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经的流传

作者&投稿:邱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乐经为什么失传~

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秦火;一是认为,《周礼·天官》之《大司乐章》为《乐经》;一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第一种说法,即《乐经》已亡于秦火,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最多。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483079.htm

《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郭店简《六德》说:"观诸《诗》、《书》则亦载矣,观诸《礼》、《乐》则亦载矣,观诸《易》、《春秋》则亦载矣。"简中另一篇《语丛(一)》也有"六经"并称之语。
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焚书坑儒中的秦火;另一种是认为,《周礼·春官宗伯章》之《大司乐》为《乐经》;还一种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
"《乐经》已亡于秦火"观点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最多。
乐经不传有不同说法。

一是“焚于秦火”说。此说为学界普遍认同。

刘勰《文心雕龙》说:秦燔《乐经》,汉初绍复,制氏纪其铿锵,叔孙定其容典。

沈约著《宋书》,也提到:“及秦焚典籍,《乐经》用亡”。汉兴,乐家有制氏,但能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二是乐经散见于其它经典,如《礼记·乐记》、《周礼·典同》、《周礼·天官·大司乐章》、《诗经》...

还有一则消息真假莫辨。张学良同志当年办过一份《西京日报》,1936年12月12日、13日此报刊登消息,说陕西旬邑有文人隐士200多年前在当地古庙找到《乐经》竹简,其上皆“蝌蚪文”,这老先生于是翻译为“今文”。历经两百多年后,竹简佚失,但“今文”保存完好。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听说此事,派人求得“今文”,并组织“付印”传世。

后来呢?

