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道德经的道相同吗

作者&投稿:房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指甚么?~

一个拒绝神的人,就是把自己当作神。
无神论不是用理论证明无神,而是动机证明。而且,理论是伪证,不是实证,不是真理。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有如下部分:
东方哲学
甲、中国哲学
一、孔子
二、易经哲学
三、道家
西方人大约在鸦片战争时期开始翻译道德经。包括法文、俄文、德文、英文。
而莱布尼茨很早就知道中国的易经,那时候他还写信托人带给康熙皇帝。莱布尼茨对易经的二进制可是很惊讶的。

虽然黑格尔对中国文化很不以为然(这与在他那个时代的中国在科技人文方面的落后不无关联),他的哲学思路却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哲老子非常接近。在西方,不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还是古典及现代哲学家所探索的都是包括所谓的终极哲理在内的各种存在着的哲理,哪怕是象海德格尔那样号称是找到了存在本身的特性的讨论也只是把着眼点放在他自认为是终极特性的目标上。在古中国,即便是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的《易经》所讨论的也是天地万物存在及运作的特性而已。
唯独老子和黑格尔与众不同。老子关于道及黑格尔关于辩证逻辑的哲学都非常明确地有一个自在自主不但掌控着宇宙万物的运作而且决定着一切存在的产生与消亡的主体,而他们哲学的根本着眼点不是宇宙万物及其规律而是那个主体的特性及其表现形式。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巧合。
对于黑格尔来说,他显然是受到基督教文化里的Providence概念的影响。迄今为止的中文里还没有一个完全与之对应的概念(这可能也是影响通过中译文研讨黑格尔哲学的读者对于黑格尔的理解的一个因素),刚上网查了一下,谷歌给出的翻译是“普罗维登斯”,显然只是音译而已;而剑桥字典给出的翻译是“天意,天道,天命”,这就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用的“天之道”一词相接近了。但是,作为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哲学之根本的绝对理念又不完全是基督教文化所说的Providence的意思,因为基督教文化所说的Providence主要指上帝的作为,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本身就是他所认为的一切存在背后的主体,因而也就是他的哲学的研究的核心对象。
而老子的《道德经》所探讨的根本对象也是道的特性以及道在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各种表现。
他们俩的主要区别有两点:
1)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具有明确的自我实现的目的。而老子并没有象黑格尔对待绝对理念那样明确地赋予道以自我实现的目的。但是另一方面,从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中又可隐约感受到道的目的性。
更确切地应该说,由于老子没有象黑格尔那样强调发展,因而虽然老子的道具有自主性(道法自然),但是道的目的性却不是老子所关心的议题。
2) 鉴于上述的1),黑格尔不很在意对于人的观点行为的说教。这并不等于说他完全不在意人的观点行为,可以说没有一位哲学家会完全不在意人的观点行为。尽管在他看来人的一切观点行为都是绝对理念自我实现过程中的表现(或很多人所误会的所谓存在都是合理的。正确的解译应该是存在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但是仅从他对於他人的文章的评论可以看出他非常在意人们的观点行为,黑格尔的传记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与他的哲学并不矛盾,根据他的理论,说教和评论本身也是绝对理念运作的一部分,只是他不象古希腊的哲人及老子那样比较侧重说教。相对而言,老子比较重视人的自我目的,因而强调人的自我目的不应与道相违背,这使得老子的理论如同古希腊的哲学那样具有较大的说教成分。

