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对外战争中经常失利的原因是什么?是宋太祖重文轻武导致的?

作者&投稿:巩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为什么重文轻武~

宋朝从“陈桥兵变”中意识到了武人的威信;并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唐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内部的军阀斗争。所以为了牵制将军的权力,经常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戳视频,了解详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朝是一个“特别”的朝代,其主要特别之处在于文人地位的极大提高,并在战争领域也成为了重要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这种情况被称为“文臣领兵”。这点也被认为是宋朝众多军事失败的关键因素。

▲在很多人眼中,金戈铁马浴血奋战都与宋朝无关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在痛斥宋代文臣领兵的害处时,人们往往忘记了诸葛亮等著名军事家
宋朝初期,军事制度大量沿袭后周制度,称前线带兵的军事主官为都部署,即“古有大将、元帅、大总管(唐代),今谓招讨使、都部署是也”。在宋太祖时期,担任都部署带兵出征的官员从现有的资料看都是武将,并没有一个文臣担任。在这一时期,文臣在战争中的角色与谋士类似,以出谋画策为主。

▲宋太祖时期,还没有出现文臣领兵的现象
宋朝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时期,在平定北汉、一次北伐、二次北伐几次战役中,任命的各路都部署曹彬、米信、田重进、潘美等人也都是武将。但在同年,宋太宗开始了任命文臣参与军事指挥的尝试,他任命能臣张齐贤为代州知州,与潘美一同指挥边境军队。淳化四年二月,四川发生叛乱,同年八月,任命文臣赵昌言为都部署平叛,虽然宋太宗又任命宦官卫绍钦负责具体指挥,但这是宋朝第一次任命文臣为都部署。也就是说直到宋太宗时期,人们印象中宋朝特有的“文臣领兵”现象才初露端倪。

▲宋太宗时期,绝大多数军事行动仍由武将领兵
进入宋真宗时期,文臣担任都部署的事情继续增多,除了前面提到的张齐贤外,钱若水、向敏中、王钦若等文臣相继出任都部署一职。但在这一时期,都部署一职大部分仍由武将担任,在宋辽交战的主要地区镇、定、高阳关一线,担任过都部署的傅潜、石保吉、范廷召、王显、王超等人均为武将,可知在真宗时期,武将仍然是担任都部署的主要人选。

▲宋真宗时期,武将领兵仍然是多数情况
进入宋仁宗时期,文臣担任都部署的事例进一步增加,并且逐渐成为主流。宋仁宗时期,西北地区的党项部族在其领袖元昊的领导下起兵建国,并掀起了与宋朝的战争。一时之间宋朝的西北边疆烽烟四起。宋廷先是派遣夏竦、范雍担任泾原路马步军都部署和鄜延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西北。

▲宋仁宗时期是一个转折点
后来,宋廷又调范仲淹、韩琦、庞籍、章楶等前往西北担任要职,最终宋、夏之间的主要战场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的军事主官即都部署均由文臣担任,而人们印象中的“文臣领兵”正式在宋朝形成。也就是说“文臣领兵”在宋仁宗时期才真正成为宋朝军事活动中的主流。在宋仁宗之前,“文臣领兵”现象要么不存在,要么极少出现。

▲宋仁宗开始,文臣领兵开始成为主流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文臣领兵是否导致了战争的失利呢?因为太祖时期没有文臣担任都部署以及指挥军队作战的事例,所以宋太祖时期的战争不管结果如何,与“文臣领兵”都无关。宋太宗时期,“文臣领兵”的事例只有一则,就是雍熙三年张齐贤领兵代州抗击辽军,在这次战斗中张齐贤击败辽军,“斩首数千级,获马二千,器甲甚众”。

▲宋太宗尝试让文臣领兵,结果是收获了胜利
而与之相比,太宗朝的众多对辽失利的作战中,多是由武将担任都部署。雍熙三年宋太宗二次北伐时,最终因东路军崩溃而功败垂成,东路军主帅曹彬便是武将。同年十二月的君子馆一战也是如此,主帅雄州兵马都部署刘廷让因为误判形势被辽军包围,最终惨败于辽军,史载“自是河朔戍兵无斗志”。