后来有个西安的事件,这事不了了之,这“今文”的手稿也下落不明了。

先秦学术传统久远、深厚。先秦学术在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为主,《周易》、《春秋》后来也成为重要学术”。 “自古以来中国有一个经学的传统,孔子就是研究经的······中国的经学和子学从来是并行的,经是更早形成的。” 孔子研究乐,修订了《乐经》。
有乐经则有“乐记”。孔子再传弟子公孙尼子为《乐经》作有《乐记》,部分收录于小戴《礼记·乐记》之中。《乐经》、《乐记》毁于秦火。秦火之后,《乐经》已不流传,乐官也只能演奏而不能讲出理论,公孙尼子的《乐记》已很难见到。《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河间献王与毛生等所编《乐记》,只是一种辑录的替代品。······这种辑录的《乐记》,在《汉志》中称为《王禹记》,共二十四篇。”
到刘向校书时,才找到真正的《乐记》二十三篇,《王禹记》于是渐归亡佚了 。
刘向《别录》保留乐经的《乐记》二十三篇篇目如下:
一、《乐本》;
二、《乐论》;
三、《乐施》;
四、《乐言》;
五、《乐礼》;
六、《乐情》;
七、《乐化》;
八、《乐象》;
九、《宾牟贾》;
十、《师乙》;
十一、《魏文侯》;
十二、《奏乐》;
十三、《乐器》;
十四、《乐作》;
十五、《意始》;
十六、《乐穆》;
十七、《说律》;
十八、《季札》;
十九、《乐道》;
二十、《乐义》;
二十一、《昭本》;
二十二、《招颂》;
二十三、《窦公》。
《小戴礼记》所收仅是前十一篇。 《小戴礼记》的《乐记》一篇原系由十一篇合成。
荀子作有《乐论》 。《小戴礼记》中《乐记》篇引用的材料出于荀子《乐论》,用李学勤先生话说就是《乐记》“所引俱出《乐论》篇。” 有学者研究认为:
1936年12月12日的《西京民报》第四版刊登了在旬邑县发现了《乐经》的经过,标题为:《乐经》旬邑古庙发现竹简飞云洞中只余今文。副标题是:书存邵主席手行将付梓。内容为: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成为六经,为中国文化之渊泉。自经秦火后,六经遗失,及汉除挟书律,齐鲁诸生,得默写原经,但谨成诗、书、礼、易及春秋五经。而《乐经》一书,无复能记忆而写出者,是以三千年来我国的六经缺一,成为莫大的遗憾。倾本省在旬邑县发现《乐经》,实为稀世奇珍,文化界又得一至宝,兹将发现经过略述於后:
大明后期时,本省旬邑县直道村内,有布衣隐士文平人又名应熊字梦叶,号抱怀子其人者,年十六岁时,一日雨后,往村外一古庙散步,庙历史不可考,有竹简狼藉地上,韦编成灰字皆蝌蚪,不能识读,文君遂检藏家中。逾二十年后,文君已学有根底,参阅诸书,始将竹简蝌蚪文加以整理,方知为《乐经》全文,遂写释为今文,酌加注解,并另著《周易》蠡测解,无字易义等十余部。各部名著曾经载入旬邑县志中,自文平人先生逝世后,经二百余年兵燹,竹简已失。遗著散佚各处,现存之今文《乐经》系平人先生族中后人文尔慰先生收藏,恐再湮没,于十年前送交萧之葆君之洞中保存,萧之葆君,字筱梅,为逊清名翰林,现年六十九岁,曾修旬邑县志。志成由县长呈省府拨款付印,萧趁机愿将十余年来保存之《乐经》赠借付印,以广流传。邵主席得讯后喜不自胜,当即派省府秘书郑自毅君(今年二月任旬邑县长)於上月二十五日赴旬邑县接洽一切,本月四日方返省。记者昨赴省府晤郑秘书详询接洽情形,据云:萧君住飞云洞中,洞在旬邑县东二十余里之山谷内石崖上,石崖高约二十余丈,峻峭如璧,洞共四层全为人工凿成,洞之历史业有千余年,据史载唐末彬宁节度使王行瑜称兵犯阙,盘踞此洞,后为李克用所败逃窜宜君一带,又元末御史萧元义在此洞隐居十三年。后有西台御史桑葛失里及三原县尹朱纯真统兵据此,后为明许达兵所战败,桑及朱率妻子投崖下死。因此又名此洞为义崖洞。洞之形势奇古已极,自崖下内进一小洞,小洞上凿一孔如井,自井攀升六丈余,抵一大洞,洞向外开有窗,此洞为萧君住室,再上六丈余,仍为大洞,为藏书室,再升六丈为最上洞,是厨房,萧君全家均住洞内,每日饮食米水,自下洞用滑车运至上洞,萧君每日出入,亦须攀洞十余丈,洞即如此奇妙,将下洞一塞,上洞用石一堵,虽千万人马,亦难闯入。