中国哲学的开山者老子,其学说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而且一直影响到集西方古典哲学之大成的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这听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
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亦明显受到中国古代道家“形上学”思想的影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孔子、孟子讲得很简略,一笔带过;而对《易经》,尤其是对道家的老子却很重视,并特别专门讨论了《老子》中的“道”和“无”。
道家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流派,道教则是形成于东汉时期的一种宗教。虽然道教哲学以宗教化、方术化的方法对先秦道家哲学加以改造吸收,但两者是有联系更有区别的;老子更非道教创始人。
黑格尔将“道家”和“道教”合为一谈。他说:“还有另外一个宗派即‘道家’。这一宗派的信徒不是官员,不与国家宗教有关,……这一派的哲学和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书,《道德经》,并不包括在正式经书之内,也没有经书的权威。但在道士中,……它却是一部重要的著作。他们献身于‘道’的研究,并且肯定人若明白道的本原就掌握了全部的普遍科学,普遍的良药,以及道德;——也获得了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能飞升天上,和长生不死。”(《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东方哲学·中国哲学》,124页,商务印书馆,1995。)
黑格尔不通汉语,他从法国汉学家雷缪萨(Rémusat)的著作中间接地了解到老子,同时也接受了雷缪萨本人关于老子和道家的一些观点。黑格尔将道家和道教合为一谈,大概便是沿袭了雷缪萨的观点。他们二位大概都不知道,在战国末的田齐和西汉初年,曾经有过作为国家施政指导思想而风靡一时的黄老之学这一道家学派。所以,黑格尔只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而认为道家“这一宗派的信徒不是官员,不与国家宗教有关”。他又说:“老子的信徒们说老子本人曾化为佛,即是以人身而永远存在的上帝。”(同上,127页。) 这可能是听信了道教经典如《老子化胡经》中关于“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类的传说故事。
黑格尔理解老子的思想,所依据的是雷缪萨的解说。他写道:“据雷缪萨说,‘道’在中文是‘道路,从一处到另一处的交通媒介’,因此就有‘理性’、本体、原理的意思。综合这点在比喻的形而上的意义下,所以‘道’就是指一般的道路。‘道’就是道路、方向、事物的进程、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与基础。”(同上,126页。)
黑格尔接受了雷缪萨对于“道”的解释,又引用《易传·说卦》中的一段话,来加以附会,认为:“‘道’(理性)的成立是由于两个原则的结合,像《易经》所指出的那样。天之道或天的理性是宇宙的两个创造性的原则所构成。……”(同上,126页。) 这是黑格尔对于“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的理解,他用这来诠释《老子》中的“道”。最后黑格尔得出结论:“所以‘道’就是‘原始的理性,产生宇宙,主宰宇宙,就象精神支配身体那样。’”(同上,126页。)
黑格尔对于“道”的这种理解,已经和他在哲学体系中用来指作为一切存在的共同本质和根据的那种无限的、客观的、无人身的思想、理性或精神的“绝对理念”完全一样了。德国学者杜辛(Klaus Düsing)认为,在1805至1806年间的《耶拿讲演录》中,黑格尔阐明了最初的哲学史理论。在这一时期的讲演中,黑格尔“第一次”确认了“他的理论”与先前理论的“历史关系”。(《黑格尔与哲学史》,16、1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本文引用的《哲学史讲演录》,主要是依据黑格尔的《海德堡讲演录》整理增补而成。而《海德堡讲演录》则是他在1816—1817年和1817—1818年的冬季学期讲授的哲学史,比《耶拿讲演录》晚了十多年。所以,这应当是更为完善的版本。
道教视“道”为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并把“道”人格化为神,称为“元始天尊”,并有“一气化三清”之说。而黑格尔则说:“只有当人把上帝当作精神,知道了精神的规定,上帝的规定才是对理性的本质的、绝对的规定,也就是对人的义务以及人的内在义务的本质的、绝对的规定。”(《中国的宗教或曰尺度的宗教》,见夏瑞春编、陈爱政译《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08页,1995。)