▲君子馆的失败,让宋军元气大伤
宋真宗时期,其几场大败更是皆与武将作为主帅有关。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辽军南下,前线主帅镇、定、高阳关都部署傅潜拒不出战,导致友军康保裔部寡不敌众被辽军所败,康保裔本人被辽军俘虏。咸平六年,辽军入侵定州望都县,宋军定州行营副都部署王继忠驰援望都结果反被辽军包围。此战主帅王超不敢驰援,导致王继忠部被辽军歼灭,王继忠本人也被辽军俘虏。后来王超之子王德用将责任归咎于宋真宗,实际上是为父开脱。

▲宋代武将浮雕
宋仁宗时期,文臣大量在西北地区担任军事主官指挥与西夏的作战。在这些文臣到达西北地区的初期,虽然也有因为急于求成或不熟悉当地情况而遭遇失败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场败仗。但是自三败之后,执掌兵柄的文臣们痛定思痛,很快就想出了对付西夏的计策。他们首先拉拢西北的与西夏有利益冲突的部族,让他们加入针对西夏的“包围网”;其次采取稳扎稳打的“进城浅攻”战术,即不断沿着交通要道、军事要地修剪堡寨,步步为营,围困西夏;最后,派遣小股部队寻找西夏的空虚地区进行突袭。三管齐下,在定川寨之役结束的一年以后,宋朝一方就重新掌握了主动权,而西夏则开始遣使求和。

▲西夏壁画
仔细分析历史,便会发现,大多数人诟病的“文臣领兵”并非宋朝战争失利的原因所在,而恰恰是因为在武将的指挥下宋朝对外战争失利的增加才导致文臣逐渐进入军事领域,担任人们认为应该由武将来担任的“将军、元帅”。后来明代进入中期以后,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明代名将谭纶、翁万达、刘天和也都是进士出身的文官。

▲人们认为的“文臣”领兵,不以宋代始,也不以宋代终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正义必胜,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节节败退,是跟宋太祖重文轻武有关。

  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后人看前朝历史,正如事后诸葛亮,挑起来错误百出。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封建时代的皇帝不担心军队实力不够强大,而是怕它太强大,以至于自己无法控制,威胁自己的宝座。只要有一支军队,足以镇压地方小规模的叛乱,就可以使皇帝安心了。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宋朝强干弱枝的禁军、厢军制度。

  唐朝时中央军队为南北衙军,归宦官控制。毕竟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了唐朝中后期,皇帝的废立就由宦官说了算。唐末五代,皇室衰微,禁军多为藩镇军队,因此才上演了一出出大将篡夺皇位的闹剧。北宋立国之初,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宋太祖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收回了节度使的军权,将各地的精兵都选调到京城,由中央统一指挥,成为宋代的禁军。由于禁军是挑选地方军队的精锐而来,所以人数虽少,战斗力却强,地方部队根本无力与中央抗衡。

  禁军实力强大,如果控制不当,皇帝反而会深受其害。为此,宋朝先是将禁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殿前都指使司率领,一部分由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率领。后来,后者又分为马军司和步军司两部分。到此,禁军分由三个衙门统率,称为“三衙”。三衙统率军队,却无权调动。调动权归属文官主持的枢密院。
  两者之间互相限制,但实际上却是以文制武、重文轻武、权归中央。北宋统治者贯彻强干弱枝政策,禁军作为天子卫兵,平时守卫京师,有事则出发应变,达到内外相制,保持京城内外兵力平衡。因此,京师禁军主要分布于开封府界内。
  宋太祖还苦心积虑,使兵将分离。禁军各军轮番守卫边防重镇和内郡要地,既减轻了京师的供应负担,又使得将领手中无兵,从而不可能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禁军之外,还有厢军和乡兵。禁军可算中央常备军,厢军和乡兵则用于维持地方治安和充当官府劳役。厢军和乡兵中的精锐被抽调到禁军中之后,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平时又疏于训练,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很多时候,他们被派去修筑城池、制造武器等。