故《乐经》全书被萧君藏在此处颇为牢固,去岁地方不靖,原书仍能保存,全仗洞之牢固深邃所致。萧君家庭共为七口,夫人,二子,二子媳,一女。长子学业普通,次子文学颇佳,萧君修旬邑县志时,因年迈眼花,仅口述大意,完全由其次子代为操觚。萧君在石崖下,仅有地二十亩,每年收粮不过数石,维持一家生活颇为不足,时感断炊之虑。萧君即为名翰林,又保存古书,社会人士对萧君应爱护而救济之。萧君所藏之《乐经》内容既系蚪文译释而来,故内容均人未所见,全书共三册,每册约百页,为大明末年最上纸料,书前有文平人自序。首卷前句为帝曰(即指黄帝)下为师曰(乐师名吕),再下为孔子、颜子解释等等。 从当年这篇新闻报道可以看出,1936年在旬邑县发现的《乐经》为明末清初当地一位隐士根据一座古庙里的竹简整理译释而来(在古代佛寺属于地主阶级,常搜集孤本古籍以参或造佛经),传至前清翰林萧葆君,再通过他修旬邑县志的途径使此消息为当时的省主席邵力子获悉,邵力子当即派秘书郑自毅将《乐经》共三册从旬邑县萧葆君手中接收。这篇报道是《西京民报》分别于1936年12月12日、13日两天由《西京民报》独家刊出的,从报道看《乐经》已在邵力子手中,第二天报纸的大标题没变,而副标题却改成了:书存省政府行将付梓。但不管怎么说,省政府马上要将《乐经》印刷出版了,记者称发现《乐经》是“文化界得一至宝”。可就在这个当口,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爆发了,《乐经》印刷出版的事从此便没了下文。
西安事变发生后,邵力子与南京政府来西安的大员一块儿被张杨两位将军关押,邵力子于事变五天后辞去省主席职务,西安事变解决后,邵力子也离开了陕西。西安事变的发生无疑使《乐经》的印刷出版遭受了灭顶之灾,也使得“文化界又得一至宝”的消息成了泡影,《乐经》至此又一次与世人擦肩而过,《乐经》原版也从此神秘失踪,成了文化界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那部行将付梓的《乐经》原版到底去了哪里,有学者作了这样的猜测,根据《西京民报》12月12日的报道,“《乐经》存邵主席手行将付梓”一句分析,西安事变发生时《乐经》的原版在省主席邵力子手中,西安事变邵力子被关押,后辞职而离开陕西,《乐经》原版极有可能被邵力子带走;但12月13日的《西京民报》又改口说“书存省政府行将付梓”,使得《乐经》原版到底在谁手里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如果按照第二天报纸的副标题分析,说明省主席邵力子已将此事作了安排,省政府的秘书郑自毅肯定知道《乐经》印刷出版的事是怎么安排的,《乐经》原版在谁手里他自然最清楚。郑自毅据《西京民报》12月19日:“省府秘书长杜斌丞氏到事以后,积极召集原任各原属,督促推进凡各事务,连日已均大体入范,每日照常办公,所有各科长及秘书与会计方面各职员,一概仍如故撤,未稍更动”的报道分析,《乐经》印刷出版的事好像没受影响,报纸原称:“邵主席得讯后喜不自胜”、“行将付梓”。西安事变发生后,省主席易人,《乐经》印刷出版的结果也就成了至今难以破解的谜团。 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入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经过两年的清理保护和研究,最终确定清华简共为2388枚。
清华简中还出现了周代诗篇。据了解,“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也因为焚书坑儒导致失传,就只剩下了五经。专家在对清华简的研究中发现了周武王征伐黎国得胜回朝后在典礼中饮酒赋诗的资料,有专家认为这是《乐经》的篇目。在竹简中还有一篇编年体的史书,记载着上起西周初,下至战国前期的历史。竹简中周公的一首诗竟然与《诗经》中《蟋蟀》一诗有关,令人惊奇。