在“把上帝当作精神”这一点上,黑格尔并未完全接受雷缪萨的观点。雷缪萨认为,“道”这个字最好用“逻各斯”(λóyos)来表示,它的意思是很不明确的。黑格尔接受了将“道”解释为理性、尺度的观点,这是与逻各斯相近的。但逻各斯在古犹太神秘主义哲学家斐洛和早期基督教那里,被说成是神的理性与智慧,或者是神创造世界的原型,基督则被说成是逻各斯的化身,是人和神之间的中介。而黑格尔主张“把上帝当作精神”,这和道教把“道”人格化为神,在方法上是完全一致的;“逻各斯”本身不是神,而“道”和“绝对理念”本身就被看成神或上帝。
与黑格尔同时的谢林,对于“道”的理解,则持有不同的观点。谢林认为:“‘道’不是以前人们所翻译的理性;道家学说亦不是理性学说。‘道’是门,道家学说即通往‘有’的大门的学说;是关于‘无’(即纯粹的‘能有’)的学说;通过‘无’,一切有限的‘有’变成现实的‘有’。生活的最高艺术或智慧,就在于把握住这种纯粹的‘能有’,它既是‘无’,但同时又无所不是。”(《中国——神话哲学》,同上,170页。)
黑格尔既认为“道”是理性、尺度,与谢林的观点不同;又认为“道”是“无”,是含有肯定性的“无”,与谢林的观点基本一致。
《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十四章)“道”具有“夷”、“希”、“微”三个特点。黑格尔说:“‘夷’、‘希’、‘微’三个字,或I—H一W,还被用以表示一种绝对的空虚和‘无’。什么是至高至上的和一切事物的起源,就是虚,无,恍惚不定(抽象的普遍)。这也就名为‘道’或理。当希腊人说绝对是一,或当近代人说绝对是最高的本质的时候,一切的规定都被取消了。在纯粹抽象的本质中,除了只在一个肯定的形式下表示那同一的否定外,即毫无表示。”(《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东方哲学·中国哲学》,129页,1995。) 黑格尔认为,老子具有“夷”、“希”、“微”三个特点的“道”,就是虚、无、恍惚不定的抽象的普遍。
黑格尔接着说:“由此我们可以说,在道家以及中国的佛教徒看来,绝对的原则,一切事物的起源、最后者、最高者乃是‘无’。并可以说,他们否认世界的存在。而这本来不过是说,统一在这里是完全无规定的,是自在之有,因此表现在‘无’的方式里。这种‘无’并不是人们通常说的无或无物,而乃是被认作远离一切观念、一切对象,——也就是单纯的、自身同一的、无规定的、抽象的统一。因此这‘无’同时也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所叫做的本质。”(同上,131页) 在这里,黑格尔所言作为“道”之特征的“无”,实际上和他在《小逻辑》等著作中所讲的“纯有”、“纯粹的‘有’就是‘无’”,完全一样。
黑格尔对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巴门尼德的“存在”、“一”,以及其他不同时代各流派哲学家的思想均有所吸收改造和借鉴。但正如普西门诺斯(N.Psimmenos)在《黑格尔与赫拉克利特的关系》一书中所指出的,尽管黑格尔在阐述赫拉克利特的‘变’时,把其逻辑上的‘存在’与‘无’的统一理解为绝对的同一性,但是在爱利亚派和赫拉克利特那里的‘无’或否定,最终都难于同黑格尔的范畴相符合。(《黑格尔与哲学史》,41页。) 令人惊讶的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和“纯粹的‘有’就是‘无’”的思想,竟应当溯源到古代东方中国的老子!
更有意思的是,生活在战国中期的庄周,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在《齐物论》、《大宗师》中,即已提出了“道”象“真宰”、“以无为首”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等观点。我曾怀疑黑格尔是否也读过《庄子》。1996年夏天,德国汉学家鲁道夫·瓦格纳(Rudolf G.Wagner)教授来北京访问,我向他请教黑格尔是否有可能读过《庄子》。他认真地想了想,用流利的汉语说:“几乎可以肯定是没有读过,因为《庄子》很难懂,在黑格尔那时还没有人能够翻译。”
看来,老子的“形上学”思想既直接地影响了东方中国的古典哲学大师庄子,又经过作为中介的雷缪萨,而间接地影响了西方德国的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这本是思想史上常见的“一因多果”现象。只因两只“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跨度未免太大了些,致使人们差点忘了其竟然 具有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道德经的道相同吗
1)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具有明确的自我实现的目的。而老子并没有象黑格尔对待绝对理念那样明确地赋予道以自我实现的目的。但是另一方面,从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中又可隐约感受到道的目的性。更确切地应该说,由于老子没有象黑格尔那样强调发展,因而虽然老子的道具有自主性...

