诗经》中,经常可以看到祈求多子的内容。仅以《国风》为例,《桃夭》《螽斯》《麟之趾》《椒聊》等诗中都能见到类似的表述。古人...

洛苡出自诗经
是的,洛苡出自《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国风·周南·芣苢”一诗描述古代人们采摘芣苢的情景。洛苡是芣苢的别称,这种植物生长在水边,叶子像莲叶,花朵像莲花,有清香的气味。这首诗歌通过描绘人们采摘芣苢的场景,表达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昌吉市19510667311: 如何赏析《诗经·周南·芣苢》?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
调咸山庆: 古人认为车前子草(即芣苢)可以治疗难产症和不孕症,因此采集车前子草,象征着远古居民对于多子多孙的期盼.这首以采集芣苢为题,反复咏叹,以深化人 们的这种愿望.

昌吉市19510667311: 写劳动生活的诗句 -
调咸山庆: 芣苢《诗经·国风·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昌吉市19510667311: 诗经·国风·周南 中的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2]之.采采芣苢,薄言襭[3]之. -
调咸山庆:[答案] fu二声 yi三声 音和"服,以”相同

昌吉市19510667311: 诗经国风第八篇 -
调咸山庆: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孔子在编纂过程中,将《国风 周南》放在了最前面,其中第八篇是《芣苢》.它描绘了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原诗为: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昌吉市19510667311: 诗经有什么特点 -
调咸山庆: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梁·刘勰《文心雕龙·物...

昌吉市19510667311: 关雎的思想内容 -
调咸山庆: 关雎》是《诗经 国风》中的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这是一首描写在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和痴情的小伙子倾心相爱的恋歌.该诗以第一人称把一个青年寻求理想配偶的经过写的极有层次,令读者为他的深挚而专一的爱情所感动.时间该...

昌吉市19510667311: 《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特色? -
调咸山庆: 诗词曲中的赋比兴,一般来说,诗中赋比兴兼用,词中比兴多于赋,曲中赋比多于兴.以下分别论述. 一、《诗经》中的赋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

昌吉市19510667311: 《诗经·采薇》的停顿 -
调咸山庆: 采薇采薇1, 薇亦作止2. 曰归曰归3, 岁亦莫止4. 靡室靡家5, 玁狁之故6. 不遑启居7, 玁狁之故.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8, 载饥载渴9. 我戍未定10, 靡使归聘11.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12. 曰归曰...

昌吉市19510667311: 赏析《蒹葭》赋 比 兴 手法 -
调咸山庆: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伊人”,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伊人”一遇.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寻求自然顺理成章之.尽管诗人满腔热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结果却是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见所产生的空虚和怅惘之情是难以言喻的,而且用萧瑟清秋的景象来衬托,诗人的这种情感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浓郁.正是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灵的深秋之景与怅惘迷茫的怀人之思浑然无间,构成了全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一种真切自然而又朦胧迷离的美感.

昌吉市19510667311: 诗经 芣苢 -
调咸山庆: 1通过变换采集车前子的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体现出来. 2妇女们呼朋结伴,在旷野上边采边唱,一颗颗地采,一把把地捋,手提衣襟来兜,满载成果而归的欢乐场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