乐经的流传
“自古以来中国有一个经学的传统,孔子就是研究经的···中国的经学和子学从来是并行的,经是更早形成的。” 孔子研究乐,修订了《乐经》。有乐经则有“乐记”。孔子再传弟子公孙尼子为《乐经》作有《乐记》,部分收录于小戴《礼记·乐记》之中。《乐经》、《乐记》毁于秦火。秦火之后,《乐经》已不流传,乐官...

《太平经》是如何流传的?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中国最早的道教经典,东汉道教太平道的典籍,170卷,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对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东汉至唐代,《太平经》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是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

“经”字的由来与含义
汉字的“经”字,本意是指织布机上纵向的线——经线。织布时,要先把经线固定,横向的纬线才能来回穿梭,织成布。随着时间发展,“经”字慢慢就有了引申意义,除了纺织、经营、经常的意思外,“经”字还引申有治理,遵循,教化等等意思。比如我们现在常说的经管,经理,经历,正经,离经叛道,等等。汉...

简述《诗经》的流传
《诗经》的流传。秦火后遭焚,靠学者记诵保全。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尊为“经”。收录西周初...

现在流传最广的佛经有那些
流传比较广的小部头佛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经,四十二章经,净土三经,四阿含类的经典,等 流传比较广的大部头的佛经有:法华经、华严经、圆觉经、楞严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等 以上经典比较为人所熟知,

五经是哪五经?
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

老子的道德经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
没有解开的秘密通常是可以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道德经就是托了这样的福。假若当年的古人(包括孔子在内)都能浅显地读懂了道德经,今天我们恐怕难见道德经原本了。因为那只是一本没有成功操作过的政治读物。现在的人,都以为道家避世隐居,殊不知,老子本人还是强调应该积极参与政治,无为而治的统治方略...

佛经最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

道德经是什么时间流传带欧洲的?
早在16世纪,老子的《道德经》就被译成西方文字,17世纪以后,借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顺着西方传教士的足迹,《道德经》逐步由中国传入欧洲 《道德经》曾风靡欧洲 发行量仅次圣经。海外初识《道德经》早在16世纪,老子的《道德经》就被译成西方文字,17世纪以后,借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顺着西方传教士的足迹...

经典为何能永流传?
  1、真实地反映了人性的善恶 经典之所以能流传至久,乃是人性自古相通。有温情的善意,也有肆虐的邪恶。小的时候,我们就喜欢看完美的主角凭借神通广大的能力救世人于水火。长大后,我们都意识到了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是深深浅浅的灰色。《乱世佳人》中女主角斯嘉丽并不完美,她高傲自满,...

宜城市13918988035: 《乐经》什么时候失传的? -
阳农甲苯:[答案] 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秦火;一是认为,《周礼·天官》之《大司乐章》为《乐经》;一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第一种说法,即《乐经》已亡于秦火,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最多.

宜城市13918988035: 乐经为什么失传 -
阳农甲苯:[答案] 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秦火;一是认为,《周礼·天官》之《大司乐章》为《乐经》;一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第一种说法,即《乐经》已亡于秦火,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最多. 参考资料:...

宜城市13918988035: 为什么六经中独《乐经》亡佚呢?诗书礼易春秋都在 -
阳农甲苯:[答案] 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焚书坑儒中的秦火;另一种是认为,《周礼·春官宗伯章》之《大司乐》为《乐经》;还一种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 “《乐经》已亡于秦火”观点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

宜城市13918988035: 《乐》失传了吗 -
阳农甲苯: 是“六经”之一的《乐经》失传了 《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秦火;一是认为,《周礼●春官宗伯》之《大司乐章》为《乐经》;一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另一种说法是,即《乐经》已亡于秦火,此观点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最多.

宜城市13918988035: 关于“六经”,有人说是五经加上《周礼》,有人说是加上《乐经》,哪个正确?有《乐经》的话,请介绍下它 -
阳农甲苯:[答案] 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 一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秦火; 一是认为,《周礼●春官宗伯》之《大司乐章》为《乐经》; 一是认为,本来就没...

宜城市13918988035: “五经”、原先是六经,请问《乐》具体是在什么朝代失传的?? -
阳农甲苯: 正史上说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失传,但有资料说在1936年西安事变时在陕西省旬邑县发现了先人暗中保留下来的《乐经》,后不知所踪希望采纳

宜城市13918988035: 周礼的乐狭义上指什么 -
阳农甲苯: 周礼的乐狭义上是指《乐经》《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秦火;一是认为,《周礼●春官宗伯》之《大司乐章》为《乐经》;一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第一种说法,即《乐经》已亡于秦火,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最多,所以一般来说加上《乐经》(非《周礼》的《大司乐章》)更为准确.《乐经》的资料请自己baidu,内容很多.

宜城市13918988035: 儒家六经 的 书 易 -
阳农甲苯: 六经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统copy称.《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2113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5261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周易》又称《易经》,4102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1653断.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

宜城市13918988035: 列举一些已经失传的书,和传说中的书 -
阳农甲苯: <<皇帝外经>>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黄帝外经》37卷,据说内容也很丰富,可惜失传了.《平面轨迹》 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着的《平面轨迹》中,也曾用类似于现 在直角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