为什么道是万物的本源是客观唯心
绝对观念,也叫“绝对理念”、“绝对精神”,这是黑格尔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绝对同一的精神实体,黑格尔将之作为宇宙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黑格尔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其自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作为纯粹抽象的逻辑概念,超时空、超自然、超社会地...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指甚么?
一个拒绝神的人,就是把自己当作神。无神论不是用理论证明无神,而是动机证明。而且,理论是伪证,不是实证,不是真理。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整个现实世界是一个绝对理念的体现,这一理念既是抽象的概念,也是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产物。绝对理念即是绝对精神或心灵,代表着最高的真理。绝对精神实现了概念与存在的辩证统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以及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综合。1. 主观精神是理念的初级阶段,表现为个体的思想...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整个真实界是一个绝对理念,它是抽象的理念或逻辑概念和自然由对立而统一的结果。绝对理念就是绝对精神或心灵,是最高的真实。绝对精神是概念与存在的辩证的统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辩证统一。首先是主观精神,即主观方面的思想情感和理想。它的特点是内在的潜伏于...

关于道教的问题
道,是可以理解为规律、秩序,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近似。“有生于无”,道不具有实体,可以理解为“无”,就是宇宙混沌,万物尚未被命名的时候;而“一”就是“有”;“有”可以分为“阴阳”;阴阳交互相感,化生万物……基本上道教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就是从老子那里拿过来的。

如何理解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思想和宗教里面神学思想的共性与不同...
他们都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绝对理念属于客观唯心的思想结晶。神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思想体系。具备权力意志的宇宙为维护其思想权力也许正在学习黑格尔的哲学。

大道经上帝与道 :“道就是上帝”
考虑到“道”与“首”、“之”相连的含义,有人提议将其译为“The First”或“The Firstway”,认为这可能更传神地传达原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哲学的本质可以简单等同于神学,如黑格尔的观点,他将哲学视为神学的延伸,但他的“绝对理念”并未找到与“上帝”等价的表述,反映出西方哲学在独立性和...

黑格尔问题:绝对理念与自然、绝对理念与历史、自然与历史、自然及历史与...
绝对理念与自然的关系是:绝对理念包含自然和精神.历史是自由精神的客观表现{自由精神就是绝对理念},自然和历史的关系比较简单,历史是人的历史,而这里的自然是指人类精神的表象,也就是说历史是人类精神外在的表象.自我{人类精神}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与统一的,即一个是主关的,一个是客观的表象,但是两者是...

黑格尔的哲学理论是什么
在黑格尔看来,人高于自然界、高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人本质上是一个能够“思考自己”即具有自我意识的精神实体,是一个能够摆脱物质、必然性的束缚而实行独立自决的自由的精神实体。人即精神、精神即人。精神哲学的任务就是描述“绝对理念”通过自己的最高产物——人回复到自己、自己认识自己,实现思维与...

商河县18616339812: 老子 说的 道 和 黑格尔说的 绝对精神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芝武乐唯: 相同点:都是各自【体系】的出发点或立论点,即从这种【观点】开始演绎的 不同点:老子 说的 道 ,范围上比黑格尔说的 绝对精神,在范围上更广大.将老子之【道】当成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不【正确】的 理由:老子的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体系是包括“形式formal”逻辑,同时也包括“辩证dialectic”逻辑的 而黑格尔的“辩证dialectic”逻辑,是不包括“形式formal”逻辑的

商河县18616339812: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指甚么?绝对理念纯有纯无的概念是什么?理念如何
芝武乐唯: 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亦明显受到中国古代道家“形上学”思想的影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孔子、孟子讲得很简略,一笔...

商河县18616339812: 圣经、道德经问题:“Word”=“道”??? -
芝武乐唯: 楼主,这样翻译不会误解,反而更加形象准确.比如我们说的 道字是否有 道出、说道 Word 之意.英文单词中没有与希腊文logos相对应的译词,就用了 Word来表达logos.圣经新...

商河县18616339812: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讲述它的典故,谢谢! -
芝武乐唯: 道可道,非常道!!! 道的二律背反 老子研究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即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质实体抑或是精神实体的问题. 然而,若要在正理解老子,没有必要陷入这种经院式的循环辩论中,而应当深入分析“道”的真实意义.如果打破...

商河县1861633981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主要讨论什么问题 -
芝武乐唯: 主要讨论宇宙自然和社会的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黑格尔认为宇宙万物包括我们人类不过是一个宇宙的“绝对理念”的作用和体现的结果,就如道家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包括我们人类不过是一个宇宙的绝对理念的作用和体现的结果.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不过是相当于老子的道而已

商河县1861633981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芝武乐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所谓道,可以说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所谓名,可以说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

商河县18616339812: 道亦有道解释? -
芝武乐唯: 道:道理.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出处 出自《 庄子 ·外篇·箧第十》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

商河县18616339812: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上帝”是一个东西吗 -
芝武乐唯: 长期以来,在一些外国哲学史教科书和论文中,都把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理念”与宗教神学里的“上帝”相等同.其实,这种观点,不仅不符合黑格尔哲学的本意,而且对于我们科学估量和正确评价黑格尔哲学也是极为不利的.

商河县18616339812: 道亦有道, -
芝武乐唯:[答案] 道可道,非常道! 道的二律背反 老子研究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即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质实体抑或是精神实体的问题. 然而,若要在正理解老子,没有必要陷入这种经院式的循环辩论中,而应当深入分析“道”的真实意义.如果打破老子 思想的神...

商河县18616339812: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否可以等同基督教的上帝? -
芝武乐唯: 1、伦理思想 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