  宋朝禁军、厢军制度的确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北宋王朝重文轻武的趋势,这种趋势随着禁军的日益腐朽最终导致宋王朝不堪一击,备受西北游牧民族的侵扰,并最终走向灭亡。

每个朝代开朝时的君主都比较英明,他们会总结历史。宋朝建国后,宋太祖为了避免唐朝武将割据的场面,以及自己本身就是通过黄袍加身,夺取大周的政权上来的,所以建国后,会杯酒释兵权。将兵权掌握在天子手中,大力重用文官,宋太祖时还明文规定不杀士大夫,可见对文人的重视。
而北方并存的政权有辽国,后来有金国和蒙古国,西边是西夏国、吐蕃。他们都是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和攻占城池,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武力的训练,最终会军队松懈,纪律废弛。所以即使现在,我们国家没有参与战争,也要拉练,与其它国家合作演习,就是为了使军队在和平时期也得到锻炼。
北宋的朝野不重视武将,给文人的待遇包括物质和精神高于武将,导致武将人才缺乏,即使有武将,又得不到高级领导的信任,所以,最终战不过少数民族。

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怕武将势大吧,宋朝一旦有将领打仗取胜 朝廷想的不是如何扩大战果 而是压制将领 或者干脆一点直接召回,甚至可笑到可以放弃战争带来的优势,我想就是因为老赵是武将夺权 所以嘛, 老赵家也怕别人这样搞他不是。

你这个要弄一篇论文才能回答你的问题....太浅薄的回答都不能说明原因。


宋朝在中国军事史上是汉民族最丢人现眼的朝代吗
真正丢人现眼的是清朝。宋在对外战争中胜率还是蛮高的,在对辽、金、西夏、蒙古等政权的战争中,虽然一直处于守势,也曾多次杀的对方胆战心惊,金国最后一支军队就是被宋军消灭的,蒙古大汗蒙哥也被杀死,这在当时世界上来讲都是空前绝后的胜利。清朝在对外战争中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表现十分糟,给它一...

中国近代战争中沦陷国土最多的政府是:
清朝近代虚弱的原因 1、政治腐败:清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腐败,导致政府机构运转不畅,国家治理能力下降。这种腐败现象严重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能力,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2、军事衰落:清朝在近代军事上逐渐衰落,武器装备落后,军事制度陈腐,导致其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列强纷纷入侵中国,割据...

宋朝的军事实力明明很弱,对外战争的胜率为啥很高?
宋朝的战争胜率为75%,这个概念可以说很少有国家可以达到的。就是现在的美国战争胜率都不可能有这么高。古代其他王朝都是难以匹敌宋朝。比如汉朝和唐朝都非常强大,我们现在还经常说汉唐。但是他们的战争胜率也只有30%左右。远远低于宋朝。不过宋朝的战争胜率虽然高,但是还是很弱,战争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

都知道中国汉族是大族,由来是汉朝兴盛后得此称谓,谁知道汉以前我们的民...
到了唐朝,虽然我们自称唐人,但唐诗中汉代成为歌颂的对象,汉人这个词逐步成为褒义词,才在中国人的心里被逐步接纳,我们才真正变成了汉族人.到了宋金元夏乃至明清,中国人在对外战争中常常败于外族,而强汉的军威因此又被人们从记忆中唤醒,所以对汉人这个名字的认同感就不断被强化,固定下来了....

在唐朝的三百年间十次对外战争中,胜负如何?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729-733) 唐与奚契丹第二次战争 :唐军胜利,两藩内附于唐。开元二十五年至天宝十四载(737-755) 唐与奚契丹第三次战争 :唐朝先胜后败,两藩时降时叛,最后附于回纥汗国。贞元四年(788) 奚、契丹犯边 :因为回纥臣服于唐,两藩年年来朝,此时契丹势衰,奚族崛起。贞元...

为什么有些朝代太监祸国相当严重,但是在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却难成气侯...
但是这也导致宋朝在军事上长期萎靡不振,让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中央的集权,皇帝的普遍不懒惰,太监要权门都没有。元朝是靠马上得天下的,武工是他们的优势,要说文治那就太差了,倘大的一个国家一百年也没有,就算文治一般的话也不这样啊,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这朝代简直是在开文明...

