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在古代有几种用法

作者&投稿:实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的“之”字有几种用法?~

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以下七种:
1、动词,本义,出、进、发展。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动词,往,到......去。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译文: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3、助词,表示之前后之交集,常可译作的。
例句:马之千里者。——唐代文学韩愈《马说》
译文:能够日行千里的马。
4、代词,他,她,它(们)。
例句:人皆吊之。——西汉刘向《塞翁失马》
译文:人们都前来慰问塞翁。
5、作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
例句:何陋之有?——先秦孔子《论语·子罕第九》
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
6、用在句末补足音节,无实义。
例句:怅恨久之。——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译文: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
7、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例句: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
译文: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

一、代词

  1. 可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指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们)。

    例如:①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以上三句中的"之":①代蔺相如,可译为"他"。全句的意思是: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②代这件事。全句的意思是:晚上睡觉时反复考虑这件事。③代掷弃的珍宝,可译为"它"。全句的意思是:秦人看到它,也不感到很可惜。

  2.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例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上两句中的"之"都译为"这"。①句的意思是:唐浮图慧褒开始在这里住舍定居,死后就埋在这里。②句的意思是:衡量这两种办法,宁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二、助词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例如:①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以上两句中的"之"都译为"的"。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有什么迟的呢?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不懂得断句,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3、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归附曹操的荆州百姓,只不过是被武力所逼迫罢了。

4、放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如: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客人认为我美,是对我有所求。

5、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例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三、动词,往,到……去。
例如:①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辘辘的车声越来越远,不知道宫车到什么地方去了。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



  一、代词
  1.可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指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们)。
  例如:①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以上三句中的"之":①代蔺相如,可译为"他"。全句的意思是: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②代这件事。全句的意思是:晚上睡觉时反复考虑这件事。③代掷弃的珍宝,可译为"它"。全句的意思是:秦人看到它,也不感到很可惜。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例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上两句中的"之"都译为"这"。①句的意思是:唐浮图慧褒开始在这里住舍定居,死后就埋葬在这里。②句的意思是:衡量这两种办法,宁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例如:①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以上两句中的"之"都译为"的"。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有什么迟的呢?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不懂得断句,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3.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归附曹操的荆州百姓,只不过是被武力所逼迫罢了。
  4.放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如: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客人认为我美,是对我有所求。
  5.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例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三、动词,往,到……去。
  例如:①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辘辘的车声越来越远,不知道宫车到什么地方去了。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

可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指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们)。

代词。……

之 动词


在古代汉语中,"权"字具有多种含义
在古代汉语中"以"字的用法 【“以”字的用法】 "以"是文言使用频率很商的一个虚词,仅诸葛亮《出师表》一文就有18处之多,表意复杂、现对其辨析如下。 一、作介词。"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可译为"用"、"拿"、"...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区别
1、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有不同的。比如,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现代汉语就没有这样的用法。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音是不同的。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可能读音十分相似,至于要阅读古代的诗词歌赋,就必须明白平仄、押韵等,这就更需要有音韵学的知识。3、古代...

在字有哪几种用法
“在”的词性有三种,其用法如下:一、动词,表示存在的意思。在生日(在世时);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在世之日);在堂(母亲健在);父母健在。二、介词,表示动作、情状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文件在桌上;在侍(儿女在父母身旁);在室(女子未婚);在丧(居丧)。三、副词,表示...

中国字的特点
每一个字可以做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这视它的上下文和语调而定。因为中国的语言只有400到800个单音语,而这些单音语必须要表现4万个字,那么每一个语就有所不同。由于表现的形态和上下文可以增加这些音调,可以使每一个音调有好几种用法;所以,一音可以代表69个字中的任何一个,Shi可以代表59...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到、去、的意思,词性不同意思不同。"之"字在文言文中用法:1、“之”作代词用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

含朝字的文言文
2. “朝”字在文言文中有几种用法 朝 cháo [动](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zhāo)本义:早晨)(2)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

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用法主要有以四种
1、作动词,译为到,往。举例: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译文:我曾经和同伴一起耕田,种庄稼。2、作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示例: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战胜他们。译文:他们力气耗尽,而我们精力充沛,因此我们可以 示例:...

之字在文言文
文言词“之”字用法知多少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很多种,因其位置、作用的不同,其用法和意义也不同,常见的用法有这几种:它的前面是动词时 ,常常用作代词,可代人或代事,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其中的“之”代徐公(《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它在主谓语之间时,常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其字的用法文言文举例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何其】译为“多么”。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古文“其”字的一般用法并举例(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

下花园区15573502389: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用法主要有以四种 -
薛眉安卜:[答案]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用作助词时有以下四种用法: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

下花园区15573502389: 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 -
薛眉安卜:[答案]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3、 代事,如...

下花园区15573502389: “之”在古代有几种用法 -
薛眉安卜: 之字的所有用法 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 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

下花园区15573502389: 古汉语“之”字的全部用法 -
薛眉安卜: 原发布者:桥心娜古汉语“之”的用法(一)之,本为动词.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二)“之”代词用法.1、“之”的指示代词用法①之子于归.(《诗经...

下花园区15573502389: 古汉语中之的用法有哪些?最好带举例,:) -
薛眉安卜:[答案]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可谓灵活,很多学生都难以分析其用法.靠死记一些例子,但过些日子又忘了.如何容易又方便的掌握,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作出简要介绍,即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有一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谓前是...

下花园区15573502389: “之”字在古汉语中的七种用法 急!!! -
薛眉安卜: 之 zhī(ㄓˉ)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

下花园区15573502389: 之在古代有几种意思 -
薛眉安卜: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法颇为复杂,“之”字在古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 作实词的“之”有两种情况:一作代词;二作动词. “之”字作动词,意为“到……去”、“往”、“到”、“至”.如:...

下花园区15573502389: 之字在古代有几种用法 -
薛眉安卜: 之 zhī ①<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下花园区15573502389: 古代"之"字的用法 -
薛眉安卜: 1助词 1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解释为的 2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2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即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样,那样 3动词,往,到,,,,去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下花园区15573502389: 古文中"之"字有哪些用法?
薛眉安卜: 代词; 结构助词,的; 音节助词,无实意;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动词,去,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