唐朝和宋朝哪个朝代对外战争胜率高?
但是,三帅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同时,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战争时战区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监担任,而且改变战略必须经过皇帝同意,...

元朝对外侵略战争有哪些?
元朝时期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至元十一年(1274年),侵日本遭遇飓风,无功而还。至元十八年(1281年),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汉军、高丽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队)从庆元(浙江宁波)浮海北进。至元二十...

宋对外战争胜率70%,大唐听到后为何发笑?
这里,我们先说说战争的胜率问题。纵观整个唐朝,自李世民之后,强盛是肯定的,而且,如果细心研究你会发现,唐朝的战争虽然失败居多,但是,这些战争都是对外战争。由于,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士兵们的后备补给等都非常不利,这些不利因素也是战争的很大原因。不过,由于皇帝们只是在开疆拓土,所以,即便失败了...

商鞅变法与秦始皇相隔几代皇帝
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然而,长年征战,民生凋敝,受到了东方诸侯国的联合打压,之前战果一一丢弃。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襄。4、秦孝文王(在位时间:公元前250年-公元前250年,三天...

如皋市18869408830: 宋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时期,为什么对外战争却接连失利? -
威松异丁:[答案] 主要原因在于宋朝的军制,宋朝的军队一半驻守京城,一般驻守边疆;并且驻守边疆的都是老弱病残.这是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的教训.为了避免武将拥兵自重乃至作乱,宋军将领经常调动,造成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局...

如皋市18869408830: 宋朝对外的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
威松异丁: 宋朝的军队主要是对国内的叛乱进行镇压,不是对外.所以宋朝军队基本上没有战斗力,另外还有就是它的军队人员都是罪犯充当的.希望采纳

如皋市18869408830: 导致北,南宋朝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是什么? -
威松异丁: 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说说我的理解,仅供参考,首先是制度,中文轻武,因为赵匡胤是武将出身,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之后,就特别注重削弱控制武将的势力;另一方面,敌人太强大了、、、

如皋市18869408830: 北宋对辽和西夏的战争不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威松异丁: 北宋在当时是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又遭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正权的围攻,不可能孤注一掷去对付谁.而西夏周围不仅有辽、吐蕃等国威胁,本身也比较落后,建国时间短,国力不足,不可能再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至于辽,情况虽然与西夏不同,但在国力上,两者旗鼓相当.总而言之,长期的战争无论是对哪个国家而言,都是没有太多好处的.尤其是边境局势的不稳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因此,双方议和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如皋市18869408830: 简述北宋与辽夏屡战屡败的原因 -
威松异丁: 赵匡胤即位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全部集中于中央,避免出现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 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及西夏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金国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如皋市18869408830: 宋朝为什么军事如此之弱宋朝创建初期,就重文轻武,强本弱末加强中
威松异丁: 尝试对LS的驳斥下,非为驳斥而驳斥我的观点是关于弱不弱不能简单用控制领域面... 五代时期的军事风气弊端可以说是导致宋辽军事行动中宋军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五代...

如皋市18869408830: 宋朝为什么强大不起来? -
威松异丁: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重文轻武.尽管宋朝经济繁荣,但是不注重军事的发展,尽管宋朝战事不断,但是宋朝的军事发展在宋朝的社会生活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从宋朝立国开始,限制武官,防范武臣是宋朝的重要特点,宋朝官吏中武臣从属于文臣...

如皋市18869408830: 宋朝为什么不能战胜游牧民族?
威松异丁: 自古以来,大部分的冲突发生在中原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而且从总的趋势来看... 从此宋军的战略上没有过主动地胜利. 从宋朝的对外战争来看,总的来说,特点是“...

如皋市18869408830: 宋朝时期的对外战争!给详细点
威松异丁: 1、首先,宋人和唐人完全不同,在军事指挥和军事行政体制上,一贯实行以文统武的方针,藉以防止武人专权篡位.因为宋朝诸帝,实在是被五代那城头变幻大王旗、谁拳头大谁做天子的军阀混战时期搞怕了.文人掌军,说到底还是要比赳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